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员工情绪与管理最新章节!
知错就改,不犯同样的错
上司会给员工犯错的机会,但总是不希望下属犯同样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员工也一样,不论多么优秀的人也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不会犯错。聪明的员工的可贵之处是能在每次犯错误之后,接受教训,及时总结经验,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但一个人要真正做到不犯二次过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人犯第一次错误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故意。不要以不小心作为犯错误的借口,更不能故意去犯错误。如果你能对你的上司说:“领导,您放心,这是我第一次犯这个错误,也是最后一次。”那你就非常不简单了。不过你能够说到做到吗?如果能,那你的上司会相信你的毅力,认同你的素质,进一步地赏识你。
了解上司的处境,尽力帮助他
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此时的你应该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易把关系搞僵,使矛盾激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犯错、失败的时候,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劝慰而非冷嘲热讽甚至落井下石。你的上司也是如此,如果你能体谅上司的处境,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话,你定会得到上司的信任,以后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接受任务时事无怨言
最完整的人事规章,最详细的职务说明书,都不可能把人应做的每件事都讲得清清楚楚,有时会临时跳出一些事来,下属会临时接受一个工作任务。假如公司一位重要的客户要过来,为表诚意,公司要派人去接他。这是临时的事情,职务说明书里是不会有的。那么被派的人如果说:“凭什么要我去?我已经下班了,当时我来时,你们有没有讲过要这样做?”如果你这样子去计较,你在一个组织里是很难出头的。临时的事是一定要有人做的,你要一口答应,一肩挑起。最难的是:要毫无怨言。如果你毫无怨言地去做,你的上司会非常地感激你,他即使当时不说,也会利用另外的机会表扬你、奖励你、回报你。
人不要太斤斤计较。中国有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你在一个地方付出了,会在别的地方得到回报。一个企业的成功要靠全体的努力,你要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
对自己的工作主动提出改善意见
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如果你的上司说:“各位,我们来研究一下,工作流程是否可以改善一下?”严格说来,这样的话,不应该由你的上司来讲,而应该由你说出。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你应该想一下,工作流程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你才是你所干工作的专才,而你的上司不是,却由他提出了改善计划,想出了改善办法的话,你应该感到羞愧。
你敢说你的工作流程都很完善?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作流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改善的可能。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无所谓,安于现状,不对它进行改善。一个组织没有进步,这点做得不好是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想改善,而你却做到了,你就同他人不一样,上司也会喜欢你,看重你。
了解上司的喜好
无论是谁,都会喜欢听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你的上司也不可能摆脱这种情绪。部下要了解上司的喜好,倘若你在汇报中插入一些上司平素喜欢使用的词,就会让他另眼相看。此外,对上司的工作习惯、业余爱好等都要有所了解。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你就不应在他支持的球队比赛失败后,去请示一个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一个精明老练、有见识的上司是欣赏了解那些知道他的愿望与心情的下属的。
欣赏和赞美自己的领导
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拥有你所欣赏的人格特质。玛格丽特?亨格佛曾经说过:“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她的看法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东西”不谋而合。每个人都是相当复杂的综合体,融合了好与坏的感情、情绪和思想。你对他人的想象,往往奠基于自己对他人的期望之中。
如果你相信他人是优秀的,你就会在他身上找到好的人格品质;如果你不这样认为,就无法发现他人身上潜在的优点;如果你本身的心态是积极的,就容易发现他人积极的一面。当你不断提高自己,别忘了培养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习惯,认识和发掘他人身上优秀的特质。
看到他人的缺点很容易,但是只有当你能够从他人身上看出优秀的品质,并由衷地欣赏他们的成就时,你才能真正赢得友谊和赞赏。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领导。然而,正由于他是领导,我们并不能十分容易做到这一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自然会经常对我们的许多做法提出批评,经常会否定我们的许多想法,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
如果我们能衷心地欣赏和赞美自己的上司和领导,当他们得到升迁,当企业得到成长时,一定对你会有所回报——是你的善行鼓舞了他们这样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都来自于你发自内心对他人的欣赏和赞美,你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也许你的领导并不比你高明,但只要是你的领导,就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并且努力去发现那些优越于你的地方,尊敬他、欣赏他、向他学习。如果我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彼此之间有种种隔阂,有许多误解,也会慢慢消解的。
在职时要赞美自己的领导,离职后同样也要说过去领导的好话。对以前就职的单位和领导做一些无伤大雅的评价未尝不可,但如果这种评价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就可能变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就会引起现在领导的反感。
以领导的心态对待企业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组织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只有将身心彻底融入企业当中,尽职尽责,处处为集体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领导都会祝你为企业的支柱。
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为未来做准备,你正在学习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甚至成为领导或领导的领导的技巧。当时机成熟,你已准备就绪了。
当你精熟了某一项工作,别陶醉于一时的成就,赶快想一想未来,想一想现在所做的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能使你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尽管有些问题属于领导考虑的范畴,但是如果你考虑了,说明你正朝领导的位置迈进。
如果你是领导,你对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满意吗?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回顾一天的工作,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如果你是领导,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领导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以领导的心态对待企业,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领导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领导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沉稳入眠,因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正在创造机会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表现得更加忠诚,更具创造力,也会更加努力工作。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当你像领导一样思考时,你就成为了一名领导。
以领导的心态对待企业,为企业节省花费,企业也会按比例给你报酬。奖励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就会兑现,但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企业的资产视为自己的资产一样爱护,你的领导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
然而在今天这种狂热而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下一次,当你感到工作过度却得不到理想工资、未能获得上司赏识时,记得提醒自己:你是在自己的企业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假设你是领导,试想一想你自己是那种你喜欢雇用的员工吗?当你正考虑一项困难的决策,或者你正思考着如何避免一份讨厌的差事时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自己的企业,我会如何处理?当你所采取的行动与你身为员工时所做的完全相同的话,你已经具有处理更重要事物的能力了,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领导。
在工作中主动接受任务
自动自发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完成工作。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样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凭什么才能做到,更知道自己如何去做,这样的人是卓越的人,这样的员工是优秀的员工。
一个人的主动性是实现其目标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会促使你进步,会使你受到更多的关注,而且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是否具有主动性就像一道分水岭,把人分为了这样几类:
一种是别人告诉他一次,他就能去做。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很高的报酬;
一种是别人告诉了他两次,他才会去做。这样的人得到的报酬较微薄;
一种是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是冷漠和轻视,报酬也微乎其微。
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别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
如果一个人主动地工作,他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左右,而如果只做布置的工作,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30%以下。我们大多数人的资质大体比较平庸,然而,主动性却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
主动性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工作时的表现,关系工作成效的高低。那些工作自主性低的员工,墨守成规、避免犯错,凡事只求忠诚企业规则,领导没让做的事,绝不会插手;而工作自主性高的员工,则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必要时会发挥创意,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每个员工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养成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的习惯,还要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有了这样的主动性,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卓越。
如果你想从平凡走向卓越,那么从今天开始,从现在的工作开始,将自动自发培养成自己的习惯,比自己份内的多做一些,比别人期待的多服务一些,这样你就会得到的更多,你也会变得优秀。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领导对你的期许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一般而言,员工可发挥的主动性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级,等待别人的吩咐(最低层次的主动性)。
第二级,询问该做些什么。
第三级,提出建议,然后就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四级,采取行动,但立即提出建议。
第五级,自己主动行事,然后定期汇报(最高层次的主动性)。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你可以看看自己的主动性究竟属于哪一个层级。
如果属于第五级,恭喜你,你是一名让领导舒心的核心员工。你已经具备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应有的素质,你要么已经是领导的左右手,要么即将成为领导的左右手。
如果属于第四级,说明你也算是一名优秀员工,如果在行动之后,能以定期汇报的方式与领导直接沟通,你获得的薪水和晋升的机会会比其他人多。
如果属于第三级,说明你在工作中还是比较主动,但主动性还不够,行动比建议更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向第四、第五层级的员工学习,提高自己的主动性。
如果属于第二级,你的主动性还不够,只有在别人的指示下,你才知道做什么,如何去做。在平时的工作中,你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
如果属于第一级,你的主动性太差了,如果你不及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加薪与晋升将与你永远无缘。
能够诚恳接受领导的批评
谁都不敢保证在职业生涯中不会挨领导的批评,在受到领导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你的诚恳态度。最让领导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
或许你感到很委屈,觉得领导批评错了。其实,批评有批评的道理,即使是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接受批评能体现对领导的尊重,对待错误的批评,你处理得好反而会变成有利因素。
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让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当然,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做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
受到领导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你要学会去体谅领导,如果你能换位思考,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就会更好地理解到有时领导的言行不一定是对下属的苛求,换了你可能也会一样。
如果的确有冤情,的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不要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不然会让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
正确对待你的同事
现年32岁的琳达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设计人员,看着公司里精力充沛的年轻同事和干劲十足的下属,琳达时常感到针芒在背,危机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时常想要是自己还年轻的话,即使离开也还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现在到了这样的年龄,现实不允许她退缩,她必须时刻对竞争对手保持警觉,以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丢了饭碗。工作的辛劳和心理的疲惫使琳达对未来产生了一种恐慌,健康状况一落千丈。
职场竞争激烈,保持适度的危机意识是必要的,但是过于紧张,草木皆兵却大可不必。琳达应该调整好心态,只有正确对待同事和下属,才能走出现有的困境。
如何对待你的同事?同事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是职业人士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琳达首先必须明白,无论自己再怎么优秀,都可能遇到强劲的对手。学历和资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人格和实际工作本领。不管为了现实生存还是实现自我,职业人都要不断进步,以适应竞争的变化。
如何对待你的下属?好的主管必须先得到下属的认可,才华出众的上司才能真正令下属心折。在保持主管的威严的前提下,对下属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及时的表扬可以激发下属的工作激情,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无需害怕下属会超过自己,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步,如果下属做到可以顶替你的位子,或许那时你也有更好的去处。
力争赢取同事的心
赢取同事的心,并不需要你刻意地做,只有你自然、大方、宽容、善解人意,就一定能在同事中大受欢迎。
合作和分享
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微笑
无论他是茶水阿姨、暑期实习生或总经理,无时无刻向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同事的好感。
善解人意
同事感冒,你体贴地递上药丸,路过糕饼店顺道给同事买下午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在单位才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不搞小圈子
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认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这无意中缩窄了你的人际网络,对你没好处。尽可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牵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是弄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有原则而不固执
应以真诚待人,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的。处事手腕灵活,有原则,但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人的意见。切勿万事躬迎,毫无主见,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懦弱、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不要阿谀奉承
只懂奉迎上司的势利眼一定犯众怒。完全没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你无疑是在到处给自己树敌。
不要太严厉
也许你态度严厉的目的只为把工作做好,然而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唯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待工作,试问这样的你又怎会得人心?
设法打破人际沟通的障碍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任何一个局部都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讲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怎样才能拆除障碍?答案是: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有效的沟通。
沟通意识的培育是第一位的,沟通技巧是第二位的。沟通意识到位了,人人主动地进行沟通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沟通中学习,沟通技巧也就自然能不断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其根源还是在于沟通意识的不足。
有时人们会身陷沟通不畅的恶性循环而茫然不知。部门之间、员工之间沟通不畅带来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彼此间的误会、怀疑、猜忌和敌意,而这些又反过来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如此循环反复,效率怎能提高?质量怎能保证?这就需要沟通。
一个人不能容忍另类思维也会阻碍沟通。其实,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重复着“瞎子摸象”的游戏,也许你摸到了“墙”,我摸到了“绳子”,他摸到了“柱子”……把这些整合起来,我们才能距真理更近一些,再近一些。怎样才能做到?还是需要沟通。
沟通受到障碍还源于沟通一方的不够谦虚。若不能摒弃“精英情结”,总认为自己见识高人一筹,能与人有效沟通吗?须知术业有专攻,在一个领域你是专家,换个领域说不定你就是个学生了。当然,沟通者过于自卑也会造成沟通障碍。沟通者总觉得自己是小角色,职位低,见识浅,于是只知道自己有耳朵,忘了自己还有嘴巴。
沟通不能过于迷信沟通技巧,沟通其实并不神秘。作为信息发送者,要大胆地表达你的思想,不论是用嘴,用笔,或其他手段。作为信息接受者,要虚心地听,不论这信息是声音,是文字,或是其他,一切以能达到彼此交流思想为目的。
沟通能让误会、怀疑、猜忌和敌意远离,让共识、理解、信任和友谊走近,从而能够共同分享工作带来的充实和愉悦。
多替同事着想
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在做一项工作时,经常要与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我们也要让大家共同分享功劳,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应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你给别人种种关心和帮助,当你自己遇到的时候也会得到相应回报。
宽容豁达地对待同事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
豁达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开朗,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
当然,豁达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已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宝,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一个人只有豁达、开朗、宽容才能接受别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为集体所接纳,就能与别人互相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才会协调,才能与集体成员融为一体。合群的人,常常能够与朋友共享情绪,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情感;即使在单独一人时也能安然处之,无孤独之感。因为这种具有积极情感的人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个性、情感、长处和不足作出恰当和客观的评价,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做人的原则,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并不回避和否认自己的缺陷,尽量用自己的乐观情绪去感染别人,正是这些特点,才赢得大家的喜爱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