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风格的再现是名著翻译的精髓 (2)

(英)简·奥斯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傲慢与偏见最新章节!

    3.With this answer Elizabeth was forced to be content; but her own opinion Continued the same, and she left him disappointed and sorry. It was not in her nature, however, to increase her vexations, by dwelling on them. She was confident of having performed her duty, and to fret over unavoidable evils, or augment them by anxiety,was no part of her disposition.

    王科一先生的译文:

    “伊丽莎白听到父亲这样回答虽然并没有因此改变主张,却也只得表示满意,闷闷不乐地走开了。以她那样性格的人,也不会尽想着这些事自寻烦恼。她相信她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至于要她为那些无法避免的害处去忧闷,或者是过分焦虑,那她可办不到。”

    孙致礼先生的译文:

    “听到父亲这番回答,伊丽莎白不得不表示赞同,但她并没有改变主张,便心灰意冷地离开了父亲。然而,她生性不爱多想烦恼的事,省得越想越麻烦。她深信自己尽到了责任,决不会为那些无可避免的不幸而烦恼,或者因为忧心忡忡而增添不幸。”

    我的译文:

    “听了这番回答,伊丽莎白只能作罢了;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的意见,她失望而又怏怏不乐地离开了父亲。不过,再去想些问题来增添她的烦恼,也不是她的性格。她自信她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去为无法避免的危害担忧,或者是用过分的焦虑去浇灌它们,不是她的天性。”

    在王和孙两位先生的译文中,都分别有几个原文的词语没有在他们的译文中表达出来,如原文中的“indrease”“augment them”“no part of her disposition”等,还有两个对称结构“……not in her disposition”和“……no part of her disposition”,也没有在他们的译文中得到表现。这样子译来,原文的那一素雅细腻的风格就要难免有所丢失了。这样又难免不可能不影响到意思上的略微改变,伊丽莎白是那种顺应自然的性格,她就没想着那样去做,而不是“办不到”。

    4.“But why should you wish to persuade me that I feel more than I acknowledge?”

    “This is a puestion which I hardly know how to answer. We all love to instruct, though we can teach only what is not worth knowing. Forgive me, and if you persist in indifference, do not make me your Confidante.”

    王科一先生的译文:

    “可是,你为什么偏要逼我,认为我没有把真心话全说出来呢?”

    “这话可叫我无从回答了。我们都喜欢替人家出主意,可是出了主意,人家又不领情。算我对不起你。如果你再三要说你对他没有什么意思,可休想叫我相信。”

    孙致礼的译文:

    “那你为什么要让我承认,我没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这个问题简直让我无法回答。我们人人都喜欢指指点点的,然而指点的东西又不值得一听。恕我直言,你要是执意要说你对他没有意思,可休想让我相信。”

    我的译文:

    “可是,你为什么非想要说服我,让我承认我没有说出我的全部心里话呢?”

    “对你的这个问题,我几乎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劝导别人,尽管我们说出来的话儿都不中听。请原谅我的率直;如果你一味地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那就不要想让我做你的知己了。”

    吉英和伊丽莎白是情深意笃的一对姐妹,又是最知己的朋友,现在在这件极为微妙的情事上,吉英一时难于启齿,伊丽莎白出于对姐姐的关心,想逗引她说出真情,她们这一对话的基调仍然是温婉的。笔者认为这段译文中的划线部分的语气,较之原文都有些重了。这里提出了直译和意译的问题,凡能直译处则坚持直译是我所遵循的原则,而综观王科一先生和孙致礼先生的译文,他们基本上遵守的是意译的原则。两种翻译的原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过就这儿的划线部分而言,他们的意译是与原文的语气有些背离了。笔者认为直译能较好地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和风格特点,尽管如果译者处理得不好,也许会使译文显得不是那么生动活泼。

    5.But at length, by Etizabeth′s persuasion, he was prevailed on to overlook the offence, and seek a reconciliation; after a little farther resistanse on the part of his aunt, her resentment gave away, either to her affection for him, or her curiosity to see how his wife conducted herself;and she comdescended to wait on them at pemberley, in spite of that pollution which its woods had received, not merely from the presence of such a mistress, but the visits of her uncle and aunt from the city.

    王科一先生译文:

    “……尽管彭伯里因为添了这样一位主妇,而且主妇在城里的两位舅父母都到这儿来过,因此使门户受到了玷污,但她老人家还是屈尊到彭伯里来访问。”

    孙致礼先生的译文:

    “……尽管彭伯利添了这样一位主妇,而且主妇在城里的舅父母也多次来访,致使这里的树林受到了玷污,但凯瑟琳夫人还是屈尊来探望这夫妇俩。”

    我的译文:

    “……她放下架子来到了彭伯利,也顾不得这庄园由于接纳了这位主妇和经她的舅父母的几次访问,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了。”

    凯瑟琳夫人是一个非常高傲自负的女人,她依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地位,到处对人发号施令,作者对她是极尽了嘲讽之能事的。作者的嘲讽渗透在字里行间,即这种嘲讽是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组合安排表现出来的。在这儿我觉得,按照原文的语序译来,似乎是能较多体现出一些作者的嘲讽口吻。在词语的翻译上也是如此,“pollution”一般是指具体环境的污染,这儿将此词直译出来,即译出它的本义,较能体现原文的风格和口吻。译为“玷污”好像便失掉了原文在这儿的一个隐喻了。?

    限于篇幅,我不能再举更多的例子来加以比较了。希望读者能从这一斑窥见出一点儿我想要表达的思想的全貌来。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我们的作品翻译在再现原作的“丰姿”方面做得不够,并不是说我们的翻译家们水平不高,而是可能由于翻译家们太多地注意了译文的通俗和可读性,而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应有的重视。我们知道,特定的艺术内容总是有形式于其自身,或者说内容之为内容即由于它包括有特定的形式在内,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原作语言组合上的特征的再现,那么在译作中受损害的就不仅仅是从这一特定的语言组合中显出的艺术形式(例如色彩、气氛、对称、节奏、气势、格调,各种修辞手法等),而且必然会影响对原作的独特内容的再现,从而最终影响到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显出的独特风貌”,即风格的再现。基于这样一种认为,我觉得我们对原作的用词用句是应该倍加留意的,不仅要研究它们在词句上的特点,而且要尽可能地再现出原作者在词语使用和句式组合上的特征。笔者认为,做到这一步是再现原作风格的前提条件。当然译者的文学素养、语言修养、美学理论等修养于风格的再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基本上遵循的是一条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特点和原文句式的翻译原则。我认为,由于我的翻译原则和王、孙二位先生的有所不同,因而我的译本在整体风貌上似乎与他们的是不太一样的。当然他们的译本也各有所长,王科一先生的译本传神而细腻,孙致礼先生的译文通俗而上口,不过在细腻上,似乎是王先生的略胜一筹。从根本上说,王、孙二位先生差不多遵循的是同一条翻译原则,因而从整体风貌上看,他们的译本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