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儿科学最新章节!
肺炎(pneumonia)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其共同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已被我国卫生部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
【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者主要为以下四种分类方法。临床上如果病原体明确,则按病因分类,以便指导治疗,否则按病理分类。
1.病理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
2.病因分类 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分为:1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者;2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者;3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者。
4.病情分类 分为:1轻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2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可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
本病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也逐渐增多。部分患儿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称为混合性感染。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进入肺部。
【病理改变】
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组织蔓延,呈点片状炎症灶。若病变融合成片,可累及多个肺小叶或更广泛。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不同的病原造成的肺炎病理改变亦有不同: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而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亦可累及肺泡。临床上支气管肺炎与间质性肺炎常同时并存。
【病理生理变化】
本病主要变化是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呼吸系统 由于通气和换气障碍,氧进入肺泡和氧从肺泡弥散至血液均发生障碍,血液含氧量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致低氧血症。当sao2<85%,还原血红蛋白>50g/l时,则出现发绀。肺炎的早期,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仅有缺氧,无明显co2潴留,为代偿缺氧,呼吸和心率加快以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和改善通气血流比。随着病情的进展,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缺氧的基础上出现co2潴留,此时pao2和sao2下降,paco2升高,当pao2<50mmhg, paco2>50mmhg, sao2<85%时即为呼吸衰竭。为增加呼吸深度,以吸进更多的氧,呼吸辅助肌也参加活动,因而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2.循环系统 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心肌炎;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重症患儿常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出现dic。
3.消化系统 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可使胃肠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呕吐,甚至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致消化道出血。
4.神经系统 严重缺o2和co2潴留使血与脑脊液ph值降低,高碳酸血症使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颅内压增加。严重缺氧使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造成乳酸堆积、atp生成减少和na+,k+-atp酶转运功能障碍,引起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导致脑水肿。此外,病原体毒素作用亦可引起脑水肿。
5.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严重缺o2时,体内需氧代谢发生障碍,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加上高热、进食少、脂肪分解等因素,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co2排出受阻,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因此严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性酸中毒。6个月以上的小儿,因呼吸代偿功能稍强,通过加深呼吸,加快排出co2,可致呼吸性碱中毒,血ph值变化不大;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代偿能力较差,co2潴留往往明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缺o2和co2潴留导致肾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水、钠潴留,且重症肺炎缺氧时常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加上缺氧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钠泵功能失调,使na+进入细胞内,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
1.轻症肺炎 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数起病较急。
(1)症状 1发热:体温可达39~40c,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2咳嗽:一般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较频繁,极期咳嗽反而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3气促:多于发热咳嗽之后发生,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并有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2)肺部体征 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下方及脊柱旁较多,吸气末更为明显。当病灶融合扩大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2.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循环系统 常见心肌炎和急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出现下列表现应考虑并发心力衰竭:1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2心率突然>180次/分;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肝在短期内迅速增大>2cm;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五项即可诊断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 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球结膜水肿、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消化系统 轻症常有食欲减退、吐泻、腹胀等;重症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甚或麻痹性肠梗阻,腹胀严重时呼吸困难加重。消化道出血时可呕吐咖啡样物,粪潜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
【并发症】
若在肺炎治疗过程中,中毒症状或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均应考虑有并发症的可能。
1.脓胸(empyema)胸膜腔因化脓感染造成积脓时称为脓胸。常为葡萄球菌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次之。表现为体温不降,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受限,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其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积脓较多时,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气管移向健侧。
2.脓气胸(pyopneumothorax)肺边缘的脓肿破裂,与肺泡和小支气管相通,以致脓液与气体进入胸腔引起脓气胸。表现为患儿在肺炎病程中突然病情加重,剧烈咳嗽、烦躁、发绀、呼吸困难;叩诊在胸腔积液的上方呈鼓音,下方为浊音;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若支气管胸腔瘘的裂口处形成活瓣,空气只进不出,则形成张力性气胸,将严重影响呼吸与心脏功能。
3.肺大疱(pneumaltocele)因细支气管管腔炎症性肿胀狭窄,渗出物黏稠,形成活瓣性阻塞,空气能吸入而不能呼出,导致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单发,也可多发;体积小者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引起急性呼吸困难。
4.其他 可并发肺脓肿、化脓性心包炎、败血症等。
【辅助检查】
1.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检查 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多增高,但幼儿、体弱儿及重症肺炎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反而降低;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四唑氮蓝试验(nbt)细菌性肺炎时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力增加,用四唑氮蓝染色时,nbt阳性细胞增多。正常值<10%,如>10%即提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则不增加。
2.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 深部痰液、气管吸出物和脓腔穿刺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但需时较长,且在应用抗生素后的培养阳性率也较低。
(2)病毒分离和鉴别 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限气管插管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但需时亦长,不能做早期诊断。
(3)病原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目前病毒病原学快速诊断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一类是直接测定标本的病毒抗原或病毒颗粒,简单快速,且在当日得到结果供早期诊断。另一类是直接测定感染急性期出现的特异性igm、igg抗体以判断抗原。
(4)其他 1冷凝集试验:可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筛试验,一般病后1~2周开始上升,滴度>1.32为阳性,可持续数月,50%~70%的肺炎支原体患儿可呈阳性;2鲎珠溶解物试验:有助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诊断。
3.x线检查 典型肺炎可见点絮状或小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居多,可伴肺不张或肺气肿。若并发脓胸,早期患侧肋膈角变钝,积液较多时患侧呈现一片致密阴影,肋间隙增宽,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并发脓气胸时,患侧胸膜腔可见液平面。肺大疱时则见完整的壁薄、无液平面的大疱。
【诊断】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常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有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作出诊断。x线检查肺部见斑片状阴影可确诊。确诊后应进一步判断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并进行病原学检查,以便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需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和支气管异物相鉴别,后者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等,并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术。
【治疗】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
(1)护理 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以18~20c为宜,相对湿度50%~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经常翻身叩背,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宜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2)营养 应供给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及适量液体,尽量不改变原有喂养方法,少量多餐。重症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2.病原治疗 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
(1)抗生素 绝大多数重症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故需采用抗生素治疗。
1)使用原则:1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2早期治疗;3联合用药;4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5足量、足疗程;6重症宜静脉给药。
2)选药原则:who推荐四种第一线抗生素,即复方磺胺甲噁唑(不能用于新生儿)、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羟氨苄西林,其中青霉素是治疗肺炎的首选药。我国卫生部对轻症肺炎推荐使用头孢氨苄(先锋霉素4)。头孢霉素类药物抗菌谱广,对产酶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好。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强;第二代抗菌谱较广,包括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第三代则具较强的抗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红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多柔比星等,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等均有效。
3)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日。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易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的有:利巴韦林10mg/(k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亦可超声雾化吸入。人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有效,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比肌注疗效好,疗程3~5日。其他尚有聚肌胞、乳清液等。
3.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对烦躁不安或惊厥的患儿可给予镇静剂,常用水合氯醛、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
(2)氧疗 凡有低氧血症者,如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等,应立即给氧。一般采用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小婴儿或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或氧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若出现呼吸衰竭,则应使用人工呼吸器,加压给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有痰时用祛痰剂,痰多时可吸痰;2支气管解痉剂: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氨茶碱或α2受体激动药雾化吸入。
(4)心力衰竭的治疗 除镇静、给氧外,要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常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详见第十四章儿科常见急症)。
(5)腹胀的治疗 可先用肛管排气法,伴低钾血症者,按常规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联用酚妥拉明(每次0.3~0.5mg/kg)及间羟胺(0.25mg/kg)溶于10%葡萄糖液20~30ml缓慢静脉注射。
(6)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主要是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可静脉注射甘露醇每次0.5~1g/kg,每4~8小时可重复,一般不超过3日。必要时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25mg/k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2~3日后逐渐减量或停药。其他也可用利尿剂、冬眠药物和能量合剂等。
(7)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纠正器官低灌注,同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2)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治疗原发病。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适应证:1中毒症状明显;2严重喘憋;3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4有胸膜炎或胸腔积脓者。常用地塞米松0.1~0.3mg/(kg·d),疗程3~5日。
5.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并存佝偻病、营养不良者,应给予相应治疗。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应及时抽脓、抽气,遇到下列情况宜考虑胸腔闭式引流:1年龄小,中毒症状重;2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者;3张力性气胸。
6.物理疗法 肺部理疗有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尤适于迁延性或慢性肺炎,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亦可使用松节油(稀释为1.8)敷胸部或拔火罐等。
二、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一)病毒性肺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常呈流行性,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病变特点为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及黏膜水肿,支气管和肺泡亦可受累。临床以喘憋为突出表现,可有低至中度发热。2~3日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鼻扇,甚至发绀。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性喘鸣,有时伴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可听到细湿啰音。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临床上有两种类型:1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为主,全身中毒症状不重。胸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有时可见小点片阴影或肺不张。2喘憋性肺炎:除喘憋外,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胸部x线呈网絮或小点片状阴影。
2.腺病毒肺炎(adenovirus pneumonia)为腺病毒所致,其中3、7两型是引起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体,11、21型次之。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小儿,急起稽留高热,体温多在39c以上,重症可持续2~3周,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委靡嗜睡,面色苍白,咳嗽较剧,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发热4~5日后开始出现湿啰音,以后病变融合而呈现肺实变体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x线特点:1x线改变早于肺部体征;2肺纹理多,肺气肿多,大病灶多,融合病灶多;3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二)细菌性肺炎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aureus pneumonia)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细菌由呼吸道入侵或经血行播散入肺。金葡菌能产生多种毒素与酶,使肺部以广泛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为其病变特点。炎症易引起迁徙性化脓病灶。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高热,婴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并发脓胸、脓气胸时呼吸困难加剧,并出现相应体征。可合并循环、神经及胃肠功能障碍。部分患儿可出现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胸部x线平片常见小片浸润阴影,可出现多发性肺脓肿、肺大疱、脓胸、脓气胸等,易变性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另一个x线平片特征。
2.流感嗜血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院内感染等因素,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有上升趋势。大多数是由具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b型引起的。可为局限(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也可为弥散(支气管肺炎)分布。易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临床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病情较重。临床及x线平片所见均颇似肺炎球菌肺炎。但具有以下特点:1有痉挛性咳嗽,颇似百日咳,有时似毛细支气管炎;2全身症状重,中毒症状明显;3白细胞增高明显,有时伴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4x线胸片表现多样化;5小婴儿多并发脓胸、心包炎、败血症、脑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6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
(三)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1.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病原为肺炎支原体,这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本病占小儿肺炎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50%。常年均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各年龄均可发病。临床常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短者1~3周,长者可达1个月左右;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时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年长儿可伴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病灶融合时有肺实变体征。由于肺炎支原体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故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肝炎、胰腺炎、脾大、消化道出血、各型皮疹、肾炎、血尿、蛋白尿等。肺外疾病可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冷凝集素试验为支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诊断方法。支原体特异性igm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发作1周左右,血清中igm抗体可被检出,10~30日达高峰,12~26周消失。x线改变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肺门肿块样改变、胸腔积液、肺不张等改变。
2.衣原体肺炎(chlaydial pneumonia)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寄生于细胞内,含有dna和rna,有细胞膜。沙眼衣原体是引起6个月内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病理改变特征为间质性肺炎。患儿起病缓慢,一般不发热,只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而后出现气促和频繁咳嗽,有的酷似百日咳样的阵咳,但无回声。呼吸加快为典型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半数患儿可伴结膜炎。胸部x线检查呈弥漫性间质性和过度充气改变,或有片状阴影,肺部体征和x线所见可持续1个多月方消失。肺炎衣原体肺炎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大多为轻型。起病隐匿,体温不高,1~2周后上述症状逐渐消退,咳嗽逐渐加重,可持续长达1~2个月,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胸片显示单侧肺下叶浸润,少数为广泛单侧或双侧肺浸润病灶。可伴随肺外表现,有红斑结节、甲状腺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
(陈晓梅 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