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惊 弓】

寇十五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猎击三国最新章节!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疯狂老代、郑七斤、leo890、堕落之篮球、从龙、huanghaidong、光辉的宪章、dzq)

    ~~~~~~~~~~~~~~~~~~~~~~~~~~~~~~~~~~~~~~~~~~~~~~~~~~~~~~~~~~

    茫茫大河,两条大桨划过流水,哗哗作响,一条小舟正与舟上的渡客一样,奋力在激流中前行,划向对岸。

    舟上只有六个人,曹操、夏侯渊、曹丕、许褚,加上两个扈从,这就是曹操所剩的最后班底。

    因得到关羽的掩护,曹操一行终于逃到了淠水,千辛万苦弄到一条小舟。当下以两个扈从划船,夏侯渊与曹丕左右护卫,许褚持盾立于舟尾遮护。由于找船耽搁了太多时间,关羽以二千人覆灭的代价,也只争取到了片刻。

    在小舟划出数十丈后,淠水南岸,烟尘滚滚,骑影重重,龙狼悍骑还是追上来了。

    淠水南岸有一条伸入河心数丈的断桥,想必是前些日子山洪暴发所冲垮,这也是曹操舟揖的原因。

    龙狼悍骑冲上断桥,引弓而射,俱被夏侯渊与许褚挥盾格挡,箭矢落在船上,发出笃笃的惊心响声。

    随着舟影越来越远,龙狼悍骑的箭矢嗤嗤落在水面,全打了水漂。

    许褚忍不住大声嘲笑:“你们不行,还是叫马悍来吧。”

    话音刚落,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谁找我,是虎痴么?”

    许褚浑身肌肉骤然绷紧,尽管他也知道不该这样,但机体的本能反应,却不受意志控制。这一绷不要紧,肩背创口一阵剧痛。许褚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总算放松了身心。

    曹操闻声推开夏侯渊与曹丕的遮挡,昂然挺立,冲岸上大笑:“马惊龙……多谢……相……送……”

    河面风势激烈,兼之远去数十丈,声音飘渺,隐约可闻。

    但见河岸百骑中,一道赤影越众而出,风驰电掣冲上断桥,一路飞驰。距离断面还有寻丈时,才猛然勒缰。战马堪堪冲到断桥处,迎风长嘶,人立而起,当真是险极。

    纵然是敌对立场,曹操、夏侯渊等也不禁大声叫好。

    再一次面对面,许褚终于忍不住问出纠结了十多天的疑虑:“马惊龙,我肩背的伤……究竟……是……天罚……还是……!”

    马悍一抖手,血弓在握,声音陡然转厉:“天——罚!”

    开弓、瞄准、松弦——

    嗡!只闻弦响。并无箭影,但近百丈外的许褚却倏地大吼一声:“马、惊、龙!”仰面跌倒,盾牌扔飞数丈,重重拍落水面。

    一时间船上乱成一团。

    马悍气沉丹田。一字一顿,清晰传到船上:“曹孟德,这次算你运气好,躲过了初一。不过没关系,还有十五,我等着。既然足下谢我相送。那我就真送一件大礼——虎痴的尸体!曹孟德,一路走好,后会有期!”

    真是遗憾,追击只能到此为止,无法继续,因为对岸不远就是西阳县。并不是怕,马悍完全敢凭三百骑夺取西阳城,但是不能这样做。刘晔正在江夏说服黄祖,孔融也正在襄阳劝说刘表,在这节骨眼上,万不能刺激二者,军事说到底服务于政治。

    淠水就是分界线,绝不能过线——至少现在不能。

    马悍并没有放箭,他放的是空弦(当然是轻手缓放,否则伤弓),但许褚却中了“箭”。

    战国时,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这就是“惊弓之鸟”的典故。这一刻,马悍,就是更羸,而许褚,就是那只“疮陨”的大雁。

    面对天下至强之弓,就算吕布复生,也要绷紧如弦,全神应对,试问许褚怎可能做到全身放松?当他听闻“天罚”,又见马悍举弓瞄准时,条件反射,肌肉猛绷——于是,小霸王的悲剧,在虎痴身上重演。

    三国时代,除了华陀,以及龙狼医护所,天下的医工尚未懂得使用缝合术,所以创口很容易崩裂。而旧创复发、迸裂,常常是将士死亡的重要原因。

    当夜,西阳城寺衙,一代虎将,虎痴许褚,背创崩裂,血流不止,大呼“天亡我,非战之罪,恨哉!”。

    如是三声,卒。

    曹操悲失猛将,或许天意中有一失必有一得,正当他悲伤不已时,府外突然传来禀报,说是韩司马回来了。

    曹操一下蹦起,木屣都来不及穿,着袜奔出。

    阶下,一人拜泣:“浩几疑不复见公矣。”

    “元嗣,元嗣啊……”曹操双手执定来人的手,念及曹洪、许褚之死,潸然泪下。

    韩浩,奇迹般地逃生,并成功回到曹操麾下。只是,相比起此战的惨重损失,韩浩回归,只能算是聊以安慰。

    这是自建安三年下邳之战以来,曹操所遭受的第二次重创,上次是伤元气,这次是伤根本,再难复振了。

    ……

    九月,荀彧未接一战,直接放弃豫州,率领近万豫州军民退入南阳,与曹操汇合,随后被刘表安排驻守随县(今湖北随州)。如此一来,刘表完全将南阳郡划分出去,从北至南,分别设立了三面抵挡马悍的盾牌:张绣、刘备、曹操。

    刘表终究没有完全接受孔融的劝说,只以各种理由推脱,而对荆州的保守派如蒯氏、蔡氏的投靠倾向,也一直模棱两可。但可以肯定一点,有如此多的内部制肘,刘表绝对没法直接兴兵与马悍对抗。或许,当龙狼大军兵临荆州之日,就是荆州势力抛弃刘表之时。

    同月。雒阳朝廷发布诏书,告示天下:逆贼曹操,无故攻袭大将军,罪不可赦。褫夺豫州牧、镇东将军、费亭侯等勋爵;又有安东将军刘备,助纣为虐,纵兵袭击大将军,恶行昭彰,亦与曹贼同罪。

    同时发布对曹操及其麾下诸将,以及刘关张的通缉。有通报、拿获者重赏,凡隐匿、窝藏者同罪。

    此令一出。曹操、刘备顿时陷入大义谴责的漩涡之中,昔日苦心经营的良好名声一朝俱丧。

    最着急上火的就是刘备,其实在此之前,也就是关羽逃回新野后,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轻易不发火的刘备,痛责关羽一番,并立即派孙乾上雒请罪、辩解。

    只可惜,建立了飞鹰传讯网络的龙狼军反应比刘备更快。贾诩立即指示张绣找借口拦截,结果孙乾刚走到博望。就被胡车儿扣留,随从一个没跑。刘备这边望眼欲穿,焦急等待,却迟迟等不到孙乾的消息。一直到八月底。才终于得知孙乾压根就没去雒阳,在博望监牢里呆着呐。

    刘备急得差点没吐血,亲自赴宛,与张绣交涉。同时敦请刘表斡旋。最终孙乾得以释放,继续北上,但一切为时已晚。

    相比刘备。曹操倒是没什么可辩解的,只是荀彧坚持要上书辩解,声称此举实为大将军煎迫所致,绝无谋逆天子之意。结果,当然是……然并卵。

    这下刘表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既想响应朝廷号召,礼送曹刘出境,以撇清关系,又怕弄巧成拙,反而引得曹刘刀兵相向,重演当初张济故事。最令人伤脑筋的是,这时候,整个豫州已被龙狼军占领,举目四顾已没地盘,要把曹刘二人往哪送呢?

    正当刘表纠结万分时,忽然得报,曹刘来访。

    曹操与刘备的来访,全是因为孙权的一封信。

    九月末,江东的一封联盟书,可谓雪中送炭。

    联盟书是孙权从会稽发来的,邀约曹刘从长江上游出兵,而江东军则从下游出兵,共击江夏黄祖。分其地,收其兵,以为根基,共拒马悍。

    正走投无路的曹操与刘备得书大喜,于是亲赴襄阳,秘密拜会刘表,双方进行一番密谈。

    十月中,刘表提供三百多艘大小船只,礼送曹刘合兵八千余人,以及豫州之民近万人,加上近千粮草辎重,顺沔水而下。

    方向,正南。

    目标,江夏。

    黄祖名义上是刘表的下属,但实际是势力,而且近年来有越来越桀骜的趋势。刘表不止一次想敲打黄祖,但也知黄祖不好惹,心存顾虑,没能痛下决心。

    如今曹刘打算南下攻打黄祖,刘表乐见其成,最重要的是,终于将两尊“瘟神”送走了。为此赔上几百艘船、数万斛粮草完全值得。

    刘表坐视黄祖被攻,甚至暗踩一脚;曹操、刘备两位超级小强,率领最后的班底,以强龙之姿,悍然过江,杀向这江夏地头蛇;孙权,更是黄祖不共戴天之仇敌,有机会要搞他,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搞他!

    一时间,黄祖俨然已成为天下、呃,至少是江南公敌。

    孙权为何要发出这一封联合曹刘,共击黄祖的书信呢?很简单,他已被太史慈赶出老巢,痛失二郡,只剩最后一个会稽郡容身。而会稽临海,海防跟筛子一样,很容易被太史慈再来一次抢滩登陆。如果不创造机会,另辟新地,最终必难逃覆灭下场。而偏偏在这时,黄祖还趁火打劫,从江夏出兵,顺长江而下,攻入丹阳,大肆劫掠,残杀江东将士。这也是孙权如此迅速丢失丹阳郡的原因之一。

    现在,三国三只狼已盯上黄祖这条恶犬,准备强占“犬舍”,以此为根基,与马悍一决雌雄。(未完待续

    ...

    <b>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b>

    <div class="title">

    <div class="list">

    <ul><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li class="ne">

    </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