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顺利入小学支招

新闻晚报升学周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上海升学黄页·小学入学指南(修订版))最新章节!

    一、入小学应该具备的技能

    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很有必要确定孩子是否具备入学的能力。下面,是在孩子进入小学应该具备的技能。

    ● 社交技能

    为其他孩子所喜爱和接受,在困难面前不会表现出挑衅和受难的姿态

    能够与人分享

    帮助家里做些琐事,并能完成简单的任务

    与一小群朋友玩耍时很自在

    能照顾自己的个人需要,如洗净、擦干手

    当一项新的活动被提出时,能准备好参加

    当给予指导时,很乐意听从

    ● 肢体技能

    能操作纽扣、拉链和鞋带

    能玩手指游戏,用剪刀剪东西,能运用大而钝的针和线串珠子,并拥有其他一些运用灵巧手工的小技能

    能抓、扔一只大球,但不一定要举臂过肩

    有良好的平衡感,能沿墙或横木走路

    会兔子跳

    两只脚都能单脚跳几步

    不过度焦躁不安或冷漠

    能用左手越过头顶模自己的右肩,或用右手摸左肩

    ● 智力技能

    能有条理地以一定程度的流利度谈论一件近期的事件或经历

    喜爱故事,能不过分坐立不安地倾听

    能辨识颜色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知道自己的姓、住址和电话号码

    能基本记住最喜爱的故事是讲什么的

    发音、吐字、造句相当流利

    已经记住一些儿童歌曲和诗文

    不论是否能辨别音高,都喜爱参与唱歌

    表现出阅读的**,对书本或其他阅读材料感兴趣,如连环漫画

    能够参加那些在家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游戏,在玩新游戏时能听从指导

    二、入学技能基本测验

    1.自我认识能力

    要求: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属相及家庭住址;能了解并说出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动能力

    要求:能较协调自如地跑步,双足并跳20厘米远,能自己穿衣裤、穿鞋袜、系鞋带,熟练地用筷子吃饭。

    3.记忆能力

    要求:能复述6位数字,或较完整地复述一个小故事。

    4.观察力

    要求: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指出他观察到有哪些错误或缺损。

    5.常识

    要求:能辨认4种以上的颜色,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知道一些动物名称及食物的来源等。

    6.计算能力

    要求: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解10以内数的组成和排列。

    7.思维能力

    要求:孩子能顺利进行图片归类;理解反义词;听完故事后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并回答问题。

    这个测试,能让你全面了解目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入小学前的六大准备

    上学读书,这可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孩子上了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它必然会引起孩子生活的环境、内容、节奏和习惯的一系列变化,孩子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只有做好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孩子进入学校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健康向上地发展。

    准备之一:身体方面的准备

    孩子未入学前,虽然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也向他们传授知识,但这些同小学教育的要求与形式都是不同的。幼儿园的学习不是孩子的义务,更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孩子一上学,学习就成了他的主要活动,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并接受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每天就要消耗较多的体力,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为此,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 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使他们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 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且上学放学和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这样既加快了生活节奏,又容易使孩子心理紧张。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家长要让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尽量保持一致,逐步适应,以免因突然改变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而影响健康;

    ● 保护好孩子的眼(视力)和耳(听力);

    ● 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让他们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时要找警察。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拨弄电源开关等,以免发生事故;

    ● 入学前应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

    准备之二: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自理生活、学习和劳动,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要培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睡觉起床,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卷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和图书等。

    准备之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上学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

    能否学好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家长要为孩子的学习做准备,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儿童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求知欲是儿童力求认识、探索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

    ● 重视培养孩子学会思维

    学会提出问题。读书、写字、做作业,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学习能力,但还有一种看不见但却十分重要的能力——思维。老师和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不仅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极其可贵的思维能力。学校通过各种教导以及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学习辩论,学会思维,家长则不需额外花多少时间,而是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多问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哪怕是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读报纸,或者是一同打球,一同下棋,甚至是一同走在大街上。孩子们出于好奇,随时随地都会提出他们的看法,长辈们都要倍加爱护,给予鼓励,耐心地听他们讲,听他们问那些是以乎很幼稚、有时甚至很可笑的问题。

    当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一种精神力量。

    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长应经常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他们听,这是很有益处的。你可以告诉孩子,书里的知识可以让人懂得许多道理,上学以后,识了字自己就可以看书增加知识了。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孩子是否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他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并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考试等。

    所以,入学前要培养孩子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如早晨起床穿衣叠被,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等。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对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如下的学习习惯:

    (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2) 看书时坐姿端正;(3) 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4) 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5)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

    要让孩子知道怎样正确读书和书写。上小学了,孩子开始系统学习,读书、写字、计算,这是与幼儿园最大的区别。幼儿园孩子学画图、学计算、学说话,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与玩是不可分的;小学则不同,是为孩子们一生学习文化知识打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得扎实,文化知识的大楼才能造得高,所以一笔一画都不能马虎。认字要注意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笔画笔顺以及它们的正确含义,个位、十位、加减乘除、各种数位、各种符号都不能搞错。先是要求写得正确,逐步要求写得好,写得漂亮,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读写姿势。

    准备之四:物质准备

    ● 为孩子开一张文具清单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自己准备的东西大致有:书包,文具盒,直尺、三角尺各一把,铅笔五支,自动削笔刀一个。在购买的过程中,要遵循几个原则:安全,实用,结实,价格适中。文具是用来帮助学习的,如果只求美观不考虑实用,那么就会本末倒置。还有一些文具设计得和玩具差不多,非常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总是选择新奇好玩的东西,往往不在意它的使用价值,所以在购买学习用具的时候,也是让孩子学习分析性价比的好机会。

    特别提醒:孩子的书本,学具以及生活用品都要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以免互相拿错。

    ● 开辟一方小天地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应该给孩子独立设置一个房间,如果住房比较紧张,也要单独开辟一个角落,作为孩子的学习角落。这个学习空间要求安静、简洁,东西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学习区的灯光要使用白炽灯,光线柔和,左侧取光。

    学习环境的设立会使孩子迅速形成一个心理上的“地点定向”,走进学习区就能够专心学习。

    准备之五:安全准备

    ● 游戏安全

    小学活动器械高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身边,所以一定要嘱咐孩子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扔石头,不玩木棍等等。

    ● 接送安全

    父母要事前同孩子约定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父母没来的时候要在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陌生人走。去同学家要先和父母商量。

    到了高年级,孩子慢慢学会自己上下学。因此,入学之初,父母在接送的路上就要反复讲每一个关键地点的路标以及交通规则和安全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等。对待威胁要坚决地大声拒绝。

    ● 饮食安全

    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光靠说教是没有用的,小朋友往往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真遇到问题还是手足无措。最好的办法是父母把可能遇到的情景罗列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以下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要找老师。

    情景不找老师的理由找老师的理由课间的时候东西丢了掉东西的时候,可以听从哪里传出的声音,然后自己找,也可以让同学帮忙找。课间时间太短,如果自己找不到,同学也找不到,到上课的时候还找不到怎么办?上课的时候找东西会影响老师上课。老师的总结:如果丢了东西,可以先自己寻找,如果不行再请同学帮忙,如果还是找不到,再去找老师。小朋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打架别的同学可以去劝,让他们不要打架;我看过一本故事书,书里面说小朋友去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就不打了。如果你去劝了他们还不停,你要把他们拉开,这样打架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不让老师快点把他们拉开,他们受伤了,就不能上学了。老师的总结:像遇到同学打架、有的小朋友在操场上摔伤了等等,小朋友一定要先告诉老师,不一定是本班老师,在校园里,所有的老师都会帮助你们的。准备之六:心理准备

    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是孩子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前提。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有心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上学后能学会更多的字,读更多好看的书,学会算术,学会唱许多动听的歌,学讲英语,会用电脑……在那里,能结识新朋友、新老师,他们都会喜欢你。

    ● 让孩子爱老师、爱学校

    生活中,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如此,不利于孩子进步。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应正确给孩子介绍老师:老师们懂得很多知识,他们说很喜欢你,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接受老师教导、尊敬老师。

    ● 培养意志力

    学校讲求纪律和规范,家长就必须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特别是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以便孩子入学后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如定时让孩子静坐、单独做一件事等。

    ● 知识经验准备

    专家指出,孩子入学前的知识经验准备也不能忽视,如让孩子了解小学的作息(可在家扮老师、学生,模拟小学生活);让孩子熟悉学科学习过程(教育孩子看重学习过程,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让孩子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游戏安全、接送安全、上下学路上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

    ●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个思维懒惰的孩子,不可能成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提些“开放性问题”(即答案不惟一的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复杂、更有难度,长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如果太难,孩子回答不出来,容易失去信心;如果太容易了,就失去了锻炼思维的作用。

    ●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家长应经常找一些图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有趣的内容给孩子听,激发孩子对书的渴求。

    ● 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为了让孩子适应突然变得紧张的小学生活,在平时,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喝水、如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的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买一个孩子喜欢的闹钟,从10、15、20分钟渐渐增加定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

    ● 让孩子学会专心倾听

    新生家长平时要注意训练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他看懂了没,表达是否清楚,口齿是否伶俐。

    调查显示,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小学生近视率逐年攀升,因此,从孩子上学始,家长就应帮孩子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在选择文具时,尽量选择实用、简洁的,太过花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教孩子学会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学会自理是培养责任心的开始,首先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自理做起。自己的衣服鞋袜放在一定的地方,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自己的书自己安排编号,用好了一定放回原处,自己的玩具放在玩具箱里。开始时父母当然要加以指导,但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实践,不要代替他们。

    学习上也要一开始就学会负责任,做小学生了,上学书包应当自己整理,放学书包应当自己背,作业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做完了作业要自己检查,学习用品要自己保管,把考试成绩看作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平时会考查自己,主动请父母考查自己这也是负责任的表现,错了自己改正。

    从小培养爱惜时间的观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做事讲速度,讲效率,爱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反之,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爱惜时间,读书、做事拖拉,就是没有责任心。

    如果答应了集体交给的任务或小伙伴们的托付,就一定要讲信用,认认真真地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也是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一件事,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好。爸爸妈妈要与老师一起指导孩子在集体中包括在家庭里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指导孩子,热爱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或小队集体,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在家学做家庭的小主人。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心,逐渐也培养起热心公众事情的观念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鼓励孩子自愿参加各项活动,在学校里管理一片小园地、一个图书角、一个生物架……

    ●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国外比较提倡一个学生毕业时,要有三张证书:一张证明他的文化水平,一张证明他的特长和其他能力,还有一张证明个人的心理素质,如这个人有魄力、很果断、善于组织。针对当今独生子女的特点,家长将重点放在乐于合群、兴趣广泛、情绪愉快、胸怀宽广、不怕困难、敢于创造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幼小儿童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实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所谓“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巩固的基础”(陈鹤琴语),同时习惯形成过程也是能力提高过程。家长朋友们要注重以下10个习惯的培养:1.说了要做;2。耐心听别人讲话;3。按规则行动;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5。用好每一分钟;6。天天锻炼身体;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9。做事有计划;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准备之七:社会方面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平衡孩子在学校与家庭间的义务。如果你指望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要求下突然之间就适应他那迅速扩展的天地,那你就过分强求、催促了孩子。

    一旦孩子进了学校,你的角色就转变成了传递者、仲裁人和平衡者,要去帮助他在学校与家庭间达到某种舒适的均衡状态。如果你的孩子打算从学校活动中获得最多的收益,那么家庭的环境必须变得要求较低且不那么艰难——实际上,家应成为一个舒适与庇护的所在。但是同时,孩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家庭活动,这能鼓励他的责任感、他作为群体一员的感受,以及他对于被信任的感受,并以此使他拥有作为家庭结构中重要个体的地位,感觉到独立性。

    这时,值得肯定的社交行为、助人行为、协调能力、同情心和体贴关怀都可以通过具体的奖励和优待得到认可。这可以是宽容的奖励,如款待、礼物、特别的外出与旅行,但奖励孩子更好的方法是发现她的兴趣所在,并积极鼓励她从事这些活动。这样,你的奖励将是为她的爱好和特别兴趣特制的,会十分合适。

    此外,通过成为孩子兴趣的一个热情参与者,你可以真正地帮助她获得健康快乐生活的机会。

    四、胆怯孩子的入学准备

    有部分家长向教师反映,自己孩子胆子太小,眼看就快上小学了,他怎么才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和新集体呢?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首先家长不必太急躁,以免出现反面的作用。9月1日成为一名小学生,质变不可能在一夜发生,而且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虽然孩子已过了三年的集体生活,但是由于幼儿性格内向、胆小,而且适应性差,在面临着一个新环境新集体时,幼儿还会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且内心焦虑不安,这是正常的现象。要使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环境,需要有一段心理缓和的过程。 家长要和教师多沟通,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让孩子产生上学的热情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作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有空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2.帮助孩子作好学习准备

    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先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让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执行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10以内的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汉语拼音基础较好的父母,还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过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

    3.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进入新环境后,“没有朋友了”是他们的一大担忧。为了孩子能早日消除孤单的心理,家长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入学第一天让他们一同上学。如果孩子因择校或其他原因周围没有同校的同伴,可以对孩子进行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作好课前准备再玩等等,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独立完成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回家后主动讲一些学校的事情,了解孩子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指导。

    5.注意树立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有时间的话,每天与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和孩子交谈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 做父母要认真地听,不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对孩子经受的各种困难,要多加抚慰和帮助,切不可训斥和嘲笑。相信在家长的耐心帮助下,这些胆怯的孩子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喜欢新的集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准备,才有一切。”广大的幼儿升小学的家长如能充分地作好这些入学准备工作,定能让您的孩子在入学的起跑线上就先人一拍,步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发展空间。

    五、小学入学寄宿准备

    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因而选择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这些孩子不仅仅要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还要开始离开父母的独自生活。除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所遇到的种种不适应外,寄宿学生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如何使孩子们尽快适应寄宿生活,健康成长?

    (一)培养孩子全方位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适应学校寄宿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生活也是很大帮助。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家长要有正确的观念,要相信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从而促进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有所提高。

    1。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和做一些简单家务。家长可以让孩子到楼下拿牛奶,可以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2。适当地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比如让孩子计划自己周末的活动安排,让孩子计划自己的某一个活动。

    3。要加以鼓励和肯定。在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做事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提出批评,而要加以鼓励和肯定。

    4。要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操作、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二)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寄宿在学校,父母不能每天都陪着孩子,但是可以对孩子讲怎样注意安全的问题。安全意识也是培养出来的,只要父母重视这个问题了,孩子才能重视这个问题。

    1。要告诫孩子,对陌生人必须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要经常告诉孩子,父母不在家时,必须关好防盗门。要告诉孩子,对不熟悉的人的话不能轻信,不能把家庭的具体情况告诉陌生人。即使有人说是父母的好朋友,拿好吃的、好玩的给他,也不能要,更不能跟着走。

    2。教会孩子正确使用一些基本的电器。还要告诫孩子不能随意乱拉乱接电线、电灯,也不要自己随便摆弄和拆装有故障的家电。

    (三)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1。鼓励孩子多和伙伴接触。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父母也要学会为孩子牵线搭桥,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

    2。给孩子足够选择余地。孩子需要大人指导,也需要自己决定一些事。只要不出格,最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3。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就有了自信心,并为他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

    4。教会孩子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情感。对别人的意见和情感视若无睹的人,不能了解别人处境,所以言行经常伤害别人,别人也把他当异数来看待。

    5。要让孩子学会讲道理,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理由,态度要冷静,不能骂人。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果对方是无意伤害,则要适当忍让。

    6。为孩子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孩子会从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

    (四)学会转移注意力,克服思家情绪

    1。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学校里会安排一些活动,促进孩子们的相互接触,淡化他们的思家情绪。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家里就让孩子一个人睡。另外要注意孩子住校时最好少去探望孩子。

    2。多结交朋友。有了朋友,生活就变得多姿、快乐起来,想家的念头也就会逐渐淡化了。

    六、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作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父母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父母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

    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以上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关键性启示是: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

    【实例分析】

    近日,家住常德路的杨女士,忙着联系家教:“最好是一位能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小学教师,让我的女儿早一点适应小学生活。”找了一天,杨女士也没有给女儿找到这样一位“全能”的老师,最后,她与华东师大三年级的一位学生达成了协议:每天给女儿上半天课,所有的课程按现在小学的方式设置,集中“培训”一个月,使女儿提前进入小学生状态。杨女士说:“免得开学后女儿落后于其他学生。”

    据杨介绍,她的女儿比较调皮、好动,很难一次坐足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她和丈夫都担心女儿进入小学之后,会因为坐不住而影响学习,并且还担心女儿因此会降低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为了让她入学之后就能出类拔萃,只好提前给她请家教。

    据悉,除了杨这样请家教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办学单位也趁暑假,针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开办“特训班”,模仿小学教育进行上课。但这样的“特训”是否有必要?

    【教师点评】小小儿童补的应是养成教育

    竹园小学的田校长认为:家长这样提前为孩子进行文化课补习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补,应补“行为养成”课。

    田校长认为,幼儿园小朋友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关键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简单的加法、减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很简单,只要认真听课,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但如果家长或家庭教师提前教育,很可能适得其反。

    田校长指出:六七岁的儿童充满好奇,要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首先应不断有新的内容吸引他们。但如果教学内容提前揭底了,孩子上课时就很难再有兴趣。特别是像杨这样,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课程压缩上完,孩子能掌握的知识很少。待到他们再进入小学学习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似懂非懂的心态,上课反而认为自己懂了,不认真听,学得不扎实。

    但暑假期间家长可以为他们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小学与幼儿园大不一样的是上课的纪律问题及定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坐下听好一节课;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做作业边玩游戏,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现在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已比过去有所增加,学生的学习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完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效果都将超过单一的文化课补习。

    七、六岁儿童应该具备的能力

    ● 思维方面

    有些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而6岁以前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某种特征。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儿童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了准备。

    ● 观察、注意、记忆能力方面

    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 语言方面

    6岁儿童约能掌握3500个词汇,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儿童,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儿童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语言,开始识字。

    ● 数的概念

    大部分6岁儿童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 时间知觉

    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儿童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 空间知觉

    大多数6岁儿童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 社会性发展

    6岁儿童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儿童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每天做到后就打个勾,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 生活自理

    6岁儿童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

    给六龄童父母的建议

    1。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和督促孩子,上课时用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拉,不敷衍。爱惜书本及学习用品,保持清洁整齐,每晚睡前整理自己的书包做好次日上学的准备。孩子能做到这些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和老师的赞扬,这些又能进一步激励孩子认真学习,取得更大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孩子做到按时吃饭、按时睡眠和起床,准时到校。课后回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做功课和游戏的时间。建议父母不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如果课余时间完全被功课占满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时间,会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效果与父母的期望适得其反。孩子做功课时,要给他创造安静的环境,父母来回走动、谈话、看电视均会造成孩子分心,影响他的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孩子的作业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孩子有困难时可给予提示,鼓励他自己思考解决。从上学开始就鼓励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的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情感:一般刚入学的儿童都是非常喜欢和尊敬老师的,对老师的情感常常是推动儿童喜欢上学、努力学习的动力。老师和父母都应重视这份情感。有时父母常说自己的孩子。“我讲话你一点都不听,老师的话跟圣旨似的!”这种消极的语言还是不讲为妙。当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议论和批评老师更是不恰当的。

    4。父母与教师即时沟通、密切配合:孩子刚入学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上课时讲话、忘记老师留下了哪些作业等等。如教师与父母能及时沟通、步调一致地去帮助孩子,很多问题都能尽早解决,不至于拖延成不易解决的难题。还应强调的一点是不允许孩子在学校与家中有相反的行为表现。

    八、入学准备备忘录

    ● 小学新生入学五种不适应:

    1.不愿意上学。有的孩子宁愿被关在家里,也不想上学。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2.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每每提及,会比较烦躁和焦虑。

    3.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4.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5.孤单,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应找到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破解不适。一般而言,新生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入学前,孩子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没有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教师有教学目标,孩子有学习任务,便有了压力。

    2.在幼儿园中,教师像妈妈。而小学的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求严格,部分孩子会产生惧怕心理。

    3.孩子入学前与家长可谓亲密无间,什么事都有人替自己着想。入学后,孩子开始了独立的学习生活,交往圈子逐渐扩大,亲子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如何应对头疼问题

    针对小学新生的一些令家长们头疼的现象,专家也逐一进行了点拨。

    1.孩子不愿上学

    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是多样的,如不愿离开家长、和伙伴发生矛盾、挨老师批评等。强把孩子拖到学校,会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家长首先应问清楚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有针对地消除孩子的顾虑。

    2.孩子不能按时起床

    对待贪睡的孩子,家长可做以下几点:自己早睡早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睡眠所需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

    3.孩子间发生冲突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矛盾没有人身安全的威胁,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可静观其变,抓住契机指导孩子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孩子迷电视

    孩子爱看电视是天性,家长不要因噎废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丰富的家庭业余生活,培养孩子更广泛和健康的兴趣;如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看图书、玩积木、学唱歌等,从而转移孩子的兴趣。

    5.做作业磨蹭

    在武汉市的一次调查中,孩子们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进行了自我分析,其中有这样四个原因:49.2%的孩子是因为自己不会做,28.6%的孩子是因为作业太多,20.6%的孩子是因为贪玩给耽误了,还有1.6%的孩子是不愿意做。

    对此,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做作业前,不妨征求孩子意见,饭前做还是饭后做,哪一科先做,让孩子明确计划;让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可提高效率,减少困难;上闹钟限时;任务适度,不要再额外布置作业,要留有空闲给孩子放松。

    【专家建议】

    1。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经常给孩子讲讲学业有成的人及自己读小学时的故事,为他们提供可以学习的实例。

    3。为孩子准备好各种必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具,做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时帮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

    4。做父母的必须提高自控能力,不絮叨、不说反话、不额外加压。

    【家长备忘】

    1.教会孩子系鞋带、扣纽扣。

    2.教会孩子擦屁股。

    3.教会孩子收拾书包。

    4.教会孩子过马路、看红绿灯。

    5.书包要双肩背的,结实耐脏的。

    6.文具盒要功能单一的。

    7.铅笔要铅芯软硬适度的。

    8.孩子的学习桌椅要高矮搭配合理。

    9.桌上要有台灯。

    10.最好有个可爱的小闹钟,教孩子自己掌握时间。

    11.现在就按上学时间作息,早睡早起。

    12.要求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单位电话和家里电话。

    家长如何按日程准备

    1年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起居生活向个人料理过渡;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感受合群的快乐;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

    6个月前:培养语言表达流畅的能力;激发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情趣;购买有关介绍小学生活的图书;组织孩子与年龄较大的伙伴玩耍。

    3个月前:参观小学,培养对小学的感情和亲近感;上文具店认识多种文具;学写自己的名字;多玩有一定难度的安静的桌面游戏。

    2个月前:开始调节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的“生物钟”;培养认字的兴趣和数数的乐趣;外出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学会注意安全。

    1个月前:按小学一天生活进行模拟运转,午睡从少睡一点逐步过渡到不睡午觉;让其他同伴上家里玩耍,进行习惯等方面的观察;讲上学愉快的故事,唤起孩子求学的热情。

    1周前:带领孩子实地熟悉上学必走的路线,告诉他行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基本安全知识;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并教会他整理书包;讲解上学的道理及基本礼仪。

    开学当天:热情地陪伴孩子到校,并告诉他这是学习新生活的开始,会十分有趣,只要肯动脑筋,每天会有进步。

    【教师指点】

    1.观察力

    家长要多带孩子去动物园,区别驴和马、猩猩和猴子、乌龟和甲鱼;多去天文馆,观察夏日的夜空,寻找北斗七星;多去植物园,多识一些花草,观察它们的根、茎、叶、花的形状和颜色。

    2.记忆力

    教孩子背唐诗、背九九乘法口诀表;背亲戚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听完故事复述完整。不怕重复,重复加深记忆,和遗忘作斗争。

    3.思维力

    教孩子下五子棋、跳棋、象棋;多和父母交谈;鼓励孩子争辩;多听广播,少看电视。

    4.想象力

    父母与孩子互相编故事,以同样的故事开头,续上不同的结尾;鼓励孩子不按图纸垒积木、插塑块;把玩具组合起来按具体情况玩;用汽车和警察组合成城市交通,把听诊器、炊具和布娃娃组合成医院或家庭……

    5.说的能力

    首先训练爱说,爱开口表达;再训练说清楚,说明白;再训练说得有理。孩子爱说、会说,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宽松,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和睦融洽,取决于父母表达能力的示范是否到位。

    6.注意力

    听父母讲话时,要眼睛看着家长;来了客人,要安静地听;要学会集中精力有始有终完成一个游戏,不要中途而废。鼓励孩子自己玩、专注地玩。

    7.听的能力

    家长要耐心听孩子说,这是一种示范。要求孩子听家长说,说完之后复述要点。家长可以重复一遍,让孩子再听。

    九、升小学“考验”家长

    对于孩子来说,上小学既好玩又充满“刺激”;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升小学可能意味着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一次转型。从幼儿园到小学,面临“转型期”的与其说是孩子,不如说是父母。

    小学印象——几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谈小学给他们的印象

    ● 作业

    我去小学参观过,那里的学校当然是比幼儿园大啦,还应该有很多老师和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吧。妈妈说,上小学,就是长大了,不做作业,就会受到批评。——珑珑(6岁)

    旁白:不过据珑珑妈爆料,其实珑珑心理“压力”还挺大。妈妈说,珑珑会对她说,我觉得挺害怕的,妈妈问怕什么呢?珑珑的回答是:去到新环境当然会害怕了。

    ● 老师

    不知道小学的老师会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也会弹琴唱歌呢?——衡衡(6岁)

    衡衡也是今年上小学,而且还是经过千辛万苦才选择到学校。衡衡告诉记者,去面试的时候,那里的老师脸上都挂着笑容,而且校园里有树有花,比幼儿园大多了。

    旁白:衡衡的父母说,在幼儿园放暑假前,会有一些小学学前班辅导,衡衡每次都很认真地去参加,还和妈妈一起去买书包、文具,都是自己挑选的。

    孩子和家长,谁更怕“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父母们来说是一件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是感觉孩子终于长大了,从一个“文盲”开始步入学习的殿堂;苦恼是担心他们适应不了小学的新生活,怕他们不努力读书,还有会被小同学欺负。

    在孩子上小学前,爸爸妈妈应为孩子准备什么?孩子的小学生涯,会为家庭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除了最常规地为孩子准备书包、文具、新衣服外,看看其他父母的另类准备方式吧。

    ● 为择校买房

    因为入学需要考究户口所在地,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不少父母不惜重金在某些“教育强区”购买房子或者租房子,目的只为让孩子成为该地段户口的人。

    张妈妈的儿子今年报读小学,他们原先住在陆家浜路,可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所属地段的小学不理想,夫妇俩经过商量,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决定重金购买另一地段的房子,以便孩子可以入户。

    “人人都说特色小学的师资教育很好,而且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好,就是一路好下去;不好,就很难重新再来。所以三年前我们就开始着手购买房子,入户,因为要求入户满三年才符合要求嘛,我想我们这个准备时间够长的了。”张小姐说,今年儿子很顺利地被某特色小学招收了,因为符合地段。

    ● 租房挂户口

    和张妈妈不同,冼先生采用了他自认为最明智的方式:租房子。冼先生算了一笔账——租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最多是800元一个月,屋主可以帮忙搞定入户口的问题。孩子在这边读小学也只是6年时间,其间免却很多赞助费、买楼的管理费等。冼先生说,租房子是权宜之计,租了可以不住,最重要的是入了户口,毕业了再把户口迁出。据说,冼先生租的那套房子,已经接待过无数家庭,大多数人都是租了不住,只为让孩子名正言顺地读上该地段的重点小学。

    ● 全家总动员

    对于平时全托的小孩子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小学了,无形中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中午的午饭如何解决,晚上又由谁来接送?这些都成了父母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余衡衡的爸爸告说,一旦衡衡上小学,他们的工作和日常休息就要作很大的调整了。以前女儿是全托的,因为两人都是双职工,孩子上小学,接送的问题只能依靠各自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安定的学习氛围,他们连时间表都安排好了:逢星期一、三、五由外公外婆接送,二、四是爷爷奶奶。午饭由妈妈从单位饭堂送过去,晚饭在外公或爷爷家吃,再由爸爸妈妈接回。余先生说,虽然这样有点折腾孩子,但也只能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 一起预习课本

    虽然孩子上的是小学一年级,但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别看一年级的功课很简单,做父母的同样要熟悉课本。结果,新学期还没开始,周先生夫妇已经在开始“钻研”一年级课本。

    “我们其实想努力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给孩子,让他觉得爸爸妈妈尚且这样用功,那我上小学后也要很用功;嘿嘿,也可能是反面教材,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一定是小时候不认真读书,结果现在这么老了,还得从一年级学起。”

    核心问题:家长比孩子更紧张

    ● 关于做作业

    q:怎样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习惯?

    专家回答:大班下学期,孩子除了按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富有童趣的家庭作业外,家长如能在家中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帮助孩子在入小学前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于那些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学校和幼儿园里的学习规律不同,有些孩子适应力不强,经常不知道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头脑中没有做作业的概念,因而总是完不成作业,挨老师批评,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家长也反映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完不成了就在家里大哭大闹,家长们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在幼儿园时期,老师能留一些令孩子感兴趣的家庭作业,而家长又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在孩子完成幼儿园老师所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帮助孩子记录,倾听他(她)所讲述的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孩子对作业的内容产生兴趣。老师偶尔也会让孩子自己向家长转述作业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记忆能力,因此家长应配合老师多询问孩子是否有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 关于“打基础”

    q:孩子上小学之前,是否应该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专家回答:不少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让娃娃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以为这样可减少娃娃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让娃娃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其实,过分强调在知识上追求“提前量”对娃娃是有害的。

    比如有的娃娃提前学了小学课程,刚入学时会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没有新鲜感,形成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q:假期时我每天给孩子讲一节数学课,让她做20道题,以免她上小学后跟不上,可是我觉得效果不好,怎么回事?

    专家回答:入学前的知识准备不在于学几个汉字或会多少算术题,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上学前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但是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而不是一味让他做题。比如,逛公园让他拿钱给一家三口买门票等等。现在孩子还没上学,你就让他天天上课、做作业,搞不好会使他产生上小学很苦很累的感觉,这种情绪容易造成以后的学习障碍。

    ● 关于“坐不住”

    q:孩子才6岁,又很捣蛋,我担心他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坐不住,怎么办?

    专家回答: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比较轻松愉快,上小学以后,每节课40分钟左右,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娃娃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娃娃入学前,家长应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如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听后回答,复述故事的内容;每天在一张纸上写1—100的数字;带孩子散步时,让他(她)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一盆花,让他(她)说出这盆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围绕这盆花来和他交谈,也许10分钟,也许1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这盆花上,但事先不要告诉孩子,让他(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留意孩子“小学恐惧症”

    小学恐惧症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巨大变化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感,并且产生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愿意上学,甚至惧怕上学。

    造成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有巨大差异,而家长和学校以及幼儿园没有重视孩子的“幼小过渡”问题,以及没有具体地帮助幼儿顺利过渡。比如,幼儿园教学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而小学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而小学则基本不管孩子的生活;幼儿园是一个固定的老师既管教学也管生活,而小学则是每一节课都要换一个老师等等。这些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一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