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节!
第132章 内臣再献谗 袁妃起祸端
(179)
可正因为袁崇焕当时这一谨慎和迟疑,却不仅为他自己身后中下弥天大祸,亦让深爱他的义妹袁贵妃受到株连,惨遭冷贬和权奸安阉暗中派人追杀的悲惨命运。此为后话。
话说这天上午,内臣安晓元搀扶崇祯帝,在太极殿主持每日例行早朝已罢,重回乾清宫中,却仍闷闷不乐满腹心事的样子,内心中不禁奸笑一声:“哼,好一个貌似开明有志,全身心致力于大明王朝中兴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同他父兄光宗熹宗一个样子,都是些酒馕饭袋昏庸懦弱的皇帝。放着英武悍强,又忠贞不贰的忠臣良将不去重用,却轻信我一个阉人几番谗言诡辩便予以冤杀;这无疑于随即丢失了半壁江山。眼前的大障碍已除,显见得咱家通过穆将军这座桥梁,通向不远将来,入主中原称帝北京的后金新朝,又靠近一步。可眼下咱家尚还不能万事大吉麻痹大意;原知我里通金国底细的大障碍袁崇焕,虽已假崇祯之手予以剪除,但眼见得他还有个胞妹袁贵妃尚在宫中,虽说因其哥获罪被杀的原因,现时已逐渐失宠,但听说此前业已怀上龙种;万一生下个皇子,日后长大成人不是新帝便封王侯,他日得知是咱家撺掇他父皇害了他亲舅,那还不将咱家视为冤家予以剪除?古语讲‘斩草除根’;俺何不今日乘崇祯尚没醒过劲时,趁热打铁再上番谗言,撺掇庸皇将他娘儿们一并剪除,以免除后顾之忧------”想至此处的安阉,当即便又换上另副咀脸------
“皇上,内臣安晓元,虽读书不多,但亦深懂‘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古圣贤教训。”安晓元闪动着精明的小眼睛,故装斯文咬文嚼字道。“恕臣斗胆相问:看皇上顾虑重重的样子,关于如何向袁贵妃通报,罪臣袁崇焕业已伏诛信息,而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吧?”
“嗨,你这狗奴才,倒真是朕肚子里的蛔虫!朕的每点心思都躲不脱你的眼睛。”崇祯似嗔怪实满意道。“你还别说,朕这几日却真在为罪臣崇焕伏诛信息,如何正式通报袁妃的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呢。你小子一向点子稠。你倒为朕参谋参谋。”
“嗨,万岁爷呀,你老真是聪明半世糊涂一时。这有何难。只要------”安晓元受到鼓励,当即欲自我表现一下;但话只说了半句,却又欲言又止,故意向对方讨要金口承诺道:“嗨,以奴才看,这事还是算了。虽说皇上已亲授内臣兼管东厂和锦衣卫权;也已给了内臣朝堂发言权;但内臣始终牢记‘后宫内臣不得参予朝政’的《大明律》规定。此事究该如何办?皇上还是按程序征求内阁诸臣意见为宜。”
“什么,征求内阁臣僚意见?哼,每遇难题征求意见,从来都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听他等忙无目的乱发议论,还不如朕关屋内多动点脑筋哩。”当着佞臣面,崇臣牢骚道。“好了。废话少说。朕恩准授你在此事上的发言建议权。快说说你小子的高见。”
“皇上,您老不常说‘这世上万事,只有人心,尤其后宫妃嫔和内阁臣僚之心不可测’吗?”安晓元得到承诺,受到鼓励,当即仗着胆子奏禀道。“后宫妃嫔,内阁臣僚,对主子是否忠心,平时无据可测,现时朝廷出了边将通敌大事,罪臣虽已伏诛,但各人对此态度,正是测其对皇上是否忠心试金石。尤其同罪臣关系最近的袁贵妃娘娘,皇上正好用此一试。”听了近臣奏禀如此大胆,崇祯当即一震,半天未置一词;尔后冷冷地道:“此系大事,不能儿戏草率处理。容朕再想想清楚。你们先下去吧。”
看到崇祯反常瞬变态度,安晓元内心未免忐忑,便偷瞟一眼对方,后摇手示意小兴子一起离去。
现代心理学讲,生活中的人,无非分内外两种个性类型。而从一向处理人际关系态度方法便可看出,崇祯帝应属于那种城府较深,善于掩饰内心世界的内向型个性。他的这种个性,当系从小在特殊环境中逐渐被动养成。因其年幼时代背景,使其逐渐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心事深藏不露”的内向个性。从而让其在当时环境中,少受刁难和欺凌;长大龙潜海底任职信亲王时,亦让其躲过了权奸魏忠贤及党羽的阴谋迫害,得以顺利接班为帝。
有句古代朝堂官话叫“体察圣意”。意思是皇帝的意图,不会轻易溢于言表。作为臣子,如何同皇帝上司保持高度一致,想主子之所想,干主子之所需;这就需要去认真体察“上情”,费心揣度“圣意”。臣工属下不明自己心思,便可在处理朝事,尤其牵涉政权斗争中,总处主动地位,从而将他们紧紧掌握自己手中。正是得益于这种内向型个性,使得崇祯的执政生涯,搞得轰轰烈烈水起风生。开局虽以下风弱势之态,经过以退为进,迂回战术;逐步站稳脚跟,逐步踏上王朝中兴的行程。
但是,正像外向型个性,有长处亦有缺陷,能成事亦会坏事那样;内向型性格的人,因其敏感多疑、优柔寡断的弊病,亦让其“怀疑一切,谁都不信”,从而让其成了事实上的“孤家寡人”。重酿起一桩桩冤假错案。让一个在他崇祯手中,刚有点中兴征兆的大明朝,从此又朝下坡路走;且更一撅不振;直到祸不单行:灾荒连年,激起民变。直至推翻大明王朝。其中“错诛袁崇焕事件”,便是当时震惊朝野的重大冤案之一。
若以现代唯物史观分析:明朝末代崇祯皇帝的由清廉变昏庸;由进步到倒退;大明王朝由稍露振兴复苏征兆,到走下坡路,直到最终灭亡,也许就从错杀战将功臣袁崇焕开始。为此,后世开明史家断言:袁崇焕虽遭冤案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但却赢得了后世好评,万代英名。而崇祯帝妄施一时权威,虽暂解了内心头之恨,但却亲手断送了祖宗基业——大明王朝。此系后话。
实际上,那些日子,当袁贵妃开始发觉,一向对自己宠爱有加,关心体贴的夫君崇祯帝,突兀间“由热变冷,由关切到无视,由温情到冷漠;虽仍同一个人,却变了另一副面孔”那时起,有关对“袁崇焕通敌”的谣言,便已由关外传入关内;进而传进京城,皇宫大内。除她袁贵妃所居毓芳宫外,其它宫室似乎亦有耳闻。但因毕竟纯系“小道消息”的缘故;且又牵涉一为拥兵十数万的驻边重臣;二担心身怀有孕的皇妻贵妃心情安危;若一招不慎,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朝野臣民思想安稳。所以,便严令对后宫封锁消息。这便是何以社会上早已风传的一条要闻,宫廷大内却噤若寒蝉的原因;更让与此事息息相关的,袁贵妃及她毓芳宫的人,始终被蒙鼓中一无所闻。
也许直到那个御前秉笔太监安晓元,那日无事无非前来毓芳宫,临离开时莫名其妙说了那番话后,才不能不引起本宫上下人等的猜疑和警惕。那是距今整整两个月前,一个天气阴霾,大雨将至,气温潮湿闷热的某日上午。原本那是个按习惯该去佛缘寺进香拜佛的日子。但因天气原因,下人们为顾及袁贵妃怀孕之身,劝其“改日再去”;主仆们正争执不下时,突听门外有安晓元跟班太监高声报道:“御前秉笔掌印太监,大内总管安公公,前来慰问袁贵妃娘娘!”
听此报声,袁贵妃当即一愣怔:这阉人此来何事?若系宣读圣旨或传达皇上口谕,应派小兴子来嘛!且亦应报“圣旨到”或“传达皇上口谕”。难道真来表示慰问的?但在晓频印象里,自半年前这阉人从辽边前线慰问驻军返回后,不是出于什么缘故,不是一直着意躲避本宫吗?今日为何却又主动登门?看起此来定有特殊目的,虽明知其“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为探其诡计,还是先将其迎进宫里再说;且看他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但当安晓元被迎进宫,先向袁贵妃跪拜行君臣之礼;执事宫女袁铭又率毓芳宫一众宫女亦向大内总管见过礼,并敬过茶后,安晓元迫不及待故表慰问道:“不知近日袁妃娘娘一切可好?还有否什么需要?奴才深知内务府那班人,办事一向不力。总是丢东拉西。他们若那里没做周到,娘娘让宫里姐姐们告诉奴才,让奴才收拾他们。”
因明知对方这是表面客套话,所以袁贵妃便虚以委蛇道:“多谢安大总管关心惦记。但内务府的确已安排照顾得很周到。本宫亦的确再无其它需要。倒是让本宫深为不解的是:大总管现时身兼数职,是朝廷上最忙之人,今日咋会突兀兴致来潮,竟有空闲亲造毓芳宫慰问?若本宫没猜错的话,安公公定是还有其它赐教?”
“袁妃娘娘不必客气,什么‘赐教’还又‘谢谢’呢?反倒折煞奴才寿享哩。不瞒娘娘说,奴才今日造访,的确是专程慰问哩。不信您问奴才跟班太监?其实,早说要来哩,但被闲情杂事耽搁,一直推之今日。”
说是“没其它事,专程来慰问哩”,但又谁信哩?黄鼠狼决不会平白无故给鸡拜年,定是没安好心。随即,临离别的几句问话,便当即暴露了对方的狼子野心:表示慰问只是恍子,欲探听自“袁崇焕业已通敌”谣言传出后,辽前驻军及当事人行动”虚实,才是此来真正动机。
第1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