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常峰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最新章节!

    他想拼搏几年,挣上一笔钱,只要够家里的生活,够弟弟、妹妹念书,就回学校读书。即使工作很劳累,但他也没有放弃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他买旧书看,看完了就卖掉,再买回“新”的旧书,省了不少钱。学徒结束,他进了一家塑胶带公司,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刚开始推销时,他很紧张,慢慢才克服了恐惧心,不久更体现出推销天分来,很快就成为公司的佼佼者,19岁就成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提升为公司总经理。很显然,他是有天赋的。但他不靠天赋吃饭,他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记录香港居民的生活状况,记录塑胶制品销售的规律,这些资料帮了他的大忙。除了他,还有谁在那么做呢?

    2l岁就做总经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成功了,但他并不满意,决心要自立门户。他要用自己的积蓄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塑胶制品风靡起来,价格低,经久耐用,容易变换款式,比木材和金属有更广阔的前景。1950年夏天,他以自己的积蓄,并借来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开始他叱咤风云的财富之路。但他只有两个部下,在小溪边的旧房子里,摆弄着几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夜以继目地生产。

    他身兼数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清早就出去联系业务,回厂之后,既是埋头苦干的工人,又是传授技术的师傅,深夜又成了设计师,埋头搞设计,以便工人第二天能照图加工。

    起初也发了几笔小财,因而急切地想扩大规模,接了很多定单,资金不足,设备简陋,工人也不熟练,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交付日期。加工型企业的一个恶性循环就开始了,生产得越多,次品就越多;一只手在发出次品,另一只手在回收次品。原料商开始上门催料款,客户也纷纷上门要求赔偿。

    他挣扎在破产的边缘。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收缩战线,集中力量保证了几批产品的质量,终于挺过来,恢复声誉,使企业出现转机。看着就要渡过难关了,更大的打击却盖过来,客户却以国际塑胶市场突变为由,拒绝收货,他一屁股坐进了破产的深渊。

    他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努力挣扎着。整天忙着对付银行职员、原料供应商和索赔的客户,还有等待领薪水的工人。经济失败的恐慌他可受够了,1950年~1955年这段岁月,他一夕数惊、无法安生。在不可描述的景况下苦苦支撑着,李嘉诚走过了五年,资金严重不足,设备无法更新,困境依旧。

    机会需要等待,也需要主动把握。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订货商来到香港。消息传出来,李嘉诚千方百计与他见了面。订货商是垄断了欧美市场的大客户,看到李嘉诚,兴趣不大,说:“你先拿几个设计样给我看看,做好了给我电话。”按一般情形,多数人就心冷了,李嘉诚却不管,只想抓住那个机会。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静谧而优雅的咖啡厅里,李嘉诚和订货商面对面坐着,有那么几秒钟,都没有说话,沉默地品着咖啡。接着,李嘉诚拿出八种塑胶花来,等外商看过之后,说:“先生,为了这八款塑胶花,我们一夜没合眼。有五款,大概基本符合您的要求,另外三款,考虑到您是为圣诞节,就揉进了东方民族的一些风味,或许你会喜欢,所以全部拿来,供你挑选。”

    李嘉诚接着说:“就我个人而言,确实非常想与您合作。虽然我有资金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全香港最优惠的价格、最美的款式,并按时交货。这八款塑胶花,如果您喜欢,就送给您。”

    外商颇觉惊讶,又很欣赏,注视着李嘉诚,说:“了不起,年轻人,一夜拿出八种设计,我喜欢。我们合作。你会干好的!”李嘉诚从此站稳了脚跟。

    故事八

    松下幸之助(1894年~1990年),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建者,日本著名企业家,因为传奇般的经营业绩而被称为“经营之神”。10岁,在火盆店当售货员。11岁,在自行车行当学徒。17岁,在搬运公司做苦力。18岁,在电灯公司谋到~份像样的工作。22岁开始财富之路。从1956年以来,居日本个人所得第一位有八次,第二位有五次,从没有降到第三位以下。

    这是本书篇幅最长的个案,要归功于他的资料最容易获得。日货质量确实很好,但我从个人生活方面在主动抵制日货,小车、家用电器、照相机、墙漆等,凡价格超过1000元的,我都尽量不买日本牌子;如果是工作需要,则不必拘泥此原则。

    少年学习期

    中日甲午海战那年(1894年),松下出生在曰本和歌山县的和佐村。甲午海战就在那一年爆发的。家中三男五女八个孩子,他排行最小。父亲是村里的头面人物,一边务农,一边在村公所做事。投机稻米生意(松下长大以后,虽然不愿意批评父亲的投机行为,却明确反对那种不事生产的投机生意),结果把祖传的田产赔个精光,只好带了全家老小,去和歌山市谋生。那时松下才五岁,还不懂得家庭的变故。

    父亲开了一家木屐店,两年后倒闭,四处做工,没有保障。大哥辍学帮父亲干活,却夭折了。二哥和大姐也在同一年病故。除松下和一个姐姐,其余六个孩子都未活过20岁。当年的光景,松下晚年写自传时,都还清楚记得。

    1901年,松下读小学。1902年父亲去大阪工作,松下和母亲、姐姐过着清贫的日子。贫困还是影响了他。每逢学校庆典,他都哭着不肯去,别的孩子都穿着正式男裙子,他只能穿母亲用大人的衣裙改做的,那使他和母亲都很为难。

    1904年,松下上小学四年级。父亲来信说:“这里有小伙计做工的地方,马上来!”他知道家里的难处,就决定中途退学去做工。为节省路费,母亲不能陪他去大阪,就拜托车上的旅客代为照顾。辞别母亲后的寂寞,母亲流着泪交代的话,以及她的孤单的身影,还有对大阪的憧憬、第一次乘火车的欢喜,诸如此类,一起涌上心来,松下坐在车窗旁,百感交集。

    到大阪后,他被安排进火盆店当学徒,兼看小孩。最初几天打烊就寝后,想起母亲,他就在被窝里哭。日子久了,偶尔还会哭。除了看孩子外,有空就擦火盆。那个时代冬天靠火盆取暖,上等货与下等货擦亮的方法还不相同,好的火盆要擦一天,小手很快就磨破了。当然,工钱也会抵消学徒的痛苦。每月初一和十五发薪水,每次五分钱。从没领过那么大笔钱,他非常开心。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他背着老板的孩子跟一群小孩一起玩陀螺。他甩陀螺时,用力过猛,把背上的婴孩也甩掉,只抓住了脚。松下个子矮,婴孩的头碰到地上,立时起了大包,哇哇哇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肯停。周围的孩子吓呆了,松下则吓得脸色发青。他想,要是把孩子抱回去,一定会被骂死,想也没想,就跑进饼店买了一个有馅儿的馒头。说也奇怪,婴孩子吃着馒头就不哭了。那个馒头价值一分钱,是松下三天的工资。一直到老,他都记得那次“挥霍”。

    三个月后,即1905年二月,老板关闭火盆店,另谋发展,就把松下介绍到自行车行工作。当时的日本,自行车主要还是有产阶级子女最时尚的代步工具,日本本国还不能制造,全由英美等国进口,每辆售价在日币100元~150元之间,算得上是奢侈品。

    他的工作是打扫卫生,陈列商品,然后见习修车,做修理助手。他喜欢摆弄车床,所以很开心。当时的车床靠人工摇转,最初一二十分钟他还能支持,三四十分钟下来就累得不行,前辈工人就拿小铁锤敲他的头。松下本人这样描绘当时的学徒生涯:“乍听起来很粗暴,但当时都这样,学徒必经打磨成器才能毕业。你不服气,或者抗议,都没有用。只有真的提出抗议了,才会惹上麻烦。做法是不合理,但粗鲁中的温柔的人情味,却是让我怀念的。”

    刚开始骑单车,个子不够高,不是坐在座上,而是右脚穿过三角架,歪斜着身子骑,屁股悬空,身体重量靠两脚支撑,骑姿很难看,现在还能看到农村孩子这么骑。也许由于肠胃有病,常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那样半蹲式的骑车,更容易刺激便意,就搞得自行车全是大便,又脏又狼狈,他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哭着去找父亲。那样的尴尬发生了好几回,父亲总是跟他说:“要发迹啊。伟人都是从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