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核武皇帝最新章节!
吃完午饭,宋彪先让秋瑾离开,将舒萱留下来多问了几句和诗稿出版有关的事。
在赴美洲访问的这段时间,舒萱终于将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都翻译出来,交付给远东印书局出版,宋彪阅读过全稿,在他看来,即便是不懂诗歌鉴赏的人也能在这本诗集中寻找到阅读的快乐和关于自由的感悟。
因为诗稿出版在即,舒萱显得特别高兴,她已经为此努力了整整一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成果,而宋彪也真心为她的这种坚持和努力而高兴。
谈论了诗稿的事情,宋彪才亲自送舒萱离开机关大楼,走出门的时候,宋彪想了想才和舒萱问道:“你在文工团工作的怎么样,感觉还高兴吗?”
舒萱不假思索的笑道:“挺好的啊,现在还有秋瑾团长陪着我一起做那些有点意思的事情,特别好呢!”
听到这话,宋彪就不打算再说其他的事情了。
他现在又后悔招揽舒萱去文工团了,可舒萱既然很喜欢这份工作,那肯定是要继续支持她。
宋彪只是希望舒萱别过分的投入其中,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一定非得在意别人想要什么。
秋瑾还在机关楼的门口等着,将舒萱送到秋瑾身边,宋彪就没有继续送下去,回到办公室里和已经等候着他的马尔托斯上校洽谈三期整训的事情。
马尔托斯上校还是一如既往的消瘦如柴,还是那么喜欢抽烟。将宋彪的办公室里抽的乌烟瘴气。
在整个东北新军,马尔托斯上校是极少数不用将宋彪视作绝对领导和上级的高级校官,见到宋彪进来,他都无需敬礼,继续翘着腿坐在办公桌前的榆木椅子里。
他从手里的烟盒中抽出一根卷烟掷给宋彪,道:“稳妥起见,我建议全军继续维持二期整训。”
宋彪没有急于说话。坐在办公桌前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想了片刻才答道:“恐怕需要合适的情况。”
马尔托斯上校道:“很简单,我们会将军演的难度加大。这只是设计上的问题。第一、第二步兵团是辽阳会战中极少数保存实力较好的部队,杨铁生的第六步兵团训练有素,问题总是出在第三、第四和第五步兵团中。只要多从这三个步兵团抽调连队参加演习,一定能够暴露非常多的问题。客观的说,新军在整体的训练水平上相比俄军总体都要更为严格,只是在我看来,相距您的要求还有一定实际上的差距。”
宋彪并不急于决定,而是继续问道:“关于第三期整训的计划做的怎么样?”
马尔托斯上校道:“蒋方震不在,参谋一处和二处之间的协调不是很顺利,陈其采依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吧。或许还需要两周的时间,三期整训的计划案才能较为完善的制定出来。总的来说,三期整训方案本身就较为复杂。”
宋彪微微点头。
四期训练法是宋彪最初根据部队士兵的兵源较差的基础事实而采取的对应之策。将士兵为期一年的综合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即新兵期、强化期、提高期、优秀期,随着东北新军正规化步伐的加快,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改良。目前改称为“新兵期、提高期、强化期、优良期”。
在目前实施的四期训练中,第一期的新兵期首先进行队列训练和枪械技能训练,逐步调整和提升士兵们的体能,实施战术动作和战术执行训练,三个月的新兵期结束后是提高期。
此前按规定是在第三期才开始进行新军文化课训练,现在则是在第二期进行。训练中严格要求各连队普及文化课辅导教育,各连根据识字的水平分开设立两个不同的文化辅导班,每个连保证最低有五名文化兵担任辅导员。
除了文化课的要求,第二期训练基础要求所有士兵都能熟练掌握《士兵作战基础手册》中22条规则,在新兵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战术动作和战术执行训练。
第三期属于强化期训练,在这一期就开始强调更为严格的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强调更为充裕的体能和战斗意志,包括像新军拳、步枪刺刀拼杀、五公里负重越野、六十公里急行军等都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作战演习也要更为严厉,增加作战训练和演习,增强作战能力。
第四期则更高层度和更大范围的强调实战演习和战斗经验,强调战术执行和指挥能力,进行严格的侦察兵和野外作战训练,包括雪地、山地、沙漠等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训练,包括多种作战能力的演练,如工事、运输、伏击、侦察等任务的训练。
和此前的第四期训练一样,在完成优良期训练之后,表现最为优秀的一部分士兵就会被抽调出来担任班长职务,或者是抽调到侦察兵、野战兵部队,也可能直接推荐到远东陆士的士官速成班培训,担任副排长之类的职务。这一部分基层士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还会再次派往远东陆士参加进修班的长期学习,为担任排长、连长这样的职务做准备。
东北新军的此次二期训练周期长达六个月,比预期标准多出一倍的时间,因为在最初制定本期训练计划之时就考虑部队会不断扩张,本部激增一倍达到6万人,俄军部则又要同时从四万人的规模不断缩减到2.5万人。
考虑这种激烈变化带来的多种问题,宋彪从一开始就特意设置了较为长期的二期训练期,为的是让全军都能保持同步,同时将文化课转移到二期训练,以六个月之期。确保全军士兵都能达到基础认识三百个常规字,达到能熟背军规军纪和22条士兵作战基础原则的水平。
部队训练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真正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的东西就非常之多,甚至细节到士兵服装要配备几套,如何更换清洗,异地操练的安排,为期几周更换训练场地的障碍设置。体能训练中三十多项细节科目的调整,具体要求的提高。
马尔托斯上校和宋彪谈了很多东西,总体来说。他对新军二期训练不是很满意。
他就和宋彪提了一个问题,就是10月份的时候,他在陈武的第三步兵团随机抽调了一百名士兵考核《士兵作战基础手册》的熟背情况。都没有采取实际考察应对,能背诵一遍就是及格,能默写一遍就是满分。
结果有70%的士兵不能全部背诵,只有14个士兵能够默写,很多士兵的22条顺序还不对。
马尔托斯上校对这支东北新军实际上也付诸了全部的心血,所以他是很不满意的,但他不是东北新军的最高指挥官,大家对他很尊重,可也不是太当回事。
马尔托斯上校当时就将陈武喊过去批评了一顿,结果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谈到这个事情。马尔托斯上校就和宋彪平心静气的建议道:“将军,我不是要在这里挑拨是非,或者是乘机报复,但我真的认为全军并没有达到您的要求。说实话,俄军部也达不到您的要求。整个沙俄帝国的军队都达不到这种要求,可俄军部毕竟不是您的直属部队,未来可能还会调走。我们从最坏的角度来说,俄国陆军是靠人多和人种的彪悍取胜,历次战争都是靠人多不怕死来冲击对手,您这边就不一样了。目前就这么多的部队,如果不走精兵之路,那是完全没有前途可言的。”
宋彪默默点头,他非常慎重的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和马尔托斯上校道:“等此次演习结束后,你从每个团都抽调三百名士兵,随机按名册抽,抽出来再考核默写《士兵作战基础手册》,我要求是必须100%达标,哪个团不达标,哪个团就继续重复二期训练一个月,两次重复训练不合格,团长一律离职,要么去陆士进修,要么去当新兵营的营长。”
马尔托斯上校赞同道:“对,就应该如此严厉。哦,对了,我另外想起来一件事,我从俄国陆军部那边收到消息,俄军从丹麦进口了一批7.62mm口径使用纳甘步枪弹的麦德森机枪,这种机枪只有9.5公斤重,非常适合用在班一级的作战部队。我核算过,只要每一个班增加两名士兵,一名担任机枪手,另一名负责搬运弹药,其他士兵充分结合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充分的发挥这种轻型机枪的价值。虽然不可能是每个班都列装一挺,但如果能大面积列装,部队的作战力肯定会有极大的提升,作战方式也将会更为全面。这种机枪在俄国已经列装了一段时间,据验证是非常可靠,陆军部甚至已经计划引入生产许可证大量制造。”
宋彪很慎重的点头认可,道:“咱们肯定可以多买一些,如果价格合适,我们先购买三千挺,最好同步引入许可证,看看能否在我们和dwm公司的合资军工厂中生产。”
马尔托斯上校道:“应该是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对新军装备的调整主要还是向着更高的机动性,更猛的火力两个方面。随着迫击炮逐步转移到排和连两级,麦德森机枪也适当要保证在排一级的配备,马克沁重机枪才需要配备到连一级。”
宋彪在心里盘算着这些事,因为东北新军特别侧重机动,而在目前的环境下,部队的机动特性和火力总是一个矛盾的标准。迫击炮和机枪需要大量的弹药,在高速的转移过程中,大量的弹药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马力进行搬运。
所以,东北新军目前对优良挽马的要求是很高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按照整个东北新军的规划,每个步兵团都设有辎重营,标配1850人,挽马1175匹,挽马的水平越高,整个辎重营的运输能力就越强。每个步兵营同样设有辎重连,标配580人。挽马385匹。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总计征召了121万匹军马,95%用于驮运物资,而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调动的军马数量比德国高一倍,这对苏德和整个欧亚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和我们印象中的苏德钢铁洪流不一样,历史的真相通常都会让人大吃一惊。
宋彪不太懂骑兵。但他对这个数字还是很清楚的,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机械工业的底子薄弱。石油工业的底子更薄弱,如果还没有足够好和足够多的挽马,对于中国陆军而言在五十年内都是一个极其恐怖的阴影和致命的缺陷。
所以。宋彪现在非常注重对挽马和的培养,特别侧重于中等偏重型的优良挽乘兼用型军马的培育。
当然,东北新军目前也不缺军马,俄军在大规模撤退之时将大约三十万匹的军马廉价处理给宋彪,因为俄国真要用铁路将这些军马拖运回去也是个大问题,而日军在锦州撤退时丢弃和在战争中被缴获的军马数量也很多。
即便是这种情况,考虑战争中的大量物资消耗速度,特别是在高速机动作战中,大量部队轻装突击行军,快速在敌军阵线中穿插作战之时。辎重部队所能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在这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部队的火力和机动性的平衡,就决定了一支部队特点和风格。
回过头再看军事思想对于部队的影响,宋彪和东北新军所选择的是苏沃洛夫的“机动、快速、猛攻”思想,也就是常说的在“关键地区快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主力部队”,总是要求比敌军更快的突击。在敌军反应不及的情况下突然用大量优势兵力包围敌军,以数倍兵力优势围歼对手主力,以及消灭对手的关键兵力,占据敌军的关键位置。
这种特殊的和整个欧洲军事理论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必然将使得东北新军在装备追求上更侧重于灵活、轻便,以及补给上方便性。比如在迫击炮、轻机枪、步兵炮、重机枪的选择上,东北新军就会更侧重于迫击炮和轻机枪,重机枪是肯定要装备的,步兵炮则基本不要。
如果在迫击炮和轻机枪之间要做一个选择,那肯定是选择更多和更普及的轻机枪,当然这两者的冲突性并不大,因为东北新军目前主要在步兵排一级列装的是60mm口径迫击炮,连一级配备77mm迫击炮。
在宋彪的预测和希望中,未来营一级直接列装81mm口径迫击炮,营一级配备105mm口径的迫击炮,除了20mm口径和37mm口径的速射机关炮外,绝对不要步兵炮。但如果是师一级的大规模军事作战,部队就必须大规模列装……口径的两种轻型野炮,在炮兵旅中大量配备……口径的榴炮和加农炮。
宋彪之所以要这么建设军队,正因为中国的疆域太大,这一点和欧洲各国是截然不同的,和日本更不同,所以东北新军就没有必要去生搬硬套德国的军事理论。
基于东北新军的这种指导思想,马尔托斯上校很清楚宋彪是肯定想要这种麦德森机枪,特别是在机枪弹可以兼容的情况,东北新军一定要大规模的列装麦德森机枪,并且是尽可能向班一级列装。
哪怕这个步兵班不要迫击炮,也一定要麦德森机枪,大不了就将迫击炮统一安置在排一级。
因为麦德森机枪的造价不菲,一次买入三千挺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也比较多,宋彪和马尔托斯上校就可能出现的各种都做了一番讨论。
班一级不列装迫击炮是东北新军在辽阳会战中已经得出的基本结论,主要的原因是补给太困难,如果麦德森机枪大规模列装部队,性能也非常可靠的话,马克沁重机枪又列装在哪一级呢?
东北新军在排一级列装60mm口径的迫击炮,采取了每个排单独设置一个迫击炮班的思路,该班配备12人,拥有两门迫击炮。
宋彪其实和马尔托斯上校讨论过一种30mm口径的步兵榴弹炮,和迫击炮的原理一样,这就是德国和日军的掷弹筒,试图列装在班一级,射程要求是100m。
考虑麦德森轻机枪列装后的问题,宋彪感觉部队必须列装榴弹枪,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手榴弹必须采取英制球型,使得手榴弹在使用上和枪榴弹有完全不同的作战特点,相互能够匹配使用。
如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解决,并且在连一级单独设置一个重机枪排,配备三挺重机枪,毫无疑问就会更加完整,整个军队的基础作战实力就能得到整体性的大提升。
一挺轻机枪所带来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宋彪和马尔托斯上校就此讨论了很长时间,此时已经确定继续二期整训必须重新上一次,三个月后再考虑三期整训。
如此一来,四期整训结束已经是明年九月,六月份左右开始扩招新兵,九月份正将部队扩增出三个预备步兵团,预备骑兵团、辎重团、工兵团、炮兵团各一个,至1908年的9月份左右,全军各主力团开始向旅一级扩张,至1910年左右,全军完成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的整体性扩编,全军本部兵力急剧扩增至18万人的规模。
按照这样的扩张速度,基本在1910年,宋彪才具备向全国推进的能力,但还是要考虑日俄干涉的可能性,俄国干涉的可能性不太大,日本就非常难说了。
换句话说,宋彪即便开始推进光复革命,出兵关内,也必须在关东保留足够的兵力预防万一,甚至是要将主力精锐留在关东震慑日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