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你好!我是你的心理师最新章节!
漫画设计
算命先生:“喂,你怎么算了命不给钱?”
顾客:“怎么,你难道没有算出我一个钱也没有吗?”
故事
你相信算命先生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吗?你觉得星座和命运有必然的联系吗?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将命运交给算命先生去预测。
三个秀才上京赶考,路过京城外的一处道观,听说里面住着一位“仙道”,能推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便像许多秀才一样进观求问。
“仙道”听三人说明来意后,伸出了一个手指头,闭口不言。三个秀才欲问详情。“仙道”摇了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漏。”
三人离去,“仙道”的徒弟悄悄问师父:“您对三人只伸出一个手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孺子不可教也,来者共有三人,如果一个考中,那一个手指就表示只考中一个;如果两个考中,那一个手指就表示其中有一个没考中;如果三个都考中,那一个指头就表示一齐都考中;如果三个都没考中,那一个指头就代表一道都落榜了。”“仙道”看着不开窍的徒弟,传授了他这个不能说的秘密。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像这位“仙道”一样,打着算命的招牌骗取钱财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命运不可预测。我们的命运不但可以预测,而且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算命大师”。
有个人拜访一位有名的算命大师,希望他能帮助自己预测一下将来的命运。拜访者将信将疑地问大师:“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
“当然有!”大师断然地说道。
“这么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拜访者的眼中流露出些许忐忑。
大师笑而不语,拿起拜访者的左手,顺着一些纹路比划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离不开生命线、事业线、婚姻线等命运线,但是你知道命运的玄机藏在哪里吗?”大师问道。
“嗯,嗯……”拜访者仔细地看着自己左手的掌纹,猜想着到底哪条线里藏着自己的人生。
大师缓缓地将来访者的左手合成拳头状,笑着问道:“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在我的手里啊!”拜访者恍然大悟,命运其实就在自己手中。
真正能决定命运的既不是星座命理,也不是面相掌纹,而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预测者和改变者。
巴纳姆效应
算命,这门看起来博大精深的学问,事实上它只是一种伪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算命的形式已经由最初的测字相面发展为星座命理、塔罗牌阵等各种形式。尤其是用电脑程序加以包装后,这古老而神秘的玄学似乎沾染了一些科学的色彩。其实,这些所谓的“超能力”预测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算命大师”十分了解我们身上的三个不能说的秘密:
秘密之一:“自我求证”心理
一位日本心理学教授通过研究指出,当人们听到语意不明确的问话时,往往容易向自己认定的方向去推测和想象,这是人的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现象。
有的时候算命先生的许多模棱两可的话会引发人的“自我求证”意识,比如“你这人命里与木有缘。”你的大脑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自己和“木”搭边儿的信息:我自从来了这个安着木头门的新单位,就一直在升职;我昨天认识的那个叫琳琳的女孩子,难道她就是我的……甚至就连你出门时踩到一根雪糕棍的事情,你都会觉得是他算出来的。
了解人的这种“自我求证”心理的算命先生们,常常会向人们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通过对方“自我求证”心理的作用,使人们相信他的超常预测能力。
秘密之二:连环暗示的力量
算命先生经常会向人们提及的“心诚则灵”,就是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你的“自我求证”心理会进一步发生作用,来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算命大师所言甚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意无意透露给算命大师一些新的个人信息,这就是他们给你下一个暗示的内容来源。
秘密之三:“巴纳姆效应”
当然,暗示能够发挥其伟大的作用,还少不了“巴纳姆效应”的帮忙。在解释这个效应前,请你看下面一段话:
你有时外向活泼,而有时则内向沉默。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是不是觉得这段话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呢?其实,这是心理学家的一段实验材料。他用这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参与实验者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和你一样认为这段话十分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这种常常认为笼统的、概括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为“巴纳姆效应”。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魔术师来命名的,他曾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算命先生就是利用了人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让一些笼统的描述在你的“自我求证”和自我暗示下,变为对你的精确预测。故事中的“仙道”伸出的那根手指就是对考试结果的笼统预测。
后来,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巴纳姆效应”的普遍存在。他们给了一群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测验(mmpi)的实验参加者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结果更准确的表明了自己的人格特征。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作答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答案的平均结果。结果,大多数的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在“自我求证”、“自我暗示”和“巴纳姆效应”的联合作用下,你会觉得算命大师对你的过去和现在了如指掌,你终于相信了他的“超能力”。于是,他之后的那些毫无根据的预测在你看来十分可信,你会不断地将发生的事情分门别类地归入他的“预言”中,以此来证实算命大师的本领,至于那些他偶尔没有“预测”到的事情,一般也就作为误差忽略不计了。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从不相信算命,但却很喜欢拿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自己。这与那些迷信算命的人并没有实质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掌管。
“认识你自己”这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柱上的五个字,是2000多年前的先哲留给我们的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