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各有去处的未来

韫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妾有容华最新章节!

    待摄政王与王妃说了愿意向皇帝表忠心的打算后,王妃的心思立刻回转到了正事上。她神情端肃道:“王爷,您与父亲他……”

    意思是,事前商量过吗?

    摄政王难得地否认道:“没有。这件事,算是本王临时起意。”这些日子,他是在反复思考此事的,今日大约被林其琛弄得神经质了,索性脱口而出。

    他如此身份地位之人,说出的话都是不容反悔的。

    好在,他也累了。

    这么多年,殚精竭虑、筹谋布局,原先的不甘与愤懑也慢慢消沉、慢慢泯灭。论起来,年幼那会,他还是很疼惜这个身体不好的皇弟的,带着他放过风筝,还在练武场上骑马拉弓,可惜皇弟只能在一边流露出歆羡的眼光……

    看来找个时机,要把这些情分都补回来。

    “王爷既然决定了,妾身没有异议。”朝局能够稳定,父亲不用被皇帝猜忌,王爷不用孤注一掷,富贵又平安,王妃是知足的。

    王妃深知此时此刻,王爷最需要温言细语的安慰与鼓励,又絮絮地说了很久很久,道:“皇上那边,王爷想好了吗?”

    “有些事,虽然没有办法弥补,但人的心都不是铁石心肠。”摄政王对皇帝的了解可不是一丁半点,存在要补全以往的兄弟情分,只要皇帝愿意给他点机会,算是容易的。

    王妃内心是欢欣鼓舞的,谁人不向往生活安逸富贵,在摄政王愿意主动低头的前提下,加上谢家在旁盯着,她好不容易儿女双全,最盼着朝政平稳、生活幸福了。

    “下月十五去吃渭郡王府的喜酒,妾身备下的礼单,您过目下吧。”

    靖安侯府的嫡长女与渭郡王的世子,算是自谢儇杨映成亲后的另一桩名门联姻,一边是王公府邸、一边是开国侯府,更难得的是这桩婚事算是难得的金童玉女,两情相悦的。

    两方都是幼时见过面的,平素在京中互有偶闻,没定亲那会还时不时地在花灯会上撞见,知根知底上,是非常不错了。

    “如今,儇儿和杨小姐争执地少了。”

    王妃口吻中不乏欣慰之意。

    摄政王瞄了几眼礼单,见递给王妃:“就这般吧。”

    “杨小姐模样举止都好,郡王府听说也满意这位儿媳。可惜,我前些日子去靖安侯府看儇儿,那位杨大小姐也在备嫁呢。”王妃没有刻意点出庶出两字,就是怕刺了王爷的心。

    摄政王稍微想想,便记起了这位在行宫闹出风波来的女子,面上颇有不喜:“自作主张,就该受着这般后果。”

    好端端的人家不要,非得舔着脸做妾。

    如此念头一起,摄政王不免想起了林氏。

    他若有所思地打量了眼不知所觉的王妃,没有说话。

    王妃还当是丈夫不感兴趣,不曾想王爷是误以为她趁机给林氏上眼药呢。天地良心,王妃恨不得能抹去林七许的存在,断然不会贸然出手揪着从前那些过往不放,进府的事宜不光彩,说出去丢的是王府的脸面,王爷不会高兴。

    “臣妾过去时,儇儿倒有模有样地和****在说道,果然嫁人后是端重多了。”性子不复从前跳脱,人前都不大出来。王妃有遗憾却不能说,妹妹你应该像从前那样,人都要长大的。

    摄政王默默地点了点头。

    “本王记得赵公子回江淮了吧?”

    有回,幕僚商议事情时,其中一位无意说起,某日见着赵公子和林其琛坐在一起吃茶,不过远远看着,就感受的出俩人关系不好。话音一落,另一位便笑道,哪能好呢,姐姐进了王府一半都是这赵家推波助澜呢。

    幕僚都是人精,晓得林氏颇得王爷眼缘,不会继续说下去。

    话题便止住了。

    王妃点点头,道:“是的,儇儿在收拾****的嫁妆,不出意外我记得已经出发下江淮了。”儇儿闲时讲起过这事,语气颇为讽刺,“姐姐是不知道,赵家来迎亲的是一位庶出的公子,模样憨厚,身板魁梧,保不准****路上跟着这人跑了都不定。”

    王妃稍微修饰了下用词,婉转说出来与王爷听。

    摄政王听了不觉莞尔:“你妹妹还是鬼精的,说得挺有道理。”好不容易给废了的儿子说了个还算过得去的媳妇,还敢派个身强力壮的庶子来迎,现成的机会嘛。

    既入赵家门,嫁谁不是嫁。

    夫妻俩拿着旁人的笑料打趣了会便转回了王府后院,王妃主动地说起了吴姬和大公子,语气非常平淡:“大公子快到了启蒙的年纪,王爷是怎么想的?”

    作为与大公子生母宁氏有过节的主母,王妃要注意避嫌。

    主动请个先生来教吧?万一学业无成,被人说是压制庶子,禁止庶子成才。

    送去外头的书院学习?定有人会讲,她没有容人的胸襟,要赶着庶子出门,不让父子俩有感情。

    不请不教,呵呵,那闲话就更嚣张了。

    所幸,让大公子的亲爹去操心罢。

    摄政王这点上很通透,果断道:“你去寻家靠谱的书院,让他自己挑着带去的书僮下人,夏日一过就出发。”

    但凡名声在外的书院,风气和教书先生不会太离谱,如果大公子想好好学,是学得到些东西的。带去的奴才又让他自己选,将来不合心意或教坏了他,也赖不到嫡母头上。

    王妃颔首道:“妾身会好好挑个地方的,离京城不必太远。”

    “嗯,如此最好。”摄政王该为孩子做的,还是会认真考虑的。

    王妃没敢再问二公子的安排,左右孩子还小,连人都认不全的年岁,这段时间不太见到摄政王,估计连爹都快不记得了。将来五六岁时是个什么光景,谁都说不好。

    至于大公子,她不会选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按照王爷的心意来,稍有名气、离京城不远的书院,权贵宗子是通常不大读书院的,往往会有族学或者去国子监里学习,年纪到了买个功名或直接安排做实事的大有人在,比如辅国公府就有顶级的族学,请的皆是博学鸿儒,武乡侯府的公子哥大多不看重这些,只有那些功名在身的书香人家常常送孩子去书院。

    既长见识,又好好收心,不至于在家被妇人宠坏了品行。

    她就选个风气好、清流多、师资不错的书院,后头的造化看个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