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一、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研训体制应运而生
2003年以来,海南省切实加强了教研制度建设,在反复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海南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和推行校本研究和培训制度的意见》(琼教师〔2003〕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意见》(琼教基〔2004〕6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琼教研〔2005〕1号)、《关于成立普通高中省中心教研组和开展区域教研协作的通知》(琼教基〔2005〕14号)、《海南省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规程(试行)》(琼教研〔2008〕1号)等制度建设指导文件,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海南特点的“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新型教研体制,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促进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以校为本
以校为本,即全面推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简称“校本研训”)制度,构建学校自主解决新课程和教学问题的有效机制。迄今为止,海南省已广泛建立校本研训制度,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
(二)区域协作
区域协作,即在海南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省级教研机构牵头,遴选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教学骨干,按中小学分学科分别组建省级学科中心教研组(8—12人不等),构建新课程实施的学科专业支持体系,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分东、西、南、北四片,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全省性或区域性协作教研活动,引领校本教研活动,共享区域优质资源,共同解决地域共性问题,有效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级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具体任务主要有:
(1)分析新课程教学任务,研究学科教学和评价,对全省学科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
(2)针对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或课题研究,通过网络进行“有问必答”和“在线研讨”,为学科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3)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4)组织全省学科教研活动,对协作区教研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5)组织开展全省学科教学活动的竞赛评比,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促进海南省中小学校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6)抓好典型,分类指导,不断总结学科教学改革经验,探索模块教学规律,创造和推广新课程学科教学经验;
(7)研制中考、基础会考和高考学科考试说明等。
(三)网络支持
网络支持,即依托互联网,打造新课程实施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支持,推动教研真正走向校本,形成“自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教研文化,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方式。有关做法将在本部分的后续部分和“经验7:建设网研平台探索网络监控”中详谈。
(四)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即发挥海南省部分教研和培训机构融于一体的优势,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充分整合,如将教学研究中产生的经验及时通过培训加以推广,而在培训中搜集的问题则通过教研及时加以化解,使教研与培训工作相互促进,最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下面,以学校案例的方式介绍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并重点介绍海南省通过远程研修大面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的做法。
二、借助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职前培训(如正规的师范教育)、职中培训、教学反思以及同伴的交流与帮助。其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训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研训理念
(1)让教师成为研训主体。教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方式,积极参与研训过程。
(2)形成人人学习、积极主动提高自己水平的良好风气,通过研训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形成良好的研训氛围,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
(4)让研训成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动力。通过以校为本的研训活动,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把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
(二)充实研训内容
笔者组织起草的《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意见》(琼教基〔2004〕62号),曾针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特点,提出要“立足教学,抓实校本研训的内容”,指出校本研训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同学校、同一学校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校本研训的内容必须因校、因人而异。为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新课程实验初期,各校应着重围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抓好研训工作:
(1)抓好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教师能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握《普通高中教学计划》(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吃透各学科课程标准,熟悉教材。
(2)抓好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教师和学生能接受理解新课程、熟悉适应新课程和正确实施新课程。
(3)抓好以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教师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正确方式,了解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式。
(4)抓好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教师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能力。
(5)抓好以新开设课程的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相关课程的实施能力,确保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特别要抓好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全体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常识,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6)抓好以课程编排、选课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规划、编排学校课程,熟悉开课、排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基本技能。
(7)抓好以班级管理形式的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使教师适应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新模式。
(三)拓展研训途径
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与工作制度、教师个体的差异和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如下途径:
(1)读书研修。即由学校统一制订读书计划,统一布置读书任务,统一提供学习书籍,统一进行读书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学习研修计划和研修的内容或课题。
(2)定向专修。即学校根据本校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并结合不同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定向培训和进修,寻求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定向专修包括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和着眼于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进修。
(3)问题研讨。问题研讨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研讨达到改进教学工作、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目的。问题研讨可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进行,在共同研究中促进教师思考,分享经验,获得同伴帮助。
(4)总结反思。反思已有的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理念的更新和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差距,使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失败或过失成为成功之母。教师可以做自我反思和协助反思,其中,自我反思就是教师立足“自省自察”,独自进行的反思,并撰写教后记、教学札记等;协助反思是指教师在合作群体的交流研讨中进行的反思,包括说课、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讨、课后评议和专题交流等。
(5)课题研究。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成果的推广,既为学校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又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研训工作的开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要以学校的龙头课题带动其他课题研究广泛、深入的开展。
(6)师徒结对。这是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种方式。通过结对子、签订师徒协议等形式,确定师徒关系或协作关系,结对进行“传、帮、带”。
(7)专业引领。这是学校采取合作伙伴方式与培训、教研机构确立协作关系,主动寻求校本研训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的一种途径。专业引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是学校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题,主动与高等院校、研训部门沟通,请求他们派出专家进行“会诊”,使学校和教师的困惑和问题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经验及时得到分享;二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研训部门组织的集中研训活动。
(8)校际协作。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比如,发挥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学校的名牌效应,帮助和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又如,薄弱学校主动派出教师到先进学校跟班学习。校际协作包括了对边远、困难地区的助研、助训工作。
附录3.1海南省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规程(试行)琼教研〔2008〕1号文印发。
该规程浓缩了海南省对校本研训探索的基本经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校本研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为重点内容。
第二章校本研训组织
第三条建立省、市(县、区)、校三级校本研训管理机制。各级教研部门和培训机构是校本研训管理和专业指导责任部门。
第四条校长是校本研训第一责任人。中心学校(或办学规模达到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成立教研室,具体管理校本研训事务,其他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第五条建立区域研训协作组织。农村小学的联片研训活动在当地研训部门指导下,由中心校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学校的区域研训活动由省级研训部门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其他学校的区域研训活动,由市县研训机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第三章校本研训制度
第六条研训一体制度。把学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作为学校常规性的工作。针对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的发展实际,目标明确、程序清晰、层次分明地计划好学校的研训工作。
第七条健全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并做好详细的活动记录。
第八条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15节以上,教导处、教研室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备课)组长听课20节以上,教师听课15节以上,并有听课、评课记录。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每学期要对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并有检查记录。
第九条专题研讨制度。坚持研训结合,以研促训。学校或教研组要列入计划,定期组织结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每学期不少于4次。
第十条研训保障制度。学校要按规定设立校本研训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确保研训活动开展的场地、设备等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评估激励制度。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校本研训纳入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校本研训的督导评估;定期组织校本研训先进单位(含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学校要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过程和成果严格考核,进行学分认定和量化评估。评比和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晋职、晋级、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
第四章校本研训内容
第十二条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先进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关注教育发展前沿动态。
第十三条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研究课程标准,钻研熟悉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课程理念与教育价值。
第十四条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意识,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要着重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第十六条研究课堂管理问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十七条研究评价改革问题。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掌握激励型、过程化、多元主体和多元目标的评价方式,研究考试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式。
第五章校本研训方式
第十八条教学反思。包括教学笔记、问题梳理、教育叙事、教育自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
第十九条同伴互助。包括科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教学观摩研讨、教学论坛交流、教学专题研究、片区互动教研和网络研修等方式。
第二十条专业引领。包括教学骨干引领、专家引领和教育专著引领等方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程适用于全省普通中小学校。
第二十二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案例3.2深化校本研修,推动课程改革
海南省澄迈县2003年被确定为海南省校本研训基地,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经专家评选,该案例入选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在此,对澄迈县教育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南省澄迈县2003年被确定为海南省校本研训基地,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自2004年以来,针对学校面广线长的实际,该县教育局不断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和谐、科学地向纵深开展。
一、强化研修协作,促进片区互动交流
(一)开展区域教研协作活动
近几年,该县在抓好校本研修活动的基础上,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开展区域教研协作活动。活动方式为:由教育局教研室在每个片区确定一所中心校或一所初中为召集单位,确定1—2名教研员为联络员,轮流组织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内容有: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报告、教材分析、专题研讨、观摩课、教学互访等。例如,老城片区的“讲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活动和金江片区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二)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研修工作的支持,一方面,教育局每年都从县城各中小学派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另一方面,教育局在城乡之间采取挂钩结对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对口帮扶活动。每所县城中学对口帮扶1—2所农村薄弱中学,每所县城小学对口帮扶一所农村薄弱小学,以学年为单位轮换。帮扶学校每学期送教下校两次,不定期下校听课、研讨交流,向被帮扶学校提供图书及课改信息。被帮扶学校定期派教师到帮扶学校参观学习,研讨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创新研修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一)开展“专项观察,分项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为避免听课交流零碎而流于浅表,造成思维定势和交流格式化,教育局教研室创造性地采取了“专项观察,分项交流”的听课、评课交流模式。这一模式以“预定关注点—集体听课—专项观察—分项交流”为基本流程,听课时具体分工,指定每位听课教师重点关注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专项观察),听课教师由于关注的问题比较小、比较集中,因此观察得比较仔细,对问题的思考也比较深入,交流时有的放矢。这与以往的评课、议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二)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每学期,教育局都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深入各中学和部分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活动程序为:(1)集体备课,主持人报告;
(2)授课教师上课、说课;
(3)听课、评课。
以“五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交流情况、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发展情况)“诊断”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二次反思,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展“骨干教师人人行动”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教育局制订了《澄迈县骨干教师引领活动月》活动方案,从2008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引领活动月”活动。2009年,该县分别在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组织了98节骨干引领指导观摩课,组织了10场专题报告。另外,还组织了2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深入部分薄弱学校随堂听课,对这些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诊断,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充分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促进这些薄弱学校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三、利用网络博客,拓宽校本研修天地
(一)利用网络博客,进行教育教学交流
在教育局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借助博客,将自己在教学研究中撰写的教学论文或记录的教育教学故事,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成长体会、问题及困惑等在网上与其他教师互动交流。两年来,教师网上交流的论文、案例、教育教学故事、经验总结、成长体会等达5000多篇。
(二)利用博客资源,进行各种征文评选活动
教育局每学年举行各种网上征文评比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教师都希望通过网络评选活动交流自己的研修成果,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因而都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至今,他们已成功举办了网络教研论文、网络美文评选活动3次,共收到优秀论文、案例、随笔等1600余篇。他们已将评选结果在网上公布,并编印了《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教育教学故事》和《网络美文》等6辑。
(三)加强点评,对话交流
为激发和强化广大教师利用博客交流研讨的兴趣,教育局教研室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点评小组,定期定量对每月网上发表的教师文章进行点评,并要求教师参与进来,和骨干教师在网上互动、对话交流。这一举措强化了教师的对话意识,加强了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教师的网络研修兴趣。截至目前,该县教师在博客(包括新建博客)上交流的各类文章已有19500余篇,评论13500余条,点击数达10034994次。
四、重视问题解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深化校本研修过程中,教育局时刻关注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及时帮助学校解决,促进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
(一)适时开展同“题”异“课”活动
同“题”异“课”活动就是针对同一问题,通过两节以上不同内容的课,展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使教师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具体操作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针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认真备课,然后各自说课、上课,片区教师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抓住契机,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10年9月25日,教育局抓住省教研院对教研员培训后跟踪指导的契机,在加乐中心学校举行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做到了“四定”:定研讨内容、定研讨主题、定预期目标、定中心发言人。活动过程中,先由中心发言人陈述自己的备课意见,接着各中心校教研员对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理由,最后由教育局教研员做总结。两个学科各有40多名中心校教研员参加了研讨。这样的活动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教研员从各自的思考和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良好的研修效果。
五、张扬研修个性,相互吸纳,和谐发展
在校本研修活动过程中,教育局既注重广度上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又注重深度上的张扬个性、和谐发展,将自上而下的研修和自下而上的研修有机结合,引领学校探索出新的校本研修方式。例如,引领山口中心学校采取“常规性”校本研修方式、引领中兴中心学校探索出“借助交流反思,提升教师团队素质”研修模式、引领永发中心学校的“区域联网,资源共享”活动和太平学校的“牵手交流”活动等都很有特色,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教育局教研室特别关注各校的个性化研修,积极扶持引导,在全县搭建起辐射平台,促进了全县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在深化校本研修过程中,由于教育局既注意抓好常规研修,又注意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该县的校本研修接上了源头活水,使研修之“渠”绿水长流,盘活了原有经验,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每年都发生新的变化,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