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生——青春记忆最新章节!
——记邓精一先生
严文井
( 1915 - 2005) 原名严文锦,湖北省武昌人。严文井在中学时,就开始文学创作。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图书馆当小职员,开始用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49年创作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1950年出版的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劳动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重大作用,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粉碎“四人帮”后,他在童话创作中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创作了《歌孩》、《沼泽里的故事》、《不泄气的猫姑娘》、《浮云》等童话。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个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他们送给我勇气,教给我做人,影响了我一辈子。
我一生的职业都几乎跟书和文有关,这里我就先谈邓先生。
如果我的记忆不错,邓先生是湖北钟祥县人,当时看起来有四十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红而且胖的脸庞上显着一种忠厚善良的神情。他从不斥责学生,更别说打骂学生了。他陶醉于每一篇课文,高兴时,甚而吟诵其中一段。他的嗓门儿很洪亮。
至今我还不很明白,邓先生为什么会喜欢我那些作文练习。我的毛笔字很坏,又不会写文言文。但他对我的练习总是给以好评。
事隔多年,我写了一些什么现在我都忘光了,甚至连题目也记不起来。
只有一个例外,我第一篇受到邓先生鼓励的作文题目我能记住。
那是邓先生出的题,叫做《春游》。
邓先生出题的时候,离“五小”全校到武昌郊外那次春游大约已有半年之久,至今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在秋天让我们来回想春天。
那次春游,气派很大,全校师生将近四百人,列成一个长队,打着校旗,整整齐齐走上大街。最神气的是那个大约有三十多人的“笛鼓队”,乐器是大、小军鼓和横笛,走在大队伍的前面,不断吹奏着“清明时节雨纷纷”之类的乐曲,鼓舞我们的“士气”。大街两旁不少人看热闹,使我们感到自豪。我感觉自己好像编进了一支军队中,正在出征,使劲迈开两腿,大步前进。
这是我有生第一次,跟随着鼓点,跟随着队伍,在人群中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春游。按说我那篇题为《春游》的作文首先应该写这些印象,可是我没有这样做。
我抛弃了声音和热闹,选择了色彩和安静,着力描写城外的那个蓝色的湖,那些红土上的柳树,黄色的菜花,那些在透明的水流中的小蝌蚪,云彩和阳光,透露了我心中的温暖。这些感受,是我在春天多次独自到武昌城外得来的。这不是在写某一次春游,而是在写春天和春天给我的特有的喜悦。可能我还虚构了某些景色,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然,我也套用了一些“桃红柳绿”这样现成的词句。总之,我忘掉了那个大队伍,和那支神气的笛鼓队。我独自一人在邀游。
卷子发下来了,邓先生在文字旁密圈密点,最后还写了一个富于情感的好评。可惜时间太久,我忘掉了这个总评的文字。
这篇作文被评为全班第一,以后还传到校外去了。
邓先生没有说我忽略了全校的那支壮观的队伍。
邓先生这种不拘一格,不强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写的教学方式,使我以后更加大胆,更加不受拘束地来写我的每一篇作文。
此后,我就不害怕作文,反而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
现在我想,邓先生这样做,实际是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想像力,提倡一种自由写作的风气,他那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后面实际是一双有远见的眼睛,他有一颗诚实而智慧的心。由于他的启蒙,我在以后长期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中,总还是摸索着按照自己的特点来走自己的路。
离开小学以后,就再也没机会见到邓先生了。如果现在他还健在,应该是一百岁上下的老人,而我也不年轻了,我想是无法再见到他了。
我的报答,只有努力学习他,也许才能够表达一二。也许我终于学不会,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啊。唉!
【百家在线】
我国儿童文学泰斗严文井是一位高寿的作家。有记者采访了严文井夫人康志强。
记者问:我看到许觉民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到严老的身体,许先生用了“一向羡慕”这样的词语。
康志强说:他主要是心态好,澄澈清淡,不以物喜,不为物累。
初冬了,还穿着短裤短袖衫。他不吃什么药,也拒绝体检。协和医院多次通知他检查身体,都不去,认为这样既省时省力又为国家省钱。
记者问:严老生前有没有特别偏爱的运动?
康志强说:和围棋颇有渊源。自称是一个从十五、六岁就爱好围棋而一直下臭棋的人。进入晚年,热衷于散步,说步行这种健身方法,简便经济,是对健康的零存整取。还找了不少理由,比如从医学角度看,持之以恒,散步收获的是筋舒体健;从心理角度看,户外疾行,可消除烦恼,还可利用散步的时间来思考、构思或观察社会。另外,步行于街头巷尾,躲车是很重要的,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要快,动作要敏捷,不能拖泥带水……