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
一个人在感冒或者受一点轻伤的时候,只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并没有影响心情。
心态稍差的,心情也会受到些许影响,变得不好。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于心理疾患者,他们在感冒引发头痛、头晕、呕吐,或者受伤的时候,竟会比常人的心理反应要强烈得多;甚至会联想到死亡。
甚至于在做完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时,也会联想到死亡。
如果是在他人的命令下运动,他宁愿把生命交给他,也无法承受这种呼吸困难。
如果大家详细了解了前面的内容,就会很轻易地找到答案——身心是相连的。
几乎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全部还原到人在面对死亡危胁时的心境。
但是,弗洛伊德也曾说过:“几乎所有心理疾病,都是源于性的压抑。”
那么这两种观点是否是不同见解呢?
并非如此,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在前面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面对死亡危胁时(一般是母子共同受到危胁),本能地反抗能力受到意外阻碍,则会向那些侵犯他的人妥协;因为当时调动了所有心理能量用来反抗侵犯者,但因意外的发生,这些能量突然改变了方向,一部分从一致对外妥协为与对方融合,在无形中变成了对内。
就像一颗正在飞行的弹珠,迎击另一颗有粘性的弹珠。
如果以飞快的速度撞击,就会击退那颗弹珠。
如果有因意外受阻,速度发生了延迟,则会粘附到那颗弹珠上。
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过早向他的对手妥协,本来要反对他的观点,会突变为接受。
心理疾患者就是过多、过早地接受了侵犯者的观点,粘附在一起,而形成自我对抗。
所以,心理疾患者头脑中那些怪异的思维,不过是感染了他人的。
而感染的原因就是本能的意外受阻。
而本能就是性的本能。
这里的性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性。
而就是在前面所说的“呼吸与腹部、臀部的收缩与扩张。”
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
往往可以从婴儿身上看出。
在最早的记忆中也能体会到。
因为“呼吸”的受阻,所以无法用口爆发出反抗侵犯的力量。
所以说,身体上的疾病,比如说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能够让他们联想到死亡。
因为,“呼吸”不畅,会导致大脑缺氧,而导致头晕头痛。
同样的,头痛和头晕也能反过来影响“呼吸”。
换句话说:心因性呼吸不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容易感冒;而感冒引起的呼吸问题,又会使患者联想到曾经的心理阴影。
也许这样说还有些许不确定的因素。
那么,举一个例子或许能够更好地描述这种身心转换。
在前面说过:母子的呼吸是相连通的。心理疾患者之所以缺乏安全感,而异常焦虑;是因为呼吸的不畅,没有用心聆听自己的呼吸声。因为这种感觉就是幼时在母亲怀抱中那种气息相连的感觉;也是最原始的安全感。
所以,当母亲呼吸不畅的时候,就有可能影响到一些本能曾受到意外压制的心理障碍者。
比如说,前例中的S男孩,曾经是个身体很健康的人。
但是,每当他看到母亲头痛头晕时那种痛苦的表情,恨不得替他承受这种痛苦。
当然,这在普通人身上也是常见的。
只是程度不同。
这个男孩的承受愿望异常强烈,他甚至觉得,母亲这么痛苦,自己这么健康也是一种罪恶。
所以,他日后莫名地头痛头晕,都是因为这种母子相连的呼吸作用。
而就在曾经他与母亲共同面对外界死亡危胁的时候,母亲也是这种痛苦的表情。
这一连串的牵动作用,导致了他由心到体的症状。
所以,一些心理疾患者在基本康复后。
一旦身体发生了稍微严重地疾病,令他联想到了死亡,他又可能会觉得所有心理的健康都是没有意义的。
似乎心理的健康是有严格条件的,必须是要以生理健康为前提。
否则根本没有意义。
实际上是他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最健康的状态,达到身心合一。
最健康的心理,是不会有这种严格条件的。
追溯到这一步,心理疾患者应该要明白:他下一步就是回忆在遥远的儿时,是怎么应对身体疾病的。
这实在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不妨追寻另一个类似的例子。
某男孩在幼年时,和哥哥姐姐们一同出去玩耍,被一辆车撞伤了。
如果放在现在,他在受到不算严重的撞击的时候,会夸张地感觉天旋地转,倒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失去恢复行动和思维的能力。
类似于一种“假死”现象。
而在当时,他只是感觉很朦胧,并无特别夸张地痛苦。
因为他那时的精力贯注集中在母亲身上,所以对外界都是朦胧的。
而在后来的一次意外中,他的本能受到压制,对母亲的联系弱化,对外界的联系强化。
如果是在人多的情况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受到伤害时,外界那种夸大的声音。
并吸收了这种评价,导致他对外界灾难和痛苦的感受异常清晰和强烈。
当痛苦降临到自己身上时,也比以前要夸大许多。
他还应回忆,曾经在母亲面前活蹦乱跳的那个快乐自我。
那时候,他并未因自己的快乐和健康,衬托出母亲的痛苦。
反而是给母亲带来了欢乐。
也就不会在潜意识中过度想为母亲承受生理伤痛。
而使自己模仿这种生理痛苦,导致莫名地头痛头晕。
各位,这就是感冒引发的头痛头晕,与心理症状之间联系的描述。
看似是再平常不过的感冒,却蕴藏着某种心理因素。
心理分析不只应消除患者的心理痛苦,还应消除患者因心理病症所引发的身体症状,或者说身体的一种过度束缚。
令他们的身心达到久违的轻松。
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与平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