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9|㊣

司泽院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临凤阙最新章节!

    时入八月,长安城里已然显出一派秋色。与“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之类的寂寥孤思相比,大盛皇朝都城的秋天更接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慷而慨之。

    大盛建立距今为止也不过二十多年,北部和西部边疆仍然不能算安定。然而长安恰恰位于整个大盛疆土的中部,那些战事对定居于此的百姓来说就和天边的浮云一样遥远。他们只需要知道,有人能处理那些外族入侵和刁民|叛|乱,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地守着自己家过日子,这就够了。

    可想而知,为了解决甘州内乱、十三岁便奉命前往西北的德王终于在五年后归来的消息,就如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投入了百姓们本因淡忘而平静的心湖。

    这不,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最近热议的都是德王。

    “我给你们说,德王殿下别提多冷峻了!他从正德门进来、骑马走在朱雀大街上的时候,我只远远望了一眼,就觉得自己被冻住了!”

    “瞎说,那么远你能看清个什么?”

    “我看你是嫉妒我,因为你自己根本没抢到好位置吧?”

    朱雀大街是长安城的主干道,宽度足有十五丈。就算站在临街的楼上,也不见得能看清走在路中间的人。这一下无疑捅了马蜂窝,说嫉妒的那个人立刻被群众围攻了。

    等这一阵骚乱过去,话题依旧在德王进城时人挤人的盛况上打转。就算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众人也没法遗忘——

    没办法啊,能让皇帝皇后太子亲自出马接人的情况可不是年年都有!不,这事儿还是头一遭呢!

    “啧啧,那么大排场,我张三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要在平时,我只能说‘瞧你那点出息’;不过这次,确实是盛况空前!”

    早在德王真正回到长安之前,城里就开始为这件事做准备:驱散小贩,清洁道路,彩旗飘扬,隆重色彩的红绸扎到了城外十里。毕竟帝后亲临,再怎么节俭,门面都得做好。

    “实话说,之前我一直以为,德王殿下会就此留在西北呢!封府在那里,不就能一直为咱们守着边疆了吗?”

    “你瞧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德王殿下好歹是咱们圣人和皇后娘娘的亲儿子,怎么可能让殿下留在西北吃沙子?”

    “这说的也有道理。而且,殿下今年十八,还尚未指婚……难道是圣人已经给他留好了城里的哪位好娘子?”

    “指婚是肯定有的,至于人选嘛,就很难说了。至少我没听说,宫里之前有此类消息传出来。”

    “可能是机密呢?反正我不相信,以德王殿下这个年纪,圣人心中没有考量!”

    “喂喂,你们再说下去,就算是妄议皇家了吧?”

    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众人立刻噤声了。他们也没办法,谁让这事还没定下来?实在好奇啊!

    “不管怎么说,德王殿下在西北奋战了那么多年,那劳苦功高是绝对的!”

    “没错,从德王殿下去了西北之后,咱们大盛军|队就捷报频传!”

    “你们是没见过五年前的德王殿下啊!想当年我见着他出城时,真是万万想不到今日!”

    “确实……”

    谁能想到呢?萧欥那时候才十三,说是监军,更像是送死吧?

    一提到这个,有些人就怀疑德王到底是不是皇帝皇后亲生的,还有人觉得德王全须全尾地回到长安简直是个奇迹。但这事儿是皇家*,聪明点的都知道要让这话烂在肚子里,面上点到即止即可。

    所以这话题没持续多久,还是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了城中勋贵家的适龄女儿上。以德王这个年纪,确实要赶紧找一户人家的小娘子定下来了。现下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准备百分之二百地发挥自己的八卦本领,以成功预见到德王妃花落谁家为最终目的——

    虽然德王这次回来后好似变得特别不爱说话,而且风传缺乏表情,但他的容貌和皇室血统摆在那里,王妃的正位谁不要啊?

    不得不说,除了掀起市井间的八卦高|潮外,德王的归来,还触动了长安城里更多人的神经。

    长安城正北的皇城中,太极宫,太极殿。

    这一日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更不是元日和冬至,早朝就是最普通不过的朝参。这种平常的议政日,若是没有特殊的事情,结束的时间就会比较早。

    “还有事情吗?”处理掉一些日常杂务后,龙椅上的皇帝萧承嗣缓声发问。

    光听这名字就知道,先皇高祖的子息并不丰厚。高祖当年东征西战打天下,确实没什么多余心思分在夫人身上。老婆本来就少,孩子更不可能多。

    事实上,除了萧承嗣之外,高祖只有两女一子。其中,长女萧清和因难产过世,如今只有小女萧清彤和幼子萧承庆。当然了,平日里人们只称呼他们南宫长公主殿下和相王殿下。

    再来说皇帝陛下本身。

    不怕死地说一句,萧承嗣长得不太像先皇,五官间的影子更近似于高祖的原配元贞皇后,不免带出些柔弱之气。年轻时还挺明显;不知道是不是上位者坐惯了,上了年纪后倒是变沉稳了些。

    因着高祖与皇后情深意笃,但元贞皇后早薨,高祖便不再立后。所以也有好事者在私底下说,先皇之所以把皇位传给萧承嗣,除了萧承嗣是长子外,怕是有一大半原因建立在他那张脸上。

    毕竟,与先皇创立大盛的功绩相比,萧承嗣的资质就显得太过平庸。要不是萧承庆也没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魄力,恐怕这龙椅上的人就坐得不太稳。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陛下长得还算对得起观众,并不显得如何卑劣猥琐,也不显得虚浮焦躁;五官端正,还蓄着整齐的山羊胡,是个中规中矩的皇帝模样。

    听见皇帝这么问,众臣就知道这是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节奏。几个排在前头的大臣悄悄地看了他们目不斜视的太子殿下一眼,就有个起身出列,再俯身下去:“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萧欥跪坐在太子萧旦的斜后方,闻言只掀了掀眼皮。因为出列的人正是他的叔父,相王萧承庆。若是他,不用开口,萧欥就能猜出他想说什么了。

    皇帝也有些悟了。因为他的目光先落在弟弟身上,转了个弯,又落在了萧欥身上。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问:“说来听听。”

    萧欥眼观鼻鼻观心,做心无旁骛状。大殿中没有任何声响,除去萧承庆一字一顿的发言:“臣以为,西北边疆能有如今的安定,德王殿下居功至伟。今德王殿下回朝已近二月,之前搁置的事情,也该重新提起来了。”

    一言激起千层浪。在场的大臣们小幅度地转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时心道:果然来了!

    这话还得先倒回去说。萧欥回朝,有帝后带头,几乎所有朝中有头有脸的人都去迎接了。西北五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况且那功劳没长眼睛的都知道。

    如此一来,论功行赏是必然的。

    皇帝也这么说。然而萧欥当时的反应是,一切都是依照皇帝的指挥,自己只是一个中间传话的,顶多帮着监督一下命令执行,实在没什么功劳可言。

    就以萧承嗣那无功无过的平庸水准,这特么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如果把当时众臣心中的吐槽加起来,一定能汇聚成汪洋大海。然而他们并不是外头那些只知道表面现象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德王殿下这是怕功高盖主吧?就算龙椅上坐着的皇帝是他老爹,也不能掉以轻心!

    是了,就是这样!要不,为什么皇帝还没下旨招他回来,他就自己主动表示要回长安了呢?

    众人扪心自问,如若是他们处在那种境地里,会不会抵抗不了诱|惑,忍不住起兵造|反,给自己争个皇帝做做——

    答案是显然不能。

    所以,相比之下,萧欥的举动很难描述。要么是他真的心无二意,要么就是他傻!放着好好的地头蛇不做,跑回都城做什么?知不知道什么叫“龙游浅水遭虾戏”啊?

    这想法实在是对皇帝和太子的大不敬,所以大家只能在心里想想。而且说实话,萧欥拒绝了即将到手的实际兵权,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大的好处——

    开玩笑,哪个太子党想看到代表兵权的鱼符落到德王手里?就算德王是太子亲弟弟也不行!

    然而,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能说,德王去西北的五年就该白去。帝后都做出了表态,后续奖励怎么可以不跟进呢?面子功夫总是要做的!

    所以,当萧承庆提到搁置的事情,所有人都想到了这方面。他们不由心中暗忖,皇帝对此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真不知道到底打算给德王什么。

    不是众臣妄测君心,萧承嗣的态度还真是模棱两可。比如现在,听到萧承庆的话,他语气依旧平平淡淡的:“搁置了什么?”

    开玩笑吗?皇帝什么时候开始健忘了?

    众臣不由继续腹诽。这才过去多久?皇帝陛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萧承庆显然也怔了怔。不过,他反应很快,又重新俯下身道:“就是论功行赏。德王殿下劳苦功高,理应犒劳。”

    瞧,相王殿下才是个明白人嘛!众臣的心理活动空前一致。

    “哦……”皇帝陛下如此回答,语气微微拖长,调子不咸不淡。“朕不是说了么?朕自会考虑。”

    众臣这回的心理活动全都变成了——陛下,您已经考虑两个月了,还没考虑好吗?这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

    如果说大多数人都在心里显出了呐喊状的话,作为当事人,萧欥却跟没听到一样。别说表情变化了,他连一个眨眼都欠奉。

    见他这个反应,所有人一起无语了。有没有搞错?这对父子俩到底在做啥?

    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萧承庆也十分无语。但这事还没完,他继续道:“陛下英明。臣还有一事要禀。”

    “说吧。”皇帝陛下仿佛有些不耐烦,手指轻轻地在扶手上点了两下。边上立着的宦官注意到,便心领神会地奉上了茶水。

    “臣斗胆,这事还是有关德王殿下。”萧承庆俯身道,“殿下如今已满十八,该是可以议亲的年纪了。”

    这话一出,倒是不少人小幅度点头。什么叫“可以议亲的年纪”?根本就是太晚了好吧?

    “哦?”从略微上扬的语调判断,皇帝陛下总算提起了一点精神。“你的建议是?”

    “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德王殿下又是天皇贵胄,这人选,更该精挑细选。”萧承庆道,“臣以为,不若请城中有适龄女儿的人家奉上画像,交由皇后娘娘选出。品行操守,自也在内。”

    为了选一个王妃做出这种动静,其实有些大张旗鼓。然而德王并不是一般的王爷,若这事算作对德王的奖赏,也不是说不过去。

    皇帝陛下沉吟了半晌。然后他开口,却是叫了一直垂着眼的萧旦。“太子,你如何说?”

    被点名的太子殿下似乎毫不意外。他起身出列,跪坐在萧承庆之前。“儿臣以为,相王殿下所言甚是。七弟多年在外,不知吃了多少苦,能补偿的自要都补上。”

    然而皇帝陛下似乎还觉得不够。“李卿,你说呢?”

    这个李卿,就是尚书仆射、人称宰相的李庭。听见皇帝的声音,他不慌不忙地出列,不慌不忙地跪坐,说话的语速也不慌不忙的:“臣以为,太子殿下和相王殿下所言甚是。臣还要斗胆建议,这事越快越好。”

    这三人从容的反应,众臣都收在眼里。德王的叔叔、德王的大哥、再加上堪称朝中风向标的李庭都表示赞同,事情的基调也就定下来了——

    敢情今天上演的不是请功,而是逼婚啊!皇帝一连点了这样的三个人,是不是也打算借此向德王表达自己的态度呢?

    一连得到三个肯定答复,皇帝陛下似乎终于满意了。“德王,你自己觉得呢?”他最后才问当事人。

    萧欥终于动了,虽然还是一张惯常的、面无表情的脸。“臣听凭陛下的意思。”

    这话一出,萧旦和萧承庆都侧头看了他一眼。不过当然没有用,他们还是不能从萧欥的脸上读出任何多余的意思。

    他这么简单就同意了?在眼神交错的瞬间,萧承庆向萧旦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那就等着瞧吧。萧旦的回复也不动声色。

    至于李庭,他的位置靠后,又半低着头,没人能看清他眼中的神色。但以他和太子的姻亲关系,谁都会自动把他划归太子那边的,看不看得清表情都无所谓。

    “那就这样定下来了。”见萧欥也不反对,皇帝痛快地拍了板。“诸位卿家,刚才相王说的话,你们都听清楚了吧?”

    众臣一起俯身回答:“臣清楚了。”

    “从今日开始,有意的,便把画像交上来!”皇帝想了想,又补充道:“其他事情,就都交给皇后!”

    这事讨论完毕,很快就散朝了。皇帝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不少人去看萧欥的脸色。但他们都失望了——他们这个德王殿下是面瘫吗?怎么什么时候都没有反应?

    萧欥自然不管这个。他从地上站起身,直接就想回宫——他才十八,于情于理都该住在宫里。

    然而萧旦叫住了他。“七弟,等等!”

    萧欥略微皱眉,但弧度小得谁都看不出。反正等他转身回去时,什么破绽都没有。“太子殿下。”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私底下不要叫我太子殿下!”萧旦走近,拍了拍萧欥的肩膀。然而萧欥早已不是五年前的豆丁,现下长得比萧旦还高半个头,这动作就有些滑稽。“叫大哥就可以了!”

    萧欥顿了顿,还是从善如流。“大哥。”

    “这就对了嘛!”萧旦立刻笑了。他模样也不差,不过轮廓更温和,笑起来确实有种如沐春风之感。“当着父皇的面,有些事情不好说。现在就不一样了……你有没有心仪的女子?若是有的话,直接说出来,大哥帮你去搞定!”

    闻言,萧欥默默地脑补了下萧旦搞定元非晚的情况……不,他怎么觉得,如果让两人见面,更大的可能是元非晚搞定萧旦呢?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摇头。开什么玩笑,他看中的夫人国色天香,绝对不缺竞争者。再让太子插一脚,这事儿还能不能好了?防患于未然才是正事!

    萧旦本也就是顺口一问。

    实际上,他认为,就以萧欥这张不苟言笑的脸,姑娘都被吓跑了。而且他还有可靠消息,萧欥回来后深居简出,除了宫女外,根本碰不上什么年轻女子。

    没有交际圈,能有什么意中人?

    “那也没关系,”他心里想着别的,脸上依旧笑得真诚,“虽然要劳烦阿娘,但我想阿娘应该很乐意——你不知道,再不提这事,阿娘就要数落我这个做哥哥的不是了!”

    萧欥眸光微闪,没有答话。

    萧旦也不介意。因为相比其他人,萧欥和他相处时,话已经算多的了。“还有一件事。再过七日,便是八月十五了。你终于回来了,今年这团圆节,咱们必定要好好庆祝一下的。”

    中秋?团圆?回忆起自己在军中度过的那五个中秋,萧欥什么话都不想说。

    萧旦敏锐察觉到这种低沉下去的氛围,但他却没真正领会萧欥的想法。“这些年,苦了你了。不过,苦尽甘来,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得多!就先从这次中秋开始,嗯?”

    虽然这话有万千槽点可以吐,但萧欥把它们都咽了回去,只点头。“多谢大哥。”

    “瞧你说的客气话!”萧旦笑容更大了些,拍了拍萧欥的肩背——似乎他终于意识到了身高差距带来的尴尬。“咱俩可是亲兄弟,这么见外做什么?”

    亲兄弟?萧欥更想嘲讽了,但面上只回以微微一笑。

    在他们说话的当儿,大部分官员都出了太极殿。当李庭迈出正殿高高的门槛时,就见到他的目标正大步地走下殿前的白玉阶梯。为了追上,他不得不小跑了几步。“郑尚书,郑尚书!”

    满朝的郑尚书就只有一个,郑珣毓自然不可能装听不见,虽然他挺想这么做。他在原地站定,等着李庭追上来。

    “李相,有事?”

    郑珣毓这么说的时候,表情淡漠,言语平静,和朝中其他对李庭趋之若鹜的人完全是天差地别。

    李庭不由有些腹诽。

    这满朝文武,敢用这种死人脸对我的,也就你一个了!哦,不对,现在还得加上他们的德王殿下!

    然而,李庭毕竟是朝中一把手,这点掩饰功夫还是有的。“确实有些事。”他直接道。因为他知道,若是和郑珣毓绕弯子,后者永远只会有一个反应——说清楚,我没时间浪费,也没时间玩猜猜猜!

    “愿闻其详。”郑珣毓重新抬脚,两人一起朝着宫门方向走去。

    “上个月,你们吏部不是提交了一批名单吗?关于今年入流的官员?”李庭问。

    所谓入流,是一种代称。往边疆派官叫做流外;与之相反,长安的官员,就是流内官了。从外调内,这个过程,就叫入流。

    “确有此事。”郑珣毓回答。“可陛下的谕令早就发出去了,李相现在问的意思是?”

    “这批入流官员,很快就是咱们的同僚了。”李庭委婉地转圜了一句,“所以我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到长安?”

    “这可不一定,要看路程远近。”郑珣毓很客观地指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不是所有的流内官都能成为咱们的同僚。”

    按照大盛律,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平素的早朝。李庭贵为尚书仆射,肯定不会和一个从九品的官员扯近乎说是同僚。

    “那……”李庭一脸欲言又止。

    其实在李庭提到入流官员时,郑珣毓就猜出了对方的真正意图。绕弯子也绕够了,他便直接道:“李相,其实你想问的是两位国子司业吧?不管是钦州还是峯州,这路都是最远的。若是李相想和故人叙旧,怕是得再等等。”

    要不是李庭被郑珣毓当面戳穿多次,这时一定能气得跳起来。不过现在,他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和元光耀及顾东隅是故人?呵呵,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