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东去南京(二)

张涛1985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回到民国当大帅最新章节!

    万耀煌也是谈兴大发“还有就是侦察兵的培养,这很重要。现在的侦察兵相当于古代的斥候,是军队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可以说侦察兵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方整场战斗的胜败。湖北战场上,北洋六镇的侦察兵实力明显优于我军,否则我们也不会连博爱书院设置有重机枪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知道。正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被阻挡的时间过长,才会在玉带门牺牲如此惨重。”

    王振宇对此到是很认同,后世自己的祖父就是47军的一名侦查排副排长:“那一名优秀的侦察兵需要那些素质呢?”

    万耀煌对此早有研究,自然不假思索的答道:“勇敢,忠诚,机智,善于伪装,善于分析和判断,具有良好的单兵素质,这些都是一个合格侦察兵必须具备的。。。。。。”

    和万耀煌的谈话,王振宇收获颇丰,唯一让他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人才为何没有在民国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呢?

    其实王振宇不知道的是,万耀煌只是在历史教科书上没名而已。历史上也算是个人物,武昌停战时,黎元洪已经逃出武昌。当时正是这个小参谋万耀煌当机立断,星夜追了四十里,从黎元洪手中取了都督大印盖了停战书,此人的胆识和果决由此可见一般。至于后来默默无闻,到不是江郎才尽,而是不逢其时,不得其主罢了。大致也应证了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种七十吨的小客轮因为是顺江而下,航速能达到16节,也就是每小时28公里,因此加上靠岸补给也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到了南京下关码头。

    王振宇和万耀煌,马西成,赵东生等人下船后就见到了南京陆军部负责接待的人员。第九旅被安排了驻地并立即拨发了一部物资,但是没有饷银。不缺钱的王振宇虽然不在乎这个,却也由此推断出南京方面财力的紧张到了何种程度。

    到了南京,全军开入驻地,清洁卫生忙得一个不亦乐乎。而王振宇并没有能立刻得到黄兴的召见,只是在陆军部挂了号子。

    时间转眼已经是1912年的2月中旬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北京传来,英明神武的宣统皇帝正式宣布退位了,南北终于共和了。顿时鞭炮锣鼓声喧天,整个南京城变得热闹无比,数十万民军和南京市民都选择暂时性的忘记了最近的困苦生活,大家都在发自内心的庆贺这一喜讯。(确实是喜讯,皇帝倒了,大家就不算是乱党了,生命也就有保障了)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个国家的一切苦难都来自于这该死的大清帝国,现在好了,皇帝退位了,接下来该有好日子过了。第九旅驻地,王振宇正在阳台上冷冷的看着在操场上肆意狂欢的部下们。虽然来自后世的自己知道清帝退位并不是苦难的结束,反而是新一轮苦难的开始,但他还没傻到在这个时候出来给大家泼冷水,相反他刚刚还下令让炊事排今夜给大伙加餐以庆贺这一巨大的胜利。

    既然皇帝没了,北伐的计划自然也跟着被取消了,王振宇立刻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他开心关注起湖南本省的局势。

    严格来说,当上湖南都督之后的谭延闿面对的湖南局势是十分复杂的,各种势力都在跃跃欲试,在这话总鱼龙混杂的局面里非常致命的一点是谭延闿自身没有掌握武力,简单点说就是缺乏可靠的武力保护。

    可正是这样的极端不利的局面下,谭延闿那不同凡人的本事就被显现出来了。

    别看谭婆婆才三十岁出头,手腕之活,城府之深,海内还真是少见。他先是和同盟会取得了互相的谅解,派人抚恤了被杀的焦,陈两位都督的家属。同时又重谢拥护自己上位的梅馨,委任其为湘军第五师师长,长宝镇守使。对于焦达峰和陈作新留下的军队,谭延闿自然也有办法对付。首先是以援助湖北革命的名义,把这些部队陆续调去了湖北前线。临行前还嘱咐各部为革命要勇于牺牲,毋庸回首。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你们都死在湖北好了,千万别回来了。

    对于留在省内的异己分子,谭延闿更是借力打力,指使梅馨所部,大开杀戒。通过暗地诱骗和公开镇压,双管齐下,迅速摆平了诸如宝庆军政分府这样的地方势力。

    至于王隆中带着人马回来算账,就更妙了。谭延闿先是借着王隆中的威势,把盘踞长沙控制自己的梅馨给吓跑了。然后又委任因为参加秋操,革命时不在长沙的原第49标的老长官黄鸾鸣出任军政府军事厅长。黄鸾鸣跑到王隆中处靠着昔日的威望召集旧部一阵耳提面命之后,说的大家不敢再轻举妄动,王隆中最终也失去了问鼎都督的机会。

    谭延闿利用各方的关系,举重若轻的将一场天大的危机化解于无形。随后谭延闿又把同样参加秋操的原49标第二营管带,也就是王振宇的前任陈强找来。任命其为湘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接管了王隆中手中一半的兵力。

    谭延闿现在还在四处拉关系,找熟人,准备组建更为可靠的军队。。。

    这些都是鲁涤平写信告诉自己的,鲁涤平到是个人物,很直白的告诉自己,他也接受了谭延闿的拉拢,并且王师长手下的军官大多已经被拉拢了。

    靠,这个谭婆婆真的很会拉关系啊!读完信之后王振宇不禁感叹一声。

    后世有一句话是很符合国情的,那就是一个人能取得多高的成就,和能力关系不大,最主要看你能认识到什么层次的人。

    不就是拉关系嘛,老子也会。

    王振宇有了这个心思,立刻就让马西成,赵东生他们四处送拜帖,如今他好歹也是个陆军少将了,请人吃饭的面子总还是有的。

    有人请自然就有人吃,加上王振宇出手大方,说话又得体,很是让人高兴喜欢,自然捧场的人也多了。

    这里面经常来的,和王振宇混的很熟的有两位。

    一位是第三军军长王芝祥,直隶人,五十多岁。革命前是广西布政使,掌握着桂林一带的六营人马,后经姐夫湖南人刘人骏劝说参加了革命当了广西副都督。却和另外一位副都督陆荣廷不和,不得已带着自己的人马跑到南京来准备北伐,不想清帝退位,北伐又被取消了。如今回广西陆荣廷不让,待在南京,留守府则是一分钱的军饷也给不出。面对手底下那一万张要吃饭的嘴巴,王芝祥现在的感觉是一筹莫展,这不,天天跟王振宇这里喝闷酒。

    另一位是二十旅的旅长田应诏,王振宇的湖南老乡,三十五岁,说起来人家可是将门虎子。说起湘西土匪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实际上这些人最开始并不是土匪,他们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初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湘西凤凰人田兴恕,也就是这位田应诏的父亲。他拉着队伍进了湘军,然后又跟着左宗棠跑到新疆去打俄国人。一路征战下来,官坐到了贵州都督。和冯子材手下有萃军一样,田兴恕手下有竿军,这些军队并没有被朝廷解散,而是作为义勇继续存在。随后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武装集团。后世闻名的甘肃马家军(不是田径队)也是这样一个模式形成的。因此湘西土匪武装的起源并非土匪,而是清朝遗留下来的竿军义勇(没编制的临时工)。只不过因为解放后抗拒南下干部的粗暴改编,走上了和人民政府作对的“错误道路”,自然根据其政治取向和宣传需要就变成吃人肉喝人血的土匪了。对了,竿军还出过一个大文人,叫沈从文,不过这里就不多提了。

    这个位田应诏排行老三,喜欢留八字胡,绰号田胡子。生了没几年老子就死了,大小母亲宠溺,属于从小就是个不学好的主。后来托了关系进入了湖南陆军学堂,却又应殴打外籍教官被开除学籍,没招了只好出国去日本留学,结果被革命党同化了。回国后田应诏实际上当过王振宇的老师,在陆军小学堂当总办,不过王振宇可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么一位老师,反正现在两人成了酒肉朋友了。

    攻打南京的雨花台的时候,田三少自请做了敢死队并立下了头功,为黄兴赏识,就委了他个二十旅的旅长。

    田应诏很喜欢王振宇这个大方爽快的小老乡,甚至还十分热情的邀请王振宇和他一起抽大烟,说是上等的云南烟土,稀罕的紧啊。吓得王振宇一愣一愣的,这革命者还带吸毒的?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和后世官二代富二代喜欢吸毒寻求刺激一样,清末权贵阶层吸食大烟成风,毕竟吸毒这么高消费的事情也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敢玩,才玩得起。比较著名的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位大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虎将,可老了却是个烟迷。甲午战争的时候,奉旨统帅六万湘军去东北跟小日本作战,可他烟瘾大,一天到晚醉生梦死的,能坐起身子来办差的时间不过几个小时。这真的是一头曾经是狮子后来为猪的领导,来统帅湘军这么一只狮子,结果可想而知。摊上这么一个老前辈,湘军在辽东作战中自然是毫无进取表现可言,剩下的只有顶着小鬼子的攻势在那霸蛮的挨打再挨打了。最后辽东失守,湖南人也就只有痛哭流涕自悔湘人误国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