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也必然对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海南省在教师教育和培训机构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对问题上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本节将予以介绍。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明确高师自身定位,加强教师教育特色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只要同“师范”和“中小学教师”扯到一起,有人就觉得低人一等,在大学里,教学法或学科教育学教师的地位也很低,因此,师范性与非师范性之争一直存在。有的师范大学的部分领导和教师总想如何多一点非师范专业,少一点师范性;中学生即使报考师范,也想着如何报考非师范专业;很多教师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吃教书这碗饭。这在那个时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已经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应这种形势,陈至立同志主持的课题成果《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一书中,提出了“四个第一”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页.: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在教育和教师地位迅速上升,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师范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加强师范性,保住师范大学的优势、特色和传统地盘。目前已经出现优秀教师和高中、大学教师紧缺的形势,深圳等地为争夺优秀教师出台了“绿色通道”政策,一些基础教育强校,如北京十一学校普通学科已经不再招本科生。在这种形势下,很多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传统非师范大学都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强对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研究,提供教师教育的课程,参与教师教育领域的市场竞争。因此,笔者觉得,师范大学即使加强综合性也应是在坚持教师教育特色下的综合性,而不是丢失其优势和特色而向非师范的综合性大学靠拢。如果那样,师范院校就有失去传统领地和市场的危险。如果我们丢掉师范性,将来即使我们的学生当教师也不如那些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就提出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性、综合性师范大学”,笔者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
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和设施建设,加强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基地建设,这是高师院校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密切关注基础教育,大力研究基础教育
如果师范院校坚持教师教育特色,那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它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为此,就要密切关注基础教育,大力研究基础教育,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培养教育人才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而不能搞关门办学。如新课程实施之后,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师范院校也要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当前,很多大学都不重视市场需求,只管培养大学生,不管这些大学生找得到还是找不到工作,能否就业,这既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师范大学不只是要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人才,还要为基础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海南省的基础教育专业支持力量相对薄弱,有限的高师院校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为海南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特殊的贡献。
在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她潜心开展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就是采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交互作用的做法,互相推动,理论适度先行。在研究中,很多参与者都是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这些人成为形成新的理论的重要资源。她1997年出版的《让教室充满生命活力》首先从批判传统教育开始,在批判的基础上又着手重建,于2002年出版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这两部著作与凯洛夫、杜威及后现代理论都有区别,认为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基本上还是自然科学思维的产物,不能解决丰富多彩的课堂问题。她认为课堂不是预设的过程,而是在开始展开之后不断生成和调整,将分散的信息组织化,师生共同成为课堂教学的推进者。她的这些成果是富有原创性的研究,不是“拍脑袋”和坐在书斋里能够研究出来的,是不断听课、研究和改进的结果(她不断研究和分析好的课有什么特点,不好的课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又不断改进)。新基础教育走到今天是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结果,引发对教育学理论的重新认识,实践滋养理论,很多智慧都来自一线教师。
(三)研究教师成长规律,改革高师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教育学科的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一般包括教学技巧(如导入、强化、变化刺激、发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补救教学等技巧)和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学业检查评价等能力)。
(3)教师的专业态度,一般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
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操作性质,如果从未接受过新的教学方式的训练和熏陶是很难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方式的,因此,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
大学里,无论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互动、参与等教学方式都完全适用,至少部分专题和课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和创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教师的专业态度实际上是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将有助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师范生从教师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熏陶中也能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增强专业信心,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
总之,无论是教师哪种专业素养的培训和训练,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都会对其有所助益。
作为高师院校,有必要研究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成长规律和高师教育教学自身的规律,并依据这样的规律改革和完善高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规律和模式,必然是要求强化而不是削弱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套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我们不能让它继续独霸课堂。
(四)广泛传播课改理念,多种措施推动改革
高师要改革教学模式,有必要对高师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培训,向广大高师教师传播课程改革理念,对高师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训练,对教师提出教学方式转换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同时,也要相应进行相关教育教学制度的重建,以制度(比如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等)推进教学方式转换和教学模式改革。此外,还要抓好骨干带头和典型示范,培养一批改革的领头雁,对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新课程教师和管理者培训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和管理者适应新课程要求,不断提升他们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和管理水平,海南省把新课程教师培训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海南省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在培训规模上实行全员参与,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培训后考试合格才上岗”的原则。在培训规格上,坚持省级以上,由海南省“课改办”负责组织全员培训。在培训次数上,坚持岗前培训、跟进培训与深度培训相结合,其中,岗前培训是对教师上岗前的培训,主要是针对高中一年级教师实施的(后来对一直担任高年级教学的教师还进行了补训);跟进培训是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承担高二年级教学任务且参加新课程教学一年以上的教师开展的培训,主要围绕新课程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和选修模块的教学等展开的培训;深度培训是在跟进培训基础上,主要围绕课改难题开展的持续跟踪培训。在培训类别上,坚持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其中,通识培训是指针对实施新课程所需的共同认识、观念方面的基础性培训,管理者和教师都要参加。在培训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培训模式上,实行任务驱动,主体参与。在培训费用上,凡省级培训都免培训费、伙食费,并尽量聘请国家课改专家授课。
如在2004年5月16日至20日举办的海南省高中教育管理者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创新;
(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设置和编排;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5)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教师发展;
(6)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进部署等。
当年8月9日至10日,海南省通过海南电信的视频系统举办了全省高中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
2004年8月11日至22日,海南省在海口和琼海两市分两批组织了高中新课程第一次学科培训,每个学科每期培训5天(岗前学科培训一律为5天)。其内容一是学科标准研修,主要包括:
(1)高中各学科的课程理念;
(2)内容标准;
(3)学科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相比于教学大纲,新课程具有哪些创新点和突破点;
(4)各模块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实施建议;
(5)模块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建议。
内容二是学科教材研修,主要包括:
(1)教材在遵循和落实其课程标准方面的特色、内容和使用建议;
(2)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3)相关模块的内容和要求;
(4)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展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省对学科培训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高二年级的跟进培训更是与高一年级的岗前培训有很大区别。
如2006年高中新课程岗前学科培训的内容主要是:
(1)高中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2)高中新课程学科教材分析及教学实施建议;
(3)高中新课程学科资源配置、开发和利用;
(4)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和难点研讨;
(5)高中新课程模块学分认定及学业评价;
(6)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
(7)新课程高考学科考试说明研讨和基础会考结果分析。
而这一年的高中新课程跟进培训(跟进培训一律为3天)的内容主要包括:
(1)高中选修模块教材教学研习;
(2)高中新课程选修1资源开发和选修2开发案例分析;
(3)新课程高考学科考试说明研讨和基础会考结果分析;
(4)新课程教研方式变革;
(5)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和学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