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4-7个月宝宝的日常照护

徐国红;凌一;耿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养育健康宝宝的秘诀最新章节!

    在宝宝的日常护理中,生活照护一直是琐碎的。妈妈不仅要保证宝宝的营养,还要每天把宝宝打扮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4-7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出乳牙,开始有自己的小脾气了,妈妈在照护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宝宝这期间的各种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那么,在宝宝4-7个月期间,日常照护应该注意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提示吧。

    (一)身体护理

    在宝宝4-7个月的时候,身体护理依然马虎不得。此外,根据宝寞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妈妈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保护乳牙

    宝宝第一次长牙一般是在出生后6-8个月。不过,乳牙萌出的早晚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可以早到4个月,有的可以晚到10个月。并不是牙出得早,宝宝就聪明,出得晚就显得迟钝,只要他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晚与智力无关。

    多数宝宝出牙无特殊反应,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低热、暂时性流涎、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宝宝牙齿生长得好坏不仅关系到面部的美观,更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因此,做好宝宝出牙前后的家庭护理极为关键。

    宝宝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涎、牙肉痒、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清洗包皮和外阴

    一般来说,男宝宝的包皮在宝宝半岁之前是不需要特意清洗的,因为男宝宝的包皮在4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不过,如果宝宝生下来包皮就过长,那就要经常清洗,因为此处极易“藏污纳垢”,易于细菌繁殖而诱发炎症。

    在清洗宝宝包皮时动作要轻柔,小心地翻开包皮,忌用含药物成分的液体或皂类,以免引起刺激和过敏反应。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再将包皮翻回去。

    如果是女宝宝,给宝宝洗屁股的时候,一般用温水即可,最好不要使用肥皂。清洗外阴时一定要像给女宝宝擦屁股一样,从前往后洗,而不能从后往前洗,否则肛门及其周围的细菌就容易污染外阴。洗外阴时,应将阴唇分开进行充分清洗。

    女宝宝因为雌激素分泌水平低,阴道上皮较薄,阴道分泌物呈碱性,缺乏阴道杆菌,阴道的自然防御力较低,所以内外阴都易被感染。

    给宝宝清洗外阴的盆和毛巾一定要专用,不应再有其他用途。使用的盆最好为金属质地,以便用其加热洗涤用水,使用时应将毛巾放入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晾凉至40℃左右再使用,这样能将自来水、毛巾和水盆上的杂菌杀灭;而一半热水加一半凉水就起不到杀菌的作用。

    纠正脊柱变形

    宝宝一天比一天结实,妈妈可能会尝试着要宝宝站立起来。经过儿次小心翼翼的试探,宝宝终于可以扶着窗台或者是妈妈的胳膊站立起来。当然,有了第一次,宝宝就会尝试第二次、第三次……

    宝宝站着时,肩膀是否一高一低?宝宝趴着、躺着或弯腰时,脊柱是否歪斜一方?妈妈此时要仔细观察宝宝,如果宝宝有类似的症状,就要小心了!

    如果不是先天性的脊柱侧弯或是侧弯的角度不严重,未引起骨骼变形,爸妈从外观上不易看出宝宝是否有脊柱侧弯的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脊柱侧弯的患者,只要接受保守汗法,症状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妈妈不必过于担心。不过,小宝宝可能会因为背椎压迫到神经,而感到有些疼痛,或是有肌肉不舒服、腰酸的问题。

    爱心提示

    由于宝宝的骨骼在4-7月发育并不完全,经常躺在软床上容易造成宝宝的脊柱变形,建议最好让宝宝睡在硬板床上。

    不太严重的患者,建议可以通过运动治疗来矫正。运动治疗的目的在于强化凸侧的肌肉,伸展凹侧的肌肉,让脊柱两侧的肌肉能正常且平衡地配合。此外,也可藉由姿势的矫正来缓解宝宝的不舒服,如侧躺在凹侧时,应尽量放松,让上凸的脊柱可藉重力往下;若躺在凸侧时,则可在侧弯的顶点加个枕头,让凸侧往上顶。

    当然,妈妈也可在家里适度地帮宝宝做些伸展运动,如扩胸运动、暖身操、仰卧起坐等,来训练宝宝的腹肌、背肌,这样可以减少宝宝日后腰酸背痛情况的发生,并能有效纠正宝宝脊柱侧弯的问题。

    在日常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宝宝的脊柱稍微有点变形,妈妈可以让宝宝尽量采取仰卧的姿势休息,以减少脊椎之间的活动性,减低侧弯恶化的可能。宝宝站立时,要尽量将宝宝的身体伸直,或是让宝宝靠墙站立,以此来纠正宝宝变形的脊柱。

    (二)生活护理

    正确使用摇篮

    如果宝宝啼哭,妈妈经常会把宝宝放到摇篮里慢慢摇晃,这样宝宝就比较容易安静下来。这主要是摇篮的缓慢摇动让宝宝感觉到了在妈妈子宫中的那种感觉,使他感到好像回到了过去那种熟悉的环境,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但是,摇篮并不是让宝宝舒服的法宝,使用不当的话,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妈妈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当心。

    摇动摇篮,幅度千万不可过大。快速摇动摇篮,由于宝宝颈部的肌肉十分脆弱,受到摇晃时大脑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引起颅内出血或硬膜下血肿。除了眼睛失明、脑瘫外,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因此如果宝宝啼哭,最好是把他抱在怀里,慢慢走动,让宝宝的烦躁情绪逐渐平息。

    预防听力受损

    一个人的听觉在妈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因此,要想宝宝终身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期间的听觉保健,预防宝宝的听力受到损害。

    预防宝宝的听力受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噪声污染。宝宝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迪斯科、摇滚乐等高音量快节奏的音乐,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因此,家里的音响音量不能开得太大。

    避免意外伤害。宝宝6个月以后,喜欢用手去拿一些特别小的东西。妈妈在照看宝宝的时候,要避免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洙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

    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感染。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为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当宝宝吐奶或呛奶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此外,在给宝宝淋浴、洗头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

    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

    警惕药物致聋。聋哑症是感音性耳聋中最严重者,而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因此,宝宝病了尽可能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内耳有毒副作用,一些药物还可发生变态反应。

    应对“粘人”的宝宝

    在日常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妈妈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小宝宝除了粘在妈妈身上,其余的人谁都不理,哪怕是睡在他身边的爸爸,也无法从妈妈手里把他带走。只要一离开妈妈,宝宝就哭个不停。碰到这样的宝宝,妈妈经常是无奈而又上火,毕竟妈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着宝宝,妈妈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那么,碰到粘人的宝宝,妈妈应该怎样来处理呢?

    爸爸要经常抱他/亲他、和他说话,尽量让宝宝知道你是爱他的。

    爸妈都在家时,可以让宝宝一个人玩,但爸妈要保证有一个人在宝宝的视线范围内,他可以常看见你。这会使他在妈妈上班不在家时,想到:“现在妈妈不在,过一会儿会在的,等着吧!”

    在你离开前让宝宝处于愉快的状态。早上你早一点起来,做好上班的准备,再和他玩一会,然后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说一会回来和你玩”。

    当宝宝不冷静时,你要冷静。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宝宝,走时要微笑、说话声音要轻柔,不要给宝宝急躁勿忙的感觉,让宝宝感到害怕和无助。

    在你回来时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老说同样的一句话,他会对你离开他了再回来,不那么在意,安全感不受影响。

    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说声再见就走,会显得你真的消失不见了。

    不要迟到。如果宝宝白天要送到爷爷奶奶那边,去接他的时候一定要准时,不要让宝宝焦急地等待。

    纠正宝宝的“恋物癖”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会透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例如: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就有了吸奶嘴、吮手指等动作出现,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就出现了抚摸棉被角,或是喜欢覆盖或把玩熟悉柔软的毛巾、毛毯、棉质纱布、玩偶、枕头等。

    从发育的观点来看,这些现象都是自然的过程,宝宝在婴儿时期,当想睡觉、肚子饿、兴奋、不顺意的愤怒情绪等情形出现时,爸妈或护理者可能会随手拿些替代物来安抚宝宝的情绪。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极少的宝宝也会对这些替代慰藉物产生依恋,患上“恋物癖”。

    宝宝的恋物癖是轻微孤独症表现之一,发展下去,比较严重的会形成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性格,对宝宝的健康发展影响非常大。为了防止宝宝出现这样的倾向,专家建议父母增加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多用亲情和宝宝沟通,一般来说我们并不赞成爸妈过早地让宝宝独处一室。不过,宝宝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爸妈就要多加注意了,尽量及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戒掉宝宝的“恋物癖”。比如,平日里喜欢含着奶嘴睡觉,爸妈要尽量减少宝宝吃奶嘴的时间与次数,慢慢地,他就会对奶嘴生疏,但是帮助其改善的父母要持之以恒,不要宝宝一吵闹就拿给他。尽量不要将焦点摆在这件事上,以淡化处理的方式,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忘记这件事了。当宝宝已经长了牙齿,可以吃辅助食品时,尽量让他们吃固体食物,唯有在口腔期得到满足,才能对于奶嘴的需求不那么强烈。

    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也许不会将宝宝依恋的物品视为有害的东西,但是癖好一形成,可能会发展成宝宝对某些特定物品产生强烈的依赖,因而影响独立健康人格的发展,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事。

    训练宝宝用勺吃饭

    宝宝逐渐长大,除了乳汁,还需要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当宝宝开始品尝乳汁以外的食品时,就要遇到用小勺喂的问题——因为好多固体食品是不能用奶瓶喂的。为了能使宝宝顺利地添加辅食,吃上糊状或固体食物,让宝宝习惯和熟悉小勺是很重要的,这也为日后能顺利断奶打下了基础。

    一般来说,妈妈开始用小勺喂时,宝宝往往不习惯,因为以前吃奶的时候,都是努力地吸,而现在突然面对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一时无法习惯。因此,开始的时候,宝宝会“拒绝”用勺子喂的食物,有的宝宝一碰到勺子就会把嘴转一边,有的甚至用小手往外推。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继续用勺子喂宝宝食物,宝宝可能就会闹情绪了。遇到这种情况时,爸妈可在每次给宝宝喂奶前,先试着用小勺喂些食品或在吃饭时顺便喂些汤水。慢慢地宝宝觉得小勺中的东西很好吃,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再喂宝宝就比较容易接纳小勺了。

    有的爸妈看到宝宝拒绝用小勺喂食,就不再坚持,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用小勺喂食,不仅是让宝宝吃到食物,关键是要引导宝宝主动学习吃食物。让宝宝在不断品尝到新的滋味中,激发宝宝吃食物的热情,宝宝只有接受了小勺,才能吃出乐趣。爸妈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要注意帮助宝宝学会使用小勺。具体方法是:在喂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拿一把勺,自己拿一把勺,边给宝宝喂饭,边教宝宝怎样用勺。开始宝宝持勺不分左右手,妈妈没有必要迫使宝宝纠正,两手并用有助于宝宝左右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用勺子不够熟练,会弄得手、脸、衣服到处都是饭,甚至摔碎碗杯。爸妈这时不要斥责,更不能因此让宝宝失去兴趣,一定要多给宝宝机会,相信宝宝会逐渐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的。

    开始排便训练

    训练宝宝控制大小便可从宝宝2个月时开始,此时,宝宝的腰还很软,但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给他一个信号让他排便,便后即将宝宝放回原位,时间不可长,也不要过于着急,慢慢来,使宝宝明白“信号”与排便的关系。当宝宝条件反射建立起来后,就会按照父母的指令大小便了。

    在宝宝半岁左右,当宝宝清醒时,可半小时到1小时把尿1次,在宝宝入睡前要把尿,入睡后数小时应把尿一次。随着宝宝的长大,把尿的时间可相应延长。

    等到宝宝1岁的时候,宝宝基本可以自己坐稳,这时可以让宝宝坐在便盆上大便,而不需要爸妈把持,如果你的宝宝还不能自己坐稳,爸妈可以蹲在旁边给予扶持。爸妈要经过观察和摸索,逐渐掌握宝宝大便的时间,不要因时间掌握不准而让宝宝坐盆的时间太长,更不要在宝宝坐在便盆上时给宝宝喂食。此外,便盆要放在一个容易看到的地方,而且位置要固定,以便让宝宝想要大便时形成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