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大汉帝国最新章节!
第九十一章 疯狂吧,大汉!(二)
景帝看了一眼象死狗一样软在地上的许昌,毫无怜惜之心:“这一仗,大汉虽然胜了,却是代价也很大,光是物故的将士就有数万之多。据周阳粗略估算,战殒不下三万。至于受伤,是人人带伤。就是飞将军李广,也是身中十数箭。”
“啊!”
窦婴还没有看过捷报,一闻是言,谅讶不已。李广善射,享誉天下,连他都中了十几箭,可见这一仗这惨烈了。
景帝眼里闪着泪花:“周阳虽然搜集了不少药材,可是,仍是不够用。窦婴,朕命你为钦差,立即奔赴边关,带去医药牛酒,犒劳将士,医治伤兵。”
“诺!”窦婴没二话,欣然领命。
“嗯!”景帝略一沉吟:“这么多将士受伤,不仅缺药材,更是缺大夫。传旨,要仓公带着宫中的太医,随你一道前去。”
“仓公?”
此人是医道圣手,有名的太医,景帝竟然把他派出去了,窦婴大是意外。又是感动无已:“臣代边关将士叩谢天恩!”
“许昌,你不是一再说周阳会败军覆师吗?朕这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亲眼看看。”景帝紧盯着许昌:“你随窦婴一起去,好好了解边关将士是如何拼死一战的!”
“诺!诺!诺!”
许昌真是倒霉,撞到枪口上了。景帝如此处置,已经是很轻的了,他是如蒙大赦,颤抖不已,一再领命。
“还有,与你一道上书的大臣们,都去!”景帝的怒气不息:“你们这班文臣,只知摇唇鼓舌,张口匈奴来去如风,闭口匈奴兵利弓劲。你们到了边关,好好向周阳讨教讨教,如何打匈奴的。”
“臣领旨!”许昌忙道。
景帝接着道:“许昌,你不是说过‘匈奴来去如风,无从捉摸,今日在东,明日在西,就好象一个影子。大汉即使壮如牛,怎能打得着影子?’如今,匈奴还是影子吗?”
“这……”许昌这在话在朝中非常有名,是那些畏惧匈奴的大臣的座右铭,一谈起匈奴,他们就会引用这句话。
听着别人引用自己的话来议论国政,许昌很是得意。可是,现在听到这话,恨不得有一条地缝,立即钻了进去。
在汉军骄人的战绩面前,匈奴是影子的说法已经不攻自破了。
景帝仍是没有放过他:“等你回来,给朕好好写道奏章,你对影子有怎样的认识?若是写得不好,那今日之罪一并罚!”
今日之事不是不罪,还没到治罪的时候,许昌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快去!”景帝催促起来。
窦婴和许昌领命,忙出去了。
此时的许昌,一步一晃,随时可能会晕倒。他来的时候,心情不错,一路飘着。可是,现在离去,却是晃出去的。
这才多大一会儿,就是如此大的差别?悲喜如此不同!
春陀乍闻边关捷报,惊喜难言,恨不得放声高歌,要是可以的话。可是,景帝却是平静异常,没有喜悦的表示,这还是天天盼着捷报的景帝吗?
“大汉万岁!”
就在春陀暗自奇怪时,景帝突然呐喊起来,右手使劲挥舞着,一下又一下,一口气不知道挥舞了多少次。
“呜呜!”
景帝竟然欢喜得哭了,虎目中涌出了泪水,双膝一软,跪在地上,双手掩面,哭得好不痛快。
虽是在哭,却是脸上洋溢着欢喜,无尽的欢喜,一张嘴裂成了荷花,眉头上绽放着一朵朵鲜花。
春陀瞬间明白过来,景帝并非不激动,而是他身为皇帝,在欢喜之前,得把最紧要的事务处理了。
这一战固然大胜,是罕见的大胜。可是,汉军的代价也很高,汉军人人带伤,边关急需医药、大夫。若是景帝只顾着欢喜,却不处置,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将士因无法医治而死亡?
景帝暂抑喜悦,先处置军情,再来欢喜,那是何等的贤明?
长信宫,窦太后靠在榻上,龙头拐杖斜倚短案上。
南宫公主给窦太后捏着肩背,一双白玉似的小手灵活异常。
“南宫啊,你不仅心地好,手也巧,这肩捏得,我这老骨头舒畅!”窦太后对南宫公主这个心爱的孙女不惜溢美之词,大加赞赏。
“谢谢姥姥夸奖。”南宫公主谦逊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明珠撞击玉盘似的。
“南宫,边关上可有消息?”窦太后秀气的眉毛一挑,突然问起了边关战事。
“姥姥,一直没有消息。父皇也在等着呢。”南宫公主有些担心:“会不会……”
“休要胡说!”窦太后轻斥一声:“这打仗呀,哪有那么简单。这么大的仗,没有数月之功,是分不出胜负的。你不要心急,等着就是。周阳,他会赢下这一仗!”
话语之中,对周阳充满信心。南宫公主微觉奇怪,问道:“姥姥,你没见过周阳,怎么如此信任他?”
“呵呵!”窦太后笑得很欢畅:“姥姥是没见过周阳。可是,姥姥眼盲之人,看人不用眼睛,是用心。姥姥这段时间留心过他的所作所为,以前虽然不堪,可是,人是会变的,只要明悟了,就会大变样儿。高祖不也是这样么?高祖年青时,比起周阳更甚数倍。”
刘邦年青时是有名的流氓,不事生产,喜欢游手好闲,斗鸡走狗,吃喝玩乐。
窦太后接着道:“姥姥别的本领没有,唯独看人的眼光还不错。姥姥遇见程不识将军时,程将军正在喂马。姥姥就知道程将军是千里驹,喂马屈才了,就把他荐给先帝,才有今日的程将军。”
程不识是窦家的马夫,是窦太后发现其军事才干,推荐给文帝,历经磨炼,终成今日抗击匈奴的名将。
这事,南宫公主是听过的,笑道:“姥姥好眼力。”
“嗯。”窦太后于自己识人的眼光还是挺自得,当仁不让的受了她的夸奖:“南宫,皇上国书一下,你的婚事就是姥姥心头大事了,你可有意中人?”
“姥姥!”南宫公主突然之间,一张粉脸涨成了红色,撒娇道:“你好没劲!”
“好好好!南宫害羞,姥姥不说了。”窦太后笑呵呵的,突然之间,声音拔高:“这是什么声音?”
“姥姥,哪有声音?”南宫公主没有她的耳音,听得不明所以。
“是长城大捷!”窦太后眼盲之人,耳音极佳,凝神静听一阵,终于听出眉目了,喜慰不胜:“南宫,这一仗,大汉胜了!”
“打胜了?”南宫公主尽管一直在等着这消息,可是,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她仍是激动不已,双手捂面,呜呜的低泣起来。
“南宫,别哭!让姥姥听听,斩首是多少?”窦太后左手拍着南宫的玉背,凝神细听起来。此时的长安,到处都就在吼着“斩首十万”,只是,她处在深宫中,听得不太明白。
细听一阵,方才听清,猛的站起身来,用力过猛,身子一晃,差点摔倒在地上。慌得南宫公主忙扶住,吓得不轻:“姥姥!”
“没事!”窦太后的喘息很是急促:“南宫,你知道斩首多少吗?十万呐!斩首十万呐!大汉从未有过如此胜仗!”
右手抓起龙头拐杖,不住在地上点动,每一下点动,就会发出重重的声响。她却是连点不停,一口气不知道点了多少下,嘴里仍是惊呼不断:“十万呐!十万呐!”
“斩首十万?”南宫公主惊讶得捂住了嘴巴。
“长城大捷!斩首十万!”
长信宫中发出惊天动的吼声。这吼声洪亮,山呼海啸一般,直上九重天。
出自宫中的太监、宫女、杂役之口。太监的声音尖细刺耳,宫女的声音娇嫩动听,截然不同的声音,汇成了一首动听的喜悦之歌。
“南宫,去见皇上!见皇上去!”如此大胜,出自景帝之朝,窦太后身为景帝的母亲,那是何等的荣耀。此时此刻,她最想见到景帝,向景帝道贺,分享喜悦。
南宫公主扶住窦太后,快步朝养心殿而去。
此时的窦太后仿佛年青了二十岁,他已经瞎了的眼睛仿佛又能看见路径了,拐杖点动中,如飞而去,竟然是轻车熟路,熟悉无比。
窦太后赶到养心殿,却不见景帝。一问之下,原来景帝去了宫阙。
窦太后在南宫公主的搀扶下,忙赶去宫阙。还没有到,就听见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起:“大汉万岁!”
“皇上万岁!”
此时的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上朝时也是这身装束,却没有一点天子的穆穆之威,倒象个笑弥勒,脸上全是笑意,一张嘴裂着,一双眉头绽放着鲜花,双臂不住挥动,浑身上下,透着一个“喜”字。
“大汉万岁!”
景帝右臂奋力挥动,大嗥一声。
“大汉万岁!”
宫阙下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出自狂欢的百姓之口。
自从大捷的消息一传开,整个长安就沸腾了,百姓放下手中的活计,尽情的欢呼、呐喊,渲泄着胸中的喜悦。
更多的百姓却是涌向未央宫,来到宫阙下,挥着胳膊呐喊。
当景帝喜滋滋的赶到时,宫阙下已是人山人海,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了。他们翘首以待,盼着景帝现身。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如此重大的喜事,百姓最想见到的就是景帝,最想膜拜的就是景帝。
“皇上万岁!”
景帝一现身,山呼海啸般的吼声直上云霄,百姓齐刷刷的伏在地上,叩起了头,更有人激动得呜呜的哭泣起来。
这一刻,景帝仿若处身云端,飘飘然,悠悠然,舒畅瞬间流遍了全身。
“大汉万岁!”
景帝身不由主的挥着拳头,大吼起来。
他一吼,百姓自然是跟着他齐吼。数十万军民齐声大吼,那是何等的威势,就是九天之上的浮云都给撕裂,声闻数十里之外。
长安,彻底的疯狂了!
长安的疯狂,不过是整个大汉帝国疯狂的开始罢了。
长城大捷的消息不胫而走,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汉帝国,凡有大汉子民的地方,就有喜悦!
汉朝在匈奴的压制下,数十年抬不起头,一旦发威,仿若巨龙怒吼,龙腾万里,竟是以斩首十万的辉煌战绩告慰国人!
这是何等的喜悦,这种疯狂一直持续,持续,足足一个月后方才喜悦散尽。
高庙是供奉刘邦的祖庙,建在城北,靠近洛城门。
高庙占地数亩,有数十间房屋,除了最大的房屋用于供奉刘邦的牌位以外,其余的主要是给守卫高庙的兵士住宿用。
此时,守卫高庙的兵士挥着拳头,仰天大吼,他们吼的不是“大汉万岁”,就是“皇上万岁”。
他们的吼叫,不过是沸腾长安的一朵浪花罢了。处于极度狂欢中的长安,到处都是欢喜的百姓、兵士。
“大汉万岁!”
“皇上万岁!”
在震天的吼声中,只见高庙前的百姓让出一条通道。没有兵士去维持秩序,百姓自动让出来的,处于极度喜悦中的兵士也没有发现,只管渲泄喜悦便是。
狂欢中的兵士发现,一个头戴通天冠,身着皇袍的中年人大步而来,他一边走一边挥着胳膊大吼:“大汉万岁!”
仔细一瞧,竟然是景帝。
此时的景帝,脸泛红光,虎目早已变成了红色,嘴唇已经干裂了,吼声有些沙哑,可是,他仍是卖力的吼叫。
瞧景帝这疯狂劲头,若不是他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谁也不会想到他是皇上,和狂欢的百姓没什么两样。
“大汉万岁!参见皇上!大汉万岁!”
守卫的兵士上前见礼,只是,吼出来的话与平时大相径庭,又是皇上又是大汉的,都不明白他们究竟是在见礼,还是在呐喊。
“大汉万岁!”
景帝丝毫没发现他们的失礼,也没有叫他们“平身”,只管挥着胳膊大吼。一路吼来,就吼进了高庙。
高庙最大的房屋,就是刘邦的牌位所在处。这屋极是宽大,足以容纳数百人。正中悬挂着刘邦的画像,隆准丰鼻,颏下一部好看的胡须,比起有“美髯公”之称的关羽也不差。
虽是画在绢帛上,刘邦那种大气魄,意豁如之概却是展露无疑,画工的画技真不赖。
刘邦那种刁钻之气,通过那双大眼睛展露无疑,仿佛在审视着进来的每一个人。头上是不是戴的有儒冠?若是有的话,能不能摘下来撒泡尿?
刘邦的刁钻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侮辱人,不管是谁,他总是要压你一头。最有名的莫过于,他把儒生头上的儒冠摘下来撒尿了,这事,儒生们没少骂他,骂他是流氓,不尊重读书人,有辱斯文。
在刘邦的画像下,就是刘邦的牌位了。
牌位前,就是祭台,每逢朝中有重大的国事,汉朝皇帝就要来祭祀刘邦。
景帝一进屋,卟嗵一声跪了下来,双膝在地上不住点头,双手撑在地上,朝着刘邦的牌位行去,这在古代叫“膝行”。就是用膝盖代脚,向前行走。
景帝膝行到刘邦的牌位前,停了下来,凝视一阵刘邦的画像,突然之间,扑在地上,额头触在地,放声大哭。
“呜呜!”
景帝的哭声回荡在屋里,好不响亮。
春陀看得不明所以,想问又不敢问,只得忍住了。
在宫里哭,那是喜极而泣,可以理解。在这里哭,又是哭得哪门子的事儿?
难道从未央宫里出来,赶到高庙就为了一哭?
“拿来!”景帝哭泣中大声吩咐。
春陀清醒过来,忙把手里的描金匣子递到景帝面前。景帝接过,放在地上,取出一把黄金钥匙,打了开来,取出一块绢帛,展开,不住打量。
春陀不经意间看见绢帛上的字迹殷红如血,依他老练的眼光看得出,这不是朱砂写的,是用血写的,是谁用血写的?
“呜呜!”
景帝是越看越是哭得伤心,哭得是天愁地惨,仿佛天塌了一般。
“皇上,可别坏了龙体!”春陀不得不大着胆子提醒一句。
“呜呜!”哭泣声中,景帝把手中的绢帛高高举起,放于额前,看着刘邦的画像,大声祷告:“高祖在天之灵有知:不孝孙刘启复旨!”
是高祖的血诏?春陀吓了一大跳。刘邦竟然留下了血诏,那会是什么事呢?
刘邦的性格特点,春陀知道得很清楚,流氓当皇帝,仍是不时会流露出流氓习气,是什么事让他用鲜血写旨呢?
这个问题,景帝接下来的话为他释疑了。
“平城之耻,高祖不能雪,引以为恨,留此血诏!”景帝大声祷告:“大汉国势微弱,不能雪耻,奉行和亲。大汉忍辱负重,匈奴却是侵凌无度,为祸日烈,掳我百姓、劫我财物,边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不得已而发兵,赖高祖在天之灵护佑,将士用命,周阳统兵有方,长城交兵,斩首十万!”
平城之围,汉朝不能雪耻,是压在汉朝皇帝心头的一块巨石,数十年挥之不去。景帝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高。
“平城之耻得雪,孙刘启复旨!”景帝说完,双手按在地上,不住叩头。
“咚咚!”
叩头声响个不停,景帝额头上红了一大块,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是猛叩首。
“皇上!”春陀就要来扶景帝,却看见血诏上的旨意,一张嘴不由得张大了。
刘邦留下如此旨意,怪不得景帝在得知长城大捷后,第一时间就赶来高庙,原来如此。
“咚咚!”
景帝仿佛磕头虫似的,重重的叩头,额头上由红而破,由破而渗出鲜血,还是没有停歇。
“平城之耻已雪!平城之耻已雪!”叩首中的景帝,不住重复这句话。
这句话,是汉朝数代皇帝数十年的梦想,一朝实现,景帝心中之激动可想而知,远非笔墨所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