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8-12个月宝宝的疫病防治

徐国红;凌一;耿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养育健康宝宝的秘诀最新章节!

    宝宝生病是妈妈最头疼的事情了。妈妈看着宝宝遭罪,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为了宝宝能健康地成长,先了解一下8-12个月宝宝的疾病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段时间,妈妈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变化情况,由于断奶期间,宝宝可能一时不能适应,引起情绪波动,容易生病。因此,妈妈要对断奶期的宝宝更加关爱一些。

    (一)宝宝的健康检查及疫苗接种

    在这段时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妈妈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带宝宝到医院做一个彻底的健康检査,看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有无一些特殊疾病的早期症状。让医生检查一下,妈妈就会彻底放心了,要不然,一碰到宝宝发烧、咳嗽的症状就会胡思乱想,怕宝宝有什么未知的疾病。那么,到医院里一般都要给宝宝检査什么呢?

    贫血:宝宝8-12个月的时候,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若补充不及时,就易发生贫血。一旦发现宝宝贫血,要分析贫血的原因,确定到底是饮食原因还是疾病造成的。明白造成宝宝贫血的原因后,再根据情况适当地给宝宝予以调节。宝宝是否贫血,妈妈在家时也可以发现的,如果宝宝面色、口唇、皮肤黏膜苍白,应考虑到贫血,需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骨骼:8个月以后的宝宝,钙的需秀量越来越大。缺钙会导致宝宝夜间睡眠不宁,多汗,枕秃;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方颅,肋骨外翻。在适当补充不同钙剂的时候,妈妈也应带宝宝每天进行户外活动,以多接受阳光的照射。

    视力:能注视画面上单一的线条,视力约0.1。

    牙齿:8-12个月依然是宝宝乳牙的萌出时期,此时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牙齿。经常观察宝宝牙齿的表面,看有无黑洞或不规则的情况。

    动作发育:能够站得稳,并能尝试独立行走。双手会灵活地敲积木。动作基本与大人无异,灵活熟练,抓东西比较牢,不再像过去那样东西握在手里容易掉。

    微量元素:最好检查一下体内的微量元素,此时宝宝易缺钙、缺锌。缺锌的宝宝一般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疫苗接种

    麻疹疫苗

    宝宝满8个月时,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再加强接种1次。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皮疹发生。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在宝宝8-12个月时接种1次,24个月时加强1次,6岁时再加强1次。

    专家提示,目前没有针对乙脑病毒的特效疗法,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以接种乙脑疫苗最为有效。人体接种乙脑疫苗后需经半个月至1个月方能产生免疫效果,因此接种工作一般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乙脑的发病主要与蚊虫的季节消长有关。我国华中地区乙脑流行高峰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而华南和华北地区流行高峰较华中地区分别提前或推迟1个月,东北地区发病高峰在**月份。

    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是一种由极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比成人高1.5-3倍,且宝宝感染流感后容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脑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因流感而造成的病死率达所以预防流感十分重要。

    流感疫苗是一种相当安全的疫苗。接种流感疫苗,不会对宝宝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因为年年接种疫苗而产生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引起流感的病毒和普通感冒的病毒并不一样。所以,流感疫苗对一般常见的感冒并无免疫力。因为一般感冒与流感之间并不存在交叉免疫力,所以不要误认为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宝宝就“安然无事”不患感冒了。

    6个月以上的宝宝即可接种流感疫苗。3岁以下的宝宝需要接种2次:第一次注射1针,4周后再注射第2针。3岁以上宝宝只需要接种1次。

    最好在流行性季节到来之前1个月接种流感疫苗。一般来说,我国北方流感流行的时间是11月下旬至来年1月中旬,南方地区则是每年1-2月份。

    另外,妈妈还要注意以下4类宝宝不宜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过敏体质,尤其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患感冒、发烧、发热等或急性病发作时,则先治病,等身体恢复后再接种。

    (二)宝宝的异常情况

    食欲不振

    有些宝宝在断奶后会出现食欲不振、偏食,甚至厌食,导致体格发育达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引起宝宝食欲不振的原因有:

    微量元素缺乏。临床发现,厌食、异嗜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头发中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宝宝,其味觉即对酸、鉗、苦、辣等味道的敏感度比健康宝宝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减退。

    疾病。宝宝可能因为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等导致食欲不振。

    不良习惯和饮食安排。平时已养成吃零食习惯,对吃饭感到没有滋味。点心的给予方式不适当,用餐的时间不规律,饭前饮用过多的牛奶、果汁等饮料,都会让宝宝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有些爸妈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给宝宝吃,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宝宝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品,而对所谓不好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

    咀嚼能力不足。辅食添加不合理,有的宝宝从小没有锻炼咀嚼,吃什么都囫囵呑下,碰到稍硬的食物,不是吐出就是含在嘴里。家长为了让宝宝将食物咽下,就喂大量汤水,冲淡了胃酸,久而久之宝宝食欲减退。

    运动量不足。活动量不够,食物尚未完全消化,没有饥饿感。宝宝过于疲劳或过度兴奋,吃饭时想睡觉或无心吃饭,均影响食欲。

    甜食影响。大多数宝宝喜爱吃鉗食,有些高热量的食物虽好吃,却不能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且严重影响了宝宝的食欲。食欲不振的宝宝中,大多数很少喝白开水,他们只喝各种饮料,如破酸饮料、果汁、糖水、蜂蜜水等。这样使大量的糖分摄入体内,无疑使糖浓度升高,血糖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因此,这些宝宝难得有饥饿感,也没有进食的**了。

    当然,由于遗传、环境、体型、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宝宝对营养需要个体差异性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异。所以妈妈切不能互相比较宝宝的进食量,判断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食欲不振。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正常,少吃一点也无大碍。如果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发育,那么,妈妈就要想办法增强宝宝食欲。

    补充微量元素。如果宝宝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等,应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若为微量元素缺乏,则应补充,这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患,增加食欲。

    健脾开胃。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宝宝食欲不振与其脾胃功能不好有关,治疗上可以服用健脾和开胃的药。同时给宝宝按摩,效果也不镨。

    纠正不良习惯。尽量不要在吃正餐之前给宝宝吃零食,同时控制宝宝吃鉗食的量。对于咀嚼能力差的宝宝,妈妈要耐心地训练他的咀鳴能力。

    高热

    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婴儿时期的发热经常并不是因为生病而引起。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所以可能会受到大哭、穿着、房间内温度等原因影响而引起体温升高。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是口腔温度37℃肛温约髙0.5℃,腋温约低0.5℃。一天之中,可能会因为运动等原因,体温会随着波动,但一般不超过1-1.2℃,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即可称为发热。

    宝宝发热是爸妈最为焦急的事,因为持续发热,尤其是高热,不仅会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极大地消耗营养物质,有些宝宝因为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还会出现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指宝宝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排除颅内感染及代谢性疾病体温升高大于39℃时发生的惊厥。90%的高热惊厥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宝宝。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可停止呼吸1-2分钟,重者出现口唇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

    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宝,家里应常备阿司匹林、泰诺等;在患感冒或其他热性疾病初期,爸妈应给宝宝反复多次测量体温,一旦发热至38℃,就应立即口服退烧药物,以防体温突然升高,引起抽搐。此外,还可以用物理降温方法降低体温,物理降温方法较药物降温安全、副作用小。具体方法如下:

    用32-36℃的温水擦浴,促使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加速热量的散发。

    用浓度为30%左右的酒精擦拭身体。酒精擦浴可使体表皮趺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迅速降温。

    将冰袋置于高热宝宝的前额、两侧颈部,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避免高热对大脑的影响。冰袋也可放在宝宝腋窝、腹股沟等处。

    一般而言,只要能够将宝宝体温降至38℃以下,就可避免惊厥的发生。

    在宝宝发生髙热反应时,宝宝口腔黏膜干燥,易在此情况下受到损伤,引起口腔炎症。故应注意口腔保健,可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宝宝高热时常处于嗜睡状态,此时爸妈要注意变换宝宝体位,并经常按摩宝宝的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如果宝宝能够进食,要及时哺喂母乳,较大宝宝可给予流质饮食,并鼓励多饮水,避免脱水。

    发生高热惊厥后,应带宝宝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宝宝抽搐5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途中,将宝宝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宝宝包裹太紧,使宝宝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发生窒息死亡。

    左撇子

    宝宝开始拿勺吃饭了,爸妈会发现有的宝宝拿勺的手跟大家不一样一他们用左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左撇子”。一般而言。如果爸妈其中有人是左撇子,宝宝会习惯使用左手的概率也就相对提高。

    那么左撇子需不需要纠正呢?很多爸妈会强制性地让宝宝改用右手,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双手的活动功能与大脑的分工有关。大脑左半部管右手,右半部指挥左手。大脑左半部负责语言等功能,右半部负责空间方位等功能。宝宝习惯用左手,这表示宝宝的右脑比较优势,也说明宝宝的空间方位感强。

    手习惯,还会阻碍宝宝的发展,让宝宝处于挫折与无助感中,容易造成宝宝说话结巴、紧张、情绪不安等状况。

    当然,开发孩子大脑的潜力,增长智力,最可取的方法也许是训练孩子从小学会两只手并用。如果宝宝习惯用左手吃饭,那么在平时的玩耍中可以让宝宝多用右手,比如让左撇子的宝宝学着用右手捡球;同理,惯用右手的宝宝可以学着用左手捡球,因为在双手操作中,宝宝同时刺激了左脑和右脑,这对宝宝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还没出牙

    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造成乳牙萌出差异的原因有:

    遗传因素。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热地区的宝宝牙齿萌出迟。

    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身长、体重较高的宝宝比营养差,身长、体重较低的宝宝牙齿萌出早。

    宝宝出牙迟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营养缺乏,佝偻病也会导致出牙迟缓。妈妈在平时一定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出牙及牙齿情况。排除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平时多注意给宝宝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并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保证牙齿萌出所需的足够的钙质。

    呕吐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呕吐,总会认为是宝宝的肠胃发生了问题,于是就会给宝宝吃一些肠胃消炎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宝宝呕吐未必就是肠胃问题,呕吐只是一种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虽然大部分属于胃肠疾病,但喉咙发炎、咳嗽、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等也有可能会引起呕吐。有些时候,呕吐物会含有一些绿色的胆汁,表示胃肠道有一段发生了阻塞,且发生的部位可能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分以后的位置。当然,含有胆汁的呕吐物,也有可能只发生了单纯的剧烈呕吐,而无肠胃道阻塞的情形。要判别造成宝宝呕吐的原因,在不同年龄层需要考虑有不同的疾病。

    在这里我们着重从婴儿期和幼儿期两个时期来分析宝宝呕吐的原因。

    婴儿期

    在新生儿期,吐得较厉害的宝宝,可考虑给予药物治疗,但若给药一段时间仍未改善,则应考虑进一步做胃肠道的检查。若是出生两三个星期后才开始呕吐,每次发生的时间在喝奶15-30分钟后,且越吐越厉害,甚至产生喷射性呕吐,则应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问题。

    “肥厚性幽门狭窄”为胃出口幽门附近的肌肉因不明原因的肥厚而阻塞了出口。症状通常在出生时不明显,直到两三个星期后才开始出现,而且越吐越厉害。但吐完之后宝宝仍想再吃,严重的还会因为呕吐厉害而脱水。

    当宝宝逐渐长大,喜欢将手或抓到的东西放进嘴巴里时,病菌就有可能因此而进入体内。这时急性胃肠炎引起呕吐的概率就增加了,一般在一两天内呕吐症状就会缓解,但有可能会伴随着发烧。

    6个月后,由于母亲给予宝宝的抗体逐渐消失,以及宝宝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加,宝宝感冒的机会就增多了。宝宝常会因为中耳炎、喉咙发炎而合并呕吐的症状,即所谓的“肠胃型感冒”。除了一般呕吐的处理原则之外,此时更重要的是治疗引起呕吐的原因。

    若呕吐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合并间歇性腹痛,大便呈果酱色,就要小心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了。

    幼儿期

    这个时期呕吐的原因较多来自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有些呕吐是急性的,有些则是慢性,而且是周期性的。周期性呕吐的患儿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剧烈的呕吐而无法进食,常需住院打点滴处理,每次持续3-5天,然后自行好转。这种患儿通常做了很多的检查,但都显示正常。

    另一种慢性呕吐也常见于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症常见于2-6岁,比较神经质或脾气大的宝宝,往往会因一点点小事就会想吐,属干心理性的呕吐。例如妈妈老是逼迫宝宝进食,造成宝宝看到食物就会想到呕吐。呕吐的本身并没什么好担心,反而爸妈应该改变育儿的方法。

    此外,在宝宝发生呕吐后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维持呼吸道的杨通。宝宝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爸妈需立即清除鼻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若呕吐发生在宝宝直立或卧床时,可以先让宝宝身体向前倾或维持侧卧的姿势,让呕吐物易于流出,不至于让宝宝吸入呕吐物,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保持口腔的清洁。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使宝宝更加不舒服。所以较小的宝宝,爸妈可用湿纱布沾开水清洁口腔;而较大的宝宝,可用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短暂禁食,然后清淡饮食。对于呕吐最好的处理是暂时先禁食4-6小时,包括开水、牛奶都不喝。当症状改善,宝宝较舒服时,再给予清淡食物,如稀饭、馒头,但应避免奶制品、油腻饮食,这类食物会引起胃胀或恶心感。

    尽快找医师诊治。呕吐只是一种症状,它可能是众多疾病的许多症状之一。为了查明宝宝呕吐的原因,爸妈应该及时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也是爸妈不得不提防的事。食物遭受到细菌污染后,细菌极易在这些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常见有沙门菌及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点心等容易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或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海产品如海鱼、海蟹、海蜇等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

    为了宝宝的健康,预防食物中毒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爸妈应该怎样来预防宝宝食物中毒呢?

    注意饮食卫生。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是大打折扣。烹调食物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首先应该清洗自己的双手,同时将食物在烹调前清洗干净。冰箱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以免造成污染;切生、熟食品的案板、刀具也要分开。

    注意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如果要买成品或半成品食物,一定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能买过期的食品。买来的食品也应尽快给宝宝食用,不要长时间放在冰箱里。吃不完的食物要根据包装上的贮藏要求进行贮藏。

    对于含有毒素的食物要正确加工。扁豆中含有有毒物质,必须炒熟焖透才能食用,否则易引起中毒;豆浆营养半富,但是生豆浆容易引起中毒,因此豆浆必须煮透才能喝;发了芽的土豆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使人中毒,不能给宝宝食用;吃海产品或盐渍食品,要充分煮熟煮透。

    对于特殊食物要使用适当的炊具。山楂、海裳等果酸含量高的食品,不食物中毒的处理

    宝宝容易误食各类非食品类的异物,一旦情况发生,爸妈要掌握基本的误服毒物、误吞异物的现场急救常识,为宝宝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如果宝宝误食消毒剂、漂白水、去污粉等各种化学清洁用品,原则上应立即送就近医院救治;若医院离家较远,则要呼叫救护车,并同时进行现场急救。爸妈首先要辨明宝宝吃的是什么药或毒物,如果不清楚,就要将药品或毒物的包装及宝宝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爸妈千万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应该立即给予牛奶、豆浆、鸡蛋清服下,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若是误服有机农药中毒的宝宝,他们呼出的气息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三)8-12个月宝宝的常见疾病及处理

    感冒

    感冒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90%以上的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并通过打喷嚏或咳嗽在人群中传播。宝宝鼻腔短小,鼻道狭窄,没有鼻毛,鼻黏膜柔弱,加上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组织器官发育也不成熟,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宝宝一年得上5-6次感冒是属于比较普遍的。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流鼻涕、鼻塞、咳嗽、嗓子疼、疲倦、没有食欲、发热。一般来说,感冒持续7-10天,有的可持续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最晚消失的症状,它往往会持续几周。

    在宝宝有感冒症状和治疗期间,妈妈要耐心地照顾好宝宝,不要让宝宝有烦躁和忧伤的情绪,这样对宝宝的康复才会有利。一般来说,妈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休息。对于感冒,良好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尽量让宝宝多睡一会,并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别让宝宝累着。

    照顾好宝宝的饮食。让宝宝多喝水,充足的水分能使鼻腔的分泌物稀薄一点,容易清沽。此外,让宝宝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丰富的水果,尽量少吃奶制品,因为奶制品能增加黏液的分泌。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保持空气湿润。室内要保持足够的湿度,尤其是夜晚,这样能帮助宝宝更顺杨地呼吸。

    为宝宝做个蒸汽浴。让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房子里待上15分钟,宝宝的鼻塞定会好转。如果让宝宝在稍热的水中玩上一会,也能减轻鼻塞的症状,降低体温。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热退出疹为特点。以6-18个月幼儿较多,6个月以内和2岁以上幼儿少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多发。病后可获较巩固的免疫,再次发病者少见。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早期有高热现象,伴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患儿在发热期间食欲较差,出现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初起于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和臀部尤为明显。一般来说,皮疹在1-2天可消退,并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

    幼儿急疹尚无特效治疗,只需对症处理。患幼儿急疹后,家长要让宝宝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发热时,要给宝宝多饮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8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等。如果体温较髙,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适当应用少量的退热药物,以免发生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