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席卷天下最新章节!
萨珊自然也是有床弩这一种战争利器。
这一支入侵寄多罗的萨珊军队,他们没有携带太过笨重的攻城器械。床弩虽然也是体积大,却不像其它大型器械那么笨重,还是有被着一支军队携带了近百部。
多斯帕尔斯.迦南狄纳不立即将床弩投入使用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不到时候。
城墙攻防战随着攻守两支军队互相进入对方的远程武器射程范围,再一次开始了。
那是各种类型的箭矢被弓弩手发射出去,它们会在半空中交错而过,有些箭矢发生了磕碰掉落下去,更多的箭矢按照自己的固定轨迹向前飞。
箭矢落下时是箭镞首先下坠,飞行的动能再加上箭镞的尖锐,它们命中任何物体都会产生穿透力。
萨珊和季多罗的箭镞都是一种扁体双倒勾形状,该类型的箭镞无论是从精确率还是穿透力其实都欠缺,不过这种箭镞一般是被用来射击没有穿甲胄的士兵,入肉之后没死想要拔出来,双倒勾在被拔出来的时候必然是造成第二次伤害。
战场上不断有士兵中箭倒下,惨叫和闷哼一再地出现。
推进中的萨珊部队,前排扛着梯子的士兵早在进入守城一方的弓箭射程就开始奔跑起来,他们本身是扛着梯子,不存在什么灵敏,只能是闷头向前奔跑。
白沙瓦城墙上的守军,他们射箭的对象当然是针对扛着梯子的萨珊士兵,射死越多等一下搭上城墙的梯子就越少,己方的防御压力就会越小。
有扛着梯子的那一部分人吸引城墙上的箭雨,后续的萨珊士兵开始进行必要的布置,他们是用盾车组成一条弯曲的横线。
布置好盾车的萨珊剑盾手就开始往前冲,他们在冲锋的时候会尽力矮下身躯再将手里的盾牌顶在头顶,感受着箭矢射在盾牌上的力道,耳朵里听着金属与蒙皮的磕碰声。
当然不是顶着盾牌冲锋就属于绝对安全,盾牌只是护住一大部分的上半身,从半腰到脚底依然是暴露状态。
一些萨珊剑盾手跑着跑着大腿中箭,剧痛的同时是身体失去平衡一阵踉跄着然后摔在地上,运气差的是盾牌刚从保护要害的位置移开,下一刻是有箭矢射过来被要掉小命。
扛着梯子的萨珊士兵抵近城墙下,没有来得及喘息就迎着从城墙上丢下的各种重物开始竖起梯子。
没有多久,萨珊剑盾手也抵近了城墙下,跑到已经有竖起梯子边上的那些剑盾手自然是开始攀爬,他们顶着爬着爬着,过程中是要忍受顶上不断砸下东西,要是不那么夸张的石块还能用盾牌顶住,要是大石块或是檑木则是根本扛不住就要摔下去。
跑到还没竖立起梯子位置的萨珊剑盾手,他们不得不加入到竖起梯子的作业之中,过程中一样是要忍受头顶不断有东西砸下来,很多人是在忙碌中被砸中受伤或是立刻死去。
城墙下和城墙上都在忙碌,已经到了城墙下的萨珊士兵要上去,城墙上的白沙瓦守军自然是要阻止,他们只是这个偌大战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萨珊的弓弩手抵达之前布置盾车的位置。
数量偏少的弩手,他们是拿着模仿自汉帝国的弩机开始了上弦的动作。
萨珊获得弩机应该是在元朔十四年?他们进行了拆分和研究,在快逼近元朔十六年的时候开始量产属于他们的弩机。
有些模仿是改进之后性能远比正牌货要强。
有些模仿则是因为一些缺失性能方面不达标。
萨珊其实有进行过对比,他们必须承认自己好像没完全琢磨明白,模仿制造的弩机不但是在射程方面不及汉帝国的弩机,损坏速度却是快得很。
熟悉一样新鲜事物从来都是需要时间,关系到科技造物更是如此,少了时间的沉淀,哪能拿出什么优秀的科技造物,尤其是在模仿方面。
波斯人工匠可以很确认任何一个零件方面都没有装错,猜测射程方面的差距应该是弓弦的关系。结果是他们使用了价值远超汉帝国那边的弓弦,射程倒是达标了,可是造价也上升了。
其实那是关乎到材料科学的知识了,一样的零件不同的材料,发挥出来的性能也是存在差距,可不止单单是弓弦的关系,还有一些零部件使用的材料不同。
另外,哪怕是波斯人工匠在打造弩机的时候选用了和汉帝国一模一样的材料,但是因为各个零件的规格出现差距,弩机的性能依然是不及汉帝国,损坏率也是跟零件规格不达标有直接关系。
“波斯人模仿了我们的弩。”马斌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今天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他们使用。”
汉军在战场上会尽力不留下任何跟火器有关的东西,对于另外一些战争器械的收拾就不是那么严格了。
再来是,汉帝国在元朔十七年之前,列装火器的部队并不多,被派上战场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遗失率远要低于其它战争物资。
几乎每一支汉帝国的野战军都会大量装备各种款式的弩机,尤其是步兵用的劲弩数量最多。
其实不但是军队,虽说是禁止民间拥有劲弩,可是弩这一样武器在诸夏的使用历史已经那么漫长,不但是民间有会造的人,私藏弩机的大富大贵之家也并不算少。
波斯人要弄到弩的难度远远低于弄到火器相关,他们努力了三四年才弄到极少极少的火药,可像是弩这种武器的款式就得到有些多了。
萨珊的弩兵上弦是直接用脚踩,将弓弦拉到扳机位置扣住之后再进行上箭,并不是一个弄好了就立即发射,是等待口令。
“射!”
扳机和弓弦的嘣动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响起,弩箭脱离箭槽向前激射,它们在激射出去的刹那其实是发出破空声。
“西面战场的弩兵约有五百左右。”周辩目测了一下,说道:“我们看到的就这么多,萨珊应该是仿造了不少。”
弩是冷兵器单兵远程武器的极致了。它之所以能够射得远,是因为有些零件负荷了拉动弓弦的张力,不然单纯依靠人力去拉极难拉开。张力大射程自然就远,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不过也看射的是什么材质的箭。
“射程约两百五十米。”马斌所看见的是,萨珊弩兵射出的弩箭不止是到了城墙上,相当数量的萨珊弩兵没有控制好仰角是射过头,给射到了城内:“我们的劲弩,射程最远可达四百八十米。普通的弩,射程基本上能够达到两百八十米。”
不知道波斯人仿造的是什么款式的弩,看战场上使用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没有得到太好的款式,或者说太好的款式波斯人仿造不出来?
不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火器战争,通常是射程远就占优势,那是一种你能攻击到我,我却无法攻击到你的窘境。
“他们的弩不多,不然应该先不断地箭雨覆盖。”周辩说的是诸夏拥有足够劲弩和足够的箭矢普遍战法:“利用射程的优势不断进行箭雨覆盖,顿挫守军的士气,时间一久守军军心涣散,再行攻城必定事半功倍。”
在诸夏的历史之中,将远程优势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秦军,他们每攻一城基本上都是先进行数天乃至一个月以上的箭雨洗地。用这样的方式,许多城池遇上秦军,都还没有都能管秦军展开真正的攻城,城池守军就先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给投降了。
到后面,基本上就很难再看到秦军的箭雨洗地,一来是弩的数量疾速降低,二来是箭矢的消耗难以维持。会这么尴尬,是先秦掌握的流水线生产技术丢失,搞得明明先秦的弩损坏了更换零件就能修好,后面的弩损坏了却是零件配不上。箭矢的消耗也是那样,国力增长了,但是生产效率却低下,自然是生产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诸夏一直都是在发展,可是伴随着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一些技术是丢失于战乱之中。
一件不是搞笑的搞笑事情。到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欺负着孤儿寡母开创了北宋,可是所掌握制造弩的技术却比不上项党人。
那是因为项党人继承了李唐的造弩技术,并且还进行了一度的改良,其余势力却是没有获得造弩的技术传承,比如名义上一度统治项党人的北宋也没有获得。
后面项党人从北宋分裂自行建国。北宋还是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有了缴获,又经过自己的研究和改进,才算是有了超越西夏的镇国利器,也即是神臂弩。
问题是等待南宋灭亡,神臂弩的制造方法又给遗失了。此后弩在战争中的地位是一再下降,越到后面就越难看到优良的弩。
现在,萨珊军队因为掌握了比白沙瓦守军射程更远的单兵武器,就上演了依靠射程单方面欺负的事情。
白沙瓦城墙上的守军,他们一开始还在对城墙下的萨珊士兵射箭,却是一点都够不着远在两百米之外的萨珊弩手。
等待白沙瓦守军一再被萨珊弩箭覆盖,他们连对城墙下方萨珊攻城士兵射箭都不干了,只能是躲在女墙或是盾牌后面,等待萨珊弩兵的射箭进入间隔期,他们才能露头继续射箭。
另外那些负责向城墙下敌军丢石头、檑木和倒金汁、火油、沸水的守军,他们其实也是要躲避萨珊弩手的覆盖。
仅仅是存在拥有比守军更远射程的弩兵罢了,他们射出的箭还出现了误伤的情况,可是就一再对某一些城墙段形成压制,使攻城的萨珊士兵能够在相对的环境中攀爬梯子。
“要是波斯人的弩手再多一些,不用四五倍,仅仅是两三倍……”周辩其实瞧不起萨珊弩兵的准头,似乎是不知道射击仰角的重要性那样,与汉军弩兵相比真的是差太远,但对于完全没有反击能力的白沙瓦守军却是够了:“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误伤的狠劲,先登会容易许多。”
也对,波斯人才成批地拥有弩多久。他们还在摸索弩应该怎么使用,暂时没有发现射击仰角的重要,或是知道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弩兵,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汉军是在军中推广文化教育,没打算教出一帮状元之才出来,只是让士兵识字罢了。
有文化的士兵和没文化的士兵就是两个群体。有文化的士兵训练起来,掌握训练技能的速度绝对要远超没有文化的事情。
在先秦时期,弩兵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就是一件公认的事情,秦军没有普及教育,但是严厉的军法却迫使士兵在接受训练时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敢有所马虎或是跟不上训练进度,鞭挞或许还是轻的,罚做苦役或是更严重的惩罚不在话下,并且绝不吝惜。
战场上的攻防看着还不算激烈,胜败的趋势却是已经显现出来,仅是出现了弩兵就改变了走势,一旦那些攻城器械被推上来,战事必然会是对白沙瓦守军更加不利。
这一次李坛是冒险靠近到白沙瓦十五里之内,依靠最新式的望远镜……也就是比较大,需要有支架的那款,看着远处战局的发展。
“昨夜波斯人连夜攻到了白昼?”李坛得到盯梢的斥候回应,点了点头:“他们攻城的决心挺大的嘛!”
评价了一句之后,李坛其实是不在乎白沙瓦会不会陷落,甚至巴不得赶紧陷落,要不然他们这一支军队躲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有可能暴露。
“四面同时进攻,主攻方向是西面。”李坛离开望远镜,揉了揉酸楚的眼睛:“魄力还是太小,兵力占了全面优势,不四面全力强攻,两面也比一面好。”
李坛猜测应该是萨珊军队能够独当一面的指挥员不够。
有足够的部队,真的是需要有足够指挥官,不然光是士兵多也就那么一回事。
李坛能够独当一面,有最基础的判断,他认为自己应该立刻回去,做好随时率领部队急赶白沙瓦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