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论网络热帖改编电影的互动模式及其女性化审美因素

厉震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改编,是戏剧以及影视剧创作的重要创作方式之一。

    改变的素材有很多种,近年随着网络这个自由的信息化平台的发展,网络文学也逐渐成为银幕与荧屏上热门的改编作品的素材。例如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

    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内院线上映的影片除了有改编自经过网络平台连载撰写成小说文体的网络文学以外,甚至还有取材于网友所发的网络热门帖子所改编的影片。它们分别是于2011年11月8日上映的滕华涛导演作品《失恋33天》以及于2012年10月19日公映的娄烨作品《浮城谜事》。

    网络热帖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电影改编素材中的一种,它与其他文学素材的区别在于它与观众(以及网友)是有互动性的。网友的观念与意见将影响发帖者的表述,同时也间接影响了电影改编者的素材撷取。而最终的成果——影片又将反过来影响观众(以及网友)的观念。本文将具体分析剖析这种互动交互模式的特点和影响力以及它与传统互动模式的区别。

    此外,纵观《失恋33天》与《浮城谜事》这两部影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两者皆是以女性的主观视角叙事,且诸多方面都完全符合当代观众的女性化审美意识。

    本文还将分析此类影片饱含女性化审美因素的成因、编剧将帖子里的文字经过改动搬上银幕过程中所做的改动以及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何”与“如何”保持它的女性化审美因素。并可由此推论对于女性视角的人文关怀可总结为网络热帖改编成的电影的一大特征。

    一、新的互动模式——网络热帖搬上银幕

    网络热帖与以其作为素材改编而成的影片之间不仅仅是原料与成品的关系,它们是有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互动性的。

    比起连载网络文学,在网站或论坛上持续不断发帖“盖楼”的楼主与看帖的网友的交流更多,换而言之,作者的叙事内容,甚至是文风都有可能随着网友的回帖、意见等做一些调整。这便构成了一个互动模式,可影响的受众仅为发帖人与看帖人。

    网友的意见即便对发帖者的“创作”很重要,可这些意见皆是五花八门。反对、赞同、同情、愤慨……各种情绪和见解充斥在跟帖里。而当电影创作者选择这个热帖的题材进行改编的时候,相较于普通文学,显然帖子的内容、思想甚至是故事情节都不是呈现这最完整的状态的。这时候,便需要电影改编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从热帖内容中选择一个切入点。

    同一个帖子,回帖网友的观点、角度、简介都各有不同。电影创作者如何从观众的各方意见中选择一个切入角度呢?

    以电影《浮城谜事》与电影《失恋33天》为例,前者是一个前妻自述一个颇具城府的小三拆散她的家庭的故事,后者是一个年轻女子失恋后的经历感言。显而易见,两个帖子的发帖者都是以女性的角度回忆或者讲述现代社会女性生活的一个失意的阶段,其后的回帖也是以网友联系到自身经历的感慨、同情居多。

    以接受美学的观念来看,须以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为依据,将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纳入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中。这种发帖人与跟帖人互动的过程,才是创作完整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网友(观众)不再是盲目的接受体,而间接成为主创在创作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于是,在电影改编者进行二度创作寻找切入点时,他们必须考虑到网友在跟帖时热议的话题与角度。以上述的两部电影为例,电影创作者不难发现,跟帖者热议的话题以女性视角发表意见居多。

    电影创作者在热帖中找到了网友们议论的社会热点之后,在搬上银幕的过程中,所做的艺术加工会将这些议论点更加深化,并且从这个所精心选取的角度深刻探索。

    以电影《浮城谜事》为例,导演娄烨所传达的观念不再仅仅是转述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通过人物属性的修改与情节的增减,将这个个案以小见大,辐射到“包养女大学生”、“富二代飙车肇事”等社会现象与问题上。而《失恋33天》在改编成电影之后,其重心也不再仅是女主角个人感受的抒发,对于不同人不同阶段的爱情问题的修复与放弃间的选择问题的答案,也是电影主创尽力给予观众更冷静的导向。

    由此可见,比较起来,网友的论点是冲动的、肤浅的、缺乏理性的。而经过主创重新解构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所传达的观念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且更加深刻与感性的。

    热帖所改编成的影片,它的角度与素材撷取来自网友所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它在经过艺术加工搬上银幕之后,又将更加成熟且理性地传达观念以及影响甚至引导观众。值得一提的是,这观众群中不乏看过原帖的网友。这种随着热帖改编电影先例的诞生而新产生的互动模式的影响力较于传统的互动模式(诸如:对时事、社会热点的报道,热门转帖与网友评论,或是新闻媒体的介入……)的影响力更进一步,且它的导向性是潜移默化的——首先,它是基于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而深入加工后再向观众展示的,这便保证了关注的群众基础的前提;其次,它并非是赤裸裸地直接告知观众,而是观众根据其改编后的情节在脑中自行补充思考与加工,从而慢慢理解甚至于接受了创作者所表达、发出的信息。而影片所特有的属性,包括票房、口碑等影响力也都能成为其影响力的保证。由此可见,从接受美学的观念上来说,这种新式的互动模式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接受过程。

    二、网络热帖改编电影的女性化审美因素

    以我愚见,近两年出现的两部由网络热帖搬上银幕的影片都呈现出女性化审美因素绝非巧合,因为女性视角以及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情怀可以被归结为创作改编自网络热帖影片的一大特征。下面,我将从原作者的原著(原帖)与电影创作者的二度创作(改编作品)的角度逐一分析,以印证我的观点。

    (一)网络热帖——已呈现女性化审美因素

    1.影片的女性化视角源自原帖

    以影片《失恋33天》与影片《浮城谜事》为例分析,两部电影的改编素材——原帖即饱含女性化审美因素。究其原因,除去是因为这两部影片所改编的帖子的作者都是女性之外,还缘于网络热帖不同于其他网络文学的特性——它带有很强的倾诉性。原作者选择在网络或者论坛上不断“盖楼发帖”并非是以写作撰文为目的,而作者的原始动机仅仅是以女性视角利用虚拟的互联网上所特有的不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的特质为前提,匿名倾诉内心隐秘的方式来获得自我满足;其次,才是以获得网友们的认可为目的的。

    2.女性视角是大多数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的网络文学的共通性

    实际上,并非仅仅是院线上映的两部改编自网络热帖影片(《失恋33天》与《浮城谜事》)带有对女性的人文关怀。这不是个案,也不只是存在于网络热帖的改编中。因为网络热帖属于网络文学的一众,且女性视角事实上也正是大多数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的网络文学的共通性。

    这些我们平日里常见的后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网络文学的主角都是女性,且都是以她们的视角切入故事,让读者(网友)随着女主角的感情导向感受故事情节,身临其境体会女主角的悲喜遭遇。

    作为印证,举例说明,这些后来被改编成当红影视作品的网络文学的女主角主要分为两大类。

    (1)女主角较为强大,且有着令人羡慕、叫观众造梦的特点。如《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平凡的女主角不仅个性好,而且运气极佳,艳遇历史人物,令读者(网友)生羡慕。或者如杜拉拉、甄嬛,天赋异禀,手段高明,叫观众仰望。

    (2)女主角刻画得较为弱势与平凡的——如《失恋33天》与《浮城谜事》的原帖,都是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性的视角讲述故事与遭遇,在给观者(网友)亲切感的基础上,用网友的同情与共鸣博得关注。

    3.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的女性化的审美特点亦由女性观众(读者)所决定

    不难推出,网络上以女性视角撰写的网络文学或者以女性口吻口述自身经历的帖子的主要读者为女性。而将其经过改编创作搬上银幕(或者荧屏)之后,设定的主要吸引的观众群也自然是女性了。

    且总的来说,所有类型的网络文学相较于经典的传统文学,无论叙事水平还是思想层次等,任何方面都远远及不上后者。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大多数女性观众的审美特点确实较为看重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困境与解决方式,而这一部分的女性观众群正巧不仅仅是女性视角的网络文学与口述平凡女性生活的网络热帖的主要读者,同时也是将这些素材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的主要观众群。

    举个例子,对大多数女性观众来说,妃嫔间的宫斗戏远比叙事庞杂、风格严肃、逻辑严谨且尊重史实的经典描写帝王的电视剧(如《雍正王朝》)有吸引力得多。所以,在准备拍摄网络文学所改编的电视剧时,所针对的观众群都是广大妇女,于是便必定带着女性化审美因素。

    (二)二度创作——所做的改动与有意识地对原著女性审美因素的保留

    1.关于影片《失恋33天》的改编创作

    《失恋33天》这部影片通篇就是对以女主角黄小仙为代表的当代年轻人(80后)爱情问题重新的审视。他们曾经浮夸的爱情理想,通过黄小仙失恋33天中所发生的、所经历的事,给了年轻的观众阵阵共鸣。

    电影《失恋33天》是由一本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该小说本是由作者鲍鲸鲸在网上因真实的失恋经历所发的帖子改编而来,当时的原帖便引来数千万网友在线围观直播,迅速走红。因此,仅仅凭此网络小说的号召力,便已是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和读者的期待的目光。而鲍鲸鲸又正巧是编剧出身,于是亲自操刀将自己的网络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影与它的前身(原帖)在转化的过程中很好地保留了它原本的女性视角与作者感性体会在视觉呈现时的表达。

    从表现手法上看,影片《失恋33天》保留了原帖以女主人公主观叙事的风格,这便是保留了原著的女性视角。此外,影片中还大量运用画外音特效,来主观讲述女主角切身感受。总的来说,影片叙事与内容都较为单一,但表现手法和内容上依旧是使观众产生联系自身后的共鸣和对女主角遭遇的同情。

    从接受美学的观念来说,影片对观众的定位准确——作为一部国产“小妞电影”,则是以年轻女性为主,调动了接受主体(以年轻女性围住的观众)的主观参与性。并且从接受主体普遍关心的热点生活问题——大龄女青年的失恋问题出发,调动了接受主体的观影积极性,增强电影的召唤性。

    此外,影片贴近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实现期待视野。还有保留了原帖中精巧台词、结局设置回味悠长(黄小仙是否选择与王小贱在一起的悬念)以及女性遭遇困境时自我解救的心态,让女性观众超越期待视野。

    从内容上讲,从帖子到影片,改动并不大。为数不多的改动则是除去了书中的一些“天数”,以免给人流水账之感。由于改编的编剧便是帖子作者本人,这是保持影片与小说风格内容一致性的重要保证。经过比较,不难看出编剧几乎照搬帖子中所描述的场景,台词也几乎没有改变,以女主角的心理成长为线索支撑影片,所以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与人文关怀。

    美国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师承巴拉兹“艺术形式和素材”的观点,归纳了三种改编方式:第一种是“移植式”,即直接再现素材,极少明显的改动;第二种是“注释式”,即对原材料的某方面有所改动,也可以把它称为改变重点或重新结构;第三种是“近似式”,它与原作有相当大的距离。

    综上所述,电影《失恋33天》的编剧(也是原帖作者)在将其从小说改编搬上银幕时,采取的是“移植式”的改编方式。所以,较为完整地在影片中保留了原帖的女性视角以及其故事情节打动网友的内涵。它的票房与口碑便是它同时在改编后也能打动千万观众的佐证。

    2.关于影片《浮城谜事》的改编创作

    《浮城谜事》的改编方式并非如《失恋33天》那样几乎照搬,而是取材于一个网友在天涯上发帖讲述的亲身经历的故事,而且编剧在用这则故事的时候也做了不小的改动。用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的观念来说,影片《浮城谜事》的改编,采取的是“移植式”的改变手法。

    在改编原帖的原作者亲述经历为影片的情节时,虽然有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但仍保留了原帖的核心情节——故事与原帖都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人遭到丈夫无声的背叛。更可耻与可恶的是丈夫与一个神秘的小三还组成了另一个家庭,几年如一日不声不响地过着双妻生活,甚至育有一子。那个神秘的小三早就潜伏在女人的身边,女人甚至真心实意地与她交过朋友,竟不知这是小三有预谋地靠近……影片在改编时,保留了以那个可怜的妻子作为主角的视角。

    “电影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例如彻底的主观描写、回忆镜头、内心独白等等技巧,可以使得电影在表现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创造出一种内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时间和空间的内在化。”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也采取这种将时间和空间内在化的表达方式,多次使用对女主演郝蕾的特写、多设计郝蕾独自情感宣泄的场面,甚至打乱时空顺序表现女主角在不同阶段的心境,等等,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视觉传达着重表现她经历此般遭遇的感受,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引起共鸣。

    编剧在将原帖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做的改动也值得探索,究其原因,亦是在表现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1)编剧在改编创作时,相较于原帖所表述的人物,编剧对影片中同样的角色进行了人物属性的修改。

    对于丈夫这个人物,影片在改编的过程中不仅删去了原帖中作者讲述的她的丈夫曾有过的一些良心未泯的对妻子的补偿与悔过行为。在影片中,编剧不仅通过细节描写和一些情节的修改将他塑造得更加接近传统的受人唾弃的“陈世美”形象:例如他习惯于用钱解决问题,用暴力的方式将所有问题发泄在身边隐忍吞声的女人身上;风流成性,外遇不仅有桑琪一个,还有“小三”、“小四”;离开发妻和女儿时十分平静毫无悔意……编剧甚至添加他用暴力残忍地杀死拾荒者的行动,以及对自己的情人女大学生的死讯无动于衷只关心自己的名声,体现这个男人身上人性的泯灭。

    对于第二女主角“小三”桑琪的人物属性,编剧在改编时也有很大的修改。原作者发帖的目的,是让网友们见识一个心狠手辣极具城府的小三,而影片中几乎删去了所有帖子中令人乍舌的狠毒行为,反而将她刻画成一个在这个三角关系中最被动的角色,将她放在一个很可怜的位置:例如原帖中的桑琪会用男人给他的信用卡在商场随兴消费,最终也中了妻子为她设下的和她一起买一模一样的衬衫故意让男人发现发怒的小小圈套;而在影片中的桑琪生活十分节俭,物质条件很差,从而侧面体现出桑琪并没有从这个事业成功的男人身上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反而是孤独辛苦地拉扯他们的儿子。在影片妻子执意要借钱给她买和她一模一样的衣服使她中了妻子的小把戏后,男人震怒,甚至对她拳脚相加。桑琪只能隐忍接受,遂对妻子摊牌声称不会就此罢休,但也没有任何实际威胁到妻子生活的行为。与郝蕾饰演的女主角陆洁表现出的女人的嫉妒心与神经质相对的,是桑琪展现出了女人的另一面——隐忍与沉默,看似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内心却潜藏着一股歇斯底里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两个主要人物属性的修改,都是将遭遇这次事件的女性放在了无辜者的位置,是电影主创带有女性主义人文关怀的体现。

    (2)影片中增加了一条警察和他的兄弟探寻前女友(神秘死亡的丈夫的情人)死因的情节线。

    悉数全片的人物,只有警察和他的兄弟这两个人是双手没有沾上罪恶的正面人物。痴情人不放弃追查前女友的死因是整个故事最温情的一笔,这一点上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尤其对于是针对于女性观众。

    (3)较于原帖,情节上最大的改动是增加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女大学生命案。

    这个情节的增加,不仅仅使全片有一个贯穿始终引人入胜的悬念,增加了情节的可看性。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改动还巧妙地将一些热门的社会现象,如“富二代飙车肇事”、“女大学生被包养”、“小三小四”等揉捏进了这一个命案的设置里。这些社会现象虽然令人不愉快,但它的确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这些现象又正巧是以女性占大多数的网友、观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编剧这样的改动别有良苦用心,不仅满足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猎奇心理,同时还通过情节的设置向观众表现出了片中女性角色的深刻痛苦,令人唏嘘。到最后,观众们最关心的问题早已不再是谁杀死了女大学生,而是感同身受地忧心这几个人物将如何开始以后的生活。这部影片所带来的话题虽然沉重,可也使观众观后有所反思。

    区别于《失恋33天》,娄烨这部作品并不是完全针对女性观众量身定制的,它的内容也不是如原帖一般仅表现遭遇背叛的妻子的内心痛苦。可是,经过上述改动,这个故事的寓意与主题得到了上升,变得具有社会性,也很好地表现了娄烨在给这个故事增加情节和修改人物属性时的良苦用心——体现现代社会人性的复杂和病态的心理。娄烨想表达的很多,每个观众的理解和脑中根据自身经历的自行补充也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电影的主创人员在改编的过程中所做的所有改动的核心,都是将片中的女性角色放在一个弱者的地位,她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点上,影片深刻体现了电影主创人员对女性遭遇的人文关怀。即使片中的女性都背负了命运的十字架而痛苦地活着,这些罪孽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都指向了片中的男性角色。在这部影片中,饱含了电影的创作者对丈夫这个角色谴责的情绪,这种愤慨的程度甚至超越了原帖作者自己所抒发的对丈夫的恨与无奈。从这一点来看,影片的编剧与导演在出发点上就与女性观众的视角一致,这便凸显出《浮城谜事》这部影片的女性化审美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影创作者以网络热帖作为素材,找到网友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将其经过艺术加工、深刻探索与理性思考后改编成为电影作品再向观众呈现出,借此把更加成熟且理性的观念传达以及影响甚至引导观众的互动模式不仅是一种创新,且相较于传统的互动模式,更加具有深入性、话题热门性、群众基础以及影响力的保证等特质。

    除此之外,网络热帖改编的这一类型影片,无论是原素材,还是改编者的主观导向,都是具有女性审美特点的。可以得出,对女性的人文关怀视角则是网络热帖改编影片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