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吕国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最新章节!

    有关C3和C5含量变化的易错剖析 【实例】

    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 的含量如何变化?学生在备考光合作用复习时,对此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中下水不的学生,很多时候只能瞎猜,乱选一个答案,而对后进生而言,困难就更大了,不知从何想起,只好闭着眼睛凭感觉作答了。www.Pinwenba.com

    解析:本题难点一在于分析C点处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何下降?原因是炎热夏日的中午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自我保护'同时 也导致进人植物体内的C02减少。难点二在于分析C02的减少会导致Ch C5 的含量如何变化。学生易错判为D选项。要彻底纠正此问题,就必须先理解 引起Q、C5的含量变化的原因。真正引起Q、C5的含量变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光照强度变化,二是C02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是从C02进人植物体内与C5结合形成Q开始的,即C02固定。此过程中C5作为反应物被大量消耗。暗反应过程中同时会发生C的还原,此时,三碳化合物被大量消耗,部分C3转化形成C5。故要研究C3、C5含量的变化需从来源和去路两头抓,不能只顾一头,引起错解。

    【小结1】正确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的正常进行 提供ATP和NADPH(),而当光照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它们的供应,导致暗反应也随之发生变化。光反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暗反应中的Q的还原过程,首先使Q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C5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当光照强度降低时,Q的还原减弱,Q的含量将相对增多,C5的含量相对少。

    【小结2】正确理解暗反应内部C02含量的变化。C02的含量很容易由人工控制,它的变化直接会影响到Q的变化,随之Q的含量也立即引起变化。如当C02的含量突然减少,短时间内Q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多,当C02的浓度增大时,Q的含量将增多,C5的含量将减少。

    【反思】

    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不懂得借助画图等视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带给我们教学一定的思考。我们的教学从小强调学生的读、写、算能力,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而另一种与语言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视觉思维却被忽视。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告诉我们,就思想的基本内涵而言,视觉思维就是意象思维,就是直觉思维,具有直接、形象的特点,有时能传递文字无法言说的信息,由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要素组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视觉思维。当前,无处不在的视觉形象改变着学生的阅读方式,这种难以抗拒的视觉趋势把信息表达的可视性凸显出来。读图时代的来临,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的方式,可以将教学信息进行图像化的加工,借用图像来呈现、界定、揭示和展示资料。教师可以采用流程图、视觉化纲要、图解符号等方式将学习材料进行 视觉化呈现。教学中应创设学生视觉化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运用视觉思维进行视觉表达。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获取、表达教学信息的方式,发展他们的视觉思维及空间推理能力。视觉思维包含了我们所见、所思、所绘,因此启发学生的视觉思维也要以看、想、绘三个方面为切人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视觉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要学会应用构绘,在构绘中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视觉时代,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视觉素养,学生要强化视觉思维,运用视觉思维进行学习和工作,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许多考生不懂得这个技巧,没有建构直观视觉图,而在头脑中凭空想象,搜肠刮肚。若能画出本示意图,把所有的变化条件直接标注在上面,结合q和C5含量变化的原理,紧紧抓住“含量的变量=合成量一消耗量”这个动态关系,再围绕“合成量”和“消耗量”来考虑二者的变化,不难得出各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如实例3中co2供应中断,意味co2减少,可在示意图co2旁 画一个符号,接着应考虑Q的“合成量”将减少(因原料减少'而在短时间内,q的还原照常进行,即“消耗量”基本不变,根据关系式可得出Q的含量将减少,然后再来考虑C5含量的变化,因在短暂时间内,Q的还原基本不变,所以C5的“合成量”基本不变,但因co2的减少使co2的固定减弱,而使C5的“消耗量”减少,综合来看,C5的含量将增多。建议考生遇到这类题目一定要有建模意识,发挥视觉思维优于文本思维的特点,不时精练精析,基本上都能破解此类易错点。

    例谈概念图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实例】

    利用概念图组复习有关人体稳态的若干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人体内水不衡的调节、无机盐不衡的调节、血糖不衡的调节及体温不衡的调节等。这一部分的复习,以前曾独立进行,复习后做一些配套练习。后来发现,把这些调节分割开复习,学生易发生记住了其中一种调节,就忘记了另一种调节,不容易形成一个整体网络。若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块集中复习,利用概念图进行对比,学生就能形成脉络清晰 的立体网络。基于对概念图复习法的一种变式应用,今年的复习方法有所变化,经过一节课的实践验证,效果不错。以下是学生复习时画的经过加工的概念组。

    【反思】

    这些调节原理零散易混,仅靠文本学生无法记清,若用概念图组学习法进行复习,学生容易厘清。实施概念图组教学时,往往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印发给学生读,另一种是学生自我构建。第一种模式学生较省事,看似省时但记忆不长久,第二种模式虽然比较花时间,但效果比较好。

    概念图(ConceptMap)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引人到新课程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创举。概念图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 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 结构图。概念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D. Novak)教授提出,逐渐被引人课堂,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和评。

    瑞士学者皮亚杰在他的认知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图式”,他认为知识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在人脑中表征的,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结构表征的时候,会提高信息搜索速度,概念图可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不仅可作为工具,而且是一种教学的技能和策略。作为一种教的策略,研究发现概念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概念图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通俗地说,就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交流和表达,也被称作一种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也可以这样说,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一个概念图包括节点、连接、层次和命题四个要素。“节点”表示概念,概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连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层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知识领域内的结构,即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水平不同来排布,一般是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具体的事例位于图的最下层,二是不同知识领域间的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之间可以分层超链接。如果用形象化的手段呈现知识要点,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明确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自我建构网。

    构建概念图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出相关概念。对初步使用此方法的同学,可由老师提供几个相关的概念,而一旦掌握此学习方法时,可以由学生自己罗列“核心概念”所必的念。

    第二步:确定各概念的位置。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最顶端(第一级概念再根据概念出现的顺序,概念的从属、包含等关系依次放置第二级、第三级概念。继续往下写,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任何一个概念下面不要有三个以上连接的概念。

    第三步:用线条把各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注明连线。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明语可视为一句陈述语或命题。连线使概念之间建立了意义,当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成一片时,就可看到了所构建的知识网络。

    第四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有时可以加括号等,使概念图有血有肉,更加完整。

    学生在实践时,对同一组概念可以画出许多不同形式的概念图,同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有的比较粗矿,有的过于细腻,有的残缺不齐,有的杂乱无章等。学生只要通过几次的训练,很快就能掌握其要点,画出基本满意的概念图。要保持学生的个性化,不强求与标准概念图一致。

    反馈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核心 【实例】

    复习课题:体温反馈调节。

    体温调节原理为:机体通过皮肤血流量的调节、汗腺分泌和骨骼肌战栗等活动,使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这些活动是在机体的体温反馈调节系统控制下进行的。体温的反馈调节是通过神经与体液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以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当分布在机体表层的温、冷觉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后发出信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信息在下丘脑中枢得到了整合,然后相应地引起骨骼肌、皮肤血管、汗腺及内分泌腺等器官活动的变化,改变了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机制,结果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若其中的某个变化信息得不到顺利反馈,机体未能做出正确的调节,就会使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可能使人中暑高烧,甚至死亡。

    复习总结体温反馈调节原理后,有学生提问:“老师,当人发高烧时,pH 在正常范围内吗?此时免疫调节是否参与?神经调节是否变得迟钝?水的平衡调节跟平常一样吗?胰岛素怎样变化?会影响到血糖调节吗?”

    这一学生的问题,涉及内环境稳态调节是单独调节还是综合协作调节,调节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

    【分析】

    1.剖析内环境的“内”。

    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整个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境是我们所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所组成的液体环境。从细胞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淋巴和组织 液等,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内环境说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有着相同的外延。而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在体内却属于人体的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2.解读稳态。

    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其特点之一是它的稳态。动物和人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生存的前提条件,所有的生命机制尽管多种多样,但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的自动调节活动,使波动限制在狭小的变动范围内,以抵御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内环境必须保持两个大方面的稳态:

    (1)理化性质的稳定。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如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但是这种变动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否则就会引起代谢的障碍,导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血液中钙的含量降低,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发生在成年人表现为软骨病,发生在儿童表现为佝偻病;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pH为7. 35” 7.45,体温为37;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 kPa,超过或低于这些 指标范围均为稳态失调。

    (2)持体的胞、组、官、至整个体的稳状态。这几个方面的稳定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的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3.反馈是核已。

    (1)反馈调节机制。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是反馈。所谓反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人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这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叫做反馈调节,是根据目标信息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及时调节。

    反馈调节有两种: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正反馈是反应的产物促进反应的进行,意思是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如凝血过程,当出血的时候,凝血物质开始激活,并且越来越多,最后形成血块,将伤口堵住。而负反馈是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进行,意思是反馈信号能削弱控制部分的活动,如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引起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从而引起被捕食者数量增多;炎热夏天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再上升;各种酶促反应的产物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反应就达到平衡,如果把产物取走,反应又可进行。

    人体中充满了正负反馈机制。最明显的是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相应促激素,下丘脑又有促激素的刺激素和抑制素,层层把关,才能使人体的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反馈调节机制存在于一切体内需要平衡的地方,如果这个机制失灵,不平衡到不能代偿的程度,或者说负反馈机制被破坏而发生正反馈,机体的死亡就难以避免了。如体内产热使体温持续上升,病人可因此而死亡。

    (2)反馈调节途径。

    反馈调节相关的三种基本途径:

    1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人体内,泌尿系统将代谢废物S_出体外,循环系统运输各种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呼吸系统保障了氧气的吸人、二氧化碳的排出等等。

    2神经与体液的双重调节。如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二氧化碳刺 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实现内环境中氧 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如血液中的H2C03/NaHC03、 NaH2P04/Na2HP04等缓冲物质起到了维持血液pH稳定的作用。

    【反思】

    上述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有效地学习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应该以某一 “核心概念”为学习单元,而不能单独分割学习。教学一定要处在大单元的背景下,营造整体学习的氛围,要有整体的大单元观,注意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否则,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知识框架是不完善的,在大脑中的信息存储是无规则的,信息提取运用时就不顺畅,引起错误在所难免。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本教材分为几个教学核心模块,不宜分得过细过碎,核心模块之间是有关联的,一环紧扣一环,教学时都要紧紧围绕核心模。

    在新颁布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章节中增加了一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以下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每章节的“核心概念”。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对生物最本质的问题,即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等的认识或看法。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统领具体概念和事实概念的作用。如必修3《稳态与环境》,共6章,提炼出4个核心概念:人体内的细胞需要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内环境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稳态是通过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实现的;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具有复杂 结构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实现其相对稳定。

    用“棋盘型”模式解细胞呼吸有关的计算题 【实例】

    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呼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但学生在做有关细胞呼吸的计算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虽然对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能倒背如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棋盘型” 解题模式,谈谈其构建和应用。

    【反思】

    经过实践证明,此法简单实用,学生易掌握。只要按照“棋盘型”模式画出表格模型,灵活假设,此类问题都能得以解决。在“棋盘型”模式图填写数据时,一般可从有氧呼吸的氧气消耗量或无氧呼吸产生的032量人手,一步一步地求出其他的数据,各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教学案例只是一个代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它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其中蕴涵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如果不给学生归纳,学生自己摸索也可以得出,但得花好多时间,而且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研究出来的,这时教师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很重要,平时有研究的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研究所得,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从中受益。本案例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巧设未知数利用方程求解,有助于学生对各种生物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总结高中生物中有关计算题的解答技巧与方法,节约学生摸索研究的时间。“辛苦一个教师,轻松千百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影响成百上千的学生。培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一个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无法承担的,一个没有教学研究只凭经验教学的教师所无法胜任的。教师累一点,学生可能就会轻松好多,好的教师都能沉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好的教师有好的习惯,处处留心,时时积累,如归纳整理有关蛋白质方面! DNA和RNA碱基比例方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方面、基因频率 与基因型频率等方面相关计算规律,总结模式,实践修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