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变革最新章节!
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大卫·沃德(David Ward)认为“信息技术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www.Pinwenba.com为了利用这种力量,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传统的教学及其研究方法。”何克抗认为,互联网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四种宝贵特性:丰富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仿真实验条件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创设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模拟真实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博士生课程学习中,互联网特性一方面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1.1互联网影响博士生课程学习内容
欧美等国在博士生培养中都很注重课程学习,反观我国博士生的课程学习,还存在着很多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在作者访谈的34名博士生中,有2/3的人认为“互联网可改变目前博士生课程学习的状态”,而主张不能改变的博士生认为,目前课程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对博士生学习没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课程内容的老化或程式化有关。互联网可以使博士生课程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首先,互联网上丰富资源可以充实博士生课程内容。互联网对博士生课程学习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互联网,博士生课程主讲教师在课程选题过程中多了获取跨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新方法的渠道。互联网可以为反映不同学科前沿的学术问题、跨学科的涉猎和科研新方法提供呈现平台。二是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师生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减少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教师对教学资料的专有性,博士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前查找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深层互动学习。三是在探究式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中,某些话题,可以延伸到互联网,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其次,利用互联网引进高质量的博士生课程。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关键在于师资,但是高质量师资的匮乏也是制约博士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为博士生通过远程授课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尝试。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把高质量的课程引入到课堂学习,或者开展跨校学习,把学术前沿的知识和学者引入到课程学习中,调动博士生学术积极性。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开放式中,博士生均对利用互联网开展课程学习有诸多的期待:
D106,在职、来自学校机关,讲话理论性比较强,善于从宏观上把握问题。他认为,互联网对博士生课程的主讲教师提出了挑战,主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博士生课程学习的质量。他认为:
从教学角度看,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信息量本身是对课程教学形式、教材、讲授内容等极大的挑战。互联网在促进教师向博士生传授更多知识的过程中,考虑互联网、借鉴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形式,挑战原有单一的宣讲的方法,组织更大的信息量,更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
D202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在博士生课程学习中的应用。他认为博士生课程学习必须是前沿性知识的传授、解惑和反思,如果单纯是一般学术知识的讲授,还不如通过互联网自学就可以了。
目前博士生的一些课程设置实在没有必要,如果老师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上课应该选择前沿性的内容,否则一般的课程只需要在网上自学就可以了,最多老师给个目录或者清单之类的就足够了。D204则从课程延伸性角度来探讨互联网在博士生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博士生课程学习内容最好是前沿的、跨学科的或者是科研方法的深入阐述等,但是这对于主讲教师要求太高了,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课程学习做一个有益的补充,比如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开展深入的讨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在调查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博士生纷纷表示,“通过互联网,可以聆听国外大师的上课录像,领略他们的智慧”、“互联网对课程学习影响最大,国外高水平教材容易获得”、“我可以上网学习国外一些名校的网上公开课视频,感觉受益颇多,思路不一样,视野不一样,收获当然也不一样”、“互联网对课程学习而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和途径,更加有趣”。
调查中,博士生“同意”、“非常同意”“利用互联网改变博士生课程学习内容”的超过了80%。
5.1.2互联网影响博士生课程学习形式
博士生学习的重点在于训练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尝试科研项目的运作等。但是由于科研方法、程序的复杂性,导致主讲教师恐怕很难全部展示和控制实验的场景等,互联网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作用,专家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一,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博士生接受性学习。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能记住信息的10%;通过听能记住信息的26%;通过看能记住信息的30%;通过看和听能记住信息的50%;通过说能记住信息的70%,而通过说和做能记住信息的90%。可见要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从多渠道获得信息:如听、读、看、感受等;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思考、讨论、辩论、测试和执行等。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呈现、现象演示,在某种程度上为传递思想提供了机会,而这是传统教学工具所办不到的。比如医学上人体器官的运动规律、音乐节奏等。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情境,实现“真实世界”相类似的环境。
访谈发现,博士生对现有的课程学习方式不是很满意,认为博士生课程教学中同本科、硕士阶段的课程授课方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D113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在职博士生,具体工作是网络教育学院的英语教师,她曾经利用互联网开展过中日韩三国在线实时课堂项目,对于在线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她对现在博士生课程感到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博士生课程教学非常传统,最多只是使用PPT,公共课还是黑板加粉笔模式。希望能够改善有网络支持的学习环境、课件等,学生可以提前下载教学资料,可以补看落下的课程。电话会议系统更值得引荐到教学中。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通过网络邀请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二,互联网为博士生探究课程学习提供方便。数字媒体能非常容易地打破原有教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织教学,同时信息技术也使教材更容易理解、更个性化,也更丰富。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of Wisconsin,Madison)的琼·怀特曼(Joan Whiteman)教授通过互联网把课本、图表、乐符、音频和即兴创作的音乐等学习材料及时上传,学生可以在网上去看、去听,同时提供相关的连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避免了以前把更多时间浪费在一遍又一遍重复内容的讲解上。学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的认知技能。教师也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帮助学生辨别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信仰。又如该校尼克·卡希尔(Nicky Cahill)教授在“艺术史概论”课程中,以前习惯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讨论学习材料,而现在学习材料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可以在课外空闲时间来讨论,上课时可以自由地详细探究一些艺术史问题。正如教授本人所说的“实际上是把课堂讨论时间真正用在讨论上了。”
第三,互联网延伸了博士生课程学习。互联网所具有的便捷多样的双向交互机制还可以为博士生课程提供更广泛的虚拟学习群体,扩大了课程学习的参与者,并建立起与课堂学习之外的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意义沟通。也就是说,借助于网络交互的开放性,让原先局限于特定教室、特定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扩展到课堂之外,使博士生不仅能与教室内的博士生和教师沟通交流,还能与某一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超越地域限制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呈现更广泛的社会语脉为基础的学习,使得课堂学习能够实现接受到校外多样人士的支撑。
D210曾经有使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的经历,对互联网应用于课程学习印象深刻。
我们有一门专业课程就通过互联网授课,原因是主讲教师经常出差出国,而课程必须要完成,就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授课,解决了时空的现实问题。大部分生物类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对于课程学习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补充,并且也拉近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另外有的老师把授课的提纲、方法、作业等放在FTP上供博士生下载,由博士生提前进行预习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访谈中,D201首先对博士生课程进行了应然层面的解释,之后举例说明了互联网可以应用在博士生课程中。
博士生进入课程学习应该是一种开放性、探讨性的过程,需要了解前沿知识及其科研动态、掌握科研方法等。博士生课程学习绝不应该是应试教育,为了完成学分而学习。互联网可以改变授课的形式,比如一门课程,规定几次碰头,其他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交流和探讨,发送相关的资料、定期发送报告给老师,碰头时则由每个博士生进行汇报。这种形式一方面节省了主讲教师和博士生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博士生的主体意识,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
调查显示,60%的博士生认为互联网可以改变目前课程学习的形式,但博士生更倾向于互联网对博士生课程学习内容的改变(82%)。
第四,利用互联网打造博士生在线课程学习系统。在线课程学习系统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博士生学习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的好处有:首先,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更加充分的互动。平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博士生和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充分,不能实现深层次的沟通。在访谈中,博士生对课程学习普遍评价不高可能就有其中的原因。其次,可以方便教师拓展课程外资源,通过链接、资料上传等功能,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为博士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博士生拓宽视野,提升学术修养。再次,可以实现作业的方便上交和反馈。主讲教师在系统中布置作业,博士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交作业或研究成果,主讲教师方便快捷的接收并及时给予反馈。
李艳在美国德克萨斯农业与工程大学(Texas A&y)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修读了凯米·杜利(Kckboard平台开设的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的高级方法”(Advanced Methodsof Distance Education),得到了很好的网络学习体验。她分析了这门课程在管理平台、教学设计、交互安排、评价方法以及支持服务等方面的特征,并由此对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该校联合德州技术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开展了Doc @Distance项目,基于互联网开展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课程传递采用以下五种方式:1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2师生面对面的辅导活动;3基于视频会议系统;4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5辅助学习资料的提供,如录像带、 CDROM、DVD等。为保证学校在线课程的顺利开展,大学成立了技术协助学习实验室(Technology Assissted Learning Lab:TALLab),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设计服务和各种技术支持,具体包括:咨询和开发计划、课程制作、图片与照片处理、录像与多媒体制作、交互活动设计、交互文档与在线评价设计等。
但是目前我国基于互联网的博士生学习系统还没有看到,究其原因是两个:一个是国内对博士生课程学习总体上重视程度不高,这在博士生访谈过程中得到普遍反映,甚至有博士生认为课程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另外一个原因是教育管理者对互联网的作用还心存疑虑。通过研究综述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但是在国内,直到2008年年底,北京大学才率先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周其凤校长提出的首要内容就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要正确评估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所起的促进作用,要认识到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必然选择。”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博士生课程学习系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