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味道最新章节!
王福水小时候,跟其他村里的孩子也没什么两样,不显特别笨,也不显特别精。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得以去县城上高中,但还是没能考上大学,也就回到村里,娶妻生子度日月。这在王黄庄也平常。靠远近闻名的鸭梨和红枣,王黄庄人不至于穷到供不起孩子上学,再说,父王念想很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使劲供他。只是村里的学校水平一般,很难指望考上大学,总是念完初中、高中仍旧回来钻果树行子。父亲王念想常对他说:“干这个,不比在外面找个一般工作挣钱少,而守着本乡本土近亲近邻,遇事不慌心里踏实。”
王福水的与众不同,是瞒了很久以后才由他自己暴露出来的。
最早,他偷偷写诗,写完了就藏在一只旧木箱里,只有他媳妇知道点,就连管他很严厉的父亲和神神叨叨的爷爷都不知道。后来有一天,他写完后太兴奋,实在憋不住了,就拿着新写的诗拉住别人念。别人就笑话他,他却毫不介意,照样陶醉其中。他说,他喜欢诗歌给人的那种感觉,一种不声张的愉悦。后来,他还自立名目,办起了草台班子诗歌刊物。村里人渐渐习惯了,不再拿他当怪物时,忽然有一天传来他即将被调走的消息。
有人发表和欣赏他的诗,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因此得到省城一位儒官的赏识,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这位素不相识的儒官的安排下,他经历了从村子到乡里、县里再到省城的调迁。
村里人不再笑话他,而是充满了羡慕、赞叹。“看人家王福水,就是有能耐,写几行字就升了。”连他老婆也是哄着他的,从看不上眼一下子就升华到敬仰。一条大路明晃晃,引领着他雀跃如飞。
王念想逢人便听到赞美儿子是诗人。每当这时他就笑笑,说:“他瞎写。瞎写。”心里则像灌进了蜜水。
王文武倒是坦然接受这种赞美:“我孙子就是有出息。从娘胎里就是写诗的料。”
蓝花只是觉得诗人不诗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荣耀。只是调到省城里后聚少离多。她舍不得儿子一个人在外地,怕他自己吃不匀实,伤了身子。有时嘟囔两句:“你说去那里有什么好处。”
王念想听了这话,说:“看你烧包的。有多少人羡慕呢。”
在省城工作了五年,王福水少不得认识了一些人。就有人请他帮忙做这个做那个。一开始是本村的人,然后是本乡、本县,直到省城的人也会找到他。从本性上说,他不是一个爱“活动”的人,可是他脸皮子薄,人家找来了,尤其是老家的,还有外村的,有的还夹着个王福水父亲和爷爷的一个纸条来了,王福水也愿意打发爷爷和父亲高兴。爷爷和父亲是以他为荣的。能办事更让他们脸上有面子。来找的人开一回口不容易,所求又本是些该当应份之事,不好意思打驳回,就答应。答应了,自然要尽力去办,这又是他自己该当应份的。
有时候,认真办事难免得罪一些人,那也没法子,既是不得已,他也不怕。没料想这次真是得罪了大主儿,一个跟头栽到了底。在那次“最后的谈话”中,主编的脸上写满了万般的无奈和由衷的惋惜。他说他原是打算顶到底的,大不了摘了自己的乌纱帽——一个小小的主编,值什么!问题是“咱们的刊物”。那隔了若干层的“上面”已经暗示:别说一个人,必要时连窝端了他们!他伤感地摇着头说:兄弟,你是为了大局,才做出重大的牺牲啊!”
最后,主编在破碎的寂静中,略带惋惜,诚心诚意地对他说,“等待时机,再回来。”王福水一直默默地听着。在暗淡的紧张、模糊的幻灭和朦胧的希望之后,忽然吟出一个遥远的诗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他回归了田园。经过半个月的调整,就跟村里的人一样地饮食起居了。比预想的还要容易;他本来就是属于王黄庄的。梨园、枣园里有干不完的活,有些活要带着露水做,经常是5点就起床,忙活一天,天一黑倒头就睡,根本不想别的事。再然后,真正找回了王黄村那个王福水的感觉,不觉得那么累了,便渐渐回到了村里那个群体当中。人们很自然地接受了他,就好像从来没有拿这个写诗的、上过省城的人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