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风水密码最新章节!
(1)前朝后寝。古代宫室布局方法
将宫区分为前后两部,前部设三朝,为帝王会见群臣、处理朝政之处,后部建寝宫、御苑,为帝王及皇后、妃嫔生活区域。商代已具雏形,历代沿用。
(2)春秋住宅,古代民居
木瓦结构。士大夫宅第大门面阔3间,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有院,上方为堂,供起居、会客、仪礼用。堂左右为厢,后为寝室。
(3)汉代住宅。古代民居
以木构架夯土墙为主,有抬梁式与穿斗式。多用悬山顶、囤顶。有各种窗式与窗棂。小宅平面方形或长方形,一侧开门。中宅以围墙构成庭院,或以房屋组成三合院、四合院。大宅分为住房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前者有门、庭院、堂,后者或置厨房、水井、晒衣架,或建了望、储物的高楼,或辟为宾客停车马处。贵族宅第大门中高侧低,内建门庑,堂分前后,分别延宾和饮宴歌舞。附属建筑包括车房、马厩、仓库、奴仆住所,规模很大。
(4)南北朝住宅。古代民居
多袭汉式。北方贵族宅第大门用庑殿式顶,且加鸱尾。围墙上连排直棂窗,内侧有廊,包绕庭院。一宅中有数组庭院、厅堂,供不同用途。宅后常建园林。
(5)隋唐五代住宅。古代民居
在南北朝基础上发展。盛行直棂窗,乎面布局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贵族宅第用乌头门标识地位,内为廊院式,后有山池院或园林。乡村或用四合院,或用木篱茅屋的三合院,布局较紧凑。
(6)宋代住宅。古代民居
在隋唐基础上发展。农村多矮墙茅屋,或配以瓦房。城内多由门屋、厅堂、廊庑等构成四合院。屋顶多悬山或歇山,附有引檐、出厦,或转角十字出际,或设天窗、气窗,变化多样。建筑细部如粱架、栏杆、棂格、悬鱼、惹草等,朴素实用。官僚廨舍前厅、后寝间多用穿廊,呈工字形,廊庑常由厢房替代,成真正四合院。贵族宅第外部用乌头门,门屋间常用断砌造,以利车马出入。讲究莳花植木,江南一带且依自然环境建宅,有园林风趣。
(7)客家土楼,两广、福建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群体住宅
多以夯土为承重墙,故名,有院落式与堡垒式。前者平面前方后圆,由中间的厅堂、正楼与左右两侧的横屋、横楼构成主房区。后者平面圆形或方形,由几重房屋环套而成,外墙下部不开窗。其大者,3重房屋相环套,直径70余米,外墙厚1米,房间300多间。外环高4层,底层作厨房、杂用间,2层储藏粮食,3层以上住人,中央建堂,供族人议事、婚丧行礼或其他活动。
(8)闽南土楼。福建南部龙岩、上杭、永定一带的客家民居
参见“客家土楼”。
(9)元代住宅,古代民居
在宋、金长期对峙的基础上,形成明显的南北风格差异,与明清所建无大区别。参见“明清住宅”。
(10)明清住宅,古代民居
以木构架为主,普遍用砖。建筑式样因地制宜、千变万化。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有南北两种风格。北方墙垣、屋顶厚重,院落宽敞,以防风御寒,利用日照。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高敞,以利通风,屏蔽烈日辐射。典型民居有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江南杭州吴宅与苏州刘宅、四川山地住宅、闽粤客家土楼、西南干阑式住房以及藏族碉房、蒙古毡包、维吾尔族平顶木架土坯房和土拱房等。
(11)明代徽州住宅,安徽南部的一种传统民居,多为明代徽商所建基本形式为苏南、浙江习见的楼房建筑,平面正房3间,或单侧厢房,或两侧厢房,高墙包绕,中央天井。上下层分间多不一致,立柱点常位于梁上。各间梁架,中间两缝常用偷柱法,而山面每步有柱落地。木雕精美,华而不繁。喜用彩画,色调淡雅。楼层铺方砖,有利于防火、隔音。与当时官僚府邸的格局、形式不尽相同。今尚存。
(12)四川山地住宅,中国山区传统民居之一
朝向取决于地形,布局不强调对称,形状大小因地制宜。一般为穿斗式构架,以砖、石、夯土、木板、竹笆做墙。悬山顶,出檐较深。外墙粉白,木构部分多用木料本色,配以青灰瓦,丸,朴素而富于生气。
(13)北京四合院,华北地区传统院式民居典型
房屋沿院子四周分布,门窗开向院内,有垂花门(二门)将院子隔为前后两部。前院南侧为倒座,用做门房、客房、书房、杂用间等。内院北侧为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供晚辈居住,其间以回廊相连。正房左右附有耳房、小跨院,置厨房、杂屋、厕所等。大门在住宅东南角,倒座、垂花门、正房均在纵轴线上。大刑住宅可由几个院子组成。结构为抬梁式。以硬山顶居多,次要房屋用平顶或单庇顶。墙壁、屋顶较重厚,内外地面铺方砖。一般住宅墙、瓦为灰青色,大门、二门、走廊、影壁、墀头、屋脊等处施色彩或加若干雕饰。
(14)江浙民居。明清江南民居之一
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大宅在中央纵轴线上建门厅、轿厅、大厅及住房,在左右纵轴线上布置客厅、书房、次要住居和厨房、杂屋。后部住房常为2层,楼上宛转可通,有“备弄”作前后间交通夹道,兼巡逻、防火之用,外围高墙,上开漏窗,房屋前后也开窗,以利通风。结构为穿斗式,兼与抬梁式合用。空斗墙,屋顶较薄。用褐、黑、墨绿等色粉饰房屋外部木构部分,与白墙、灰瓦相映,素雅明净。
(15)苏州住宅,明清江浙民居的典型
外围高墙,内纵深若干进,各进房屋3间,有天井或庭院,旁以甬道“避弄”相通,可独立出入。大宅常有二三条平行轴线,主轴线上纵列大门、轿厅、客厅、正房,侧轴线上布置花厅、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其中花厅为主人宴客会友处,幽静雅致,装饰精美,最富生趣。屋顶多硬山式,或为封火墙。天井高深,垣墙与建筑间常留间隙,以拔风、采光。多雕饰,少彩画。棕黑暗红的木构部分配以白墙、青灰瓦,色调淡雅。
(16)蒙古毡包。蒙古、哈萨克等族牧民居住的帐篷
平面圆形。高2米余,直径4至6米不等,将条木扎成网架,复上毛毡,外用绳束勒紧。顶部装有圆形天窗,地下铺有皮垫、毛毡。便于拆装,适宜游牧。
(17)维吾尔民居,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形式之一
平顶。大体分两种:一为木架土坯房,以平房与楼房相穿插。依地形组合成院落式住宅。房屋前廊建列拱,空间开敞,前后室相结合,附以厨房、马厩等。用天窗采光,一般不开侧窗。拱廊、墙面、壁龛、火炉与密肋、天花等处,雕饰精致,色彩华美。多见于喀什、和阗等处。一为土拱房,以土坯花墙、拱门等划分空间,院内以葡萄架加强绿化,并联系各组房屋。房屋布置与前者相似,但装饰较简单。多见于吐鲁番等地。
(18)藏族民居,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形式之一
多为密梁式石砌碉房,平顶。乡间多为。层:底层关养牲畜、堆放草料;二层作卧室、厨房、储藏室屋为经堂,附以晒堂、而所。二、三层每有木构挑楼伸出墙外。造型朴实美,饶于变化。内则往往以围墙构成庭院或天井,有的高达四五层。造型严谨,朴素大方。
(19)侗寨鼓楼,侗族集会议事、休息娱乐处所
一族姓一座,位于各聚居地中心。原楼上悬有集众用鼓,故名鼓楼。全部木构,殿式塔状。底层为方形大厅,上层为飞阁重檐,檐呈多边形。通常高五六层,达四五丈,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马胖鼓楼最为著名。傣族竹楼傣族传统干阑式民居。所用材料多为竹,故名。由10根柱子支撑,铺以楼板竹篾,用编织的草排盖顶,带有栏杆,走廊,美观别致。上层为堂屋、卧室、前廊、晒台,下层架空,关养牲畜、堆放杂物。具有通风、散热、干燥和防避虫害、洪水的特点,适应西南热带雨林的自然条件。
(20)窑洞,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有3种型式:1靠崖窑。在垂直崖上开凿,或数洞并列,或上下数层。在崖外加盖房屋组成院落的,称靠崖窑院。2地坑窑或天井窑。在地层挖掘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凿构成院落。3锢窑。在地面上用砖石、土坯建造的拱券式复土房屋。数座锢窑组成锢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