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红茶

Vinilla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清穿物语最新章节!

    渡过闽江,到了长乐县的地界.从长乐经过到莆田有官道.秦炼,梅兰妮一行人的车马快,天黑的时分到了莆田.

    华家在福清和莆田都开有客栈.

    他们就住在了自家的客栈里.

    第二天,边峰和能海分道去了莆田城的北边的九莲山.

    而梅兰妮他们继续往西南的泉州去了.

    华记的贸易行开在泉州的蟳埔,那里曾是古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的头等大港,各国的船只停靠在泉州的码头上.当时,泉州城里城外遍种刺桐树,红艳的刺桐花给了海外来的商人和水手们极深的印象,他们把这个地方叫作刺桐.1292年的春天,马可.波罗就是从这个港口出发,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

    后来,经过明清朝两百多年的海禁,这里也也衰落了.直到康熙二十三年重开海禁后,才又见到了外国船只来到这里.这时其他的港口城市也崛起了,清朝这时候是四口通商,广州港,福州的南平港和浙江的乍浦港取代了昔日的泉州.虽然还是有外国商船来,但那昔日的风光已不再.

    华家在蟳埔重修了码头.在岸上修建了仓库.梅兰妮又看见了'蚵壳厝'.

    泉州的大掌柜郝贵华,四十多岁,人很健谈,笑说道,"这'蚵壳厝'原本就是泉州的特色建筑.宋元时期,泉州的船将货物运去了海外,到了回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货物装船,空船行驶起来摇晃的厉害,于是,就把那里的蚵壳装了压舱,回来后就堆放在了码头上.再后来,这里长期受到倭人的侵扰,数度劫难.住在这里的居民无钱建房,就用了身边的建材.这就有了这'蚵壳厝'."

    梅兰妮也明白了琅琦的蚵壳屋定是从这里运去的蚵壳.所谓蚵就是海蛎.这种造房用的大海蛎原本不是当地的品种.后世的专家考证,它们的原生地是非洲的东海岸.这倒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明佐.

    "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中国和海外的贸易就是逆差."梅兰妮有了新发现.

    郝贵华在想"逆差",没有接话.

    秦炼道,"现在的逆差还要大."

    梅兰妮问了她最关心的问题,"有没有海关?"

    "有,自康熙二十四年,就建立了四个海关:粤海关、江海关(江苏)、闽海关(福建)、浙海关(浙江).它们都是由满人管理."

    "海关如何收关税?"

    "这,要看和那些官员的关系如何."

    秦炼解释道,"海关的管理十分的散漫,受贿纵私成风.海关的最高长官叫'监督',一般由皇帝派遣.但是底下的各种要职都是他的亲信,家人,手下所担任.清廷收的关税其实并不多,主要有两项:船钞和货税,而货税的税率极低.但是,各海关的官员们巧立名目私设的各种税费多得惊人.例如,黄埔口就向过往船舶货物私收进港费,离港费,停泊费,粮道捐,分头,火耗,验舱,贴写,领牌等近70项,所得统统被上下官吏私分.而泉州这边没有广东那么厉害,但是,他收到的所有关税都是这里消化.有时都不收关税,只收红包."

    "船钞和货税怎么算?"

    "船钞根据船的等级,一等船是一千四百两银,二等船是一千一百两银,三等船是六百两银.税根据不同的货物收,平均关税是百分之四.其中,最高的是生漆7.7%.最低的是茶叶0.4%."

    "货物如何交税?"梅兰妮好学地.

    清廷是以引的形式,比如,做茶的生意,就必须到当地政府那里去买茶引,一引能贩一百斤茶,从乾隆元年起,每茶引是四钱银.产茶叶的人家就要去当地的官府领了茶引方能把茶买出去.否则就是走私."

    梅兰妮想到自家的茶,"我们东山的茶可没有茶引."

    "我们只买几斤,再说我们家还有免税额."

    "那我们贩到日本去的茶,有没有茶引?"

    秦炼和郝贵华相互看了一眼,"有的,我们的茶引从其他商人手里转过来,每引加了一钱."

    梅兰妮想,那多不合算,等于多交了税.

    秦炼说,"豪强和官府勾结,垄断了各色税引,如果要正常做生意,就要受一层层的剥削.这就是为什么晋商,徽商都拼命抱皇帝的大腿.要努力勾结官僚们."

    "茶农要茶引才能卖茶,十分可笑,种茶的地已经交税了.卖茶时还要交税."梅兰妮说.

    "你这是站在了茶农的立场上说话,如果站在统治阶级那方,他们会说,茶叶的利润那么高,收税都是便宜你的啦.没有分掉你一半就不错了."

    ‘除了茶叶要税,还有哪些物质要税?‘

    郝贵华说,"朝廷收盐税,酒税,茶税.矿税.再有其他的税,比如织绸缎等,苏州的一架织机一年上交五十两银.一家店铺,每年根据店铺大小上交银两."

    梅兰妮吃惊了,她心算了一下,织一匹白绢,夜以继日的干,要三天才能成一匹,扣去上机的时间,一年三百天算,最多一人只能织出一百匹,每匹卖价一两银,五十两的税收是收入的一半.

    秦炼说,"如果要逃税,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有人说,税收的权力是生死的权力."

    梅兰妮愤愤的想,这个政府收上去的税没有为百姓做一点点好事.既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更没有普及教育,连路和桥也要自家修.他们凭什么?

    "还不是凭借手中的武装."秦炼好象读出了她的思想.

    梅兰妮现在无条件的支持重建南少林寺.

    接下来郝贵华谈起另他苦恼的事来,"我这里买了一千张茶引,到年底作废.可是,我没处买茶.武夷山那边的茶被晋商包了.安徽,江西两省的茶被徽商包了.岭南的茶自然由岭南商人包.我们的茶还不能採.年底,讲好了西洋商人要来,而明年四月,又要赴长崎贩铜.到现在,我的茶还不知道在哪里.急得我上火."

    梅兰妮问,"福建省除了武夷山产茶区外,还有哪里?"

    "泉州北面的安溪也产茶,福宁也有出茶,只是,安溪,福宁现在要采的是秋茶,品质差很多."

    梅兰妮说,"我记得福建省有一种红茶,很有名."

    郝贵华也做思索状,"有名的红茶...没有听说过."

    秦炼说,"是有一种福建红茶,叫'坦洋工夫'."

    这讲的是后世的事.

    郝贵华想破了头也跟不上,"我们行里有个大伙计是福安坦洋村人,要么把他叫来问问?"

    那个大伙计姓胡.二掌柜陪他一起过来.问他红茶的情况,自然是拼命的摇头.

    秦炼和梅兰妮对视了一下,知道把时间弄错了.

    秦炼说,"你们村里种茶对吗?"

    ‘是,‘胡大伙计认真的回答,‘村里的茶叫菜茶.不是很好.‘

    "会做红茶吗?"秦炼问.

    胡大伙计又摇头.

    秦炼想了想就说,"曾经在崇安桐木关有一江家制茶人,名末时,正当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那里,当晚就住在了茶叶场,睡在茶叶上,等那些兵离开时,茶叶的叶子已经变的发红,并带了黏性.江家很着急,为了减少损失,决定把变软的茶青搓揉成条,并用马尾松的枯枝块熏干带黏的茶青,熏过的茶叶,变成了乌黑发亮,并带有一股松香味.这种茶被称为红茶,欧洲人最喜欢.而江家也保留了制红茶的秘密."

    郝贵华很吃惊,"照三少的意思,红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心里的话是,你如何知道江家的秘密?

    梅兰妮前世上过茶道课,对此也有了解,"是的,红茶就是全发酵的茶.闽茶中的乌龙茶是半发酵茶."

    胡伙计寻思着.

    秦炼说,"把坦洋菜茶做成红茶.我们收购."

    郝贵华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秦炼道,"如今也只能试试看了."

    秋茶和春茶相比,泡的次数少,但是,西洋人喝茶从来只是泡一次,春茶和秋茶对他们来讲有什么区别?

    "去东洋的茶怎么办?"问题还有一半没解决.

    梅兰妮说,"秋茶做成乌龙茶去日本.东洋人最爱喝乌龙茶."

    乌龙茶是闽地的特产,而安溪是乌龙茶的发源地.

    秋茶的茶汤比春茶色淡,东洋人喝茶喜欢淡色,正好配他们的胃口.

    郝贵华是安溪人,他知道,寒露后的秋茶,味香,和顺.茶农们的春茶全卖了换钱,秋茶留下自己吃.对于秋茶的制做,他们也有了经验.

    商谈出了茶引的用处,郝贵华也轻松了,讲起了家乡的老人,有点茶的习惯,总要留下几棵茶树,用来做点茶.

    梅兰妮从来没有听过点茶,好奇问究竟.

    郝贵华说,"那是古老的吃茶方法,把茶用茶磨碾成粉,吃茶时要先在茶粉中加少量热水,用茶筅搅出沫饽来,再倒开水冲了.点茶好不好,就要看沫饽多不多."

    "咦?这不是抹茶吗?"梅兰妮说.

    "什么抹茶?这就是宋时的点茶.此茶制做与其他茶不同,要在春天时,将那茶树用黑布蒙住,二十六天后才采,采下后用蒸锅蒸后,晾干,再用茶磨将它碾细,极费功夫.而且点茶后还要点汤.这汤里面根据个人爱好放不同的药材干果,但是必定要加一味甘草.先茶后汤,所以说点汤送客."

    "不是说端茶送客吗?"梅兰妮想到满人的习俗.

    "夫人说笑了,哪里来的这样的规矩."

    梅兰妮心里暗骂,小日本和满人学人家文化也不认真点,学了个半吊子,还误导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