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变革最新章节!
工具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某种器物,还可能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改变完成任务的方式(甚至是任务本身的性质),甚至能够引发其他一些社会变化。www.Pinwenba.com学习过程中包含非常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有些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处理工具才能完成,诸如计算工具、写作工具、绘画工具等。互联网为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远程互动的新工具,作为博士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新方法,成为博士生开展科研活动的脚手架。
4.3.1互联网成为博士生社会互动的工具
根据社会学的定义,博士生的社会互动是指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博士生导师、教师、专家学者及其学习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社会互动逐渐向网络化发展,网络互动是以互联网为中介的符号互动,博士生的社会互动从单一、同步向基于面对面、基于互联网、基于电讯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方式转变。
第一,通过互联网拓展了博士生社会互动的范围。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博士生沟通交流的工具,有效地支持人际互动,扩展了参与沟通的成员的范围,促进博士生与同伴、教师、专家等人士的跨越时空的沟通交流,从而可以实现更便捷、更广阔、更灵活开放的人际沟通互动。
D206认为,有了互联网,对外的联络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电子邮件成了对外联络的首要方式和手段,他认为使用这种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为博士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和同行、同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这种手段可以给对方更多的空间。即使电话联系,也需要事先通过电子邮件以首先获得对方的认可,否则可能会打扰到对方的工作。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如果碰到问题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查找该作者的电子邮件,通过邮件来进行联系或者请教,往往会迅速得到答复和反馈。
从调查数据来看,博士生“经常”和“总是”使用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工具达到85%的比例。
第二,博士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投稿。纸质投稿既浪费,又让人担心邮递过程中的“损耗”。目前网络投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电子邮件,一种是期刊的投稿系统。博士生在完成投稿后,还希望得到指导意见或者反馈意见。在线投稿形式使得这种反馈较为便捷地通过系统实现,而传统的投稿形式则要困难得多。
D208在博士生阶段发表了9篇论文,都是发表在国外专业期刊,且均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投稿。谈到这一点,她非常开心,表示“没有互联网都不敢想象”,她说:
发表每一篇文章都和互联网密不可分,除了使用互联网对相关领域、前人研究工作进行了解和综述外,投稿都是通过网上系统完成的,效率很高,一两天最多一周就会有各个环节的进程,在审稿过程中都有反馈。比如有篇文章最初投了一个期刊,虽然文章最后没有被录用,但是在系统里面的审稿反馈对我修改稿件是非常有好处的,最后文章发表在更好的期刊上。
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调查者“经常”或“总是”使用网络进行投稿,有一成的博士生“从不”利用网络进行投稿(见图 44)。有博士生认为,“互联网使学术期刊的IF(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等参数更透明化,更易于选择适合个人文章发表的刊物,投稿及与编辑的交流更为流畅,文章的发表流程和过程更加清晰。”
4.3.2互联网作为博士生科研方法的工具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科研工具已经逐渐被认识和重视,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第一,博士生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在线调查。研究表明,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网上和网下结合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纸质发放调查问卷的互补,两种形式相得益彰,取长补短。开展在线调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在线系统调查和电子邮件调查。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邢建民利用在线系统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完成了“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影响:一项以网络为平台的MSM人群调查研究”,采用网络为平台进行问卷调查,也就是利用网站的软件平台实现调查问卷数据自动收集。他选择网络问卷调查的原因,认为与在传统场所或其他现场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相比,网络具有1调查相同的样本量,可以大大地节省人、财、物;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调查更多的样本量;4多人可以同一时间回答问卷;5可以接触到从来不到场所的调查对象;6保密性更强,参加者没有暴露身份的心理压力,提供的信息更真实;7数据收集由网络自动完成,避免了自填式问卷人为录入数据的错误、减少由于填写不清而带来的信息缺失。而在传统的调查研究中,完成这类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调查则很容易引起研究对象的反感而导致调查失败。
电子邮件调查则将问卷直接发送到被访者的私人电子信箱中,引起被访者的注意和兴趣,主动填答并发送回问卷。这种调查需要实现收集目标群体的电子信箱地址作为抽样框,类似于传统调查中的邮寄问卷调查。李阳琇、曾德超尝试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美国862所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直接进行跨国网上问卷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庄丽君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需要对上海交通大学连读班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前期已经整理好的在用联系方式,通过网络工具(MSN、QQ和电子邮箱)与他们取得联系,在调查过程中,研究者一直在线,调查者有问题可以随时询问,与传统方式下问卷发放者与回答者同时在场完成调查问卷具有类似的效果。
第二,博士生利用互联网开展访谈等研究。不少研究者的研究实践表明,互联网比较适合做质性研究,且常常能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参加者似乎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研究。将互联网运用研究,具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资料收集方便。互联网的可记录性使得研究者能便捷地收集到与以往发生的案例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使得这种资料的收集方式成本低、效率高;互联网的可匿名性还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顾虑,更能敞开心扉接受访谈。在互联网中收集相关案例,可以采用参与观察、访谈、帖子分析等方法。二是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网络行为的深层动因。如曾迎春等运用电子邮件对37名一线的临床护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为减少或消除工作压力源、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参与者们对护士工作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出了详细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为博士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也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对19名在读博士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在职博士生的访谈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科研支持,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尽一致,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互联网的重视,互联网完全可以在博士生开展科研学习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支持。
4.3.3互联网成为博士生学习的脚手架
脚手架(Scaffold)原意为建筑行业中施工现场的各种支架,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借用到教育领域中,借指在教育活动中提供一个支撑,以帮助学习者进行顺利学习。互联网为博士生学习中搭建了一个脚手架,为博士生进一步学术学习提供支撑,使博士生的学术研究逐步深入。
首先,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瞄准研究方向的脚手架。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科研的实践者,也就是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但是这一方向的确定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博士生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才能确定下来。互联网为博士生的科研方向提供了比较和借鉴的支架,通过这个支架博士生可以阅读前人的文献和资料,为确定科研方向提供启发和借鉴,同时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对比和反思。
其次,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丰富研究内容的脚手架。博士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相关资料,力图为自己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需要不断地多次搜寻相关学术资料和学术动态。通过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提炼,无疑会对丰富研究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再次,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找寻研究方法的脚手架。方法犹如前行的指路灯,指引着博士生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关注研究方法就容易抓住科研的本质,是研读文献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来自课程学习和导师的指导,主要是本科学和本领域常用的科研方法。但是互联网却提供了全面的、各个学科领域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博士生掌握本科学的研究方法,领会研究方法的精髓和实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本科学的研究内容。
从访谈来看,碰到问题,绝大部分博士生会选择到互联网上搜寻答案。搜寻资料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这个领域是否有人在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另一个是如果前人没有研究,是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无论是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得到了互联网的支撑,推动了博士生学习的进程。
访谈中,D201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互联网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博士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这个脚手架的支撑。
从头至尾,互联网就相当于港湾,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部分,只要坐在桌子前,基本上就挂在网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基于网络的。通过网络,可以得到诸多的资料,以前的权威专家、科学家的经验、方法都已经公开,大家有一个平等的权力去分享。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脚手架,支撑你不断向科研的高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