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百家争鸣

明星Vs偶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水浒有天庭最新章节!

    科技园建设在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波士顿州附近的128号公路园区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园区都是成功的典范。

    它们依托著名大学群,形成创新生产销售的产业链,专家及生产者在复杂的科技之间相互学习和调适,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市场、科技、地方机构、大学之间交流互动,加快人才培养和使用,出人才、出产品、出创新,这是科技网络建设的成功案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加大力度,设立各种项目,给科技人才提供研究机会。其中学术与工业联盟资助机会计划成为科学技术与工业之间的桥梁,帮助知识和技术成长,获取市场成功。

    类似的项目,还包括工程教师实习计划(Engineering Faculty Internship Program),提供工程教师到行业实习和创业的机会。这一计划为工程教师进入实业界提供资助。

    (七)全球创新创业竞争时期

    进入全球创新创业竞争时期,从国家创新战略和教育战略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方面的人才更加重视,并吸引和保留STEM外国人才。

    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2年出台政策,用于吸引和保留外国人才,将拥有STEM学科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签证持有人的毕业后实习期签证延长17个月。

    像Twitter、Facebook这样的公司可以通过“向STEM类的毕业生提供培训”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美国继续工作29个月的时间。

    “好,太好了!这事就交给爱卿领衔,然后制定相关计划,然后立刻推行下去!”李陵大赞此策甚妙,这令他想起了曾经道听途说的上述有关美国的各种人才计划。

    他不知道,就是李陵今天的这番话语,不仅大大削弱了西岐,砍掉他们的腿脚,同时也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提前到来大商。它基本上形成了华夏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华夏历史的发展。

    是华夏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华夏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这里没有孔子、老子、墨子,但他们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却在历史的强大惯性下,依然在大商形成了。与“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不同,大商招贤纳士的人才吸引计划,是李陵“高瞻远瞩”的结果。

    当然,两者相同是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物质的丰富反过来助推了文化的繁荣,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得以钻研学问。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同样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不同,大商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前者还需要将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而大商的士在社会身份上,本身就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宝贝,李陵有清醒的认识,重视人才的他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而且李陵不仅重视人才,还注重培养人才,重视教育。他知道不仅是大商,就是更发达的汉唐,也存在知识垄断现象,这令李陵十分痛恨。这样不仅导致人才少,而且会形成门阀政治,皆因人才出于垄断知识的高门大户。

    夏商周时代,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

    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

    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

    李陵自然要打破这个制度,兴办学堂,广收寒门学子,让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大商的儒家,以六个专业人才抱团而立,六个人传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儒家分有许多派:

    六人之一老大的理论和孔子类似,都是“仁”,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二个学派,同样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是“性本善”。

    第三个学派,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这个学派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道家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类似现在的哲学。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政治上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内部也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

    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墨家有两大分支:一支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

    另一支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后期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另有方剂家就是后来的医学流派,杂家兼收并蓄,阴阳家重视天文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