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

郑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儿科学最新章节!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我国以abo血型不合多见,rh(d)因子不合次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母体便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1.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o型,婴儿是a型或b型;少数母a婴b或母b婴a。由于a、b血型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些植物、寄生虫及细菌中,o型母亲通常在妊娠前早已接触过a、b血型物质抗原的刺激,并产生了相应的抗a、抗b的igg,故abo血型不合40%~50%第1胎即可发病。

    2.rh血型不合 母血型为rh阴性,缺乏d抗原,婴儿为rh阳性,具有d抗原,分娩时胎儿rh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使之产生digg抗体,后者再进入胎儿体内即产生免疫性溶血。胎次越多,受累越重。若其母曾输过rh阳性红细胞而产生抗体,则第1胎rh阳性胎儿也可发病。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者严重。

    1.黄疸 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日出现。血清胆红素以非结合型为主,但因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2.贫血 贫血的严重程度与红细胞破坏程度一致。轻者血红蛋白>140g/l,到新生儿后期才出现贫血,重症则常<80g/l,易发生贫血性心力衰竭。rh溶血病贫血出现早且重,abo溶血病贫血一开始不明显,随着溶血进展,逐步出现贫血。

    3.肝脾大 溶血越严重,肝脾的单核-吞噬系统越活跃,髓外造血越显著,故肝脾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大,abo溶血病患儿则不明显。

    4.胆红素脑病 总胆红素足月儿>340μmol/l(20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极低体重儿>170μmol/l(10mg/dl),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时易通过血-脑背液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

    (1)痉挛前期 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低,持续12~24小时。

    (2)痉挛期 可有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尖叫、惊厥,重者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而死亡。此期持续12~48小时。

    (3)恢复期 先是吸吮力和对外界反应恢复,随后呼吸好转,肌张力恢复正常。此期持续约2周。

    (4)后遗症期 常遗留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智能落后、牙袖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辅助检查】

    1.溶血检查 溶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总数也可增高。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持续增高,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85μmol/l(5mg/dl)。

    2.血型检查 父、母和患儿的abo和rh血型,证实有血型不合存在。

    3.致敏红细胞和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包括以下三种:

    (1)改良coombs试验 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血清与充分洗涤后的受检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如有红细胞凝集为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致敏。rh溶血病其阳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阳性率低。该项为新生儿溶血病的确诊实验。

    (2)抗体释放试验 通过加热使患儿血中致敏红细胞的血型抗体释放于释放液中,将与患儿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abo系统)或o型标准红细胞(rh系统)加入释放液中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如有红细胞凝集为阳性。rh和abo溶血病一般均为阳性。该项是检测致敏红细胞的敏感试验,故也是新生儿溶血病的确诊实验。

    (3)游离抗体试验 在患儿血清中加入与其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abo系统)或o型标准红细胞(rh系统)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如有红细胞凝集为阳性。表明血清中存在游离的abo或rh血型抗体,并可能与红细胞结合引起溶血。此项实验有助于估计继续溶血或换血后的效果评价,但不是新生儿溶血病的确诊实验。

    【诊断】

    1.产前诊断 凡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均应进行abo、rh血型检查,不合者进行孕妇血清中抗体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或抗b>1:64,提示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病。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作为基础值,以后每2~4周检测1次。rh抗体滴度达1:(32~64)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亦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光密度,光密度随羊水中胆红素升高而升高;并可进一步用b超检查胎儿水肿情况。

    2.出生后诊断 新生儿娩出后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有母子血型不合,改良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有一项阳性者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先天性肾病,有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但无病理性黄疸和肝脾大;2新生儿贫血,双胞胎的胎间输血或胎、母间输血可引起新生儿贫血,但无重度黄疸、血型不合及溶血试验阳性;3生理性黄疸,abo溶血病可仅表现为黄疸,易与生理性黄疸混淆,血型不合及血清特异血型抗体检查可供鉴别。

    【治疗】

    必须严密观察病情,采用综合治疗,注意把住三关:第1关(出生后1日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禁用白蛋白,以免增加血容量,加重心力衰竭;第2关(2~7日),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第3关(2周至2个月),纠正贫血。

    1.产前治疗 可采用提前分娩、宫内输血、血浆置换术等疗法,也可令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等肝酶诱导剂,以减轻胎儿黄疸。

    2.新生儿治疗

    (1)光照疗法 非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射后可氧化水解为一种水溶性物质,由肠道排泄。以蓝光作用最佳。如无蓝光设备,也可利用日光灯或日光。光疗箱以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为宜,双面光优于单面光;上、下灯管距床面的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两眼需用黑布或黑纸保护,除会阴外尽量使皮肤裸露,轻者持续1~2日,重者3~4日。注意供给充分的液体,每4小时测体温1次。光疗时除常有发热、皮疹及大便较稀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光照疗法的指征为: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256μmol/l(15mg/dl),早产儿超过205μmol/l(12mg/dl)。出生体重越低,指征越宽。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宜尽早光疗。

    (2)药物治疗 1白蛋白或血浆可增加与非结合胆红素的结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率。白蛋白每次1g/kg,血浆每次25ml,每日1次,直至黄疸减轻;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应用5%碳酸氢钠3~5ml/kg提高血ph值,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3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也可加用尼可刹米100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

    (3)换血疗法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应进行: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2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上升每小时>12μmol/l(0.75mg/dl);3总胆红素已达到342μmol/l(20mg/dl)者;4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5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血源的选择和换血量:rh不合溶血症,采用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o血型与患儿相同的供血;abo不合溶血症,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的混合血。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150~180ml/kg)。

    【预防】

    rh阴性孕妇在娩出的rh阳性婴儿3日内应肌内注射抗rhd igg300μg,此剂量至少可中和10ml胎血,以避免孕妇被致敏;rh阴性妇女在流产、羊膜穿刺后、产前出血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也应用同样剂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