第467章 铁林捧日

无财无能言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越沧海最新章节!

    泗水本不宽敞,一些河段还比不得大运河,约莫十几丈宽阔的河段不少,深浅也只得到战马肩膊高低。初夏时分也还没到淮北的梅雨季节,雨水也是不多,故而算是枯水。这样一道河,论天险那是算不上的,合着两头拿着软弓都能射到对岸,要想堵住滩头不让敌军泅渡也是不能。

    赵炅也知道麾下宋军远来,不能给明军以逸待劳之机,故而刚到的时候只管扎稳营盘,步步为营喘息歇养。休整一日后,正是4月22,听的明军有沿河戒备、伺机渡河的趋势,才逼近到沿河与明军对峙。宋军十余万人马列阵,骑兵还远远拖在后军两翼以为照应,这军阵便逶迤有南北近十里宽度的正面了。统兵将帅方面,除了赵炅亲征总督诸军之外,无非是石守信协领中军,左右两翼无非是张令铎、潘美为主,韩重赟、刘守忠为副。王审琦与曹翰分统两翼骑军。

    这样的将领配备,实则也不是宋军全盛时候的阵容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慕容延钊、党进这些宋朝初建时候就因为吴越人暗算而死的。或是罗彦环、王彦升等因为韩通等后周侍卫司将领抵抗比历史同期激烈、在陈桥兵变中战死的,都且不去算他。单说后来这些年里,李处耘、张光翰、赵彦徽等如历史发展的那般在开宝年间病老而死;高怀德等人死于清洗,王全斌战死蜀地、曹彬投降。这一切着实让宋军在将领上不得不提拔更多年轻的、战场经验逊色些的将领统兵。不过幸好随着战争形态略微向火器时代靠拢之后,将领的随机应变要求也算低了一些。

    两阵隔河对圆,相隔数箭之地——一箭之地的间隔,在这个时代早就不够用了,因为那样的话前军就成了敌军火炮的靶子,至少也要隔开七八百步才算是彻底的安全。而且宋军自己的火炮普遍还只有打六百多步,八百步还是按照留了余量来算的。于是两军便自然而然隔了这么远列阵,每一方距离泗水河至少都有三百步以上的距离。宋军靠河更近一些,显然是因为宋军觉得明军才是主动渡河决战*更强烈的一方——至于宋人这般揣测的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宋军远来,而明军在徐泗之间以逸待劳的久了,拖得时间越久的话,明军已经没有体力士气可以将养,而宋军却还有一些状态的上升期,所以自然是拖得越久对明军越不利了,这就导致明军应该是利在速战的一方。也正是因为如此,宋军在河边留下的滩头阵地纵深要浅一些,这样敌军半渡而击的时候反冲上去才更快。

    “宋人果然是以己度人了,这般托大,岂不是猜度我大明的大将军炮只能射八百步不成?虎子,按照演练而行,不必请示于朕了。”

    钱惟昱策马站在中军一处高筑的土台上,也没让打黄罗伞盖——那种东西在战场上就是吸引火力的。单单便拿着双筒水晶片望远镜观察了局面,便吩咐下去。林仁肇也不含糊,这便下去安排了。明军训练多年了多兵种大阵配合,军纪又严明,自然不在话下。

    如今的明军步兵,那是严格按照一个指挥为单位构成军阵,五百人中,火铳手、十文字枪手/陌刀手、掷弹牌手全部都有,至于一些后军的指挥,则把火铳依然换成神臂弓——神臂弓的射程依然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没有膛线和锥形弹的火铳的,可以形成远程火力的梯度覆盖,只是因为部署到后排之后,神臂弓也没办法瞄准射击了,只能是抛射进行区域性覆盖。

    一个都指挥使下属十个指挥,便是五千人,而和步兵配合的炮兵部队,主要就是设置在都指挥使一级上——每个都指挥使可以调度一个16门10斤炮级别(相当于拿破仑12磅炮)的“大炮兵连”集中调度使用,因为可以远程曲射,所以可以部署在己方步兵身后保护起来,也可以作为平射炮,部署在一个个五百人的指挥军阵之间,一旦接敌就可以通过军阵之间的甬道后撤。所有这种都指挥使一级统一调度的火炮还有专门的运炮队和托马挽马炮车。

    至于指挥使级别的炮兵也不是没有,只是都是三斤小炮为主,以吴越人如今的冶金锻造加工技术,造出和宋军发射同样重量炮弹的火炮时,火炮本身重量甚至可以控制到宋军火炮三分之一以下!以至于三斤炮弹的小炮射得不比宋军五斤炮近,还只有区区两三百斤炮身分量,不用牲畜就可以士兵自己快速推着走,遇到崎岖的话,选两个体壮的士兵扛了炮身都能走起来。这样的小炮因为灵活,每个指挥五百人,都可以得到四门,直接部署在阵前,接敌时候可以放上几轮,然后马上藏到军阵当中再近战。由此看来,明军一个都指挥使的炮兵规模便有16门重炮的大炮兵连一个,外加40门基层部署的轻炮,火力密度上着实不是宋人可比。

    炮声阵阵之间,让河对岸的宋军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明军大阵中,各个步兵方阵之间甬道空隙里部署的大炮兵连轮着喷出火光,进行了一次标准的轮射——也就是16门炮每一门相隔两秒钟左右开火,半分钟内打完一轮,然后继续再进行下一轮,实现每分钟32颗重炮炮弹的持续火力。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口径重炮来说,这个已经是简化装药步骤后的极限射速了,对于炮兵开火后的清膛效率要求极高。

    这么远的距离,明军就开炮了?然而不过七八秒钟后,宋人就知道了这不是玩笑。一阵阵实心铁弹以约莫三十度的仰角落入人堆之中,纵然如今因为火炮的出现,军阵站得不如纯冷兵器时代那般密集了,前后左右士卒之间列阵都有几尺距离,这一阵根本无需瞄准的弹雨还是立刻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对面至少有同样超过二十个都指挥使规模的敌军,重炮数量可是在三百门以上!

    “不可慌乱!明军这是准备冲上来了!他们的炮没多少!”在缺少中军赵炅亲自下令之前,宋军各部将领都不敢直接下令让军阵退后躲避这阵弹雨。自从高怀德等一众武将被处斩之后,赵炅对军队的控制更严格了,将领的随机应变权限也压得更死,许多事情如果赵炅御驾亲征了都要请示之后才好处断——其实别以为这是啥难以想象的事情,历史上宋军在太平兴国年间北伐辽国,所遭受的高粱河惨败中,赵炅便是事无巨细都希望亲自指挥,让宋军的指挥体系应变能力差了很多。但是这也是赵炅杀兄夺位后疑心病越来越重、对将领防范越来越严格的一个表现。在信任将领方面,得位不正又缺乏时间检验带来的统治权威积淀,北宋君主当然不能和钱惟昱相比了。

    每分钟被白白打死几百人的局面,哪怕在十几万大军的交战中,也是一种对士气的恶劣打击。因为传令兵的延误,以及将领们战前没有得到“可以战术后退”的授权,宋军足足付出了漫长的等待与两千余人的伤亡之后,才等来了中军允许的暂且后退——赵炅似乎也是在几分钟的观察之后,才发现明军完全没有压上的企图,他们的火炮也不怕连续射击炸膛,完全就是一副放你风筝的贱相,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后退也没有价值了。

    在赵炅的预谋中,退却应该是非常整齐划一而且见好就收的。然而,明军的火炮极限射程究竟是多少?这是一个宋人始终没有考证出来过的高度机密,一旦大军退了,要想收住脚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不是一件容易很整齐划一做到的事情。被轰得最惨的南面右翼宋军退的最快最远,足足跑出六七百步才站定,而且因为军阵是层层叠叠的,各个前后阵之间在运动之后需要留出更多的空档,才能避免自相冲撞践踏的发生。这就导致了前后军的距离脱节更加明显。

    宋军乱哄哄地后退同时,明军火炮居然开始延伸火力,炮弹落点的仰角也从30度再往上爬——很显然,若是有懂后世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兼顾了徐进弹幕效果,并且主要为了避免平射炮或低仰角炮误伤己方的措施。然而宋军明显不知道这一点,也不知道火炮仰角抬升、弹幕徐进是敌军步兵即将冲锋渡河的表现。不过半盏茶的时分之后,明军前阵开始动了,相对疏松处于行军阵列的队伍中,每一个身披重甲手执利刃火铳的士兵都开始中速小跑前进。三斤小炮更是一直就处于行军运输状态,是拖在挽马后面的架子上的,连拉带推之下,也能跟上前进的速度,丝毫不乱。

    五百步的距离,对于中速小跑行进的队伍来说,不过是三分钟的事情而已,明军前阵冲到河边开始泅渡的时候,宋军才刚刚察觉到不对,开始陆陆续续停下、重新整队。这样一来要想马上反扑半渡之敌的先机就损失了大半。泗水河二十丈不到的宽度加上舒缓的水流,对于水性精熟的明军士兵而言,不过是划上那么三五十下而已。加上身上都有提前绑缚的竹筒作为浮筒、手足做了划水板,明军前锋轻而易举就渡过了河,在东岸站稳了脚跟——而明军先锋站稳脚跟的时候,宋军才刚刚在距离河岸足有七八百步的位置整好队开始反扑呢。

    “快!前军突前二百步列阵!后军各指挥上岸集齐后自行背水结阵!却月阵!前军且结方阵,火铳手全部朝向正面,两翼长枪手突出!不要指望两翼靠友军防守!炮兵会在河对岸提供火力支援的!”一声声明军指挥使、都虞候等中级军官的嘶声严令下,明军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勉力结成一个个类似于却月阵和空心火枪方阵。

    ……

    “陛下!明军这是在和我军抢时间!恰才炮击就是为了我军后退时趁机渡河!这钱惟昱是做的淝水之战的打算啊!务必要让骑军从两翼尽快突击,在上岸明军站稳之前冲散敌军阵营,为我军反冲争取时间!王审琦的铁林军捧日军一直在后阵待命,也没有因为炮击后退,正好得用!”

    宋军中军之中,眼见前头重重叠叠的军阵人影,算是如今宋军中第一得用将领的石守信语气焦急地向赵炅劝谏道,试图抢回一点时间。他的见识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的那几年经历,让他对炮兵等新出现的兵种了解不深,不过传统作战的底子还在那里。

    “时间紧迫,那便依守信所言——打旗号,让王审琦曹翰分兵出击,务必要冲散半渡之敌!”

    随着中军红旗招展,军令倒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了下去,一直在后军待命的捧日军、铁林军两卫宋军精锐骑兵立刻动了起来,略微迂回了一下就向着河岸冲去。四万铁骑,十六万只钉着蹄铁的马蹄如天雷滚滚敲击着大地,飞溅起如同黄龙的尘土。千步距离,对于步军军阵的移动来说或或许要两盏茶的功夫,但是对于骑兵来说,至少要快三四倍,留给明军准备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是捧日军和铁林军的旗号!各指挥速速结阵!没部署到位的也就地结阵!”铁林军冲出后不到两分钟,对面的大明军队就开始嘶吼整队,没有跑到预设阵地的也不敢再冒进,也不拘处在何处,便直接摆出刺猬一般的小阵,一个个明军指挥使仓促之间能够做的唯一部署,也就是把火铳队部署到正面骑兵冲来的方向而已——至于骑兵冲到左近后再次往两翼横向机动迂回时再如何处置应对,已经不是这个点儿来得及想的了。

    明军部署在河东的火炮一直轰鸣不休,丝毫不敢停歇,明军战前有充分地部署制高观察点,作为炮兵观测的所需,纵然自然地形不够的,也会人工堆成土山,望远镜在明军中的使用虽然因为保密问题还没有普及到各级将领,却也至少可以保证全场有几十台。刚刚观察到宋军把骑兵全部果断投入进来的情况之后,炮兵观察哨便纷纷指挥河东重炮部队往两翼倾泻火力,只可惜吊射的实心弹打击快速而稀疏通过的骑兵完全没有效果,十几个炮弹下去也就砸死一两个骑兵精锐而已。充其量更多是起到了指示敌军目标的示警作用。

    “快把小炮推到最前排!是预装了霰弹了的是吧?速速瞄准!火铳手列队,一百二十步……放!霰弹炮,放!火铳手退后装弹!霰弹袋和压膛弹分装!”

    一排铅弹墙呼啸着高高低低飞射而去,一阵淡薄的白烟从数以千计的火枪口喷射而出,最终犹然混成了一股稀薄而绵长的云雾,不过好歹不影响士兵们再次装弹与瞄准,也比同等药量的宋军火器开火所射出的烟雾要稀薄的多。很显然,这些火枪使用了硝化棉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明军如今已经进行了定装弹的实验,发射药都是油纸包做好、里面略微有超高度白酒进行湿润和防自燃处理;但是弹头和发射药还是分装的,这主要是因为如今这个时代的火枪还要考虑发射实心单发弹丸和霰弹两种需求——远程的时候,使用单发实心弹效果最好,而近距离最后一两枪的时候,使用实心弹压顶、后面装几十颗西瓜子大小的霰弹则明显火力要强过单发弹许多。加上分装弹只要实现了标准化的话,也就多了一个动作而已,在燧发枪原理的大背景下,拖慢的那一点点射速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谁让钱惟昱如此有耐性,可以一直把火绳枪弃如敝屣,研发出来也不许量产,直到花了多年时间把燧发枪弄出来后才大量装备并进行实验和战术演练钻研呢?

    一百二十步外,一通铁弹子飞过,每个指挥的明军先锋方阵对面,都会倒下三四个铁林军或捧日军的骑兵——明军当中,如今还是远近搭配的兵种,不是人人有火铳的,五百人指挥中,火铳手定额是两百人,再加上进行的是分两批开火的早合击,一次射击只有一百发火枪弹,在一百二十步上能平均击毙三四人或是击毙这么些马匹也是不错了。不过随后才是噩梦的开始,因为捧日军、铁林军每冲出二十多步的距离,都会遭到一阵弹雨的打击,而且伤亡也会逐次提高。到九十步的时候,还会迎来对面每个军阵四门三斤炮的霰弹雨洗礼。冲着冲着,明显刚了正面的骑军就会快速稀疏一些。

    “那便是明军的火铳了!只是把咱的大炮缩小了些,射得快些!兄弟们冲啊!冲到面前,便是咱的天下了!”王审琦亲自督率的捧日军中,无数基层军官在那里呐喊鼓舞士气。明军有火铳这一点,宋军多少还是知道的,毕竟一样装备部队数年、装备量达到好几万件的武器要彻底保密其存在性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宋人只是知道了明军有这么一种火铳、而且原理就是“把火炮小型化,并且用一些手段让其发射得快一些”,也没办法仿制罢了。所以要说因为大杀器突然使出来后光靠其突然性就让敌人惊慌失措进退失据,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何况捧日军还是宋军禁军精锐中的精锐呢。

    整整六轮(其实是每一名火枪手开火三次)火枪射击,而且还有两轮是带霰弹的射击,加上三斤霰弹炮一发预装、一发临场装药射击的打击,每一个处在宋人冲锋正面的明军五百人方阵面前,在两军进行肉搏接战之前,至少都排列了超过两百人的宋军精锐骑兵尸体,从一百二十步远一直拍到二十步前。只可惜,宋军骑兵的冲锋不是平铺直叙地让每一个明军渡河方阵都有表现的机会,而是拧成一股重点突破,让许多接敌不够近的明军火器没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带着死战不退地信念,捧日军与铁林军就这样和明军先锋激烈相撞,飞溅出了团团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