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最新章节!
有一些人总说孩子不应该管,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其实我是很不同意这种观点的。
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其实都是需要管束的,纯粹的自由是没有的,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无政府主义。虽然维持政府需要我们支付一定生活成本,但是如索马里那样的无政府状态,人们更无法生活,生活成本更高。社会的法律、制度、道德、公认良俗等等,都是对人们进行管束的。人的**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在**的驱使下,人们常常会做出违背法律、制度、道德、公认良俗的行为,何况是孩子呢?
的确,有极少部分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需要家长的管束,但是这是极少部分,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需要必要的管束的。当然了,管束的方式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方法得当,有的方法不当,不同的方法产生的结果也必然各不相同。
每一个孩子与另外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他们的个性、习惯也不完全一样,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比如说,孩子常常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对长远利益看得不是很清晰,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干预。
阿杜对漫画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在前面说过,兴趣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动力,孩子有一个兴趣、爱好,人生就有了一个努力的目标,有了行动的动力,这是好事。但是兴趣、爱好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喜欢,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把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有一个阶段,阿杜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了漫画上面,不仅画,而且还编起了长篇小说……
我找了一个时间和阿杜进行了一次聊天:“阿杜,你喜欢漫画我们不反对,你看你这几千册漫画都是我给你拿钱买的,我要是不支持你,你哪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你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你把学习落下了,将来你漫画搞得再好也是徒劳的,就像你以前说的,将来就想靠画漫画来开创你的未来,那是不现实的,咱们不是达成共识了吗?你现在怎么又忘了呢?你先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你的爱好和兴趣,你才有长远的发展,所以,为了长远的未来,必须有所放弃,你不放弃眼前的利益,长远利益就必然要受到影响……”
这种聊天,几乎伴随了阿杜从初中到高中的整个过程,兴趣、爱好与文化课之间在互相影响的矛盾中互相促进,使孩子的文化课和美术课不断得到提高。后来阿杜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呢,题目就叫《学会放弃》。
看看阿杜怎么说:
学会放弃
有一句成语叫“以退为进”,它告诉人们,为了前进暂时的后退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记得在哪本书中还读到这么一句话:有所前进就要有所丧失。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有舍才会有得,有所失去才会有所获得。人们是生活在选择之中的,你要抄近路就要准备克服旅途中的坎坷;你要走坦途就要耐得住漫漫长路上的寂寞。鱼和熊掌永远不可兼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为了写好文章,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家庭生活,游走四方,探求天下之奇闻大观,从而有机会见到欧阳修、韩太尉。如果他不是暂时地放弃家中的天伦之乐,也许唐宋八大家就没有了“三苏”,或者就变成唐宋五大家了。
苏辙学会了放弃,他放弃了一时的安逸,获得的却是终生的成就。
孟子有一句名言:舍生而取义。告诫人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宁可放弃生命,也要选择自己坚持的真理。文天祥在就义前也悲壮地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匈牙利的革命诗人裴多菲,面对生命、爱情、自由更是潇洒地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他看来,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为可贵。
现在我们是初中生,还谈不上什么生死、正义的抉择,但是我们面前仍然存在着选择和放弃的严肃问题。
我们是多玩一会,还是要多学一会呢?我们是学理科还是学文科呢?是学美术,还是学音乐……类似的问题经常会困扰着我们。
人是有**的,五彩缤纷的社会充满了种种诱惑,眼前的道路四通八达,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学会适当地放弃。人生就好比一艘行驶在水中的船,你在上面放置过多的金银财宝,维持生命必需的食品、水等更为重要的物质就会无处安放,如果负载太多,船只就有倾覆的危险。
所以,我们不要把放弃看成是一件坏事,也不要把放弃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相反,我放弃的正是我的弱项,我选择的则是我的强项;我放弃的是无用的东西,我选择的却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比尔·盖茨当初如果不是放弃哈佛大学的学业而选择了电脑,就不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当初不是放弃了出国留学,后来中国革命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取得胜利……
在生活这条连绵蜿蜒的长河中,让我们拾起有用的东西,放弃那些垃圾,让这条大河更清澈、更美丽、更欢乐。
这篇文章后来还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呢,被登在了中国少年作家班主办的《作文辅导》2004年第3期上。可见孩子听进了我说的那些话。
让孩子学会放弃,不被眼前的诱惑所左右,其实这是一件挺难的事情。比如,阿杜是一个文科生,将来想要从事与绘画相关的专业,而且很早就确定了这个大的方向。但是对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应该怎样处理呢?
虽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把这些东西学好是必要的。但是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这上面对一个搞艺术的人而言其实是在做无用功。还有,你一点不学,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排名就落后,你用了太多的工夫吧,排名靠前了,但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而这些东西对未来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对任何一个人而言,他的知识结构都不应该是平均分配的,而应该是有主有次的。
对这个问题我和阿杜也进行过探讨。
开始,阿杜对物理、化学、生物学得很认真,和英语、数学、语文基本放在平等的地位,后来听大家说,反向小综合很容易,基本上谁都能及格,他又想完全放弃。
后来我和阿杜商量:“你也别放弃,但是你也别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东西上面,上这些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这就够了,毕竟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将来还是用得着的。下课之后你不用再把多余的精力用在这上面。考试的时候能及格就行,不要怕影响名次,名次这东西是暂时的,有竞争意识这很好,但是任何事情都喜欢争第一,也没有那个必要。这就仿佛考核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样,各种指标在综合指标里占有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对一个人而言,你的综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体现你综合实力的指标里,英语、数学、语文这些才是最关键的……”
历史和地理也一样。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必要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死记硬背上面,虽然考试的时候记住了,但过些日子又忘记了,得不偿失,对提高孩子的综合实力没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不要把这些科目的平时考试成绩看得很重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原理,掌握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暂时可以放弃,等到距离高考还有两三个月之前再在它们上面下工夫就来得及。
可能有人认为这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其实不是,这是对策。对一个不是历史或者地理专业的人而言,即使你在学校的时候把一些年代、人物的名字记住了,但是几年之后你还是会忘记,我们根本就没必要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大脑里,我们有谷歌、有百度、有工具书,为什么要让这些东西占有大脑的空间呢?人的大脑就仿佛一个仓储间,里面放置了过多的东西就必然要把有些东西挤出去;人的大脑就仿佛一台电脑,里面放进去过多的文件,电脑的运行速度必然要放慢。
所以,当你大脑有多余空间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也放到里面,当大脑的空间已经不够用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挑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扔到外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