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博客(微博):官民交心的新媒介

王法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最新章节!

    一、博客(微博):自媒体的宠儿

    (一)博客

    博客最初的英文名称是web 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是网络日记,后来喜欢新名词的人把这个词的发音故意改了一下,读成we blog,由此,blog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中文意思即网志或网络日志。撰写这些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ger writer,中文译名博主。博客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人化表达;二是采取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一般都把博客看作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一种个人网页,以在网上发布个人日志的形式形成新的交流平台。“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的精神所在。

    博客作为网络世界的新宠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十年时间。2002年方兴东创办“博客中国”网站,开启了中国博客发展之路。2003年中国博客网上名为木子美的博客发表网络日志《遗情书》引发热议,由此博客走入公众视野,这一事件也掀起了博客在中国发展的第一波热潮。2005年开始一大批名人在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博,掀起了博客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波热潮,博客也开始从精英向草根网民普及。2006年开始,每年“两会”的委员、记者、主持人相继开通新闻博客,这一事件使得博客开始了在中国的另一种应用形态,逐渐从娱乐化的传播方式,进入与大众传播相结合并共同发展的时期。从数量上看,2002年中国博客数量不足一万,2003年约20万,2004年达到了200万,2005年突破了1600万,2006年突破到6000万,2008年突破了1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为3.18亿人,博客已经成为继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新闻之后的第五大网络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博客既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更具有异于其他交流方式的传播特性:第一,自主化。博客不同于广播、电视、报纸、媒体网站、商业网站等,或是政府所有,或者是社会组织、企业所有,总要代表政府或团体的利益,博客是私人或半私人的网页,供人们在上面自由言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个人的行为、个人的角度、个人的思想,是博客文体能够吸引博主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写博客是一个自由状态人的自发行为,博主是信息的源头和发布者。在这个领域,博主是主编、编辑、记者,写作就是自我存在的表现方式,是个人展示给所有网上读者的自我家园。第二,平民化。在互联网越来越出现技术垄断的今天,博客是一种超级简单的个人网页工具。无论在技术、形式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它都平淡无奇,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平民”气质所在。在技术层面,博客满足了“四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条件,从而实现了“零进入门槛”。写作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博客是一种傻瓜式的工具,就如同人们拿到纸和笔就可以写、可以画一样。在博客面前,任何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自由发挥。第三,感性化。在当今的互联网上,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感性化,而博客现象正是这种感性化的集中体现。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随性翱翔,任思维自由驰骋。文章没有内容限制,没有字数要求,甚至也没有质量苛求,只需手指与键盘的有机配合便可用文字表达所思、所想、所感。这种强调感性的社会特质,特别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里,现代人的困境和厄运是缺乏归属感,博客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精神交流的归宿,这是博客人心灵寄托的“居所”。第四,非商业目的。博客的诞生纯粹是出于兴趣与爱好,是出于人们渴望共享的精神,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和功利目的而推动的。不可否认,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有商业价值,但是如果现在追求商业目的,那肯定是走错门,因为博客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是商业利益,而是源于个人的自主需求。虽然与现实世界一样,博客也会有一套自己的竞争机制。优秀的博客会拥有很多读者,具有很高知名度。这是博客发展的动力机制。尽管博客的竞争与现实世界的竞争有必然的联系,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博客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给许多优秀人士以造福他人的同时,也给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当一名博主能否名利双收,核心还是看你能否利用博客这种全新的形式,给世界创造多大的价值。

    (二)微博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互联网社交服务的平台,用户可以发布140字左右的文字信息,实现即时更新,信息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并立刻迅速发展。

    相较于传统博客而言,微博的一个重要魅力在于:用户更为畅通的交流需要可以更为方便地实现,用户可以针对一句话、一个人、一个话题随时随地进行评论、转载。更为有趣的是,参与的用户可以就任何一个话题组成社区进行交流。虽然都是博客,但微博与博客在很多方面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文字数量不同。与传统博客不同,微博对于用户的发言是有字数限制的,通常为140个字以内,博客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微博限制字数的目的在于方便信息的即时分享,这样做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用户不用详尽构思反复思考,就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共享信息。第二,传播方式不同。传统博客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发表文章,需要以电脑为最终传播终端,也就是说用户要通过Web页面来访问或者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即通过Wap浏览手机页面的方式浏览博客,而由于微博具有字数短小精悍、发布快捷的优势,使得它在博客的基础上放大了手机用户的使用潜力,手机成为微博传播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上半年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4.0%,较2010年下半年的15.5%增加18.5个百分点。第三,社交关系不同。相比于传播的博客,微博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性,这导致了它的信息传播规模大,流动性强。一方面,这可以扩充并及时更新信息量,但是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松散,建立不起稳定而巩固的关系,对于信息的认知和把握不够深入。一个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关注很多人,并能在同一个页面看到每个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随着快速更新,很难全面了解一个用户的所有信息,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社交联系较难建立。而传统博客不同,每个博客往往具备一定的固定风格,可以长期关注,彼此交流,容易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微博在中国虽然诞生不久,但发展极快,成为异军突起的网络社交新贵。仅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微博许多方面的特性让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第一,微博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体验良好;第二,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第三,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第四,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在微博上结成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从而使微博迅速成为当前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微博自身带来了高知名度,推动了用户增长。

    (三)政治博客与政务微博

    1.政治博客

    在众多博客类型中,有一种以国家政治生活为主题的政治博客,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见解、反映公众民意、协助选举、监督政治、影响公共决策的民主开放性平台。学者张雷、娄成武认为政治博客是指“为表达个人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或者实现政治诉求,政治人物或关心政治的公民在网络上发表的政治性网络日志,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政治博客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治博客与普通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政治博客用来表达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生活,博客所具备的自由表达思想和广泛政治传播是对于自由民主政治价值平等正义社会价值的追求。第二,具有更广泛的自由性。博客与其他形式的网络应用相比受到的限制更少,如在公共论坛上发帖要受论坛主题和版主的管理限制,而博客可以满足用户随时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愿望,且没有技术门槛,任凭用户自由发挥。第三,表现方式更为正规。政治博客的表达方式更为严谨正规,如果说BBS是公共政治广场,那么博客则是开放的政治私人房间。政治博客通常就某一政治主题发表原创性文章或是转载他人文章,将链接、图片、视频整理汇集后放在网上。并且大多数博客采取实名的方式发表言论,表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博客空间的表达较为稳定地体现了政治倾向和态度,比其他的网络应用形式更加正规、可信。

    在我国,常见的政治博客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普通网民政治博客。这类博客较为频繁地发表原创性文章,表达个人政治意见和观点,与网友或是公务员进行交流,也有人将其成为“草根博客”。第二,政治精英博客。这类博客的主人是政府官员或是与政府接触密切的精英人士(如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设的“两会博客”)。中国的官员博客正式兴起于2006年,这一年号称“中国官员博客元年”,涌现出第一位开博客的厅级干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第一位开博客的市长——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等。从内容上来看,官员博客大多数以探讨政治话题、促进本职工作为目的,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有的明确提出个人博客作为一种办公渠道。如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的博客就明确提出“希望通过博客建立价格工作交流平台”,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则干脆将其博客命名为“局长办公博客”。有的以学术探讨为主,如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的博客就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教育、思想”的理念。有的官员博客内容介于两者之间,有政治目的但不是纯“工作博客”,其学术探讨也以促进官民沟通为宗旨,如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第三,机关集体博客。这类博客以某个群体的名义发表文章,写作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写作内容经过精心安排,其目的是借博客传递政府的声音,是政府公关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对而言这类博客较少,典型的有宿迁市官员博客“政务之声”、“中国公安第一博客”等。

    2.政务微博

    当前作为新型网络传播工具的微博已经成为主流网络媒体,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和官员个人开通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沟通互动的空间,“微博问政”渐成社会热点。由于开设微博的机关有政府、人大、政协等多个部门,开设微博的官员也有普通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本书将各类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开设的与政府与公共事务相关的微博统称为政务微博,学者、新闻从业人员等其他非政府系统内部人士开设的讨论政治与公共事务的微博不在此列。

    从数量上看,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从开设微博的行政区划的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在内的32个省级行政单位。从机关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全国党政机关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671个,占总比例97%;党委系统微博次之,有35个,约占3%;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开设微博账号。官员个人微博方面,政府系统的官员微博576个,占总数80%;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85个,占总数11%;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微博各占总数字的4%,纪委委员微博占总数1%。

    总体上看,目前全国范围内政务微博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南方省份微博数量多于北方。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机构政务微博的数量最多,达279个。开通微博数量超100个的省份还有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江西五省,均为南方省份。第二,公安微博独占鳌头。从部门职能看,使用微博较多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宣传等与人民群众接触较为密切的部门,其中又以公安部门开通139个政务微博名列第一。公安部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又需要群众的大力支持,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已成为公安系统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第三,官员微博基层数量大,高层受关注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3月省部级官员注册的微博有19个,厅局级官员注册的微博有105个,县处级官员的微博238个,县处级以下官员注册使用的微博333个。官员微博从数量上看自上而下逐步递增。但从关注度上看,无疑级别越高的官员受到的关注度越高。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腾讯微博活跃度及影响力在全国官员中位居前列,截至2011年11月累计发微博3000多条,粉丝数高达500多万。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的新浪微博,被称为“第一个实名开通微博的政府官员”,截至2011年11月发表微博8000多条,粉丝超过百万。

    二、博客(微博)的公民参与功能:强化政治沟通

    (一)政治沟通的含义及功能

    1963年卡尔·多伊奇(Karl W.Deutsc)在《政府的神经》中提出了“政治沟通”这一概念并形成了政治沟通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他把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相关知识运用其中,认为政治系统内存在着相关的机制进行接收、储存和处理有关的信息。多伊奇认为,任何政治系统,包括它们的子系统,其内部都包含有一些机制。这些机制能够接受、储存和处理有关的信息。沟通就是指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储存、传送、分析和处理。任何政治系统都是开放性的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处于一种不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的变化,要求政治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顺利的发展。政治系统的环境所发生的事件和其所产生的影响,便构成了信息的内容。信息不会自动传递的,只有通过沟通,政治系统才能收集或接受与政治系统的目标相关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适当处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环境的要求做出反应,适应环境的要求。近年来,政治沟通也引发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政治沟通的研究从传播学和系统论两个角度展开。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的如王浦劬认为政治沟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换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动;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换和转换。尹利民认为政治沟通是构成政治关系的各个主体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和传输的过程,是多层次、多向度、全方位的,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复杂的网状结构。从系统论视角出发的学者如俞可平认为政治沟通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政治沟通指的是那些传递有关政治的消息、思想和态度的活动,另一种政治沟通指的是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祝灵君同样认为政治沟通指政治信息经主体的努力在政治系统内输入、交换、反馈、再输出的过程。从沟通方式上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正式沟通渠道进行合法的政治沟通,如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普遍设立的信访办。还可以通过政府设立的专门信息发布制度集中进行政治沟通,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或关于某一专门问题的通气会。另外,政府还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与民众相接触,实现更为广泛的政治沟通。

    对于政治沟通与公民参与的功能而言,政治沟通对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联系与互动、提高政府对于公民参与的回应性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首先,政治沟通利于扩大决策的科学民主。政治沟通可以广泛吸收民意,了解受众的意见、建议、要求和呼声,把反馈信息及时传输到政治决策中心,从而保证决策的民主基础,以使决策与社会的需要具有一致性。要想有科学的决策,必须拓宽决策的信息基础,这就要求决策主体自上而下的主动与客体进行沟通,从纵横双向来收集信息、处理、传播信息。政治沟通的渠道是否畅达、适当、多样是衡量现代政治决策运作功效的重要标尺。其次,政治沟通利于政策的可行性。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政治沟通能把政治系统的政治文化、支撑社会结构的价值、观念、意识等信息向社会受众有序灌输、传播,使人们了解、熟悉、掌握、并内化为自觉的观念意识,消除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误解,减弱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第三,政治沟通有利于减少无序政治参与。目前,我国的无序政治参与呈现出多样化和普遍化趋势。在制度内参与无效的情况下,公民经常选择上访、制造群体**件等非理性的参与方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有效政治参与制度供给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与公民之间有效沟通的缺失。政治沟通可以消除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促进相互的理解和包容,通过彼此沟通达成妥协,减少由于利益冲突而引起的内部张力,维护社会稳定。第四,政治沟通有利于改善政府服务形象。公民参与的实现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取信于民,争取得到公民的支持和理解。良好形象是政府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也是巩固其合法性基础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政治沟通利于增进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缺乏与民众的有效政治沟通会带来政府与公民背道而驰的危险,最终导致合法性危机。

    (二)博客(微博):政治沟通的催化剂

    政治沟通通常所涉及的是一个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关系复杂的系统,需要传递、交流和处理的信息量庞大。要想实现信息快速传播,达到有效的政治沟通目的,需要一定的传播渠道和媒介。敦坎·沃茨在《现代政治沟通》一书指出政治沟通媒介的重要作用,他写道:“在任何议会民主制度下,政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都需要有一种沟通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保证前者对后者的负责任。”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原始的面对面的政治沟通已经被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所代替。博客(微博)的出现实现了政府官员个人或者集体通过与公民进行实时网络互动,构建了双方新的沟通交流平台,达到了吸纳民意、凝聚民心的效果。公民通过博客(微博)可以获得政治信息,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来。与BBS、政府网站中的公民参与不同的是,博客(微博)通过民众与官员的直接交流甚至彼此交心加深了政府与公民的交流与理解,起到了强化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沟通的重要作用。

    第一,博客(微博)拓展了政治沟通范围。现实社会中政治沟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沟通渠道不足,沟通内容过窄,沟通深度不够。博客(微博)的出现极大拓宽了政治沟通范围。近年来政府机关和领导个人开通博客、微博已经成为时尚。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快速传递的平台,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政府及官员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和互动,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可以将政策信息准确传递给公民,避免讹传等信息失真;公民也可以直接将个人愿望、诉求、意见等广泛信息传递给政府及官员。同时,网络政治沟通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官方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官员以网民的身份出现拉近了官民的距离,对普通民众来说,政治和政治家再也不是神秘而深不可测,官民交流的内容也从单一的政治话题拓展到包括日常生活话题在内的诸多范围,促进了官民的了解和信任,利于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第二,博客(微博)打破了传统政治沟通的层级。在传统方式的政治沟通中,无论方向如何,信息都必须沿着一定的层级分步传递。信息传递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且在传递转换的过程中信息容易发生失真。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通过博客(微博)普通公众可以直接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也可以及时地就其关心的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以影响公共决策过程。民意的表达省去了层层传递的中间环节,避免了信息的过滤和失真,实现了公众和政府的无缝连接。借助于博客(微博)平台,传统官僚制严格的科层等级观念被严重削弱,公民可以直接与政府官员甚至主要领导对话,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亲自传达给政府和官员,而不需要多层的委托和传递,为平等自由的交流铺平了道路。

    第三,博客(微博)体现了沟通主体的平等性。传统的政治沟通中参与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政府处于主动的强势地位,对于沟通方式、沟通内容具有决定权,而公民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只能听从政府的安排。而网络环境下,公民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地域,只要对某一政治话题感兴趣,就可以在自己的博客(微博)上随时发表意见,还可以在别人的博客(微博)进行评论和讨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普通公众在政治意见的表达和沟通上享有同样的话语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虽然精英对于公共政策有更强的话语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精英并没有对话语权进行天然垄断的权力。通过博客(微博)这样的平台,作为草根的民众与政府及官员本人频繁互动交流,减少政府与公民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公民享有影响公共政策的平等权力。

    第四,博客(微博)促进了政治沟通的互动性。政治沟通是一个多向互动过程。沟通不是射箭,而是建立为达到某一结果所设计的动态过程。这就意味着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寻求受众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给民众传递信息的机会。政治学者谢岳认为信息的沟通方向存在着多向性的特征,它引用巴纳德的观点提出,作为现代组织的政府,其沟通方向主要有上行、下行、平行和斜向四种。沟通方向的多向性不仅表明政治信息的运动轨迹,也表明政治沟通是多元的、互动的。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由于囿于官僚制的层级化,我国的政治沟通主要是单向的上行或下行沟通,沟通受到局限造成信息获取不完整。且政府处于信息发布者的主动地位,民众处于信息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博客(微博)有效地突破了现实政治沟通的瓶颈,实现了政治沟通的多向性,促进了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公民与公民之间多元交叉互动沟通的实现。

    三、发声与倾听——对代表性政治博客与政务微博的研究

    (一)江西民生博客(http:///)

    江西文明网于2008年7月21日推出了全国首家“民生博客”专栏,截至2011年7月,江西已有75位书记、县长先后开通了民生博客,覆盖江西68%以上的县(市、区),民生博客覆盖面宽、参与官员多、社会关注度较高,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博客,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叶青认为“民生博客”的创新有三点:第一,体现了新的理念。网络问政是我国公民获取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民生博客”的开通与这种理念是合拍的。第二,它关注的是民生,定位是准确的。第三,它的定位是让县级领导干部开博,而且是实名开博,这是抓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层面。江西民生博客设有按照博客访问量的排行榜,为了研究的便利,本书仅对官员博客排名前两位的博客进行研究和分析。

    江西民生博客官员博客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兴国县委书记李恭进,截至2011年7月24日,博客访问量为337835次。在李恭进博客主页的显著位置上是一篇置顶文章,标题为:致兴国广大网民朋友的一封信。李恭进在信中讲到:“今天,我们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开通了博客,更为我们直接对话、充分沟通、真诚交流搭建了便捷桥梁。利用网络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听取意见、建议,早已成为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凡是真知灼见,我会认认真真听取、诚心诚意吸纳;凡是善意批评建议,我会努力检讨工作,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凡是反映属实的问题,我将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处、妥善解决。”从文中不难看出李恭进希望通过博客了解民意、加强交流、促进工作的意图。从内容上看,李恭进博客中的主要部分是公民留言及李恭进的回复。笔者统计了自2009年9月—2011年7月网民在该博客上的留言,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留言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涵盖了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留言,李恭进全部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回复;对于咨询的问题给予官方解释,对于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和接受,对于举报和投诉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处理。博客中李恭进本人原创文章较少,仅有7篇,内容多为工作体会和日记。总体上看,虽然李恭进博客中原创性文章不多,但是其最大特色是对于公民留言逐条较为详细的回复。借助博客,李恭进一方面可以了解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倾听人民群众对于兴国县现状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促进本职工作的开展。

    江西民生博客官员博客排名第二位的是南城县委书记胡领高。截至2011年7月24日,访问量为274751次。与李恭进博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领高博客的大部分是原创性文章,其中有的是本人在各类场合的讲话,如“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县委县政府机关老协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有的是政务公开内容,如“‘项目建设百日冲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一览表”、“今年的53件民生实事”;有的是对于群众反应集中问题的看法和解释,如“关于理顺占编不在岗教师的几点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群众在博客上反映的问题,胡领高对其进行了集中回复,并制作表格通报回复内容及办理落实情况,如“2010年7月我的博客反映问题进展情况通报表”。总体上看胡领高博客内容较为丰富,既有通报政府相关政策、本人日常工作内容,也有对于公民在博客上反映问题的答复,其特色是“发声”较多,能及时发布政府的最新政策和信息,对公民的留言和提问进行集中回复,并及时通报落实办理结果。

    (二)政务微博

    2011年3月根据微博的综合影响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出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和官员微博,在党政机构微博排名中广东省公安厅腾讯微博以92分名列第一。官员微博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综合影响力指数77.49名列第一,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微博以综合影响力指数63.4名列第二,张春贤于2011年两会期间开通腾讯微博,成为开设微博级别最高官员受到网友热捧,短短两个小时内,关注张春贤微博的“听众”就超过了1600人,但两会后微博即关闭。因此本文选取官员微博排名第二的蔡奇腾讯微博和党政机构微博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公安厅腾讯微博加以重点考察。

    1.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腾讯微博(http://t.qq.com/tabtoo)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自称是“微博控”,2011年3月在接受腾讯网采访的时候他认为写微博就像办一份报纸,要坚持民本这个理念,更多地关注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问题。对于官员如何“织围脖”,蔡奇有自己的独到观点,他提出10条准则,即:“挤出时间、选准角度、积累素材、巧用配图、善于互动、应对质疑、当好编辑、关注别人、推荐自己、创办杂志。”在谈到政府开微博时,他认为:“政府机构开通官方微博的最大意义在于走进群众,最大好处是汇聚民智,最大作用是为民服务,最大变化是改善与民关系。作为政府应主动些,须明白开博比不开博好,发声比不发声强,沟通比不沟通优,微薄之力是不可估量的。”可见,蔡奇本人对于微博极力推崇的原因在于肯定微博对于政治沟通的积极意义。截至2011年7月24日,蔡奇微博共发布广播2331条,听众4385483人,可谓人气爆棚。蔡奇还在资料中公布了自己的QQ号码和邮箱地址。

    对蔡奇微博内容进行考察,发现内容涵盖面极为广泛。其中有个人生活的感悟、体会,如:“小小黑板报,勾起对美好中学时光的回忆,又寄托多少自尊和梦想。”有对于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如:“看望基层组织部干部寄语。开化:组织部要办好官博,做好群众工作。常山:组工干部要好好干活,天天奉献!衢州:西区认不出来了,组织部干部也认不出来了,说明我们的事业在发展、在变化!衢江:衢州变化看衢江,衢江变化看干部。组织部要围绕发展配好干部。”有对于当前热点新闻的报道。如蔡奇在微博中对于2011年7月23日晚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进行了连续的关注。从事故发生时间7月23日晚10点30分至笔者统计时间7月24日早10点30分的12个小时内,蔡奇共发布(转发)广播36条,对事故救援进行了全程的信息发布。有对于学术历史的研究,如:“庄子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在他眼里看来,大小长短是相对的。每个东西都比它小的东西大,也都比它大的东西小,故每个东西既大又小。其用意不在对现象作区别,乃在于扩展人的视野,透破现象的时空界线,心灵才能从锁闭的境域中超拔出来。这种相对论思维当记。”有对于国际政治的评论,如:“奥巴马承诺推动移民改革,让1100万非法移民就地合法。虽然奥巴马一再赞扬移民对美国的贡献,提及新兴科技公司1/4为移民所创,包括谷歌、英特尔和雅虎等,但明眼人都看出奥巴马旨在争取拉丁裔选票。美国拉丁裔人口约5000万人,在2008年大选中超过2/3把票投给他。可见美国政治无不被利益操纵。”

    总体上看蔡奇微博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以2011年6月13日~2011年6月19日的一周为例,共发表了38条微博,其中原创微博19条,转播他人19条;原创微博被转播了共6869次、评论了共273次;共增加了20915个粉丝。第二,工作日志与个人感悟并进。蔡奇微博中最主要的两部分是对于每天工作的记录、体会和生活、学习中的个人感悟。这两类内容从数量看齐头并进,更替出现,构成了其微博的主体内容。第三,网友追捧度高。蔡奇的每篇微博都会引发大量的评论和转发,少则几十条,多则上千,网友称蔡奇为蔡老师,在网络上博得了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2.广东省公安厅腾讯微博(http://t.qq.com/gdga110)

    2010年2月,广东省公安系统便率先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3个月内,广东公安微博共发布信息近万条,粉丝总数逾10万人,评论总数超过3万条。截至2011年7月24日,广东省公安厅腾讯微博共发布广播3499条,听众4136328人,一直占据着党政机关微博排名的首位。

    从发布的内容来看,广东省公安厅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内部工作信息通报。如:“广东省公安厅在肇庆市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微博工作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公安微博建设经验和做法,对下一步公安微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第二,警情通报。如:“经惠州警方全力侦查,4月16日凌晨,专案组民警抓获惠深沿海高速公路‘4.13’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某健(男,15岁)、蔡某成(男,16岁)、黄某泉(男,19岁)三人。经查,林某三人为案发段高速公路附近稔山镇石头岭村村民,均小学辍学、无业。”第三,警方提醒。如:“电信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你把钱汇入他们的指定账户,接到此类电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他们,也不要因为个人的相关信息被泄露而感到紧张和害怕。如果自己接到类似信息、电话,应及时向家人求证或就近报案。”第四,交通讯息。如:“广清高速往广州方向K37(狮岭至海布施工路段)车流较大,现场行车缓慢,请谨慎驾驶。”第五,其他信息发布。如:“广东省公安厅平安南粤网招聘4名合同制工作人员,其中综合类网络编辑2名,互动类网络编辑2名”。

    目前广东省公安厅微博已经成为广东省公安信息发布的集散地,是公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分析其之所以位居党政机关微博排名的首位,原因首先在于广东省互联网与微博发展在全国位于前列,政务微博在广东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次,广东省公安厅微博发布信息种类多样、更新速度快,能满足广大公民的需要;第三,它所发布的每一条微博都配有图片,一部分微博还配有视频资料,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也是吸引大批“听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