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节!
第057章 恩师宽众心 崇祯讲故事
(083)
“听了诸位毫无顾忌在老夫面前剖露心迹,老夫既理解同情亦很高兴。这说明诸位没把老夫当作内阁首辅、顶头上司看,是真把俺认作了朋友和兄弟。”叶向高稍作沉吟,随率直表态道。“老夫十分理解诸位时下的心情,和表面暂处孤立的处境。吾之所以如此说,是据吾所知,诸位并不孤立,起码是得到当今崇祯皇上,和朝廷上除魏逆党羽之外,多数阁臣既同情又支持的。尔等埋怨皇上没有当场表态,是将‘带头吃螃蟹’的诸位架火上烤。这说明诸位尚不完全了解时下朝廷局势;若了解了便会理解皇上暂表沉默的道理。”
于是,叶向高随便向几位门生在先分析了当前形势,并给了几位“定心丸”吃后,最后又总结道:“先帝天启朝时,魏忠贤依仗手中先帝这枚‘棋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及所掌东厂及锦衣卫特权,借处理‘党争’问题,公报私仇,残害吾多少东林仁人志士,正派阁臣?。近日诸位连连参他魏逆,此事若发生在前朝,你们中的几位,也许有的已在被发配充军路上;有的许已入狱受刑;还能安然无恙坐老朽客厅里吗?人不能没良心和是非观念;尔等今日之安全靠什么?不是靠当今皇上龙威庇护吗?再说你们埋怨皇上没当廷表态,或采纳尔等要求,明确处置魏逆;但若换位思考,尔等谁是皇上的话,在时下敌强我弱形势下,你们会怎么办?”
经恩师兼上司叶首辅的耐心诚恳“交底”解释,大家在经认真琢磨后亦深感符合情理;故羞愧地相互传递着眼神,并认真点头表示信服。所以也便放心释疑。眼看夜光已深,便即时告辞离去。
也别单说属下臣子,对立面双方:上疏弹劾权奸的阁臣杨召忠、陆澄源、史躬盛等,及被弹劾对像魏忠贤及其党羽,在发生“连弹”事件后,观察到崇祯皇帝,虽一直在御座上听着,因始终未着一语,不置可否,故成一道难解之谜。因双方心均没“底儿”,不禁内心忐忑,故而胡乱猜疑。即便崇祯帝自己,对于连续几日突兀发生的“公开弹劾”,至今仍为朝廷重臣的魏忠贤“事件”,在震惊意外的同时,亦深感棘手,难觅对策,难下断语。
此刻,下朝回到乾清宫,知道离传午膳还有一段时间,崇祯帝便习惯性坐在御案前。当近侍太监徐应元,按规矩将当天收到的奏疏本章,一并放置案上,又懂其心思地,专将早朝时,几道阁臣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挑出放置近前,以供皇上率先御览。崇祯帝端起宫女刚呈上的香茶,喝了口润润嗓子后,便下意识拿起了那几道弹劾魏忠贤的奏疏,似在掂掂份量,真觉有些沉甸甸的。他又拨拉开,先在每道奏疏封面上扫了一眼,当即早朝时刚刚掀过去的一幕“惊悚剧”,便又重新展现眼前。
这是崇祯元年十月二十二日,第一次早朝时,当时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那个据了解平日极少闲言碎语,从不在人后妄议他人是非的,黑粗大个、工部主事陆澄源,在按惯例,一应礼仪进行完毕,当近侍徐应元刚宣布罢“内阁臣僚,文武百官,有事奏事,无事退朝”后,他便抓紧时间,迫不及待,不仅将一道提前写好的奏疏,交由徐应元,转呈崇祯帝,还随即跪下,说出了一句震动偌大太极殿,震惊朝野的话:俺要弹劾大权奸魏忠贤!
嗨,当时是的确将了崇祯帝一“军”,不知如何应答和处理才方为恰当?紧急中他不禁左顾右盼,还是从小便跟着他,知其心思的近侍徐应元,悄声凑他耳上道:“皇上,您是在找皇贵妃娘娘吧?她是女官,又系后妃,正常情况是不允许同男臣一起参加早朝议事的。除非万岁爷因事临时宣召。”
“那就宣------”崇祯帝当时脑子一热,一个“宣”字便出了口;但随却冷静下来想道:“向自己爱妃寻求,处理朝堂临时突发事件对策事,怎能当着矛盾双方和满朝文武百官面,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呢?这既不合规矩礼仪,又有失朕躬颜面自尊。不能。”于是便又当即摇手制止。但不见爱妃,没人商量,如何处置眼下突发事件?这时他突兀忆起,最近闲暇读《论语》时,他曾反复吟咏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慎于言,谨于行,为君之道也”;随又忆起坊间有句形容皇帝高贵的赞语“金口玉言”。有某无聊文人,为巴结奉承皇上,说什么皇上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说明做为皇帝要“慎言”。
所以,面对今天这一“阁臣弹劾魏忠贤”突发事件,做为凡朝廷大事决策人的皇上,若对此事匆忙表态,无论话说多少?贬谁褒谁?都不恰当;那唯一最妥当、且不易被人抓把柄的办法,就是“沉默”“不置可否”。于是便出现了,陆澄源先让徐应元转呈奏疏,后又跪拜奏出魏忠贤数大罪状后,当弹劾者以期盼被肯定支持的目光;被弹劾者以期盼能容忍宽恕的目光;其他朝臣以试探巡视的目光,不约而同齐齐投向崇祯帝的时候,对方给予他们的,第一时间是“沉默无语,不置可否”;再等片刻,仍是“沉默无语,不置可否”;再后仍是-----干脆撂给大家一个难解之谜-------
说来好笑,原本是当突发事件面临时,临时即兴想出的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权宜之计,却不仅收到了缓解矛盾,保护忠臣,稳定朝局的奇效;且深得智囊参议爱妃徐如玉的肯定赞许。
当晚翻牌,在玉贵妃的毓庆宫下榻,夫妇俩梳洗后双双在龙凤床上躺下,一番相互温存后,于枕席之畔,当崇祯帝向对方讲起白天早朝时,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活思想:左顾右盼下意识找爱妃讨主意,被徐应元及时提醒闹了个大红脸!无人商议迫不得已采取“以沉默对争议,以不便应万变”权宜措施,却仍心有余悸时,玉妃却当即披衣坐起拍手称贺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臣妾好欣慰哩,这才多长时间哪?从秋八月二十二日先帝驾崩,到次日二十三,原来的皇五弟信亲王,遵遗旨入继大统;到今日十月二十五;满打满算才仅两月零两天时间哪;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才刚迈入成人行列,也许尚不能自食其力呢!但奴的夫君,当今大明朝年仅18岁的新皇帝、崇祯天子朱由检,在朝权仍被权奸把持,敌强吾弱,朝局尚极为不稳形势下,他却稳坐龙椅上,淡定沉着果敢,巧妙妥善地处理了一场,‘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危险事变。缓解了矛盾,稳定了朝局,保护了忠臣;从而让一位年轻的新皇帝,一日成熟起来。同时向天下臣民诏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王朝中兴大业,已正式拉开了序幕!”
说到高兴激动处,却又一时睡意袭来;但刚欲放心睡去,突有一未吐心事让崇祯帝打一激灵,忍不住轻叹一声,立即引起玉妃警觉,忍不住低声问道:“皇上还有何心事未了?咋又突然叹气?”
“今日早朝,突发言官弹劾魏阉事件,情急之时,朕受《论语》文章中‘慎言谨行君之道也’惊句启发,才偶而即兴采取‘沉默’措施;没料歪打正着,倒起了积极作用。”崇祯帝双臂枕于颈下,沉思有倾地道。“尔今矛盾是缓解了,朝局亦稳定了,也保护了敢直言揭恶的忠臣。但认真思虑,尚留一极大隐患未解。那就是在朝堂上疏参魏的那几位阁臣,此前之所以‘敢摸老虎屁股’,本具爱国忠君之心固为主因;但从其他渠道,了解你江南查案,揣摩到朕‘倒魏’意图,从而增加信心,不能不是动力。但现时弹劾之疏既出,反却见朕‘沉默无语,不置可否’态度暧昧,便在失望之余未免后怕——为自己嗣后前途命运忧心。朕原想密召几阁臣来宫面谈,现处敏感阶段又怕传出去让他人妄加议论;又欲让叶首辅出面,一做他几位阁僚兼门生思想疏通工作,却担心话不圆满,事与愿违。一时无计可使,故而叹气。”
“为避免平添误解错觉,从而寒了忠臣之心,压抑了他们仗义执言积极性,一做思想疏通工作很有必要。”玉贵妃认真斟酌道。“但在这朝局不稳,两派势力明争暗斗敏感阶段,您做当今皇上,单召两派任何人‘密谈’都不合适;叶首辅倒是做疏通合适人选,又担心话不圆满失密事大。那么------当今之计,臣妾能相帮皇上什么?”
“爱妃呀,自朕在野时,城西兵营及国子监生肆业考场,前后两次同卿奇遇;那时朕便算就,卿定能助朕成就中兴大业。”崇祯帝很知心地道。“卿之于朕,不仅为恩爱夫妻,且还是良师益友,左膀右臂肱股之臣。平时重大事项出计献策靠你;关键时您还是朕的耳朵和眼睛。不瞒您说,欲做上疏弹魏阁臣思想疏通工作,爱卿是最合适人选。有卿前去召见阁臣,话语无须多说,卿之贵妃身份,便能传达朕意。您知道吗?几位上疏弹魏阁臣中,为首的就是爱妃舅公、兵部侍郎杨召忠!朕想要卿先去做舅公疏通工作。”
“啊?真的吗?皇上咋知杨公是臣妾的亲舅公?”玉贵妃惊问道。“臣妾可从未主动向
皇上提起过。这------他老带头弹劾魏阉?这俺还没想到哩。”
“呵,呵!朕不仅早知杨侍郎是徐爱妃亲舅公,同时还知道不少,关于你们徐杨两家,联手忠君爱国锄奸灭佞的故事呢。”崇祯帝轻哂道。“爱卿有无兴趣?想不想听?”
“俺自家的事?那父母兄姊咋从未说过?”玉妃颇感不解且连连催促道。“当然想听。俺的好皇上您快说说嘛!”
“这还是朕小时候,大约五、六岁年纪,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教俺弟兄的师傅为促俺立志,所讲故事之一。”崇朕帝亦披衣坐起,喝了口茶水,润过嗓子,便绘声绘色讲道。“说的是前朝(大概是嘉靖爷年间的事)某年月日,老皇爷驾崩,太子年尚幼小,在其母李艳妃怀抱中登基。李妃亲父太师李良早有野心,觊觎皇位已久,今见良机到来,便翻动三寸不烂之舌,一番甜言蜜语,说得李妃心动,不仅不听朝中忠臣、卿先祖定国王徐进和你舅公先祖老杨侍郎忠言相劝;并大言不惭道:大明江山和哀家母子有人来保,不用你徐杨二奸党来费心;立令侍卫将前来忠言相谏的徐、杨大臣撵出了宫。
“看到女儿李艳妃中计驱走了勤王救驾大臣,李良暗喜在心,于是,立即启动‘逼宫’程序。面临皇子被外公夺位险情的李艳妃后悔不迭,情急中又想到了‘徐杨二奸党’,便密旨派太监微服出宫去请徐杨出兵护驾勤王。徐杨原被撵出宫后,因对新皇母子放心不下,一直城外屯兵守护,并派人密切关注宫中动向。于是,便同来请太监相偕‘二进宫’。在新皇驾前,为劝动徐杨出兵救驾勤王,李艳妃不仅苦苦哀求好话说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且许下‘封徐进一字并肩王’,杨家‘从三岁孩童到80岁老翁都尽封官’的郑重承诺。
“徐杨原本是欲忠心保驾,却又怕李妃思想不坚定,再被其父李太师谗言动摇,于是故意一再刁难推辞,并反唇相讥。直到李妃下决心代子颁旨,‘命徐杨为正副锄叛勤王大将军,立剿叛贼李良(李妃父)’,这才立即出宫调兵,终将逆贼太师李良剪除,保定新帝按时举办继位大典。爱妃呀,自听了这则故事,在野时的朕便早下决心:大明的命运同徐杨等忠臣良将世代息息相连;朕今又同徐杨结为姻亲;嗣后大明的兴衰,更离不开徐杨。朕立颁密旨令卿明日省亲,专门代朕安抚卿父兄与杨舅公。”
“臣妾徐如玉遵旨。”玉贵妃悄皮地当即于龙凤床上一躬到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