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大番薯(1)

酒中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锄清最新章节!

    后世的彭桥镇,甚至邓州市,人人皆知反叛大明,追杀永历的清廷帝师彭而述,却不知道——同一个镇子,还有保卫汉家江山的王坚,还有独立支撑大唐江山的张巡。

    南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遍翻史书,该地豪杰充斥历朝历代。

    唯有那一小撮,为人所知,本该大书特书的豪杰,却隐藏在冰冷的史书之中。

    朱慈炯又想起了张氏。

    历史上的张氏,清初被屠,清中时候支持白莲,再次被屠,直至族人四散,甚至……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号——白水张氏。

    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介分支,便占据了三个州府的姓氏堂号(南阳府、邓州府、襄阳府)。

    就在清末,辛亥革命时,河南巡抚维护清廷,派兵与湖北的义军大战。

    那时候,张氏已经四散,就是邓州彭桥张氏的一个分支,卖了家里的田地,断绝了家族的生存之基,毅然再次起兵反清!

    那一个张氏族人,名唤张恒金!

    身为郧阳府游击司令——

    却不见于百科……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朱慈炯泪如雨下……

    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

    便是这一个个或是普普通通,或是高高在上,或是大地主大贵族,或是贩夫走卒,甚至——乞儿……

    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他们脆弱的肩膀,用他们温暖的胸膛,构建了一个让世界畏惧的名族——华夏!

    便是他们,铸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华夏!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埋藏在华夏人心中的魂……

    朱慈炯深吸一口气,再次弯腰及地。

    “朱氏不孝子孙朱慈炯,替大明,替华夏,拜谢诸公!”

    他所谢者,非是眼前这群人,而是华夏之魂,是华夏永不服输,纵然蒙尘,却能扫荡腥膻,恢复中华的傲骨!

    我华夏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屡屡危急时刻,重塑辉煌!

    见到朱慈炯竟然给他们行了大礼,众人顿时慌了:

    “可不敢,可不敢!殿下赶紧起来,草民等当不得殿下如此!”

    王老夫人轻咳一声,朝着自己的小儿子使了个眼色。

    张思源大喜,四十多岁、本该稳重的他,脚步竟然轻快了不少:“殿下快快起来,您可别折煞了我们。”

    他一把扶起朱慈炯,将他按在了主位上。

    众人再次给朱慈炯行了礼,这才分坐两边。

    双方既然定下了名分,接下来张氏再要做事,就不得不谨慎了许多。

    王老夫人不再开口,将一切都交给了几个儿子。

    张思源乃是王氏所生,按照嫡庶制度,是家族的嫡子,他率先开口道:

    “殿下,而今清廷势大,又在诸城设有驻军,我等仓促之下,难以成事,若想反清,还要准备一二……”

    张思源不好说的太过,张氏虽然已经决定相助朱慈炯反清,但是,现在一无兵丁,二无武器,更别提还有钱粮,军事意图……诸般不明,纵然仓促起事,也难逃败亡一途。

    朱慈炯摆摆手:“舅父,勿忧,我知道我们不能立刻动手!

    当下之计,我们需要做的有三,其一,秘密训练兵卒,此事不宜太多,贵在少而精,训练出了一批精兵,作为模板,今后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大扩军了!。

    其二,发展商贸,赚取钱财,一旦我们起事之后,银钱若流水一般花出去,没有钱可不行!”

    朱慈炯说了一个笑话,张家的一众人却是长舒了一口气。

    而王老夫人,则是暗自点头,殿下的京师之行,虽然凶险,却也值了!

    以他现在的气度、心机,成功地几率很大啊!

    张嫣也是轻笑不已,她的脸上,遮掩不住的喜色。

    炯儿长大了啊!

    ……

    听到了朱慈炯的话语,张思源提起的那根弦,终于松了下去。

    他不怕反清,怕的就是准备不足。

    三十年前的那一次,他再也不要尝试了。

    张书堂断后的那一次,张家少了整整五分之一的人手啊!

    朱慈炯继续道:“这第三,还需要舅父全力去做。”

    张思源急忙点头:“请殿下吩咐!”

    “舅父帮我寻来铁匠,最好是会打造火枪的,还有寻矿师也要找到。”

    朱慈炯指着北方:“这秦岭莽莽上千里,内里荒无人烟,里面矿脉无尽,我们需要找到铁矿、磷石矿、铜矿、硝矿、硫矿……等等,这些都是急需的!”

    “这事容易,秦岭够大,只要我们不去武关那里,就不会暴露。”

    张思源点点头,应下了这件事。

    朱慈炯继续道:“粮食事关重大,舅父还需要派人去江浙一带,沿海一带有番邦传来的红薯、玉米等物,这玉米虽然产量不高,但是,红薯却是一个好东西!”

    在没有化肥的时代,玉米需要水浇地才能结籽,是以产量真不高,甚至很多旱地,根本就不能种!

    红薯的产量就很是可怕了,稍微培养一番,亩产上千斤不成问题——而小麦旱地的产量不过百十斤,便是一等水田,产量也不超过两百斤。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红薯可是救命粮。

    “红薯?可是番薯?”张思本疑惑道:

    “殿下,我记得父亲当年在福建为官的时候,曾经提起过此物,他说此物虽然产量高,然则微毒,久食腹胀难消,更会伤胃。”

    张思本是庶子,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明末他父亲在福建做官的时候,他已经记事。

    “此物若是不处理,的确会伤身体,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朱慈炯叹息了一声。

    徐光启他们当年就是研究这个的,只可惜还没有找到对付红薯毒素的办法,他就早逝了……

    若是徐光启知道这东西只需要配上油脂,换句话就是炒菜,就会减缓了胃酸的反应,不知道会不会从棺材板中惊起……

    张思本一楞,他怎么记得父亲提起了这个,就叹息不已呢?

    还有,这东西的副作用既然解决了,为什么却没有推广开呢?

    番薯的产量,乃是小麦的十倍,若是推广了此物,就再也不怕饥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