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郑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儿科学最新章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外,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病因】

    1.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米粉、奶糕)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吃零食过多及进食不规律等)引起。

    2.疾病引起 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或功能异常(如迁延性腹泻、过敏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或消耗量增加 营养相对缺乏如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如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异常

    (1)宏量营养素代谢异常 1蛋白质代谢异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2脂肪代谢异常: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当体内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的代谢能力时可造成肝脂肪浸润及变性;3碳水化物代谢异常:由于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故糖原不足和血糖偏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血糖降低、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2)水、电解质代谢异常 由于脂肪大量消耗,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水肿。pem时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和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

    (3)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偏低,可能与能量摄入不足有关;同时,皮下脂肪菲薄,散热快;血糖降低;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可以导致低体温。

    2.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等原因,导致患儿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2循环系统出现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3泌尿系统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4神经系统可有精神抑郁、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等表现。

    3.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由于免疫功能全面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患儿结核菌素等迟发性皮肤反应试验可呈阴性。

    【临床表现】

    1.营养不良 早期主要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消失,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皮肤干燥、苍白,头发干枯,体温偏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合并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时,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等。

    2.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 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有关。

    (2)自发性低血糖 营养不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3)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

    (4)多种维生素缺乏 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常见。

    【辅助检查】

    1.血清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日),不够灵敏。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1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3.其他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等活力均下降,经治疗后可迅速恢复正常;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有下降趋势;生长激素水平反可升高。

    【诊断】

    1.诊断 根据患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结合其他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

    2.分型与分度 5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1)体重低下型 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此项指标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型 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此项指标主要反映慢性或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型 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近期营养不良。

    上述三个指标如在相应指标的中位数-2~-3sd为中度;在相应指标的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临床常综合应用以上指标来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上三项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仅符合其中一项。符合一项即可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

    1.祛除病因 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纠正不正确喂养方法等。

    2.调整饮食 pem患儿饮食调整的量和内容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循序渐进。

    (1)能量补充推荐方案 1轻度营养不良:可从250~330kj/(kg·d)开始;2中、重度营养不良: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165~230kj/(kg·d)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500~727kj/(kg·d)。

    (2)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哺喂 人工喂养儿从给予稀释奶开始,适应后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

    (3)注意营养素补充 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蛋类、肉末、肝泥等高蛋白食物,必要时也可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支持治疗 促进消化,其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

    (1)药物 可给予胃蛋白酶、胰酶以及b族维生素等以助消化。苯丙酸诺龙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并能增加食欲,每次肌内注射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注意用药期间应供给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对食欲差的患儿可给予胰岛素注射,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以提高食欲,用法:每日1次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2~3u,注射前先服葡萄糖20~30g,每1~2周为1疗程;另外,可每日口服元素锌0.5~1mg/kg,提高味觉敏感度,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2)中医治疗 中药参苓白术散能调整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针灸、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疗效。

    4.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常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腹泻时的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自发性低血糖、休克、肾衰竭、继发感染等。有感染的患儿,除积极给予支持治疗外,要及时进行抗菌治疗及其他相应的处理。

    5.其他 病情严重、严重贫血或伴明显低蛋白血症者,可考虑成分输血。静脉滴注高能量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等也可酌情选用。此外,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等,同样极为重要。

    【预后】

    取决于营养不良的发生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其中尤以发病年龄最为重要,年龄愈小,其远期影响愈大,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

    【预防】

    1.合理喂养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纠正不良进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吃零食,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3.防治传染病和先天畸形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先天畸形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

    4.推广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 定期测量体重,并将测量值标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如发现异常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