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1-2岁宝宝的疾病防治

徐国红;凌一;耿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养育健康宝宝的秘诀最新章节!

    宝宝1-2岁的时候,已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词汇,这个时候如果生了,他可以在提示下告诉妈妈哪里不舒服。虽然此时宝宝要比1周岁前容易护理,但是宝宝生病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平时妈妈还是要尽量预防疾病。

    (一)宝宝的健康检查及疫苗接种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宝宝在不同的时期要做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在健康方面,检查的内容基本不变、但是疫苗接种却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身体健康

    在宝宝1-2岁时,妈妈要为宝宝做的检查项目一般有以下几点:

    大小便: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湿了裤子会主动示意。

    动作发育:能够独立行走,会倒退走,会跑,但有时还会摔倒;能扶着栏杆一级一级上台阶,下台阶时,他就往后爬或用臀部着地坐着下。

    视力:此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尽量不让孩子看电视或少看电视,避免斜视。

    听力:会听懂简单的话,并按妈妈的要求做一些动作。

    血液:孩子须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蛔虫症:1岁半的宝宝,自己能够吃东西、喝水,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感染蛔虫症。检查大便的时候,应看是否有虫卵。

    肘部脱位:1岁半的宝宝活泼而好动,但其肘关节囊及肘部韧带松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牵拉时易造成桡骨头半脱位。所以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应避免过猛的牵拉动作。

    语言:宝宝语言能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宝宝可能语言能力比较超前,有些可能善于思考,只要他总体发育好就可以。

    疫苗接种

    在宝宝1-2岁的时候,需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疫苗加强针、水痘疫苗。当然,在接种疫苗之前,妈妈一定要先确定宝宝是否感冒,如果宝宝有感冒症状或其他生病症状,最好不要给宝宝接种疫苗,等宝宝身体健康的时候再去接种。

    (二)宝宝的异常情况

    营养过剰和营养不良

    几乎所有父母都担心宝宝营养不够,长不高,长不壮,因此,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宝宝多吃点、吃好点。有的父母为了给宝宝补充足够的营养,会为宝宝买一些高档的营养品。殊不知,如果给宝宝补充的营养过多,会引起宝宝营养过剩,容易引起身体的一些疾患。妈妈可能还不知道,如果给宝宝补钙过多易使宝宝患低血压,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补鱼肝油过多易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滋补品过多易造成性早熟。可是,过分控制宝宝的饮食,又会使宝宝营养不良,因此,在宝宝的日常饮食中,妈妈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以使宝宝健康成长。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有以下几种

    蛋白质过多。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氮是经肾脏排出的。而肾脏排氬量有一定限度,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肾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将体内过多的氮量排出。若遇宝宝发热、呕吐、腹泻时,体内水分不足,小便浓缩,很易引起高氮血症,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如果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还会破坏体内营养素的平衡,剩余的蛋白质会转化为脂肪,引起婴幼儿肥胖症。通常婴幼儿每天蛋白质供给量每千克体重不得超过3-4克,同时应注意水分的补充。

    糖过多。糖类是维持婴幼儿生长发育重要的能量来源,孩子日常膳食中已有足够的糖类,无需额外补充食糖。孩子吃过多的鉗食,不仅会妨碍牙齿生长,而且还容易造成身体虚胖,自身免疫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

    脂肪过多。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在身体各部位堆积。如果在脑组织中堆积到一定量时,会形成“肥胖脑”。经研究,婴幼儿大脑的沟回皱褶越多,智力发育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大脑沟回紧紧缩在一起,所以智力发育的水平自然就会降低。另外,婴幼儿期摄入过多脂肪还易诱发成年期的肥胖症、冠心病。

    维生素过多。婴幼儿大剂量口服维生素丸或食用含有某些维生素的强化食品,特别是过多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会因在人体内积累而发生维生素中毒症,出现呕吐、厌食及烦躁不安等症状。

    营养滋补品过多。有些“让孩子高个儿”的营养滋补品,含有一些比较可疑的成分,可能导致宝宝性特征发育异常。还有一些营养滋补品含有人参、鹿茸、阿胶、花粉、蜂王浆等成分,宝宝经常食用,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长期饮用会引起性早熟。

    此外,宝宝如果吃得过饱,营养过剩,还可使人体中免疫细胞过早发育,导致中年时期免疫力迅速下降。营养过剩的宝宝成年后,无论是体力、智力等方面的功能都将大大下降。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吃饭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要见到好吃的东西就拼命吃。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质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宝宝。

    宝宝营养不良,一般认为是长期饮食不当,或疾病的影响而造成的。包括母乳汁不足,没有及时添加适当的辅食,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质量不高,断奶后营养不充分等。因患某些疾病,致使长期摄食不足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以及代谢消耗过多,致使营养物质补充不足,机体消耗自身组织,使各系统的功能及全身代谢均受影响。营养不良的宝宝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重度营养不良,可见肠壁变薄,黏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变性,淋巴组织和胸腺显著萎缩,90%的脂肪消失,身体极度消瘦。

    宝宝营养不良的具体表现有:

    情绪变化:宝宝变得郁郁寡欢、反应迟纯、表现麻木,表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与甜食摄入过多有关;宝宝固执任性,胆小怕事,提示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与钙质摄取不足。

    行为反常:孩子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可能缺乏维生素C;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一种信号。

    过度肥胖:部分肥胖孩子起因于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刁惯造成某些微量元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以及锌、铁等元素)摄入不足所致。

    面部“虫斑”:民间认为,孩子脸上出现“虫斑”是肚子里有蛔虫寄生的标志,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以表浅性干燥鱗屑性浅色垃为特征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谓之“单纯糠疹”,源于维生素缺乏,同样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

    其他:早期营养不良症状还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睡眠减少、口唇干裂、口腔炎、皮炎、手脚抽搐、肌无力等。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查明病因。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治疗疾病,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就要调整饮食结构。

    异食癖

    异食癖是指宝宝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嗜好,对通常不能摄取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发病年龄以幼儿为多,但学龄宝宝亦可见到。

    患有异食癖的宝宝常喜食煤渣、土块、墙泥、砂石、肥皂、纸张、火柴、纽扣、毛发、毛线以及金属玩具(购买玩具)或床栏上的油漆。对较小的物品能吞食下去,较大的物品则**或放在口里咀嚼。即使爸妈发现了,对宝宝的这种行为加以禁止,他们也不会听从劝阻,常躲着爸妈暗暗吞食。一般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疲乏、腹痛、呕吐、面黄肌瘦、便秘和营养不良等。

    形成异食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不良习惯;缺乏铁、锌等;肠内寄生虫病。

    如果宝宝体内有寄生虫,或者患有蛔虫症,可能嗜吃泥土、墙皮,并伴随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大便中可见虫卵,脸黄,唇、甲均苍白,消瘦,疲劳乏力,食欲不好,腹胀,腹痛。此外,有些宝宝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致异食症,如缺锌,不仅有嗜食异物行为,还可有舌炎、口炎;缺铁不仅致缺铁性贫血,还可有异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异常。

    对有异食癖的宝宝爸妈应从教育入手,讲清吃这些东西的危害,不可打骂斥责,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克服异食癖有损无益。与此同时,还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看看缺什么微量元素,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在孩子克服异食癖有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在饮食上,要多给异食癖的孩子吃鱼、虾、瘦肉等髙蛋白质的食物及有硬壳的含锌、铁丰富的食物。至于肠内寄生虫,可给宝宝每年驱虫两次。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超敏反应。大部分食物过敏都属于即时型反应,一般发生在进食后的几分钟至1小时之内,严重者可能会在1分钟内就发生过敏性休克;而迟发型过敏反应则需要几小时或1天后,乃至2-3周后才会发生。

    6岁以下的幼童有1%-3%对食物过敏,尤其是婴幼儿最多。其致病因素:一是作物品种变异,由于目前广泛使用化肥、杀虫除草剂以及灌溉水源和作物生长环境污染,禽畜食用的混合饲料含较多的致敏物质等因素,使近年来食物所含过敏性物质成分增加。二是宝宝个体因素,包括婴儿期缺乏母乳喂养,免疫因子缺乏;体质较弱或年龄偏小,免疫球蛋白不足,溶酶体含量太低;强壮儿免疫功能过于旺盛,稳定性差,在食物中少量致敏物刺激下,产生大量过敏素。另外还可能与其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食物过敏的症状

    发生食物过敏时,人体各系统的常见表现为:

    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部剧痛、腹泻、口臭、打嗝、胀气。

    皮肤:湿疹、荨麻疹、皮肤干燥、黑眼圈。

    神经系统:烦躁易怒、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呼吸系统:憋气、胸闷、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流清水鼻涕。

    视觉与听觉:视物模糊、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流泪、听觉失灵、口齿不清。

    生殖系统:外生殖器水肿、盛痒。

    如果宝宝在进食某些食物后发生以上症状,妈妈一定要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切不可疏忽大意,延误了病情。

    怎样预防食物过敏

    要防止食物过敏,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食入引起过敏的食物。目前,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根治办法,但生活中加以注意是可以完全防止的。某些食物过敏的宝宝只对一两种食物过敏,这样的话,妈妈可将宝宝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在以后喂食宝宝的时候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如果致敏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髙,那不妨变换一下吃的方法。比如不能喝牛奶,就改喝豆浆,不能吃炒鸡蛋,就改成煮鸡蛋。

    许多食品中具有光敏性物质,如我们常食的油菜、莴笋、小白菜、菠菜、芹菜、芥菜、苋菜、马齿苋等蔬菜都属于光敏性蔬菜。特别是在5-8月份,阳光强烈,若此时过多食用这些蔬菜之后又未“躲”开太阳,有些人的皮肤上就会出现红斑、丘疹、淤点、水疱,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并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觉得全身不舒服。

    在日常饮食中,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主要有:

    蛋白质类:如鱼、虾、贝类、鸡、鸭、蛋、豆制品、牛奶等。

    淀粉类:面粉或米类制作的食物、各种坚果、蚕豆等。

    蔬菜类:苋菜、土豆、莴笋、蘑菇等。

    水果类:最多见的是菠萝。因为菠萝中含有一种菠萝蛋白酶,会使少数小宝宝在吃了菠萝后发生过敏,从而发生消化道的变态反应。其他还有芒果、桃等。

    过敏宝宝的护理

    如果宝宝存在着食物过敏症,爸妈可以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这种检查只需抽取1毫升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大约3个小时后就可得到结果。

    知道过敏原后,妈妈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绝不能因担心小宝宝少吃了某些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半途而废。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必须禁食某种事物,那么对含有这种过敏成分的其他食物也要避免。

    在限食计划中,为了不影响宝宝成长,医生会考虑用其他食物来代替所禁食物,以保证宝宝身体对营养素的摄入。比如宝宝不喝牛奶可以改喝豆浆,身体同样可以得到足够的营养。

    生长热

    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的低热,腋下体温可达37.3-37.6℃。发热过程中伴有食欲减退、厌食、口渴、面红、易哭、烦躁、夜惊、指尖冷等症状。一般每次3-4天,之后发热症状自然缓解,且宝宝在发烧期间,活动正常。如经医生详细检査,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则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生长热”。生长热是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标志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迅速,爸妈不必太担心了。

    当宝宝出现“生长热”时,首先应给予宝宝充足的水分,可多喝温盐开水或糖水。其次,增加瘦肉、鱼、蛋、牛奶及蔬菜、水果,满足宝宝生长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宝宝食欲未减退时,不必减其食量。再次,切勿滥用解热镇痛药,服药后虽然能一时退热,但药性一过,体温又会恢复,而且经常服药对宝宝会有副作用。

    如果宝宝之前患过惊厥,当体温达到38℃及以上时,就会出现危险的“高热惊厥”。对这种宝宝,妈妈应立即给予退热剂、镇静剂和其他治疗,最好到医院经医生确诊后对症治疗。

    (三)宝宝的常见疾病及处理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常发生干断奶后以淀粉为主食的宝宝中。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及毛发与皮肤的病变。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以后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

    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活动减少等。而后出现水肿,可为全身性或仅限于局部,一般先见于四肢,渐及全身。

    毛发稀少而细、干枯、渐变黄色或红棕色,易折断和脱落。如供给优质蛋白质后,新生的毛发色素可恢复正常。

    皮肤病变可见皮色发红,继之色素沉着、脱屑、褪色,有时发生溃疡、感染等。

    此外,有呆滞、贫血、腹泻、肝肿大、易感染等表现。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为肠道、呼吸道、尿路感染与败血症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症亦常同时存在。蛋白质缺乏综合征病死率高达15%,且患病宝宝即使治愈后,其生长发育亦长期落后于正常宝宝,故预防发病十分重要。因此,爸妈应做到科学育儿、合理喂养,尤其是宝宝断奶后应避免单纯的谷粉喂养,要同时供给宝宝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较易得病。致病菌主要通过咽鼓管途径,外耳道一鼓膜途径和血行感染三条途径侵入中耳,其中以咽鼓管途径最常见。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且咽口的位置较低,鼻咽部的致病菌很易经此侵入中耳,因此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因此,宝宝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爸妈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及早治疗。

    减少感冒,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是预防中耳炎的有效措施。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在口腔疾病中仅次于龋病和牙周病,占第三位。根据医学临床病例发现,口腔溃疡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多数为1-6岁婴幼儿。

    口腔溃疡的原因创伤性引起。主要由于擦伤、刺伤、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这种溃疡属于一次性的,比较容易治愈。一般敷用一些药物,3-4天即可好,而且不会复发。

    缺乏维生素B2。缺乏维生素氏容易引发各种口腔炎症,如口角炎、唇炎、舌炎。

    体内多寒热引起。

    药物过敏。特殊体质的宝宝可能会因为药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而引起所谓的“多形性红地疾病”,这时宝宝身上会出现靶形红垃,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道均有发炎、溃烂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的口腔溃疡有时也可能与其精神因素有关。比如宝宝因为某些事而过度兴奋或忧虑,都会促使口疮性溃疡的发生。还有,使用一些含有香料的牙膏或者涂抹一些含刺激性的药物,也会引起宝宝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怎么办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口腔溃疡,宝宝都会感到非常疼痛,尤其是喂食的时候,因为疼痛,宝宝常常会哇哇大哭。看见宝宝痛苦的样子,爸妈一定非常心痛。其实,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轻宝宝的痛苦。

    找到溃疡部位:在宝宝口腔有溃疬时,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找到口腔溃疡的具体部位。

    饮食镇痛:不要给宝宝吃酸、辣或咸的食物,否则宝宝的溃疡处会更痛。应当给宝宝吃流食,以减轻疼痛,也有利于溃疡处的愈合。

    转移注意力:多关心一下宝宝,多和宝宝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给宝宝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撒于溃疡面上,让宝宝闭口片刻,每日2次。这个方法虽然很有效,但是会引起一定的疼痛,年龄稍小的宝宝可能不会配合。

    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2,但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不过,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想让宝宝远离“烂嘴巴”的苦恼,最重要的是在平时注意调整饮食,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菠菜、胡萝卜、白菜等。督促宝宝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并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