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公孙瓒杀了刘虞,势力一下子增强了不少。
但此人打仗有一套,搞地方治理却不怎么行,尤其在用人上很失败。在公孙瓒手下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无论多么有才,都进步缓慢,不少人死于穷苦之地。有人问公孙瓒,为什么不用世家大族子弟,公孙瓒的回答是:“对衣冠子弟以及品格高尚的人,你给他富贵他认为这是应该的,而不会感激你。”
看来问题出在心态上,公孙瓒的心态像个小市民。
而公孙瓒确实喜欢小市民,他所宠信的大多是平庸之辈,其中尤其以算命先生刘纬台、布贩子李移子、商人乐何当三个人最受宠信,公孙瓒跟他们还结成了异姓兄弟。公孙瓒字伯圭,据说他原来的字不是这个,这个字是他后来改的。一家如果有四个兄弟,他们的字里应该分别有伯、仲、叔、季这几个字,公孙瓒为了表示跟刘纬台等几个异姓兄弟很亲,所以自己把字改成伯圭,其他几个人则分别改为仲、叔、季。
有公孙瓒撑腰,这些人很快富了起来,都成了亿万富翁。公孙瓒还跟他们中的人结成儿女亲家,常把他们比作汉初的开国功臣曲周侯郦商、颍阴侯灌婴。用人不拘一格是对的,但过了头就是另类了,靠这帮人给他出谋划策能有多高的水平?
有件事就很雷人,是其他割据军阀做不出来的。
公孙瓒手下如果有部将被敌人围困向他求援,公孙瓒一般不会出兵相救。他的理由是,如果救了这一个,以后将领们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有了依赖心理,就不会力战了,如果不救,以后大家肯定会奋力自救。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却不实用,因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在生死考验面前有人选择玉石俱焚,也有人会选择投降以求活命,公孙瓒的想法未免理想化了。
面对敌人的大军压境,公孙瓒手下的将领肯定会想,守是守不住,又没有救兵,干脆投降算了。公孙瓒的这个愚蠢决定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创意还是刘纬台、李移子们的建议,但公孙瓒手下如果有荀彧、贾诩、程昱这样的智囊,绝不会让他干这种傻事。
公孙瓒还重用了太原郡人关靖,此人一贯严刑峻法、虐待百姓,在公孙瓒面前一味逢迎拍马却没有什么才能。
一流的人才思想才是一流的,一流的思想才能开创一流的事业,庸人不可能提出一流的规划。群雄相争,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大家都在拼命抢人才,尤其对最优秀的人才更是让群雄们心驰神往。公孙瓒靠一己之勇起家,也开创了不小的局面,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该把人才战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他偏偏不重视人才,也不会识才、用才和留才,身边缺少顶尖人才,这是他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他不识人,所以身边没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即便有也纷纷离他而去,幽州刺史部被公孙瓒和他所亲信的这帮人弄得民怨沸腾,大家都思念刘虞,对公孙瓒颇有怨言,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趁机反抗公孙瓒,当时广阳郡人阎柔在北方一带很有声望,他们就推举阎柔来挑头。
阎柔是一名汉人,自小被北方少数部族虏走,生活在乌桓人和鲜卑人中间,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鲜卑人后来帮助阎柔杀了朝廷任命的护乌桓校尉邢举,让阎柔来当这个司令。阎柔在少数部族那里很有号召力,由他出面征召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军队,加上汉人组成联合军团,人数多达数万人,进攻公孙瓒所署的渔阳郡太守邹丹。
双方战于潞河,今潮白河以北,邹丹不是对手,向公孙瓒求救。按照公孙瓒的习惯性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发救兵的。公孙瓒让邹丹自己看着办,邹丹还不错,没投降,最后兵败被杀。阎柔、鲜于辅等人比刘虞聪明,他们及时联络了袁绍,袁绍派麹义和刘虞之子刘和领兵北上配合他们的行动。
公孙瓒腹背受敌,马上就将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就在这时有个人救了公孙瓒一命,这个人就是之前提到的臧洪。袁绍任命的东郡太守臧洪因好友张超之死而和袁绍翻脸,袁绍一怒之下去攻东武阳,袁军主力在东武阳城下被臧洪牵制长达一年之久,北线只好暂时转入守势,让公孙瓒有了喘息之机。
公孙瓒趁机把主力集结到易水一带,利用袁绍无力北上的空档,在这里修筑了一道闻名于世的防线。易水位于幽州刺史部与冀州刺史部的交界处,由上游的卢水、雹水、顺水、徐水等河流交汇而成,这是条古老的河流,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荆轲刺秦王时就在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而歌,使此河名扬天下。公孙瓒不久前被封为易侯,封地易县位于易水之上,公孙瓒以易县为中心,沿着易水河两岸大修军事工势。
他先下令在易水的北岸挖了十多重战壕,每隔一段又堆起五六丈高的土山,在土山上修起楼观,大大小小的楼观数以千计,公孙瓒手下的将领分别居住在这些楼观里。这道防线就是由密网交织的交通壕所联结的碉堡群构成,这种碉堡被称为京,京是甲骨文里的象形字,即筑起的高丘,上面有耸起的尖端。
这上千个碉堡筑起了坚固的一道防线,其核心地带是公孙瓒亲自居住的易京,其下的土山高达十多丈,足有十多层楼高,在上面修有楼观,下面用铁门封死,公孙瓒平时居住在楼上,楼里只有婢女和女官,有需要公孙瓒批阅的公文,都通过绳子吊上来,等公孙瓒批示完再用绳子吊下去。
公孙瓒在这些堡垒里屯积了300万斛粮食,他告诉手下:“从前以为天下事可以挥手而定,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兵法上说‘百楼不攻’,现在我有上千座楼观,等到这些粮食吃完,也就能把天下事弄明白了!”看来越是生猛的狠角色内心里越是柔软,也越是有逃避的一面,打了无数的仗,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躲起来才幸福,公孙瓒说的“百楼不攻”不知道出自哪部兵书,也许是公孙瓒个人的军事思想。
汉代1斛合如今约20升,即约80斤。300万斛约合2.4亿斤、12万吨,载重8吨的卡车要拉15000车。这么多的粮食不大可能都屯积在公孙瓒住的易京一座碉堡里,应该是易水岸边上千座碉堡屯粮的总和。公孙瓒发明的易水河防线是对传统城池型防御工事的颠覆,它更注重立体作战和协同作战,一改拒敌于城外的战法,把敌人放进来打,凭借坚固的工势和充足的粮食,待敌军进入碉堡网后四处出击,将其击败。
在南线,袁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终于将东武阳的臧洪解决了,等他缓过劲来重新审视北线战场时,吃惊地发现横亘在他眼前的是一道数百里长从未见过却牢不可破的超级防线。袁绍试图展开进攻,却遭到了沉重打击,进攻的部队好不容易攻到堡垒下面,却被占据有利地形的敌军以弓箭、乱石等武器打得抬不起头来。
此后数年里袁绍居然无法越过这道防线一步,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如何攻破这道防线上,他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易水河防线大大迟滞了袁绍统一北方的步伐,牵制了袁绍的行动,给曹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战略机遇。
公孙瓒待在他的坚不可摧的塔楼里再也不出去,在一大群婢女和女官陪伴下过着逍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