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称王风波

白氏传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重生关云长最新章节!

    王允也不计较利害关系,他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便进一步追查,把其中的具体细节全部揭发出来,并且写成奏折上奏皇帝。汉灵帝大惊,立即召张让进宫,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并要他交待实际情况。张让一向在朝中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也没想到有谁敢在皇上面前揭露他,因此见到王允的奏章后吓得半死,急忙叩头谢罪。可张让是何等狡诈圆滑的人物,他在回答皇帝时,不仅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反而说王允忌妒陷害他,说自己对陛下,对朝廷是如何如何忠心耿耿,没有丝毫与黄巾军私通和背叛朝廷之意。灵帝本就有意偏袒张让,加上被张让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自认为他无罪,也便不再追究。

    张让脱罪后,对王允心怀忿恨,一心想伺机打击报复王允。第二年,张让终于找到一个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可是,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没就此罢休,没出十天,他又以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狱。

    司徒杨赐素知王允的为人和品性,知道张让是有意想置王允于死地,为了替王允开罪,让他免受痛苦和屈辱,杨赐派手下人劝告王允说:“你因事得罪宦官张让,一月之内,两次下狱,很明显他是有意和你过不去。如今你是凶多吉少,性命都难保。为了成就自己的志向,你又何必不先退让一下,忍一忍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只一味好强。恐怕他不会放过你,请你仔细思量思量吧!”

    王允手下的从事也对王允的再次入狱深感忧虑,他们想方设法营救王允。有一名好斗气的下属去狱中探望王允时,痛哭流涕,劝王允向张让认错赔罪。求他网开一面,被王允怒斥拒绝。下属找来一杯酒,气愤地对王允说:“你既然如此保全自己,不如喝下这杯毒酒算了,又何必还在狱中受别人的折磨呢?”

    可是,出乎下属的意料。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道:“我是堂堂天子的臣民,君王赐罪于我,我应当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而且天下人都应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哪有私自吞喝毒药,以死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你们不用再劝我了,我意已决!”说完,便把酒泼倒在地上,自己走近囚车。又重新被关进监狱。

    由于王允一直又没有向张让赔罪认错,张让又进一步渲染他的所谓的罪行情节。不久,王允的案件被提审,王允的手下官员和朋友以及朝中许多官员都十分着急,想制止张让对王允的陷害。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希望皇上能够赦免王允。他们在奏章中写道:王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尽忠尽诚。宽宏贤能,具有君子的风范和气节。过去晋悼公和先朝孝文皇帝能明辨是非,赦免大臣的罪行,陛下就不能仿效吗?如此王允受命于朝廷,诛讨逆贼。安抚良民,本应论功行赏,加官进爵;难道就因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定他死罪吗?陛下如此不公平地给予他处罚,恐怕有负众望,百官有所不服吧。”

    灵帝刘宏看完奏章后,便赦免了王允的死罪,但仍下狱重新定罪。这年冬天,又逢朝廷大赦。由于张让始终从中作梗,王允仍不在赦免之列。何进、袁隗、杨赐等三公要员继续上书皇上,要求赦免王允。等到第二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当时,朝中宦官当权,张让阉党凭借权势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刚刚出狱的王允虽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

    不久灵帝驾崩,王允急忙赶赴洛阳吊丧。此时,朝廷局势极度混乱,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大增,阉党张让失去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面临覆灭的危险。大将军何进利用各地方官吏奔丧的机会,大肆结交和拉拢亲己势力,以谋张让。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说明意图。

    王允很感激何进对他的救命之恩,便满口答应,并担任从事从郎一职。后来情况发生急变,张让集结党羽,用何太后召见何进的名义把何进骗入宫中,趁机伏杀。王允不得不迁任河南尹,暂时逃避张让的嚣张气焰。张让伏杀何进后,曾奉密召的董卓、袁术等人立即领兵进京,讨杀张让。张让、段挂等人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当时,朝中公卿大夫被急变的局势吓得不知所措,他们都不敢护卫少帝。王允立即派遣一部分士兵跟随尚书卢植一起保护少帝,事后,又奉迎少帝回宫。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董卓废掉少帝,献帝刘协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公元190年(初平元年),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而杨彪则转任太尉一职。作为位列三公的司徒,王允的权力应该是很大的,但自从董卓入主以来他这司徒之职实际上是被架空了,丞相之职完全归于董卓,虽然如此王允的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当即他出面既得到了一大批朝中大臣的拥护。

    董卓这次加冕受到了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对,而且这些大臣皆是位高权重的重量级人物,董卓虽然把控军政大权,擅行杀伐大权,不过这么多大臣一致出来反对,董卓就不能妄动了,毕竟人太多了,总不能把满朝的大臣全都杀光吧?何况这些大臣在朝中还是有些相当的影响力的。

    李儒给董卓打了个圆场让他很风光的下了台,这不仅是圆场更是李儒将众大臣的一军,怎么讲呢?李儒见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多遂转向天子那边也就是利用献帝对众大臣施压,众大臣多是忠臣,对天子的决定百依百顺,所以只要献帝下了诏谕,即使是不对的,他们也不好反驳,所以只要利用这一点就能逼众大臣就范,李儒正是摸透了这一点遂在朝堂之上说了这个决定,他这个决定其实是以退为进,当下满朝的文物大臣都知献帝不过是董卓的一傀儡罢了

    李儒找到董卓谓董卓道:“主公如想如愿必须请天子出面当众矫诏承认主公的媚王称号,天子如果承认了,我想众大臣便不能再反对了,如有反对者当即格杀勿论便有了杀之的借口,借口就是不听天子号令!”

    董卓闻后大喜很快便将这个计划提上了日程,只不过这次议题的地点由温明殿换成了南宫的宣德殿,这宣德殿自古就是皇帝与众大臣议事的地方,众大臣奉旨前来议事,却见汉献帝端坐在大殿正中央的正位之上,董卓掣剑利于一旁,董卓下面便是他的女婿李儒也,众大臣见状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看来董卓这次的用意很明显老调重弹还是加冕之事,不过这次他搬出了献帝就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但来者不善,这里的空气很快变得凝重起来,诸大臣的脸上也随着变得严峻起来。

    李儒见众大臣纷纷到来,首先出列道:“陛下!前番关东军起兵30万攻打洛阳,结果在太师的英明果断指挥下,众将士奋勇向前击退了关东军,让乱臣贼子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歼敌近20万人,太师神勇至极,居功至伟,为大汉的江山社稷保驾护航,臣建议给这一仗出师的所有将领谋士加封进爵,封赏论功,尤其是董太师,为社稷披肝沥胆、忠心耿耿、战功卓著,臣建议封太师为郿王!。”

    献帝一听这话不觉一愣,这分明是要挟寡人给董卓加封进爵么,刘协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不然!董贼欺君罔上、祸国殃民、专横跋扈、欺君罔上有何德何能居然要封侯进位?理应午门外斩首示众以谢天下!”说话者乃是尚书卢植也。

    卢植话毕,满朝文武无不惊骇,再看董卓气的脸色铁青,牙关咬碎,提剑出于众前,对卢植怒道:“汝血口喷人,污蔑朝廷重臣,理应当斩!”

    卢植怒发冲冠指董卓道:“董贼!汝滥杀无辜、祸国殃民、天理不容!”

    董卓呵斥道:“来人啊!将这个逆臣贼子拖出去给我斩了!”

    卢植闻后以手中签筒向董卓砸去,董卓一闪躲了过去,侍卫们忙将卢植拖出去斩了。

    原来这卢植对董卓早已不满,一向以忠臣自居的他,恨不得将董卓碎尸万段,前番董卓擅行废立之事,只因自己身患疾病卧病在床未能出席,这次再次闻听有人给董卓张目,卢植早已气的七窍生烟,顿时火往上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卢植更是一个宁向直中曲不向曲中直,宁折不弯的这样一个性格,当即便按耐不住,出列大骂董卓,他心中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即便死了他也要死得其所这就是忠臣的勇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