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谁是‘可怜人?’

汉风雄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ps:汉风新书《我要当球长》已经发布,急需兄弟们的继续支持。

    时间逐渐向新千年靠近,但是东西方各国谁也没有忘记当年的战争。东西方国家的政府也全都知道,要调动国民的爱国激情,再没有比战争片更好的途径了。

    传统文学已经没落,就像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一样,在影视发达的今天,在网络时代来临的新时代,传统文学作为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纯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甚至是无精神深度和思想意义的的时尚文学、纪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等,早已经对着影视让出了自己第一的位置。

    很多人可以花几十元进电影院看一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的电影,却不会有太多的人花几十元到书店淘一本好书。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年畅销书榜单上是以百万本作为单位的,期中前20名几乎都可以超过千万本销售量,那是文学著作的黄金时代。

    可是现在呢?中国的人口达到了五亿,比当年超出了7000万人,人们变得更加有钱,更加的富裕,买书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方便,可年畅销书榜单上的销量呢?几乎缩水了十倍。

    现在如果哪一本书的年销售量可以突破一百万本,那么几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在年畅销书榜单上必将排进前十。而影视这一块,产业经济重量却是五六十年代时的几十倍之多。两者一涨一消,很直接的体现出了谁是现在世界影响力的第一产业。

    所以,中国国内相关高祖时代的电视剧,在电视产业做大以后就从没有断绝。那是中国电视行业中最值得信赖的一块招牌,旱涝保收,你拍的再难看。也能捞回本。如果刘暹复生,他对此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我艹,老子要城抗日神剧了!

    而电影行业中。就像前世的兔子们国家投资拍摄的大决战等等一系列大场面战争电影,眼下的中国。不管是政府方面,还是皇室方面,每年也会花巨资拍摄一两部如此之战争片,以怀念当年的峥嵘岁月,缅怀当年的开国英豪。

    影片里的那些特型演员,比之原时空的同行们,过的还要舒坦百倍哦。

    以此类推,在西方国家。在北欧各国,在赤色同盟,在阿盟,在印盟,如此之电影也从来不成断绝。

    俄罗斯人怀念自己英勇的战争,波兰人怀念自己为复国的艰苦道路,不管是圣彼得堡还是赤色同盟的所有成员,人人都有一把自己的辛酸泪。

    阿盟也是如此,用缅怀战争引导人民的爱国热情,阿盟各国政府也不傻。但很可惜。在宗教力量的影响下,阿盟的电影实在……不那么合乎世界人口味。他们的影响力连印盟的阿三们都不如。阿三们也敢在电影中大开自己的脑洞,肆意yy自己的英雄神勇。播撒播撒些狗血,时不时的还能搞出一两部精品来。阿盟拍出来的电影却只能自己来欣赏。

    真正要论精品电影,甚至是与中国也有的一比的电影艺术,还要看莫斯科和西欧各国,没有重走前世文艺路线的英法德意四国,加上美国人这颗本该是电影史上的奇葩,发挥出的力量俨然不逊于中国多少。

    当然,这些年来中国电影始终把持着世界龙头的地位,因为中国是唯一的地球超级强国。

    电影这个东西。永远跟市场和金钱密切相关的。

    赤色的莫斯科不会去颂扬沙俄时代俄罗斯人的光辉,就像老而弥坚的英国不会去正面宣扬中国人在三次世界大战中夺走他们皇冠的战争是正义的一样。

    但是英国人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很惊奇的发现。自己拍摄的*电影在中国也能卖到很不错的票房。当然,那不是全部。只是极个别的,那样的电影很多在中国都是不过审的。但只要过审,就都可以让英国人小发一笔财,这也让英国人十分惊奇。

    要知道,同类的中国电影根本就在英国半点市场也没有,即使可以在英国上映。久而久之,这类的中国影片就不再在西方国家放映了。

    然后是今年英国人拍摄的《失落的皇冠》,这部英国出品的电影在199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大方异常,其电影票房在年终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六,放映期间更史无前例的两摘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和夺得了一个月冠军,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个成绩,无论是英国电影人还是中国电影人,全都没有想到。

    中国方面很震惊,媒体、电影公司纷纷展开调查,但结果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观众们表示:首先《失落的皇冠》这部电影拍得真心是不错,演员们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其二,电影的故事情节非常给力。《失落的皇冠》这部电影的主体情节是第二次东西战争,英国连战连败,不得已与中国暗中达成了停战协议,签署了让大英帝国失去澳大利亚、印度的协议,丢失了日不落帝国的皇冠。在影片中,中英外交人员一连串的言辞交锋,和中方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姿态,如果落在西方人眼中必会涌动起一股对中国的愤怒,可同样的画面落到中国观众的眼中,却是一种另类的刺激。

    ——这是一种做恶霸的感觉。

    在观众调查中,很多年轻的中国人纷纷表示,他们从英国人拍摄的影片中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快感——中国方面的霸气。

    “英国人该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情才会将中国塑造成这么一副霸道的模样,而他们自己的日不落帝国,软弱无力的像一只纤柔的少女……”

    英国人看着影片中的中方谈判人员,可能会恨得牙根发痒,恨不得用刀子把他戳死。可一样的情节落在中国人自己眼中,却有一种邪恶的‘快感’。

    “如果英国现在与中国达成和平协定,英国就可以专心把注意力放到国内。放回到欧洲去。你们已经失去了印度和澳洲,还想失去加拿大吗?

    这场战争,欧洲之外的战斗已经可以结束了。你们真的有实力维持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战斗吗?没有了印度。没有了几亿印度人口,大英帝国真的认为自己还是日不落帝国吗?你们在欧洲本土都没有占据战争的上风。在无法使用殖民地资源的情况下,还要额外的花费力量维持自己在印度洋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英国这样极富有政治智慧的国家,能够分辨清楚此时要做出怎么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中方外交人员在谈判中那霸气的姿态,和随后电影里澳大利亚、新西兰白人被集群迁移的那惨不忍睹的画面夹杂在一起,这种冲击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从没有体验过的。

    中国人里当然有一些脑缺会产生罪恶感,然后在报纸上或是网络上。大放厥词。但更多地中国人却觉得一报还一报,当年的‘我大清’被西洋大鼻子揍得有多狠啊,连原版的圆明园都被抢掠一空,接着一把火烧掉。现在中国强大了,抢劫英国人,这不是天经地义么?

    哦,是的。中国进攻澳洲,澳洲的白人抵抗激烈,却是死了很多,再春秋笔法。你也要承认这个数字不少于100万人。但英国大鼻子往中国卖白面,又害了多少中国人呢?

    想象那个时代要是没有高祖,中国在满清的统治下会变成什么样?奥斯曼帝国可是做了一个很好地诠释的。就算是有着中国的大力支持。现在的奥斯曼与当年的奥斯曼也是两个国家了。

    中国很讲面子,在中国人拍摄的那些战争电影中,中方的形象一直是‘正义’的。下南洋,战中亚,夺澳洲,攻印度,全都披着一层‘保护国家边疆安全’的大罩衣,而且影片中必须有忆苦思甜,把中国为什么打沙俄、打英国。原因交代的清清楚楚。就算中国进攻北美,都要扯出老美歧视华人、*排华。扯出修筑老美东西大动脉时的无数华人劳工悲惨的血泪史,以标榜自我的正义。

    所以中国国产战争大片中。你根本看不到蛮横霸道的‘中方’。英国人的这部影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内心的需要。

    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中国历史,上面很明确的罗列出了打朱明后期开始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系列的侵略和窥视,罗列出了16/17世纪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对南洋华人的残酷屠戮,并且特意点明19世纪的晚期,‘白人至上,余皆劣、种’的种、族决定论和种、族、主义政策在西方的盛行。纵然美国没有如原时空那样推出《排华法案》,西方世界对黄、种人的歧视和排斥在第一次东西战争之前也依旧大有市场。

    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两次对法战争和对俄战争的胜利,全都是小规模的战斗。虽然这其中第二次中俄战争的规模也不算小。能够打赢了这些战斗,中国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西方世界一定程度的承认。但是想靠这些战斗就挤进世界一流列强行列却是不可能的。即便大多数的西方国家政府能够看到中国这些年的工业化成果,政府承认,民众也不这样认为。然后19世纪末期欧洲流传起的‘****论’等等史实,全都很详细的出现在中国历史教科书或供学生们研读的历史故事里。

    中国的教育就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当年历史的了解,决定了中国人的人生三观。

    所以,中国人不会因为英国人影片中对中方最恶性的描写,就真的认为自己的祖国是最恶的,反而会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就像原时空的美国人,对于朝鲜战争中中方志愿军将士英勇的身影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不会给予认可,而会以歧视性的语气给之定论为:愚蠢的被赤色主义洗脑的可怜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