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网络技术不仅为海南省解决文本资源和专业支持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为课程实施、评价和监控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www.Pinwenba.com借助全省教研网络,海南省有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学校将某些难点课程及其评价工作的实施情况,实时呈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从而通过网络对各校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并创立了建构式评价制度。
一、利用网络技术全面监控新课程实施的新构想
(一)基本构想
为了进一步深化推进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0年初,海南省在前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网络技术全面监控新课程实施的新构想。这个构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围绕“高中课改抓规范,义教课改促深化”的基本思路,结合2010年课改工作计划,结合网络平台建设,结合“三步走”设想(2009年过渡,2010年起始,2011年常态),通过走访先进单位,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题研讨等方式,形成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规范实施标准,建立网络评估监控系统,构建网络评价机制。
(二)具体目标
设置以下具体目标:
(1)建立科学实用的省级网络平台,提供足够的网络技术支持;
(2)建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常态化实施规范,明晰重点实施项目的具体要求;
(3)建设精干的监控评价队伍,定时高质地开展规范化评价。
(三)实施建议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常态化实施规范的内容
规范课程实施——
普通高中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明确安排领域、学科、模块的开设及其课时安排);
普通高中学校学期总课程表(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合理、科学的课程课时安排)。
规范课程管理——
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规范化(修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之初制订的学分认定方案,按照设立底线的基本构想,规范学校层面的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对“研究性学习”提出规范化要求,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出具体化建议)。
规范课程评价——
评价学分管理(以学期为单位,利用网络统计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学分修习结果);
评价选修课程(起始阶段,重点评价各普通高中学校“选修2”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
评价综合实践(按照建构式评价方案逐年进行评价通报);
评价综合素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规范要求和特色发展建议,据此进行层级评价);
评价高考结果(建立普通高中学生中考入学和毕业升学成绩档案,开展发展性评价)。
2、网络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
以“海南学生发展服务平台”为载体,按照规范实施的要求,于2010年4月底前完成程序设计,5月份进一步征求意见,6月份进行专家论证,8月下旬试行在线运作,9月份正式实施。
后台技术的保障:服务器、带宽、维护等。
信息一体化研究:中等学校招生、高等学校招生和我院的过程性管理的学生基本信息一体化统整。
3、关于技术实现
写出技术实现具体要求,明确查询、呈现、统计、分析功能,提出不同角色的网络使用和管理权限。
二、利用网络监控新课程实施,创立建构式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公认的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海南省依托综合实践活动专业网站,率先于2004年10月起在海口和洋浦等地试点,创立了建构式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各普通高中学校每学期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环节材料及时呈现在网站上,形成电子档案,作为该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证材料,有些试点区域将这门课程的考评结果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促使学校抓好这一难点课程的实施。实践表明,这一做法很好地解决了这门课程的过程评价、专业指导教师不足、评价诚信等相关难题,确保了课程评价的全面、客观、准确、公平、真实、有效。
比如,在“诚信”方面,由于网络具有将呈现的时间固化、将呈现的内容摊在“阳光”下等特点,参与试点的有关学校反映,在这样的制度下,“作假”比真做还要困难。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模式,推动试点区域初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之成为每校必开、每生必修的常规课程。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乐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这项制度继在海口和洋浦等地大获成功之后,海南省教育厅于2008年初印发了《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在全省高中学校大面积推广这一成功做法。该文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确定为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要求通过实行网上专家组评价与实地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级组织、分层负责。省级评价的重点是市县教研部门,省项目组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一次全省性评价,评价对象为在校高三学生;市县教研部门评价的重点是学校;学校评价的重点是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
由于海南省把建构式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项评比的重要依据,也作为评价各市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学校课改实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评估学校是否依法实施新课程的依据之一,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省级评优、评级相挂钩,促使学校比过去更加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认定学分,从而大大促进了这门难点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截至2008年10月25日,参与建构式评价的单位已经发展到61个,群组会员达到1380个,网站已发表文章44292篇。取得这样的业绩,无论对海南省还是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相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海南省在2007年后组织开展的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过程中,也通过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监控和管理了数千乃至上万名教师同时参加的远程研修活动,提高了研修活动的参与率,提高了研修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后这类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海南省正在全面推进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建构式评价的试验,取得成功之后,其综合素质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结果和过程性评价的网络档案将成为高中生报考高校的必备条件和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相信这将使海南省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不仅极大地推进这项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和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案例7.3高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
评价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研究本案例节选自海南省2010年上报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该项成果荣获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本项成果申报者:海南中学陈辉(副校长):负责软件设计、规划和实施;岳水平:负责软件开发和制作。海南中学是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综合样本校。本项成果于2009年经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评选确定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推广项目。在此,对研究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与监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相互融合的绝佳案例。海南中学副校长陈辉老师与岳水平老师就此课题率先开展研究工作,并成功开发出一套比较完善的高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从而使得利用网络全面监控新课程实施和创立建构式评价制度成为可能,使得利用网络技术全面监控新课程实施的新构想得以实现。下面就将这一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2004年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从评价改革入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用评价作杠杆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而使思想认识到实际操作过程获得统一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全面、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
(2)在注重过程的新评价体系建立时,如何收集、保存、管理和运用大量的学生信息(如综合实践活动信息)?
(3)在课程多样化选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分管理?
(4)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评价和综合性、描述性评价,结果怎样呈现?
在上述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工作量问题,其次是实际的可操作性问题。因此,我们想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并将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任务进行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过程性评价信息的及时采集、分类、计算、统计,有效减少评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如果形成了网络评价的机制,则可以利用这一机制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为此,我们从2004年7月就开始进行规划,重点解决反映过程性评价的模块学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等问题。于2005年1月开发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软件雏形,之后,边使用边优化,直至形成现在的“海南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并被海南省课程改革办公室作为优秀实验项目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推广使用。该软件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的左图为软件平台中的软件首页,右图为软件平台实现的评价结果。
(二)管理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本研究着眼于从制度上解决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的难题,开发了高中新课程下的学生选课、学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平台,涵盖了高中新课程下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信息数据的管理,为创造性地推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做出了有益的贡献。软件结构内容如右图所示。
管理平台主要实现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分认定和管理
新课程要求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传统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单纯凭借课程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对学生修习状态和过程的反映,而新开发的学分管理系统,在学分基本构成要素里,不仅包含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修习的课时记录,还突出过程评价和多主体评价,使评价更科学、快捷,管理更方便。
2、学生选课功能
新课程下很多模块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进行选课,本功能实现了科学选课并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学生选课时可以通过软件详细了解各个选课模块的介绍和要求、上课教师和上课地点、时间等详细信息,方便自己的选课和学习。选课之后,学生名单直接进入任课教师模块学分认定管理界面。选课的实施,推动了教师不断推出符合学生成长要求的选修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管理模块和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网站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管理是一大难题,本平台是破解此难题的有效工具,它可提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开题、过程、结题和评价的各个方面的记录,特别是活动过程的记录。学生可以上传活动照片等实证数据;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对作品进行指导、评价和学分认定;学校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站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减少大量人工的管理工作。该管理平台还可以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和学习交流。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该管理平台实现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提供了对学生进行的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特色评价。发展性评价:本平台汇集了学生各方面的评价数据,比如:每个期末班主任对学生的多个维度的评价、描述性评语,模块任课教师的评价,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平时的学习态度、奖励等信息。特色评价:从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对学生更高要求的特长和潜能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此外,平台还可自动生成家庭电子报告书。
5、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
本功能自动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个网站,网站包括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从学生的基本信息、综合评价、特长等六大方面描述学生的成长。同时,还包括学生在高中不同时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的记录。
(三)管理平台的特色与创新
本管理平台按照高中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设计,着眼于建立符合新课程目标的评价体系,并从实验学校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而来,许多功能具有独创性,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边开发边使用,做到了科学的架构和易扩展的性能,实现了新课程下对学生全面管理的要求,达到了软件操作简单、实用和易用的目标。
1、比较科学、完善的学分认定功能
本软件包含了学生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校本课学分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每个学分都记录了详细的项目内容和评价内容等数据。
2、完善的、多样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构建了为每位学生建立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特色评价的平台,其中特色评价是我们从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对学生更高要求的特长和潜能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如从学生的领导组织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动手能力、艺体特长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评价。
3、多项目集中于同一平台,使得软件功能全面
本平台涵盖了新课程下的学生选课模块、学分认定模块、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管理。各个模块之间有很多数据相互共享,因此,对学生多个项目的综合素质信息和评价信息都集合在一个平台上,方便老师、学生、家长评价和使用,而且各个项目的记录和评价都比较细致。
4、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网站
该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涵盖了新课程下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在活动课题方面,全程记录学生的开题报告、活动过程记录、结题报告、课题的评价以及学分认定。过程记录详细记载了学生活动记录和上传的相应活动照片。该网站集合在本软件平台中,方便管理,与软件共享数据,是学分认定的构成部分。
5、学生成长记录袋
本模块并不是孤立模块,而是由软件汇总了本平台中能体现出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部信息。通过本功能,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学校、任课教师和家长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利用搜索引擎,能调出每个学生在校三年所有的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绩记录、道德素养记录、社会实践记录、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等,从纵向和横向了解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6、具有通用性
由于各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软件在设计中,做了很多可适合不同要求的初始化配置。例如,由于各学校在模块评价项目上可能有所不同,软件做到了灵活处理,由各使用学校自行设置其学校模块评价项目,任课教师在对学生学分认定时,按照本校的设置去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
尽管该软件已经实现了许多功能,但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也将不断被运用,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该软件的各种功能。例如,2008年开发了学生模块学习比较分析功能和学校社团管理、社员评价等功能。可以相信,该软件一定会不断帮助我们推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畅想——八千里路这是笔者在首次全国范围的远程研修,即2006年暑期教育部“中小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期间的代表作。
记得宋朝著名将领岳飞有一句名诗叫“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大概记述了他一生戎马生涯所奔波的路程。当时的交通工具落后,而且抗金战役主要是一种拉锯战,一生征战下来,能够走八千里路,已属不易。
时光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交通与通讯工具已异常发达。我今晨6点起床,从椰城海口美兰机场乘坐海南航空公司8点的航班,经3小时20分钟的航程抵达北京;在北京机场休息2小时,又改乘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花2小时于15点25分抵达北国雪城牡丹江市,到黑龙江省宁安市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举办的“全国农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5个半小时的航程,等于岳飞一生的征程,这不仅在南宋时代无法想象,就是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也只能停留在科幻小说里。
在今天的行程中,我一路上都惦记着今天是远程研修的最后一天,惦记着今晚的在线研讨和交流,回顾着全国范围的首次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意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在创造着即使“航空时代”也无法想象的神话和奇迹。在古代,个别教学是主要形式,无论官学还是私学都概莫能外,后来出现的“书院”,虽然采用讲学的形式,其规模也大不了多少,即使到夸美纽斯时代创造的与早期工业时代相适应的班级授课制(这仍然是今天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规模也只是40人左右,我国一些大班额造成的因材施教困难,至今还经常受到教育家们的责难。而首次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却首次出现了“万人课堂”,48个班(包括北京大兴班)1万余名教师同堂听课,分享国家级专家的精彩讲学和优质资源,同时,因为合理分片组织,还能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自由学习和班内(或跨班级)交流与指导
。据笔者了解,MPR技术(多媒体印刷阅读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出现,将推动实现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完全可以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同时极大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的角色可能因此发生较大变化(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组织、引导、辅导等方面的工作上),其前景乐观。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普通教学班级规模的大约200倍!但并未因为班级之大而影响个别交流和沟通。而且,这还只是一种实验,虽然实验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表明这种远程研修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万人课堂”决不是现有技术的极限。海南与山东两省合作开展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的规模已经达到10万人以上。设想随着技术的进步(网容的扩大和网速的加快),随着远程研修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规模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其个性化程度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也许有一天,全国千万名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同堂听课或同时分享同一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推而广之,全国上亿名中小学生同堂听课或同时分享同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应该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我们的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地预测它将给教育带来的深远而又深刻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设想且更令人兴奋的是,它也可能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带来深刻影响。也许有一天,因为技术的这种进步,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数可以成倍甚至成十倍地增加(用一句专业术语,人大代表数的增加可以使决策反映民意的效度更高,但决策的成本并不需要增加),他们并不需要集中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而只需坐在家里听共和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通过授权的账号和密码,只点击鼠标就能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已经是题外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祝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祝远程教育一路走好!
经验:强化专业支持支撑内涵发展8核心直击: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教研机构和队伍是一个区域组织课程实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的专业支持主导力量,哪里的专业教研机构的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课程改革工作就比较主动和活跃,反之,课程改革工作就比较被动和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