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距离木桩该多远?

邱丽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你好!我是你的心理师最新章节!

    漫画设计

    (明明和琳琳走在上学的路上)

    明明:“我今天没带文具盒,呆会儿考试的时候,你千万别把钢笔借给我。”

    琳琳:“为什么啊?”

    明明:“这样妈妈问起我,我就可以说是钢笔害得我没考好。”

    故事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给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父子三人坐在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抬起头问父亲:“爸爸,大雁要往哪里飞啊?”牧羊人看着远方回答道:“它们要去一个很温暖的地方,他们会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等明年天气好了,它们还会飞回来。”

    大儿子羡慕地眨着眼睛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就好了。”小儿子点点头说:“是啊,要是我们也能长出翅膀到处飞该有多好啊!”

    牧羊人低下头看着两个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学着大雁的样子,把手臂当作翅膀不停地挥舞着,直到肩膀发酸,他们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父亲:“我们真的能飞起来吗?”牧羊人坚定地说:“能,一定能,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努力了好久,可也没能飞起来。牧羊人笑着对两个儿子说:“我是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飞去你们想去的地方,知道了吗?”

    两个儿子用力地点了点头,从此,兄弟二人一直在为“我能飞起来”努力着。当哥哥36岁,弟弟32岁的那一年,他们真的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没有翅膀的莱特兄弟用心中的翅膀飞上了蓝天,而另一个天真的小男孩用心中的星星点亮了一个帝国。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男孩时,他的叔叔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问拿破仑:“你有没有想过将来长大要做什么啊?”拿破仑听道叔叔这样问他,马上得意洋洋地说道:“我早想好了,我要从军,做一名英勇的将军,带领我们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然后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

    “哈哈”,在场的人听到小拿破仑的抱负之后,都大笑不已。叔叔指着小拿破仑的额头,嘲讽道:“空想,你所说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当法国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长大之后,还是去当一个小说家,反倒更容易实现你的皇帝梦。”

    听到叔叔嘲弄之语的小拿破仑并没有动怒,而是静静地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天边,回头问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颗星星吗?”此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拿破仑的叔叔诧异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么?星星?我的孩子,你没看到天边的太阳吗?现在是白天,怎么会有星星呢?你该不会是疯了吧?”

    再次面对叔叔的质疑,小拿破仑却冷静而认真地说道:“就是那颗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它每天高挂在天边,不分日夜,一直为了我而闪烁,那是只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

    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从未高悬天际,而是一直藏在拿破仑的内心深处,凭借这颗希望之星的引导,拿破仑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成为了真正的法国皇帝。

    木桩实验

    无论是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还是拿破仑的皇帝之梦,都是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里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这种力量在心理学里叫做成就动机。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执着追求。

    具有较高成就动机的人会利用和创造一切条件来实现自己的所想所愿,这就是执着追求梦想者和痴人说梦者的根本区别。上个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心理学家麦克莱兰通过“木桩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一群5岁的儿童被麦克莱兰领进了一间屋子。他发给每个孩子几个绳圈,让他们用绳圈去套房间中间的一个木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站立的位置。之后,他又通过测验的方法测量了这群孩子的成就动机水平。

    结果发现:具有较高成就动机的孩子选择了距离木桩适中的位置,而成就动机较低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

    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却是很有道理的:具有较高成就动机的人是一心要追求成功的,这些孩子是不会去选择离木桩很近的,虽然他们知道那样成功的几率一定会很大,但那种没有挑战性的成功丝毫不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同时他们深知选择离木桩很远,是根本不会成功的,所以这些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又具有一定成功可能性的位置——离木桩距离适中的位置。

    而那些成就动机很低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因此,他们要么距离木桩很近,因为这样可以轻易地取得成功;要么距离木桩很远,因为那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们的心里很清楚,在任何人都不能达到的成功面前,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带来消极情绪。所以,这些人不是真的想去追求成功的勇士,而是极力避免失败的胆小鬼。这种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的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设障”。这种渴望成功却又故意让自己失败的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其好处就在于一旦失败,便可将失败归咎于自己原先设置的障碍而不是自身,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像莱特兄弟或拿破仑一样成功,而是在我们开始追逐成功之前就告诉了自己“这件事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