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最新章节!
在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超常儿童研究刚刚起步,对于什么是超常儿童,当时大多数人或许很难说得清楚。最初的研究对象,是各地推荐的相关大学筛查录取到少年班的具有杰出表现的儿童个案,这些儿童都在某些学习科目、某一艺术领域或其他方面表现优异。从大众对他们的称谓“天才儿童”、“神童”中可以看出,在大家的观念里,这些儿童的才能更像是与生俱来的。如今再说起“超常儿童”,我们很多人则已经耳熟能详了,很容易就联想起各种典型的儿童案例,甚或不少一般性认识。但对于“资优”一词,国内许多人则或许稍觉陌生。
“资优”是台湾学者对“giftedness”的译法,即“资赋优异”,意指具有天赋才能的个体。早期大陆学者更经常使用“超常”一词,超常儿童对应的英文是“supernormal children”,不过由于“supernormal”一词因含歧义已逐渐被国外学者所摒弃,因此如今国内一些学者沿用“超常”的译法,不过对应的英文则是“giftedness”。这两个词都是从外文翻译而来,指的都是“具有天赋才能”的个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是同义词,本文为了避免由于指称不一而引起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将“giftedness”译为“资优”。
那么,究竟什么是资优?就像心理学的许多其他概念一样,迄今学界关于资优和资优教育仍智者见智,存在颇多争议,但是有关资优研究的绝大部分主题聚焦于一些基本问题,而且从不同时期、不同理论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窥见有关资优的心理学理论构建和教育应用的发展轨迹。在sternberg和davidson编著的《资优的构念》(第二版)(sternberg, & davidson, 2005)中,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作了很好的概括:
首先,关于什么是资优的理论界定问题,不同理论可能在下述方面持不同的立场:资优是领域普遍的还是领域特殊的;资优是一种发展潜质还是发展成就;资优是后天习得的还是天生的;资优是否包含非智力因素;资优是否取决于种族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当然,特定的资优构念及其衍生而来的理论观点或许并没有对所有问题均作出明晰阐述,而可能是更关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问题。
其次,在资优教育实践上,相关的资优理论需要为有关策略和技术问题提供明确答案,即需要将资优构念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如何基于相应标准和操作程序对资优个体进行评定鉴别,明确如何基于资优发展倾向在学校和其他环境中对资优个体进行教育,明确如何基于资优内涵和发展影响对资优个体的成就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