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永不下车最新章节!
按方然的性格,一开始,他并不想参与这尔虞我诈的试探。
清除盖亚的其他“同类”,这迟早要做,但,根据他对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判断,所谓永生,生命科学层面的手段还太贫乏,粗略估计也要二、三十年后,才会有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在技术到位后,人类世界会迎来怎样的剧变,尚未可知,没必要现在就动手。
再者,竞争者的数量也不会一成不变,盖亚的几十亿人,原则上,总会断续的产生出“同类”,单凭他一个人,目前,根本就消灭不了几个。
且不说,志在永生者,头脑和能力必定不容小觑,反杀也完全可能。
追寻无限长的生命,持这种执念的人,会在哪一天图穷匕见、自相残杀呢,方然并没有很精确的预判,他只知道,这种“同类”之间的火并,应该会排在终将到来的第三次盖亚大战之后。
而且这场火并,也将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场战争,是终结一切对立冲突,终结一切战火硝烟的最后一战。
终战之战,原因,不言自明:
永生角逐的胜者只能有一个,对手永远消失,战争,也将永远消亡。
至于具体的历史进程,在此之前,与罗伯特*布朗泛泛的讨论过这件事,加上自己掌握的军事、武器知识体系,方然的眼光,穿透了时间的厚重迷雾,他大概能判断出,导弹防御技术的成熟,或许就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在那之后,被人工智能挤压到濒临崩溃的世界经济,就将成为新一轮大战的导火索。
危机,催生流血的政-治,第三次盖亚大战的导火线,与前两次相近,但结束的过程,却会有根本性的区别。
直白的讲,和前两次盖亚大战不一样,人工智能高度渗透的人类世界,将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成为战争的胜利者。
相反,传统的世界组织基本单元——国家,将在战争中土崩瓦解,高度智能化、集权化的暴力体系将被若干系统管理员把持,进而,割据盖亚,以直接消灭战争参与各方的形式,结束战争。
这样的终战,并非敌对双方决出了胜负,而是,参与大战的列强,被破体而出的智能体系掌控者撕裂,继而成为一个个的历史名词。
在那之后,地覆天翻的人类世界,将很快迎来又一次席卷盖亚的战争:
第四次盖亚大战。
当今时代,对下一场盖亚大战,畏惧于现代科技赋予的毁灭性力量,人类尚能报以警惕。
譬如,联邦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曾发出振聋发聩的告诫: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会怎么打:用石头和木棒打。”
爱因斯坦的忧虑,源于核武器空前强大的威力,担心人类文明会在一次遍地蘑菇云的战争中被毁灭,浩劫之后,再有怎样的利益冲突,盖亚大战也只能以原始人类的武器,石头,或者木棒来进行。
这样的告诫,早在阿尔伯特小学时,方然就读过。
但,站在西历1471年的历史节点,遥望未来,十八岁的年轻人却必须得指出,即便如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人,对历史进程的把握,也难免出岔。
毕竟,在爱因斯坦的年代,电脑,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威力,还远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电子计算机仍然是一种强大的计算工具,而非即将颠覆世界的利维坦。
随着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下一次盖亚大战,世界并不会被从天而降的核火摧毁,却会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形式,彻底告别旧时代。
高度智能化、控制集权化的战争机器,暴力体系,被管理员篡权,彼此敌对的列强陆续消亡,战争的动机也因此而烟消云散,接下来,割据世界的一个个“同类”,将很快陷入别无选择、唯有一搏的囚徒困境。
继而,在某个偶然条件的触发下,动用全部暴力体系,拼死挣扎。
到那一天,战场上彼此厮杀的,将是人工智能掌控、效忠于管理员的机器,而不是挥舞石头和木棒的人。
这,才是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盖亚大战的真面目;
而它所消灭的,将是战争本身。
屏幕前,方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能够预感到,自己终将亲眼见证,终战之战爆发的那一天。
所以自相残杀,又何必急在这一时呢。
隐匿身份,韬光养晦,竭尽全力准备命中注定的第四次盖亚大战,而不是企图除掉眼前的一两个竞争者,这是理性的抉择。
所以,对“匿名者”的邮箱,方然很谨慎的绝少接近。
信箱里的留言,说起来,当真会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价值吗,显然没有,而频繁的访问邮箱接口,即便动用各种技术手段,方然知道,但凡踏上追寻永生、永不下车的这条路,竞争者的IT手段必定都非同小可,他并不想提前动手,更不想提前将自己置身于“同类”的瞄准镜十字线下。
但,出于莫名的考虑,他还是陆续登录过几次邮箱,翻阅里面的记录。
竞争者,执念于无限长生命的人,这些,自己肯定会格外关注,但是在第三次盖亚大战到来、继而结束之前,并没有和这些家伙打交道的必要。
吸引方然的,还是那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匿名者”的身份。
调查,顾虑自身的安全,方然一直进行的很谨慎,也因此而不是太有效率。
虽然如此,以自身多年来磨炼的网络技术,和堪称娴熟的侵入技巧,越是调查,他就越觉得困惑。
在一个个设防、或不设防的网络节点里搜索,智能化监控引擎的报告连篇累牍,但他始终没有发现“匿名者”的确切线索,是因为此人的技术出神入化、根本就无法战胜么,然而结合此人在若干资料里内嵌联络号码的行为,分明又是一种很冒险的莽行。
一高一低的反差,太突兀,让方然百思而不得其解。
就这样,一天天的利用业余时间,追寻“匿名者”的踪迹,方然心中的预感越来越强烈,虽然,感性上他并不想接受这样的判断:
追寻不到“匿名者”的踪迹,原因,很可能是此人已经……
从这世界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