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一日忙踪
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张而繁忙的,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
清晨两点,“夜巡”用小木板打三下,叫醒厨房的人们起来做饭。3点,再打四下作为起床讯号。全寺僧人从广单上起来洗漱穿衣。钟鼓声停止后,全寺僧人已经排好队准备上殿。行列的编排是有一定的次序的。(1)上早殿
除厨房人员外,全寺僧众都聚集在大殿里上早课。每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方丈站在后面大门的左边,僧值站在大门右边。前面佛像前站着“维那”,由他敲响大磬,率领众僧诵经。站在他后面的是当值悦众,手持引磬;3个当值僧,手持木鱼、钟鼓、铛子等物。这一队人组成了一支唱诵时的小乐队。
大殿中央,分成两排站着数百僧人。一般来说,职位越高的僧人就越靠近佛像。禅堂住僧们则亦在念佛堂僧众的前面。在最后一排近门处,站着的是临时在寺院挂单的云水僧们。如果没有僧值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离开大殿。
多数寺院中,早课通常念诵的程序是:《楞严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经》《赞佛偈》、绕佛、发愿文、韦驮赞。
早课的第一段是诵《楞严咒》。《楞严咒》是梵语译成的汉字,传说佛陀的弟子阿难被魔女迷惑,佛陀诵念这道咒语,救出了阿难。所以,念这道咒,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的诱惑。看起来。和尚们也知道情关最难过,所以要把这道咒作为每天第一功课。
接着,诵《大悲咒》和“十小咒”。《大悲咒》全称为《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经》;“十小咒”则是由十种较短的咒文组成。诵念它们是为了祈求寺院及僧众平静无难。之后再诵《心经》,这是早课的中心内容。
第三段,首先诵《赞佛偈》,之后众僧排队绕佛像行走,并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数百甚至上千遍。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跪下念三菩萨名及发愿文、三归依文等。最后念《韦驮赞》,顶礼佛祖,早课结束。(2)早粥
僧众们听到远处打竹板的声音,那就是即将吃早饭的讯号。这时,在大殿里,掌管香烛的僧人将一大碗粥供奉在佛像面前。大约6点钟,木鱼梆声敲响,和尚们都去斋堂吃一天的第一餐,名为“早粥”。
在斋堂里,和在大殿上一样,众僧按照职位高低,坐在东西向的狭长桌子后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序职越高,座位越靠近后面中央。方丈坐的位置在一尊低佛像后面。
行堂(斋堂管理者)已经替僧人们盛好了早粥。在吃之前,僧人们先要念《供养咒》,然后服侍长老的侍者从佛像前的碗里取出7粒米,放在庭院中一个廊柱的小木板上,并弹指向饿鬼施舍食物。
早粥时,僧人们不仅要肃静,还要集中思想作“五观”,也就是五种思想。总体意思就是想饭食来之不易,应该感谢那些供给他们饭食的人们;自己应该把饭食当成药物,而不当作是享受。吃完后,念《结斋偈》。僧值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后排队离开斋堂,各回住处。(3)坐早班香
禅僧回到禅堂,脱去了袈裟、海青,换上便袍和便鞋,参加正在进行中的“跑香”。当维那高喝“快”,众僧便开始疾走,这就叫“跑香”。他们跑成几个向右绕的圆圈。距中央佛坛最近的是清众(普通僧人),外面一圈是收发文件、记录文书等职务的僧人,最外面的一圈是班首和维那。离得较远而沿着椿凳走的是“散香”。他手里拿一根4尺长的竹棒,走时直举着,每走几步,就用竹棒叩一次地,提醒僧众注意,不要在跑香时胡思乱想。在经过佛像和方丈座时,不能用竹棒叩地,以表示敬意。
7点钟时,打板三下。禅僧们依次落座。进门右边是班首,左边是维那和他的两个助手。西边的最高位是“书记”,最低位则是“参头”;东序则是从祖师到侍者。僧值则总是坐在临近前墙角处。这时,禅堂里的禅僧们,好像忘记了自己一般。他们直坐在椿凳上,两眼注视着不远于第三排,不近于第二排的砖上,脊柱保持平直,控制着呼吸。为保持肃静,绝对禁止讲话。如果有东面的禅僧讲话,维那就拿香板打他;如果西面的禅僧出声,则由在场的班首打他。但不能用香板的尖端打人,也不能打人的脸部。
每燃一炷香的时间(约一个小时),巡值做3至6周的巡视。第一周,巡值要看看椿凳下面哪些鞋子摆得歪歪斜斜,然后叫那位僧人把鞋子放正。一个巡值只有巡行一炷香的职责,一炷香燃尽后,他便回到自己的座位,把巡香的责任交给下一位巡值。
8点钟,引磬声响,早班香完毕。众僧放下腿,两脚套入鞋子里面。然后维那发出讯号,僧众起来第二次“跑香”。这时,一个悦众点燃一炷香,送到厨房去,一小时后,也就是这炷香烧完的时候,厨房必须准备午餐。(4)午饭及3次茶
ll点钟,在众僧坐禅和第二次跑香之后,他们前往斋堂吃午饭。午饭通常是将各种蔬菜和豆腐煮在一起的“罗汉菜”。其食法和规则与早粥一样。吃完午饭会禅堂,清洁洗漱后开始行香。数分钟的行香后,各回其座,等板敲二下时,饮“二板茶”。禅僧们一天坐禅,共有3次茶送到他们的座位上,这是第一次。茶与禅很久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达摩祖师在坐禅时,为了警醒昏沉而将自己的睫毛剪下,据说最初的茶树,就是由这些睫毛长成的。不过,现在送到这些禅僧座位上的,也不过是热开水罢了。
禅僧们通常是“过午不食”的,有些寺院会把午餐剩下的锅巴分给年轻的、食欲旺盛的僧人作为晚餐。(5)晚课
晚课在日暮后举行,仪式与早课大致相同,只是所诵的经文有区别。晚课共有三堂功课:一堂念诵《阿弥陀经》和佛名;一堂礼拜八十八佛和念诵《大忏悔文》;一堂是放蒙山施食。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是祈求自己往生净土;八十八佛是指娑婆世界的五十三尊过去佛和现在世界的三十五尊佛,向他们忏悔过恶可以灭罪。蒙山施食是济施饿鬼的一种仪式,仪式过程基本如下:
仪式开始时,先诵念《破地狱真言》等咒文,之后,一名僧人礼拜佛祖,用左手拿出在午饭时剩下的一些饭粒,将右手放在饭粒上祈祷,希望能够普济虚空中的饿鬼。此后,取净水在燃着的香头上绕三回,这是希望饿鬼能够得到甘露饮料。然后,将水和饭食放在一张干净台面上,表示施舍。最后再诵(《心经》等经文。这种仪式每日晚课时都要举行。蒙山是位于四川雅安的一个地名,相传宋朝有个和尚叫不动大师,也称甘露大师,他住在蒙山时创制了这一仪式,因此叫做“蒙山施食仪”。
晚上,一些“老修行”大都不“倒单”,也就是不躺在
床上睡觉,他们盘好“双伽趺”,也就是两足背交叉放在两个大腿上的一种盘坐姿势。当然,有时也打一个盹。
礼佛坐禅
六时,即白天三时:清晨、日中、日没;夜间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佛教僧人在每天这6个时辰里,要礼拜诸佛,唱念经文。六时礼敬诸佛的仪式,在印度佛教典籍中就有记载,也就是说,早期的印度僧人就已经有这种修行。在中国,从道安和尚的著作可得知,东晋时代,这一制度已经实行。
六时礼佛据《国清百录》的记载,是一种集体的礼佛活动,众僧着袈裟,“闻钟后入堂”,手持香炉,对面互跪,随首座唱诵。
四时坐禅,即僧人在每天规定的4个时辰中进行坐禅。这4个时辰是黄昏(下午8时)、后夜(凌晨2时)、早晨(上午10时)、晡时(下午4时)。
四时坐禅、六时礼佛的制度,在宋元以来有所变化,一般说,不为寺院采用。
经不离口
俗话说:“当一天和尚念一天经”,僧人与念诵经文密不可分。念经,正规的说法应是“课诵”,又叫功课,是佛教寺院定时念经、诵咒、礼拜、忏悔、祝祷、发愿、歌赞以求获得功德(善的报应)的日常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